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之化工冶金研究回顾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 方一兵 柯家骏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1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攀西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钒钛磁铁矿是一种典型的多金属共伴生铁矿资源,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参与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攀西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钒钛磁铁矿是一种典型的多金属共伴生铁矿资源,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参与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特别是首任所长叶渚沛院士长期致力于该方面工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攀枝花矿被确定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开启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大会战”。本文重点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后简称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之化工冶金研究的历史(1958—2001),分析了中科院在我国当代重大矿产资源开发科技攻关中发挥的作用,反映出过程工程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的历程、成果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 钒钛磁铁矿 综合利用 化工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事业单位差旅费“包干制”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科学院G所为例
2
作者 初檬 《当代会计》 2023年第20期166-168,共3页
随着“放管服”政策提出,科学事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其中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国科学院G所作为中国科学院6所试点单位之一,制定了差旅费“包干制”试行办法。阐述了差旅费管理相关规定,探究... 随着“放管服”政策提出,科学事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其中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国科学院G所作为中国科学院6所试点单位之一,制定了差旅费“包干制”试行办法。阐述了差旅费管理相关规定,探究了中国科学院G所差旅费“包干制”改革情况,分析了差旅费“包干制”实施风险,提出了科学事业单位实施差旅费“包干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事业单位 “包干制” 差旅费 “放管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或超细WC-Co粉体制备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潘锋 尚慧俊 +1 位作者 黎亨利 杜占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总结纳米或超细碳化钨钴(WC-Co)粉体制备过程的研究,解决WC-Co做为热喷涂原料对机械零件的磨损和腐蚀的影响。【研究现状】总结纳米或超细WC-Co制备过程强化、反应路径,以及Co对还原碳化过程的作用等;其中机械作用力强化包括球... 【目的】总结纳米或超细碳化钨钴(WC-Co)粉体制备过程的研究,解决WC-Co做为热喷涂原料对机械零件的磨损和腐蚀的影响。【研究现状】总结纳米或超细WC-Co制备过程强化、反应路径,以及Co对还原碳化过程的作用等;其中机械作用力强化包括球磨强度的影响、氧化钨原料的影响、反应温度的影响,原子或分子水平强化包括气相化学合成、喷雾转化,气相碳质强化反应过程包括烃类物质、一氧化碳;纳米或超细WC-Co制备过程反应路径包括还原过程、碳化过程;对还原碳化过程的作用包括Co对氧化钨还原碳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Co影响WC-Co产物粒径、Co含量增加降低碳化温度、Co促进气态碳源析碳等。【结论与展望】提出WC-Co粉体制备反应路径方面,应深入揭示制备反应路径,应进一步分析缺碳相η物相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对W、Co、C扩散的影响机制;认为模拟分析反应过程中还原碳化气与固体原料之间的热量、质量传递过程,可为制备过程进一步优化调控和反应器放大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同时WC-Co粉体热喷涂性能方面,用于机械件的喷涂处理时,应测试涂层的抗磨损和腐蚀性能,反馈调控优化和制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涂层 纳米或超细WC-Co 技术进展 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基金助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跨越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 杨秀红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国初期,研究所为我国的化工冶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0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国初期,研究所为我国的化工冶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0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原文传递
