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8,共5页
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一统理论的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 本文从少数民族对中国大一统理论的贡献、少数民族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实践、少数民族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为维护国家大一统而做出的卓绝努力,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建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史实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清代藏学历史文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庆英 杨洁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清代藏学历史文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刘凤强的《清代藏学历史文献研究》从史学史的视角对清代汉藏两种历史文献作了详细研究和梳理,该书注重编纂理论之探讨,能够从社会政治与史学关系出发清理学术脉络,通过挖掘新史... 清代藏学历史文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刘凤强的《清代藏学历史文献研究》从史学史的视角对清代汉藏两种历史文献作了详细研究和梳理,该书注重编纂理论之探讨,能够从社会政治与史学关系出发清理学术脉络,通过挖掘新史料回答历史疑难,对我们了解清代藏学历史文献的编纂和发展大有裨益,对藏族史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藏学历史文献研究》 藏学历史文献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历史考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7-42,共6页
文章立足于原始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对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的建造、规模、变迁及其遗迹等历史情况作了初步研讨。拉萨是藏族文化的中心,清代的汉藏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札什城兵营、札什城关帝庙,以及在此址上形成的扎基寺等历史遗留,不仅是... 文章立足于原始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对清代拉萨札什城兵营的建造、规模、变迁及其遗迹等历史情况作了初步研讨。拉萨是藏族文化的中心,清代的汉藏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札什城兵营、札什城关帝庙,以及在此址上形成的扎基寺等历史遗留,不仅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真实反映,而且也是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的历史见证。这种历史文物值得关注,这类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札什城 兵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藏的历史及其特点述要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智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共12页
清代,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占据统治地位,"政教合一"制政体和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贯穿这一时期的整个历史。在清中央政府多层面的管理下,西藏地方各个时期的政教建制和沿革等方面都突出了清代的变化和特点,西藏地方与中央政... 清代,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占据统治地位,"政教合一"制政体和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贯穿这一时期的整个历史。在清中央政府多层面的管理下,西藏地方各个时期的政教建制和沿革等方面都突出了清代的变化和特点,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西藏人民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揽此段历史,认识其特点,对清代西藏地方历史及社会的深入研究均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藏 历史 特点 述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发展史的一部新作--评《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与西藏》
5
作者 冯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地方关系 中央 发展史 历史性变革 和平解放 代表性人物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海峡两岸藏学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梁俊艳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4,共4页
2010年7月6—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藏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合作举办,会议主题为藏学和蒙古学。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华科技大学、佛光大学、中正大学、政治大... 2010年7月6—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藏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合作举办,会议主题为藏学和蒙古学。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华科技大学、佛光大学、中正大学、政治大学、南华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龙华科技大学、文化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海峡两岸 研讨会综述 科技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化 2010年 政治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任仁发款《饮饲图》考辨——兼说从粉本角度看明清绘画作伪的一种模式
7
作者 魏文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期19-28,共10页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特展所展出的馆藏任仁发款《饮饲图》,可从跋文考订、绘画风格和粉本流传等角度鉴定为伪作。拖尾马愈、吴宽、王淮三人题跋可发现三人对画面的描述出入甚大,且均与《饮饲图》画面内容不符...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特展所展出的馆藏任仁发款《饮饲图》,可从跋文考订、绘画风格和粉本流传等角度鉴定为伪作。拖尾马愈、吴宽、王淮三人题跋可发现三人对画面的描述出入甚大,且均与《饮饲图》画面内容不符,说明三跋与前画实为拆配,且三跋有可能原先亦非同属一卷。另外,《饮饲图》之款印属于拙劣伪摹,画面艺术水平不高,与任仁发真迹相去甚远,故《饮饲图》本身亦伪,是从真迹而来的情节粉本不断变换组合衍生出的作品。类似的很多伪作仍然流传至今,其学术意义尚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饲图》 任仁发 可诗堂 马愈 徐德宜 粉本 苏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尼泊尔与西藏地方关系危机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邱熠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47,共13页
