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纳米载体递药系统研究进展
1
作者 苏艳慧 张文丽 +1 位作者 沈雁 郑春丽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55-260,281,共7页
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等纳米载体是近年来药物递送的研究热点,但其给药后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细胞搭载技术能延长纳米载体在体内的循环,红细胞作为内源性细胞,具有来源丰富、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消除机制安全等优点... 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等纳米载体是近年来药物递送的研究热点,但其给药后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细胞搭载技术能延长纳米载体在体内的循环,红细胞作为内源性细胞,具有来源丰富、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消除机制安全等优点,从而推动了红细胞-纳米载体递药系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红细胞-纳米载体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红细胞与纳米载体的构建方式不同的几种红细胞-纳米载体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纳米载体 红细胞膜 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氧型纳米递送系统用于光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晨凯 陈鑫 +4 位作者 程皓 张向泽 杨筱钰 周建平 丁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7,共11页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光敏剂经激光触发后将能量转移至氧气,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作为一种氧依赖性治疗方式,光动力治疗的抗肿瘤效果明显受限于实体瘤的乏氧微环境。...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光敏剂经激光触发后将能量转移至氧气,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作为一种氧依赖性治疗方式,光动力治疗的抗肿瘤效果明显受限于实体瘤的乏氧微环境。因此,逆转并改善肿瘤组织的缺氧情况可显著增强光动力治疗效果。本文重点讨论纳米递送系统介导的肿瘤增氧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氧气直接递送策略、酶催化产氧递送策略、响应型材料原位产氧递送策略和微生物体供氧递送策略,以提高光动力治疗抗肿瘤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增氧型光动力治疗纳米给药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送系统 氧气直接输送 原位产氧供氧 微生物体供氧 光动力学增效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凋亡小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渝 孙敏捷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凋亡小体是一类由凋亡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由于具有良好的载药功能以及优异的靶向能力,凋亡小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首先概述了凋亡小体的形成机制,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凋亡小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包括... 凋亡小体是一类由凋亡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由于具有良好的载药功能以及优异的靶向能力,凋亡小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首先概述了凋亡小体的形成机制,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凋亡小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包括完整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重组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原位生成的凋亡小体药物递送系统以及类凋亡小体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最后对凋亡小体在药物递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小体 细胞外囊泡 细胞凋亡 药物递送 仿生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病用药递送策略及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陆宁姝 嵇涛 +3 位作者 卢瑛蓝 许熙媛 顾晓晨 丁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9,共13页
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药物的脑内有效递送,导致脑病疗效不佳,难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基于优效给药途径和新型递药系统等策略开发的创新制剂,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桎梏,显著提升药物的入脑效率及降低外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 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药物的脑内有效递送,导致脑病疗效不佳,难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基于优效给药途径和新型递药系统等策略开发的创新制剂,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桎梏,显著提升药物的入脑效率及降低外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带来重大治疗意义。本文对脑病用药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详尽综述了脑病治疗领域内全球创新药物制剂的发展及研发策略,并展望未来治疗策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新一代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用药 药物递送 血脑屏障 开发策略 临床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纳米递药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许乔 张华清 +1 位作者 周建平 丁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9-1104,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脑内递送通常受限于血脑屏障。经鼻给药作为脑靶向递药的一种无创给药方式,可绕开血脑屏障,实现药物至脑部的直接、高效靶向输送,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然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力等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脑内递送通常受限于血脑屏障。