催化裂化废催化剂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毅 李清方 +2 位作者 丁飞 李保强 袁方利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催化裂化工艺(FCC)产生的废催化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分析原料的基本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助剂SiO 2和CaO不同配比对废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达到83....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催化裂化工艺(FCC)产生的废催化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分析原料的基本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助剂SiO 2和CaO不同配比对废催化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经等离子体处理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达到83.9%;当助剂SiO 2质量分数为40%时,产物中的玻璃体比例提升至93.2%;进一步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助剂CaO后,产物中的玻璃体占比依然高达92.4%,满足国家标准中关于固体废物中玻璃体占比要求;同时,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废催化剂产物浸出液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助剂的添加对降低废催化剂的重金属毒性有促进作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FCC废催化剂无害化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废催化剂 二氧化硅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
作者 刘坤 付鑫垚 +5 位作者 郭彤 张婉月 赵庆生 孔泽娟 程华 宋恒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了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纯化总三萜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层析联用纯化总三萜,结合UHPLC-ESI-MS技术分析三萜成分,并... 为了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纯化总三萜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层析联用纯化总三萜,结合UHPLC-ESI-MS技术分析三萜成分,并通过CCK8法、DPPH法和ABTS法对其进行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温度45℃、乙醇浓度75%、液料比35∶1(mL·g^(-1)),此条件下总三萜含量为10.34 mg·g^(-1)。(2)纯化后的Fraction a(Fa)组分纯度为47.98%,提高了3.8倍;从Fa中检测出8种三萜成分,即甘草次酸、黄柏酮、熊果酸、大戟醇、24,25-二氢羊毛甾醇、大豆皂苷B、羊毛甾醇、山楂酸。(3)200μg·mL^(-1)时Fa对肿瘤细胞PC3的抑制率为68.65%,高于5-氟尿嘧啶66.30%;Fa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半数清除率分别为42.76μg·mL^(-1)和66.24μg·mL^(-1)。该研究为桑树桑黄总三萜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桑黄 三萜 响应面优化 纯化 抗肿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研究胶原 服务健康产业——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锋
7
作者 孙欣欣 张贵锋 《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期56-57,共2页
胶原蛋白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人们曾经从7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检测出胶原纤维;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开始用动物皮制胶,我国西汉以前开始利用动物皮熬制中药;1935年人们初步确定了胶原的三螺旋结构,1945年后欧洲出现水解胶原产... 胶原蛋白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人们曾经从7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检测出胶原纤维;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开始用动物皮制胶,我国西汉以前开始利用动物皮熬制中药;1935年人们初步确定了胶原的三螺旋结构,1945年后欧洲出现水解胶原产品,1980年后胶原蛋白肽吸收和功效的研究日益增多。到了21世纪,生物材料蓬勃发展,胶原逐渐被用于组织工程和组织医学,又渐渐拓展至干细胞转化、细胞培养、药物控释和医美等领域。在我国,胶原材料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产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动物皮 胶原纤维 胶原蛋白肽 细胞培养 药物控释 恐龙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金属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文芳 崔晗 +8 位作者 孙一冉 彭佳晴 朱睿 夏然 张馨予 李佳奇 王学良 孙峙 吕龙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56-3073,共18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金属资源的关键性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问题,金属资源的大范围应用使其在生产时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严重。为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金属种类及生产方式,针对62种典型金属工业生产过程,对其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研...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金属资源的关键性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问题,金属资源的大范围应用使其在生产时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严重。为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金属种类及生产方式,针对62种典型金属工业生产过程,对其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关注黑色金属和有色轻、重金属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并对与碳足迹分析相关的研究进行重点总结评述。重金属在生态毒性、人类健康等毒性影响方面均有较大影响;稀有金属和准金属的相关评价主要集中在Li和V上,且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贵金属相比其他金属造成的碳排放较为显著。金属生产行业未来需重点考虑金属元素自身性质,依据其不同阶段的污染程度优化生产方式,且聚焦金属生产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工业生产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 废物处理 环境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物理气相沉积带钢涂镀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9