文章梳理了以往研究中有关1930年藏尼危机的不同记述,分析了危机爆发的内外因素及导火索。英印政府通过干预藏尼纠纷,试图恢复自身在西藏地方的影响力,莱登拉受派入藏,为锡金政治官维尔1930年拉萨之行创造了条件;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在藏... 文章梳理了以往研究中有关1930年藏尼危机的不同记述,分析了危机爆发的内外因素及导火索。英印政府通过干预藏尼纠纷,试图恢复自身在西藏地方的影响力,莱登拉受派入藏,为锡金政治官维尔1930年拉萨之行创造了条件;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在藏尼危机发生后也派出谢国梁、巴文峻两位特派员,加强了与西藏地方和尼泊尔的关系。文章依据英印政府所派调解人莱登拉的个人传记提供的新资料,记述其入藏之行及藏尼双方最终以和平方式结束纠纷的过程。同时提出,近代西藏历史研究应重视藏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西藏地方 英印政府 国民政府 莱登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庆英先生及其藏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云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8,220,共12页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在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藏文历史文献翻译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陈庆英先生的藏学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他去世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丰厚研究成就...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在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藏文历史文献翻译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陈庆英先生的藏学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他去世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丰厚研究成就的继承发扬,还会对中国藏学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从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民族关系史等方面梳理了陈庆英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治学路径方法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初步总结。先生始终坚守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崇高使命,服务国家和人民,有追求、有担当,尊师重道,提携后学,为中国藏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庆英 藏学研究 治学方法 研究经验
原文传递
清代蒙古的三位咱雅班第达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阿音娜 哈斯巴根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介绍清代卫拉特蒙古、喀尔喀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的3位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各世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探讨清代蒙古历史上有关咱雅班第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卫拉特 喀尔喀 内蒙古 咱雅班第达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年谱(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庆英 陈立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4-53,共10页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是历辈班禅中享寿最短的一位,但是他的一生却有几个重要的方面:他所处的时代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国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之间,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初年中国历史的剧烈变迁,也经历了...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是历辈班禅中享寿最短的一位,但是他的一生却有几个重要的方面:他所处的时代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国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之间,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初年中国历史的剧烈变迁,也经历了西藏从七世班禅到十三世达赖喇嘛之间的一个重要变化阶段;他所领导的后藏地区又与不丹、锡金、尼泊尔、拉达克接界,最早受到英国帝国主义者觊觎窥探;他继承了之前的几位班禅大师的地位,和清朝中央政府、前藏拉萨的政教领袖以及甘青川藏区和蒙古各地的格鲁派事务有密切联系,是这一阶段中的几位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达赖喇嘛、八世班禅)中发挥作用最多的格鲁派领袖;他又因其苯教家族出身以及从萨迦派高僧受比丘戒而引起过争议。这些因素使他短暂的一生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也留下了不少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依据他的藏文传记,按年月顺序排列他的重要事迹,为学者们研究这位班禅大师提供基本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世班禅 丹贝旺秋 扎什伦布寺 格鲁派 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年谱(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庆英 陈立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4-82,共9页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是历辈班禅中享寿最短的一位,但是他的一生却有几个重要的方面:他所处的时代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国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之间,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初年中国历史的剧烈变迁,也经历了... 八世班禅丹贝旺秋是历辈班禅中享寿最短的一位,但是他的一生却有几个重要的方面:他所处的时代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国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之间,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初年中国历史的剧烈变迁,也经历了西藏从七世班禅到十三世达赖喇嘛之间的一个重要变化阶段;他所领导的后藏地区又与不丹、锡金、尼泊尔、拉达克接界,最早受到英国帝国主义者觊觎窥探;他继承了之前几位班禅大师的地位,和清朝中央政府、前藏拉萨的政教领袖以及甘青川藏区和蒙古各地的格鲁派事务有密切联系,是这一阶段中的几位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达赖喇嘛,八世班禅)中发挥作用最多的格鲁派领袖;他又因其苯教家族出身以及从萨迦派高僧受比丘戒而引起过争议。这些因素使他短暂的一生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也留下了不少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依据他的藏文传记,按年月顺序排列他的重要事迹,为学者们研究这位班禅大师提供基本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世班禅 丹贝旺秋 扎什伦布寺 格鲁派 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西北吐蕃与甘州回鹘、辽朝、西夏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庆英 白丽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8,共10页