经鼻给药作为脑靶向递药的一种无创给药方式,可绕开血脑屏障,实现药物至脑部的直接、高效靶向输送,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然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力等屏障限制了经鼻给药递送效果。依托纳米递药技术的发展,经鼻纳米递药系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经鼻入脑递药通路、常见经鼻纳米递药系统及其特性和治疗应用进展,为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经鼻纳米递药系统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经鼻递送 鼻-脑通路 纳米递药系统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不同链长聚乙二醇修饰的香豆素6脂质纳米粒对口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戴江东 李会鹏 孙敏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300,共8页
通过制备不同链长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NLCs)考察PEG链长对其口服吸收的影响。使用聚乙二醇(100)单硬脂酸酯(S100)、聚乙二醇(55)单硬脂酸酯(S55)、聚乙二醇(40)单硬脂酸酯(S40)3种不同链长的PEG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NLCs,以... 通过制备不同链长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NLCs)考察PEG链长对其口服吸收的影响。使用聚乙二醇(100)单硬脂酸酯(S100)、聚乙二醇(55)单硬脂酸酯(S55)、聚乙二醇(40)单硬脂酸酯(S40)3种不同链长的PEG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NLCs,以香豆素6(coumarin 6)作为荧光探针,对修饰不同链长PEG的NLCs进行理化性质表征。考察了不同链长PEG修饰的NLCs在模拟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体外释药行为。同时对NLCs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动力学以及摄取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PEG链段长度的增加,其水化层厚度不断增大。与其他NLCs相比,S100修饰的NLCs(pNLC-EG100)具有更好的细胞摄取效率,证明S100的链段长度是用于口服NLCs给药的最佳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纳米载体 PEG修饰 香豆素6 PEG链长 细胞摄取 口服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射剂通则增修订沿革与浅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秀俊 高谐 +1 位作者 周建平 丁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6-1593,共8页
注射剂为可直接注入体内的高风险无菌制剂,药监部门对其质量标准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我国药品检验、监督、管理的核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瞄准国际先进指导原则及标准,以国家制药行业现状为出发点,为我国药品研... 注射剂为可直接注入体内的高风险无菌制剂,药监部门对其质量标准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我国药品检验、监督、管理的核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瞄准国际先进指导原则及标准,以国家制药行业现状为出发点,为我国药品研发建立并实施优化相关质量标准。本文以1995年来ChP注射剂通则部分增修订的历史沿革为主线,解读新版ChP提高注射剂质量要求的路径,再结合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在注射剂研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注射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注射剂通则 历史沿革 全生命周期监管 质量源于设计
原文传递
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的制备及其体内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陶娟 苏艳慧 +1 位作者 周圆 郑春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制备一种新型含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通过调节胃内pH提高蒜酶的稳定性,达到提高大蒜辣素转化率的目的。首先制备含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并以人工胃液为介质小杯法考察大蒜辣素转化率,通过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 制备一种新型含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通过调节胃内pH提高蒜酶的稳定性,达到提高大蒜辣素转化率的目的。首先制备含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并以人工胃液为介质小杯法考察大蒜辣素转化率,通过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研究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在大鼠体内的降血脂作用。溶出度试验表明,在人工胃液中含控酸微丸的微丸片大蒜辣素转化率超过90%。药效学研究表明,与无控酸微丸相比,含控酸微丸的微丸片对高脂血症大鼠显示出预期的降血脂作用,两个试验组之间的血脂水平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辣素 前药 蒜氨酸 蒜酶 控酸微丸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初服吗替麦考酚酯导致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冀波 张永 沈雁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初服吗替麦考酚酯后出现严重胃肠道不适的治疗,为患儿治疗过程中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同时对患儿用药过程中进...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初服吗替麦考酚酯后出现严重胃肠道不适的治疗,为患儿治疗过程中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同时对患儿用药过程中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儿使用他克莫司控制尿蛋白欠佳,更换他克莫司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肾病综合征,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经分析可能与吗替麦考酚酯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关。