作者 赵兴源 刘昕 +4 位作者 刘秋元 邱肖盼 张子月 江社明 张启富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一代高强钢因在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汽车轻量化战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传统镀层技术电镀锌因氢脆危害和环保要求以及热镀锌的可镀性差等问题,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其表面防护需...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一代高强钢因在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汽车轻量化战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传统镀层技术电镀锌因氢脆危害和环保要求以及热镀锌的可镀性差等问题,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其表面防护需求。物理气相沉积技术通过真空镀膜方式解决了新一代高强钢电镀和热浸镀的现存难题,优异的表面质量、强附着力、广泛的镀料选择和环保特性使其成为下一代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PVD在带钢涂镀领域替代传统带钢防腐镀层技术(如电镀锌和热镀锌)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特别关注了PVD的热蒸发方法、带钢连续PVD涂镀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现状,最后展望了带钢连续PVD镀层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相沉积 带钢涂镀 锌及锌合金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体搅拌的折流板萃取柱液泛特性研究
10
作者 王驰 许东兵 +8 位作者 常朝 蒋子超 谭博仁 王晨晔 王勇 李会泉 赵泽森 桂夏辉 杨建国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萃取柱具有连续性强,安全性高,通量大的优点,受到相似金属分离、精细化工等工业分离领域的青睐。液泛特性是萃取柱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低界面张力萃取体系分散相液滴极易破碎的特征是导致萃取柱易发生液泛的本质原因。采用新型气体... 萃取柱具有连续性强,安全性高,通量大的优点,受到相似金属分离、精细化工等工业分离领域的青睐。液泛特性是萃取柱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低界面张力萃取体系分散相液滴极易破碎的特征是导致萃取柱易发生液泛的本质原因。采用新型气体搅拌技术,以气泡上浮过程中的动能和不均匀流场产生的弱曳力作用代替传统搅拌、脉冲能量形式破碎液滴。选取三种不同界面张力萃取体系,研究了气体搅拌条件下的萃取柱液特性,发现分散相液泛流速随着气速与连续相流速的增大逐渐降低,并且高界面张力体系降低的程度比低界面张力体系高。基于试验值,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提出预测误差为10.05%的液泛流速预测关联式,为后续气体搅拌萃取柱的设计与放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泛特征 气体搅拌 折流板萃取柱 预测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窑低阶煤热解提质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远平 黄云 +3 位作者 宋民航 李刚 施鹏宇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1-2263,I0018,共14页
“双碳”战略的启动,将加速推动煤炭行业,尤其是低阶煤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低阶煤走向资源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强、智能水平高、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回转窑因其原料适应广、操作连续灵活、产品优质及工艺可大型化等优势广... “双碳”战略的启动,将加速推动煤炭行业,尤其是低阶煤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低阶煤走向资源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强、智能水平高、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回转窑因其原料适应广、操作连续灵活、产品优质及工艺可大型化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煤热解。为阐明回转窑低阶煤热解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该文总结现有回转窑低阶煤热解技术和工艺特点,归纳影响热解产物产率和质量的主要因素。随后,从模型建立及理论分析方面,总结回转窑内物料输运、破碎机制及传热机理。最后,归纳对比现有回转窑低阶煤提质应用技术,分析现阶段回转窑低阶煤热解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与挑战,对未来低阶煤热解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回转窑低阶煤热解工艺的优化及绿色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低阶煤热解工艺 机理模型 传热机理 智能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形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12
作者 厉岩 胡文斌 +2 位作者 王晨晔 李会泉 孙振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7-1142,共6页
黏土型锂矿作为重要的战略锂资源,因其广泛分布、丰富储量和易于开采而备受关注。锂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传统火法或湿法工艺的大规模提锂。通过逐级化学提取,结合矿物解离分析(ML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 黏土型锂矿作为重要的战略锂资源,因其广泛分布、丰富储量和易于开采而备受关注。锂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传统火法或湿法工艺的大规模提锂。通过逐级化学提取,结合矿物解离分析(ML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对云南某地区黏土型锂矿的锂分布规律和结合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矿石表面呈现颗粒状和片状结构,伴有微小的凹凸颗粒,结合XRD和MLA分析,原矿主要由一水硬铝石、勃姆石、锐钛矿和黏土矿物(如高岭石[Al_(2)Si_(2)O_(5)(OH)_(4)]和锂绿泥石[LiAl_(5)Si_(3)O_(10)(OH)_(8))]组成,表明该矿物是一种铝土质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矿石中锂的总量为3293μg·g^(-1),其中88.61%锂以结构稳定的硅酸盐/铝硅酸盐结合态存在,9.64%锂以碳酸盐/磷酸盐结合态存在,其余部分的锂以游离态、离子交换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TOF-SIMS结果表明了锂与铝、硅、钾等元素在矿石中的分布重叠,证实锂以较为稳定的、不易被其他阳离子取代的结合态分布在黏土型矿相中。