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 被引量:54
1
作者 孙阳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沿海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网络分析,结果表明:(1)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把相互连接的城市转变成为城市空间对外拓展的网络节点,拉近节点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带动城市群区域信息"网络化"结构的形成;(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上海(沪)、南京(宁)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其区域联系密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流向主要是以上海→湖州、上海→宁波、上海→泰州、南京→扬州、南京→镇江、南京→无锡、南京→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多中心结构;(3)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间网络的拓展流向主要是以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北京→秦皇岛、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天津→石家庄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的双核心结构,这些城市彼此之间呈现复杂网状联系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10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4)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佛山、惠州、江门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方向主要以广州→深圳、广州→肇庆、广州→东莞、深圳→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东莞等城市流向。其中,广东、深圳处于网络的绝对中心位置,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5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多核心网络结构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流 信息流 空间网络拓展 城市网络拓展 沿海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的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威 曹有挥 +1 位作者 张璐璐 刘斌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503,共9页
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多运输方式,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交通需求的差异,从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结果... 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多运输方式,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交通需求的差异,从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交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长三角地区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交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同尺度及不同交通方式上表现不同,国内交通差异小于国际交通,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介于国内和国际交通之间;公路交通在城市群间的差异较小,水运、铁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在城市群间的差距均较大,但引致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铁路、航空和水运发展上的差距。各交通方式发展优势均不突出,且铁路发展明显滞后是引致珠三角交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改善珠三角地区交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水平 空间尺度 综合交通 三大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市民化需求人口分布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10
3
作者 闫东升 杨槿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86-1496,共11页
在提出基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市民化需求人口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并借助ESDA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流入人口及市民化需求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整体格局上,流入人口比重及市民化需求... 在提出基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市民化需求人口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并借助ESDA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流入人口及市民化需求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整体格局上,流入人口比重及市民化需求人口比重均表现为东西部高于中部,区域差异明显且具有较强的经济指向性。(2)时空演变方面,2000~2010年,中国县域市民化需求人口时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有所扩大,且不同城市群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流动人口 市民化需求人口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非均衡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闫东升 杨槿 高金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6-384,共9页
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是反映区域差异的重要指标。结合不一致指数、重心方法及不均衡指数等对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非均衡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并基于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 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是反映区域差异的重要指标。结合不一致指数、重心方法及不均衡指数等对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非均衡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并基于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非均衡格局呈现相对稳定状况,但随着区域发展格局转变带来的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的差异化演变,区域人口与经济的整体非均衡性有所弱化。对人口与经济非均衡格局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时期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始终受城市发展差异影响的同时也伴随着市场力量的趋强和政府影响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经济 非均衡格局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带性学说的建立及其在中国土壤科学中的实践和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龚子同 陈鸿昭 +1 位作者 杨飞 张甘霖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7-1274,共8页
洪堡最早提出并阐明气候、植物和动物等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其后,道库恰耶夫在俄罗斯黑钙土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地带性学说,并综合前人认识,发展成自然地带性学说;此后引起西方学者与俄罗斯学者对自然地带性发现权之争。... 洪堡最早提出并阐明气候、植物和动物等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其后,道库恰耶夫在俄罗斯黑钙土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地带性学说,并综合前人认识,发展成自然地带性学说;此后引起西方学者与俄罗斯学者对自然地带性发现权之争。新中国成立后,以马溶之、宋达泉为代表的土壤学先驱在应用地带性学说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填补了诸多空白,并丰富了地带性学说;改革开放以来,开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发展了地带性学说的内涵。文章最后讨论了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土壤地带性的影响,拓展了地带性研究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带性 土壤地带性 洪堡 道库恰耶夫 中国实践 土壤系统分类
