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自治区发现不丹大鼯鼠和李氏小飞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权 李学友 +10 位作者 曾祥乐 白皓天 Stephen Jackson 胡哲畅 朱中旭 汪思远 罗康 罗京 普明进 普昌哲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4-586,共13页
2022—2023年,摄影爱好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在西藏自治区拍摄和采集到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错那县、亚东县)和李氏小飞鼠(Priapomys leonardi)(巴宜区、墨脱县和错那县)的照片及标本。研究发现不丹大... 2022—2023年,摄影爱好者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先后在西藏自治区拍摄和采集到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错那县、亚东县)和李氏小飞鼠(Priapomys leonardi)(巴宜区、墨脱县和错那县)的照片及标本。研究发现不丹大鼯鼠西藏种群形态上与不丹大鼯鼠不丹亚种(Petaurista nobilis singhei Saha,1975)的描述一致;遗传上与米什米大鼯鼠(Petaurista mishmiensis)构成姊妹群,遗传距离较小(Cyt b:1.85%)。考虑到不丹大鼯鼠和米什米大鼯鼠之间的遗传差异过小,分布区连续且栖息地都为中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故两者应视为同一物种;又因两者之间的毛色差异稳定存在,可作为不同亚种,根据优先律,使用不丹大鼯鼠Petaurista nobilis(Gray,1842)做为种名,米什米大鼯鼠降为不丹大鼯鼠米什米亚种(Petaurista nobilis mishmiensis Choudhury,2009)。李氏小飞鼠西藏种群毛色、头骨和颊齿特征与云南西北部种群一致,但体型较小,且阴茎长度、直径和形状有较大程度的变异;遗传上西藏种群是包含云南西北部种群的并系群,遗传距离较小(12S ribosomal RNA:0.45%~0.91%,16S ribosomal RNA:0.31%~1.05%)。不丹大鼯鼠为中国兽类新纪录,李氏小飞鼠为西藏自治区兽类新纪录。本研究扩展了不丹大鼯鼠和李氏小飞鼠的分布区,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喜马拉雅地区兽类的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以发现更多的新物种、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鼯鼠 新纪录 西藏自治区 错那县 墨脱县 巴宜区 亚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三种小型兽类新纪录
2
作者 朱中旭 李权 +8 位作者 陈中正 李学友 裴枭鑫 王洪娇 普昌哲 罗康 罗京 普明进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73,共11页
2020—2023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与西藏重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林芝和日喀则采集到一批小型兽类标本。通过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其中包含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柴达木... 2020—2023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与西藏重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林芝和日喀则采集到一批小型兽类标本。通过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其中包含甘肃鼩鼱(Sorex cansulus)、柴达木根田鼠(Alexandromys limnophilus)和耐氏大鼠(Leopoldamys neilli),皆为西藏自治区兽类新纪录。其中甘肃鼩鼱西藏种群与云南白马雪山种群形态大小相近,最大似然树(ML)显示二者构成单系(BS=100),组内遗传距离为0.5%~0.6%;柴达木根田鼠西藏种群与四川种群形态大小相近,二者构成单系(BS=100),组内遗传距离为1.0%~1.4%;耐氏大鼠西藏种群与泰国种群和云南种群部分形态特征相异,三者构成单系(BS=81),组内遗传距离为5.7%~6.3%。本研究扩展了这三个物种的分布区并丰富了西藏自治区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鼩鼱 柴达木根田鼠 耐氏大鼠 西藏自治区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