经过浓氢氟酸浸出后黏土矿相消失,进一步验证了锂主要分布于黏土型铝硅酸盐矿物中。该研究为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提供了深入分析,为实现黏土型锂矿中锂的选择性高效提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逐级化学提取 矿物解离分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多相催化剂内扩散和反应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昕晖 李成祥 葛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通常与传递过程共存,气固多相催化剂一般具有复杂多级孔道结构,其催化性能更是取决于其孔道内反应与扩散过程的耦合。揭示反应和扩散耦合规律,准确获得催化剂颗粒尺度上的反应动力学,对新型催化剂优化设计和制备具有... 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通常与传递过程共存,气固多相催化剂一般具有复杂多级孔道结构,其催化性能更是取决于其孔道内反应与扩散过程的耦合。揭示反应和扩散耦合规律,准确获得催化剂颗粒尺度上的反应动力学,对新型催化剂优化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综述了气固多相催化剂孔道内扩散和反应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反应-扩散耦合的机制,重点介绍反应-扩散耦合模拟研究中的不同模型和方法及其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指出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和多尺度模拟相结合将会成为研究复杂催化反应体系的一种强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传递耦合 拟颗粒 多尺度 介尺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浸出废HDS催化剂中关键金属研究
14
作者 李聪聪 王晨晔 +4 位作者 李会泉 胡文斌 厉岩 郭占成 刘明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加氢脱硫催化剂(HDS)在石油品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长期使用后因烧结和失活而转化为废弃催化剂,属于HW50危险废物。我国废HDS催化剂的产生量庞大,对环境污染风险显著。金属钒(V)和钼(Mo)是废HDS催化剂的关键成分,而传统的钠化焙... 加氢脱硫催化剂(HDS)在石油品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长期使用后因烧结和失活而转化为废弃催化剂,属于HW50危险废物。我国废HDS催化剂的产生量庞大,对环境污染风险显著。金属钒(V)和钼(Mo)是废HDS催化剂的关键成分,而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虽能有效回收这些金属,但过程耗碱量大且需高温(>800℃),亟需开展低碳回收方式探索。通过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研究,揭示了在温和碱介质中,电化学条件变化对废HDS催化剂中V、Mo浸出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调节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可以实现V和Mo的迁移转化,其在碱介质中以Na_(2)V_(2)O_(7)和Na_(2)Mo_(2)O_(7)的形式稳定存在。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在浸出温度20℃、电压3 V、浸出时间6 h、NaOH浓度1 mol/L和液固比10∶1的条件下,V和Mo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85.43%和82.47%。浸出过程符合传质控制动力学模型,电化学条件调控有效促进了活性氧的生成,显著提升了固体表面低价金属的浸出效率。研究结果为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回收废HDS催化剂中有价金属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浸出 废HDS催化剂 电势-PH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酸化酚钠生产粗酚的过程控制研究
15
作者 熊耀 徐娟娟 +2 位作者 许高洁 韦凤密 徐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3-256,共4页
CO_(2)酸化工艺是酚钠酸化的主流工艺,通过在小型酚钠酸化塔中模拟实际工业生产过程,重点考察反应温度、通气量对酸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堵塞问题和应对方法。实验表明,温度变化与酸化反应速率... CO_(2)酸化工艺是酚钠酸化的主流工艺,通过在小型酚钠酸化塔中模拟实际工业生产过程,重点考察反应温度、通气量对酸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堵塞问题和应对方法。实验表明,温度变化与酸化反应速率成正比,90℃时能更快达到反应终点;在CO_(2)通气量为理论值150%时基本上能达到较好的反应效果,过量的CO_(2)并不能明显提高反应效率;酚钠酸化过程伴随着pH值的下降,当pH接近9.5时即可作为反应终点,pH低于9.3开始出现结晶堵塔现象,不利于塔器正常运行。控制反应的pH值和提高CO_(2)进气口温度有利于降低塔体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钠 CO_(2) 酸化 粗酚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xFF力场开发方法及燃烧分支力场研究
16
作者 高泽原 左明辉 +2 位作者 谭荣欣 韩俊凤 战金辉 《冶金与材料》 2025年第1期175-177,共3页
文章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综述了ReaxFF力场开发常用方法的一般原理,介绍了目前燃烧体系ReaxFF力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力场,着重阐述了这些力场的适用体系,并展望了ReaxFF力场开发的前景,指出目前开发面临的挑战,... 文章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综述了ReaxFF力场开发常用方法的一般原理,介绍了目前燃烧体系ReaxFF力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力场,着重阐述了这些力场的适用体系,并展望了ReaxFF力场开发的前景,指出目前开发面临的挑战,针对急需解决的不足提出了建议。目前,ReaxFF力场在金属催化剂设计、合金性质预测、材料合成与性质探究、热解机制探究等方面表现突出,应用前景广阔。如何优化ReaxFF力场开发方式,开发出更广泛的ReaxFF力场将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xFF力场 优化算法 燃烧分支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式搅拌强化含钒矿物金属元素的氧化和浸出研究