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参与治疗方案的调整,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同时查阅文献发现对于吗替麦考酚酯胃肠道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可逐渐耐受,因此建议患儿胃肠道症状好转后继续服用吗替麦考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肾病综合征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洪子越 施沈一 +1 位作者 郭玉申 刘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ITZ)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并和原研药(RLD)作比较,为进一步的制剂研究提供基础。根据药物和载体的溶解度参数(δ),玻璃态转化温度(Tg),选择Soluplus,Kollidon VA64,HPMCAS和Eudragit EPO 4种... 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ITZ)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并和原研药(RLD)作比较,为进一步的制剂研究提供基础。根据药物和载体的溶解度参数(δ),玻璃态转化温度(Tg),选择Soluplus,Kollidon VA64,HPMCAS和Eudragit EPO 4种载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MT-DSC)进行载体初步筛选,并运用HME技术成功制备基于这4种载体的伊曲康唑无定形固体分散体。通过MT-DSC、偏振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光谱(XRP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分散体的物理状态进行表征,探究药物与辅料的相互作用以及固体分散体的无定型状态。以体外溶出度和动力学溶解度为指标进一步考察4种载体及30%和50%两种载药量对体外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ITZ与Soluplus(3∶7)混合,在170℃下通过HME得到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溶出度,并且在40℃,75%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30 d未发生重结晶现象。MT-DSC等表征证实ITZ以无定型态与Soluplus达到分子层面互溶可能是其溶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挤出 无定型固体分散体 伊曲康唑 溶出度 Solu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剂体外粒径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诗韵 王伟 赵新慧 《北方药学》 2017年第10期142-143,8,共3页
为保证雾化吸入剂疗效,对其进行体外粒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目前常用的粒径表征方法(空气动力学直径表征法和等效体积直径表征法)及体外粒径分析方法(惯性撞击器法和激光衍射粒径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雾化吸入剂 粒径分析 惯性撞击器法 激光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靶向药物递送策略的智能设计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葛苏蕾 陈艺珊 +3 位作者 李剑 周建平 程皓 丁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9-696,共8页
心脏疾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提升,严重受限于药物的非特异性分布。本综述系统评述了心脏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重点围绕仿生心脏天然修复途径、识别心肌生物标志、借助病灶血管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响应病灶特殊微环境等智能载体设计策略。... 心脏疾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提升,严重受限于药物的非特异性分布。本综述系统评述了心脏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重点围绕仿生心脏天然修复途径、识别心肌生物标志、借助病灶血管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响应病灶特殊微环境等智能载体设计策略。此外,还探讨了局部给药方式与多种心脏靶向策略联合应用,以促进药物跨生理屏障的心脏病灶浓集给药。基于此,本综述深入剖析了心脏靶向递送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临床转化前景。通过系统阐述心脏靶向策略的智能设计和应用前景,旨在为心脏靶向递药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靶向递药策略 心脏修复治疗 心脏局部给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透皮贴剂中药物和添加剂对压敏胶黏附性能及使用感受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龙明 曾莉娟 +1 位作者 刘建平 宋文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2-376,399,共6页
经皮给药贴剂的黏性包括初黏力、黏合力、内聚力、黏基力等,是影响患者临床使用感受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本试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黏附力测定法中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与使用感受一一对映,考察了聚... 经皮给药贴剂的黏性包括初黏力、黏合力、内聚力、黏基力等,是影响患者临床使用感受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本试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黏附力测定法中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与使用感受一一对映,考察了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型号,所含有的药物、化学促透剂和增黏剂,贴剂厚度等贴剂处方因素对贴剂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贴剂厚度可增加Druo-tak■87-4098型压敏胶的初黏力和黏着力,从而解决贴剂在使用时表现出的主观感受黏性不足、较易掉落的问题。加入药物富马酸比索洛尔,可通过降低黏着力改善Druo-tak■87-2510型压敏胶的拉丝现象,而加入药物阿魏酸则不能。加入增黏剂可通过增加Druo-tak■87-2510型压敏胶的内聚力而改善拉丝现象。总之,本课题将压敏胶的黏性指标与使用感受相对应,为今后贴剂处方的设计和压敏胶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贴剂 压敏胶 黏附性 使用感受
原文传递