原文传递
苏南太湖流域污染企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空间耦合关系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姗姗 张磊 +1 位作者 张落成 高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4-962,共9页
以苏南太湖流域为例,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分行业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及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无锡市的惠山区、江阴市的东部、常州市与武进区相邻部分区域、昆山市等地... 以苏南太湖流域为例,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分行业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及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无锡市的惠山区、江阴市的东部、常州市与武进区相邻部分区域、昆山市等地区,常州市整体上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较少;(2)将制造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空间耦合关系分为高集聚-高污染、低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高集聚-低污染4种类型,4种类型区面积分别为781.25、2 993.75、12 187.50、1 187.50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6%,17.46%,71.06%,6.92%,两者间正向耦合效应明显,说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词:制造业集聚 核密度 排污强度 空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义务教育设施空间演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涂唐奇 闫东升 +2 位作者 陈江龙 王晖 郑琰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3-441,共9页
选取规模、质量、可达性和承载压力等指标,综合运用Zipf对数模型、G指数、差异判别系数及路网测度技术等方法研究南京城市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演化。结果表明:(1)义务教育设施总体规模在扩大,但小学规模差异缩小,初级中学则扩大。中心城... 选取规模、质量、可达性和承载压力等指标,综合运用Zipf对数模型、G指数、差异判别系数及路网测度技术等方法研究南京城市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演化。结果表明:(1)义务教育设施总体规模在扩大,但小学规模差异缩小,初级中学则扩大。中心城区和郊区的规模差异呈现不同特征。(2)义务教育质量总体表现出空间扩散态势,核心-边缘结构依然明显存在,行政区内极化现象突出。(3)义务教育设施的时间可达性总体降低,学区划分对可达性公平存在重大影响。(4)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设施布局变化,除江宁区和建邺区外的多数地区义务教育承载压力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义务教育设施 演化 学区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人口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闫东升 孙伟 孙晓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5-1292,共8页
运用重心、人口密度及相对变化率、空间计量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格局演变、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变化,表征人口分布格局转变,而迁移速度趋缓表征了区域发展向稳态的转变;②在人口密度... 运用重心、人口密度及相对变化率、空间计量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格局演变、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变化,表征人口分布格局转变,而迁移速度趋缓表征了区域发展向稳态的转变;②在人口密度分布呈现相对稳定的区域差异基础上,时空演变从2000—2012年上海、苏南显著的增加与苏中、苏北、安徽部分城市的下降,向2012—2018年部分欠发达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转变。③空间计量回归表明,在人口集聚的“马太效应”下,驱动因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市场力量的趋强、政府影响的弱化,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也带来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农村建设用地与人口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安丰平 高金龙 文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3-980,共8页
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减少,广大农村地区人地关系日益失调,严重阻碍乡村振兴进程,因此系统性研究人地关系迫在眉睫。基于Tapio脱钩模型,重点分析2010-2018年宁夏农村建设用地与人口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宁夏农村建设用地在... 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减少,广大农村地区人地关系日益失调,严重阻碍乡村振兴进程,因此系统性研究人地关系迫在眉睫。基于Tapio脱钩模型,重点分析2010-2018年宁夏农村建设用地与人口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宁夏农村建设用地在前5 a扩张,后3 a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2)宁夏农村人口规模随山区向平原、农村郊县向城区的迁移而不断缩小;(3)宁夏农村人地关系因县(区)而异,存在以强负脱钩状态为主的7种脱钩状态。总体而言,宁夏农村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下降的不匹配趋势明显,尤其是南部山区。此外,采用LMDI模型考察了城市人地关系动态趋势的影响因素,认为农村建设用地扩张总体上由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度、城镇化水平和市域总人口效应共同驱动。具体来看,银川市、石嘴山市和吴忠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城乡人口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固原市和中卫市农村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对调节农村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土地扩张 人口减少 脱钩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的定量表征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隋雪艳 周生路 +4 位作者 林晨 王晓瑞 吕立刚 刘敏 陈慧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17-122,共6页
以江苏省大丰区为研究区,从土地整治实施力度、实施深度、实施保障度3个方面,科学评价了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整治度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随着整治活动的持续推进,土地整治水平随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区域土地整治... 以江苏省大丰区为研究区,从土地整治实施力度、实施深度、实施保障度3个方面,科学评价了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整治度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随着整治活动的持续推进,土地整治水平随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的时空特征差异定量、综合表征,可以更好地优化指导土地整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度 定量表征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调查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新艳 李恒鹏 +7 位作者 杨桂山 贺斌 华梦飞 王亮 纪丞 于诗赟 庞业 陈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3-932,共10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最高.受生活水源和水价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和浙江丘陵区农户平均日用水量高于平原区.各乡镇年用水量与生活污水污染物的空间差异主要与所处地形区、常住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虽然化粪池在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使用,但是只有厕所污水和一部分浴室、厨房污水被收集起来进入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30%-50%的厕所污水经初步处理以后排人河流,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 农村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胡婷婷 刘劲松 +3 位作者 戴小琳 蔡永久 许浩 龚志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4-801,共8页