17
作者 胡文斌 王晨晔 +8 位作者 孙宇佳 李会泉 金永龙 杜浩 李兰杰 李会林 王佩 赵备备 李鹏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2,139,共9页
转炉钒渣和含钒废催化剂等二次资源是提钒的重要原料,但由于浸出过程中钒的氧化浸出受传质效率和气体扩散系数影响,浸出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实现含钒矿相中低价钒的高效氧化对于钒的可持续性生产至关重要。以曝气式搅拌反应器... 转炉钒渣和含钒废催化剂等二次资源是提钒的重要原料,但由于浸出过程中钒的氧化浸出受传质效率和气体扩散系数影响,浸出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实现含钒矿相中低价钒的高效氧化对于钒的可持续性生产至关重要。以曝气式搅拌反应器作为浸出装置,通过流体力学计算模拟(CFD)研究了搅拌过程中气液混合分布规律,并将其应用于钒渣中钒、铬的液相氧化浸出过程。结果发现,曝气式搅拌有利于促进气液相混合均匀,并将气液混合相向反应器底部推进,增加气相停留时间,提高了后续氧化效率。通过曝气式搅拌,反应器内形成高密度的细微气泡,提高金属氧化效率,将钒渣中铬的氧化效率提高到98%以上。进一步通过EPR对浸出渣分析发现,曝气式搅拌可以直接促进固相钒铬尖晶石的氧化和分解,提高后续浸出效率。本研究通过CFD模拟和试验验证,为曝气式搅拌用于提高液相氧化浸出过程中低价金属的氧化和浸出效率提供依据,为实际搅拌釜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氧化 流体力学计算模拟 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01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的Cs^(+)吸附和热解减容性能研究
18
作者 郭为磊 高鸿毅 +2 位作者 毛进池 岳仁亮 刘海弟 《同位素》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铯-137(^(137)Cs)是核反应堆废水中最常见的放射性物质之一,为开发高效吸附Cs^(+)的功能材料,本研究对自主研发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1∶1.8的质量比混合,开发了KR-01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Cs^(+)吸附性能进行系统研究,... 铯-137(^(137)Cs)是核反应堆废水中最常见的放射性物质之一,为开发高效吸附Cs^(+)的功能材料,本研究对自主研发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1∶1.8的质量比混合,开发了KR-01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Cs^(+)吸附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考察吸附时间、树脂用量、pH等因素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Cs^(+)在树脂中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过程。结果表明:在25℃、pH=6.0条件下,树脂能够实现对Cs^(+)的最佳吸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98.159 mg/mL,吸附率达99.960%。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线性相关系数R^(2)=0.997,Cs^(+)在KR-01树脂上的吸附过程由扩散机制控制,分为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KR-01树脂对Cs^(+)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其相关系数R^(2)均>0.940,但Langmuir方程更能准确反映该交换吸附过程,突出了Langmuir模型主导的单层吸附过程。此外,在900℃热解后树脂剩余量约为48.970%,且热解挥发性气体中未检测到Cs^(+),实现了对废树脂的高效减容和稳定化处置。KR-01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对Cs^(+)的吸附率和热解减容性能均优于国外代表性商用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Cs^(+) 吸附 热解减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实践推动改革,以科技促进发展——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战略发展探索
19
作者 张成蕾 张凯 《科技促进发展》 2016年第4期494-497,共4页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积极转变发展模式,以六大创新举措推升科技促进发展的质量和体量,依托科技切实促进区域和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科技促进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 科技 发展 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漆包铜线热解回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马圣月 邢鹏 +2 位作者 李会泉 王晨晔 刘明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漆包铜线(漆包线)是由高纯度铜丝和附着于铜丝表面的有机漆层组成的一种典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主要用作电机的电磁绕组。废漆包线因含有高品质的铜而成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热解法是回收废漆包线获得再生铜的一种重要方法。梳理了... 漆包铜线(漆包线)是由高纯度铜丝和附着于铜丝表面的有机漆层组成的一种典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主要用作电机的电磁绕组。废漆包线因含有高品质的铜而成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热解法是回收废漆包线获得再生铜的一种重要方法。梳理了漆包线热解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废漆包线现有热解技术的特点和热解设备类型,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废漆包线回收在技术层面和设备层面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为废漆包线的热解回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废漆包铜线 热解 再生铜 回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