脑靶向纳米递药策略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晨华 季艺 +2 位作者 张华清 周建平 丁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61-1574,共14页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面临病因复杂、血脑屏障两大难题,现有临床药物仅能缓解症状而非阻断病程,且缺乏脑靶向性。近年来,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方案由对症治疗逐渐转变为疾病修饰疗法。同时,脑靶向纳米载体技...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面临病因复杂、血脑屏障两大难题,现有临床药物仅能缓解症状而非阻断病程,且缺乏脑靶向性。近年来,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方案由对症治疗逐渐转变为疾病修饰疗法。同时,脑靶向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携载药物的脑靶向给药系统递送效率的提高。本研究综述了多种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如聚合物纳米载体递药系统、脂质纳米载体递药系统、无机纳米载体递药系统和仿生纳米递药系统,介绍其脑靶向递药策略及治疗机制,为探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纳米递药系统 脑靶向治疗 多靶点联合治疗 疾病修饰疗法
原文传递
国际上促透技术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安全思考
15
作者 李珊册 宋文婷 《中国化妆品》 2023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大多数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必须进入皮肤角质层或穿过角质层进入皮肤更深层,才能发挥预期护肤功效。然而,角质层对外源性物质的屏障作用阻碍了大多数功效性成分进入皮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化妆品护肤功效,目前已有部分促透技术应用于化妆... 大多数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必须进入皮肤角质层或穿过角质层进入皮肤更深层,才能发挥预期护肤功效。然而,角质层对外源性物质的屏障作用阻碍了大多数功效性成分进入皮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化妆品护肤功效,目前已有部分促透技术应用于化妆品的产品研发中,如使用经皮促渗剂策略、纳米制剂技术或物理皮肤导入方法等。化妆品作为一种日用产品,人们在关注其护肤功效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化妆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国际上促透技术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透技术 化妆品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甲氧氯普胺口腔速溶膜剂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尚悦 赵炯 +2 位作者 李昊天 周建平 丁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6-1302,1303,共8页
甲氧氯普胺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类镇吐药,然而上市剂型少、顺应性差,难以契合呕吐患者的给药特点。本研究将甲氧氯普胺制成口腔速溶膜剂,有助于解决现有剂型的缺陷。通过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考察法对甲氧氯普胺口腔速溶膜剂进行处方工艺研... 甲氧氯普胺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类镇吐药,然而上市剂型少、顺应性差,难以契合呕吐患者的给药特点。本研究将甲氧氯普胺制成口腔速溶膜剂,有助于解决现有剂型的缺陷。通过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考察法对甲氧氯普胺口腔速溶膜剂进行处方工艺研究,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甲氧氯普胺口腔速溶膜剂,并对最终制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本处方工艺重现性高,所得制剂均匀稳定,口味良好,可以在(56±9)s内完全崩解,10 min左右完全溶出,有望成为1种前景良好的止吐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速溶膜剂 甲氧氯普胺 顺应性 正交设计 崩解时间
原文传递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宋波 李小莲 +2 位作者 吴一周 沈雁 邓雯嬿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提取茯苓药材中的多糖,测定其总糖含量,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考察茯苓多糖与修饰后的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稀碱浸提法提取茯苓多糖,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茯苓多糖中总糖含量,通过羧甲基化反应得到羧甲基茯苓多糖。并... 目的提取茯苓药材中的多糖,测定其总糖含量,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考察茯苓多糖与修饰后的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稀碱浸提法提取茯苓多糖,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茯苓多糖中总糖含量,通过羧甲基化反应得到羧甲基茯苓多糖。并采用MTT法检测茯苓多糖与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反应。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得茯苓多糖中总糖含量为95.96%,羧甲基茯苓多糖与茯苓多糖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羧甲基茯苓多糖活性更强。结论经过修饰后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羧甲基茯苓多糖 抗肿瘤 HEPG-2
原文传递
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丹宁 吴瑞 +1 位作者 胡晓 宗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537-2541,共5页
目的:基于有机酸诱导原理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低渗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空白丸心上药法制备含有机酸的载药微丸,考察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优化处方。通... 目的:基于有机酸诱导原理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低渗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空白丸心上药法制备含有机酸的载药微丸,考察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优化处方。通过有机酸与包衣膜相互作用试验探索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药物与琥珀酸分层的微丸具有较理想的脉冲释药特征,最优处方体外释药时滞约为4h,时滞后2h累积释放量90%以上,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有机酸能够降低衣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促进其水化,从而提高包衣膜渗透性而加速释放。结论:所得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脉冲释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丸 有机酸诱导 体外释放 BOX-BEHNKEN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