于2 0 1 4 年1-1 2 月对骆马湖1 0 个样点水体理化指标开展周年监测,分析水质现状和水体营养状态,并结合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显示透明度、电导率、溶解氧、氮、磷及叶绿素a 等多项指标均... 于2 0 1 4 年1-1 2 月对骆马湖1 0 个样点水体理化指标开展周年监测,分析水质现状和水体营养状态,并结合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显示透明度、电导率、溶解氧、氮、磷及叶绿素a 等多项指标均呈现显著的月份变化,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仅水深在各样点间差异显著,表明骆马湖水质空间差异较小.各月份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 质量浓度的样点均值分别为0 .7 1 -2 . 08 m g .L^-1 、2 3 .8 2 - 7 1 .7 8 μg . L^- l 、1 .8 7 - 5 .0 9 m g .L^- l 、4 .4 9 - 1 0 .8 3 μ g . L^-1 ,骆马湖水质为Ⅲ-劣Ⅴ类,总氮是现阶段的主要污染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 L I)表明骆马湖处于中营养- 轻度富营养状态.聚类分析将1 2 个月分为冬春季和夏秋季2 个聚类组,冬春季透明度、溶解氧、总氮、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夏秋季,而叶绿素a 和总磷浓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聚类分析将1 0 个样点分为北部湖区和南部湖区2 个聚类组,总氮、硝态氮浓度和电导率是导致湖区水质差异的主要指标,北部湖区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南部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水质评价 聚类分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制造业污染减排综合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姗姗 朱晓东 +1 位作者 张磊 朱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以太湖流域苏锡常为例,通过构建制造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制造业污染物排放量、制造业集聚度、水环境健康水平4个指数对制造业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通过前3个指标的叠加,得到污染综合程度指数,反映制造业的污染物排放程度和... 以太湖流域苏锡常为例,通过构建制造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制造业污染物排放量、制造业集聚度、水环境健康水平4个指数对制造业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通过前3个指标的叠加,得到污染综合程度指数,反映制造业的污染物排放程度和减排效应,然后与水环境健康指数进行叠加,得到制造业污染程度与水环境健康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污染程度"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区域面积分别为816.12、3314.56、7628.25、2500.67和2861.75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7%,19.36%,44.55%,14.61%和16.71%,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性,太湖上游地区和环太湖地区主要为污染程度"低"和"较低"区域,中游和下游环湖区域主要为污染程度"中等"区域,中下游远离太湖的地区主要污染程度为"高"和"较高"区域;②制造业的污染程度对水环境的健康存在重要影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较健康-轻污染、中健康-中污染和低健康-重污染等分布面积广泛(约45%),在空间上呈现太湖上游地区主要为较健康-轻污染和中健康-轻污染区域,中下游地区则主要为较健康-中污染、中健康-重污染和低健康-重污染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污染减排 污染程度指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山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瑞 林晨 +3 位作者 刘向南 周华 龚和强 陈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4-100,共7页
以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耕地质量总体较差的贵州省为例,利用单因子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区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9项指标要素,开展了贵州省耕地质量的驱动因素作用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除高程外,其余因子... 以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耕地质量总体较差的贵州省为例,利用单因子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区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9项指标要素,开展了贵州省耕地质量的驱动因素作用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除高程外,其余因子与耕地质量多呈复杂曲线相关特征,不同阈值区间作用方式不同。高程、土地垦殖系数严重制约耕地质量,耕地复种指数、土地整治规模有益于耕地质量的提高。在耕地质量较差(耕地质量等别>11)的地区,GDP、坡度和乡村农业人口数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驱动因素 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分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闫东升 孙伟 冯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0-1054,共15页
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采用变异系数、马尔科夫链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2000~2018年长江三角洲城乡收入及其差距时空演变规律,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城乡收入差距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 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采用变异系数、马尔科夫链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2000~2018年长江三角洲城乡收入及其差距时空演变规律,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城乡收入差距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总体差距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但城镇收入高于农村、农村收入差距高于城镇,且城、乡收入"核心-边缘"格局具有较强稳定性。(2)不同城市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格局,高值区的下降与低值区的扩大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缩小;不同城市城乡收入演变的差异,表明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要因"地"制宜。(3)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政府影响和对外开放都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差异表明相关政策制定要因"时"制宜。此外,一体化深入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增强,表明相关政策制定要强化城市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一种多水体类型地区的坑塘水面精准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丹华 崔雯卓 +4 位作者 冯雪娇 侯渲 马荣华 童奕钧 林晨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116,共13页
针对坑塘水体难以与其他众多水体类型区分的问题,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水体类型地区从水体到坑塘水面的精确提取规则:选择最优水体指数对研究区水体进行提取;通过形状指数、面积、湖泊水库数据等规则对非坑塘水... 针对坑塘水体难以与其他众多水体类型区分的问题,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水体类型地区从水体到坑塘水面的精确提取规则:选择最优水体指数对研究区水体进行提取;通过形状指数、面积、湖泊水库数据等规则对非坑塘水面进行剔除。结果显示,根据本文所构建的坑塘提取规则在2019—2022年的总体提取精度分别达到了88.39%、86.44%、84.89%、85.75%,提取效果较好。证明了该规则在多水体类型地区坑塘提取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塘提取 多水体类型地区 Sentinel-2 水体提取 太湖典型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