北宋时期,宋、辽、夏三国在西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导致这一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北宋初年,西北地区的吐蕃部族,已基本结束族种分散的混乱局面,先后在河西、河湟两地建立政权,即“凉州六谷蕃部”(11世纪初期至1028年)和... 北宋时期,宋、辽、夏三国在西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导致这一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北宋初年,西北地区的吐蕃部族,已基本结束族种分散的混乱局面,先后在河西、河湟两地建立政权,即“凉州六谷蕃部”(11世纪初期至1028年)和“响厮哆政权”(1008~1104年),成为影响当地局势的重要力量,受到周边民族政权的极大关注。西北吐蕃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积极发展与这些民族政权的关系。党项西夏是西北吐蕃的最大威胁。因此,西北吐蕃始终将“联宋抗夏”作为其基本的对外政策。虽然双方也曾有过友好合作的时期,却十分短暂和脆弱。至于国朝,当党项尚未崛起之时,将西北吐蕃,特别是凉州吐蕃视为其征服的对象,当西夏建立,辽朝更多时候充当的是河湟吐蕃的同盟者。关于甘州回鹘,由于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和利益的统一性,其始终是西北吐蕃的忠实合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凉州六谷蕃部 唃厮啰政权 甘州回鹘 辽朝 西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斯卡杜县发现的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文碑刻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庆英 马丽华 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2,F0002,共8页
巴基斯坦斯卡杜地区的历史文化学者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先生收藏有一块吐蕃王朝时期藏文碑刻的残段,经过对碑文的解读,说明此碑是当地民众为现证菩提节而举行供佛法会和祈愿功德回向于赞普王室而竖立的。此碑虽然已经不完整,... 巴基斯坦斯卡杜地区的历史文化学者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先生收藏有一块吐蕃王朝时期藏文碑刻的残段,经过对碑文的解读,说明此碑是当地民众为现证菩提节而举行供佛法会和祈愿功德回向于赞普王室而竖立的。此碑虽然已经不完整,但是对研究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活动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蒂斯坦 大小勃律 吐蕃王朝 藏文碑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人物刻画及其审美意蕴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文彬 《中国藏学》 CSSCI 1996年第2期80-90,共11页
在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中,人物的表现和刻画始终是艺术家苦心孤诣追求的对象。这些人物形象通常都由人格化的诸佛菩萨、护法叫王、神祗和神格化的历史人物两大部分组成。人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不乏神话传说中诸佛菩萨、护法明王... 在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中,人物的表现和刻画始终是艺术家苦心孤诣追求的对象。这些人物形象通常都由人格化的诸佛菩萨、护法叫王、神祗和神格化的历史人物两大部分组成。人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不乏神话传说中诸佛菩萨、护法明王、供养天等佛国世界人物造型上的浪漫夸张笔触,也不乏教派鼻祖、师徒传承中高僧、大师等藏传佛教著名人物造型上的写实传统。由于藏传佛教教义独特的宗教要求及其赋予造型艺术独特的审美作用和创作要求,人物形象的刻画在造型、服饰、形体等诸方面都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这种程式化倾向体现出藏传佛教独特的审美主旨和文化意蕴,成为研究藏传佛教及其与造型艺术之间关系和造型艺术审美意蕴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人物造型 笔触 藏传佛教 艺术家 独特 形神兼备 人物形象 审美意蕴 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西藏兴办近代式教育刍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智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6,共6页
清末在西藏兴办的近代式的普通教育,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它给西藏封建农奴制腐化的社会注入了一些近代式的文明因素,近代式教育的文明之花从此开始在西藏萌芽。某些合理的教育思想难能可贵,同时清末西藏教... 清末在西藏兴办的近代式的普通教育,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它给西藏封建农奴制腐化的社会注入了一些近代式的文明因素,近代式教育的文明之花从此开始在西藏萌芽。某些合理的教育思想难能可贵,同时清末西藏教育革新的开展,在某种意义上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西藏 近代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文彬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2004年9月3-7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了为期5天的"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 2004年9月3-7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了为期5天的"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美国<东方艺术>杂志社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西藏考古 第二届 2004年9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中心 历史研究所 历史文化 文化保护 四川大学 东方艺术 西藏大学 藏学 杂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寺壁画风格的渊源与形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文彬 《中国藏学》 CSSCI 1995年第1期44-58,共15页
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江孜镇,由著名的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 1389-1442)在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格勒贝桑布( 1385-1438)的帮助下创建于公元1418-1436年间。
关键词 白居寺 壁画 艺术风格 历史渊源 中国 绘画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世达赖的认定与对清初治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智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六世达赖喇嘛 五世达赖 仓央嘉措 西藏 准噶尔 桑结嘉措 和硕特部 蒙藏地区 康熙帝 青海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与对蒙藏的治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藏传佛教 治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