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变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支柱学科 被引量:29
1
作者 嵇少丞 钟大赉 +1 位作者 许志琴 夏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到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在各种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流变学作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到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在各种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流变学作为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地球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支柱学科。本文对国际上近年来岩石流变学的最新进展做些扼要的介绍,呼吁中国固体地学界加强流变学的研究,做出经得起时间淘洗、实践检验的原创性成果来,使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研究迈进国际先进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 构造地质学 地球动力学 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 变形机理同步观测 物理和计算机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2 位作者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4-583,共10页
通过对5条剖面和11口探井的综合研究确定了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对影响储层物性重要的自生矿物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成岩现象十分丰富,特征明显。从储层... 通过对5条剖面和11口探井的综合研究确定了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对影响储层物性重要的自生矿物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成岩现象十分丰富,特征明显。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孔隙度降低的两个重要的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胶结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碎屑岩 储层 浊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地区新元古代蛇绿岩Sm-Nd全岩-矿物等时线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霭琴 郝杰 +1 位作者 张国新 张鸿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7-462,共6页
昆中断裂带附近出露着近百个蛇绿岩块体,但是对其形成时代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用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Sm-Nd全岩-矿物(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时线定年方法研究了新疆东昆仑地区阿其克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得到t= 955±91(2σ)... 昆中断裂带附近出露着近百个蛇绿岩块体,但是对其形成时代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用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Sm-Nd全岩-矿物(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时线定年方法研究了新疆东昆仑地区阿其克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得到t= 955±91(2σ)Ma,ε_(Nd)(t)=+0.4结果,代表洋壳形成的时间,并限定了该蛇绿岩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由此推断,随着昆仑洋的闭合,昆仑地区的古元古代地体向塔里木古老地块南缘的拼贴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1.0~0.9 Ga)有同时性。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昆仑地区以及我国西北大陆在新元古代早期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阿其克蛇绿岩 SM-ND年龄 全岩一矿物等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中段铜矿床主要类型及地质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潘成泽 肖文交 +1 位作者 崔彬 韩春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东天山中段铜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火山岩型和夕卡岩型3种类型.矿床类型受板块构造制约,并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的规律性分布预示着找矿方向.
关键词 天山中段 地质特征 铜矿床 矿床类型 构造制约 夕卡岩型 火山岩型 板块俯冲 找矿方向 碰撞作用 斑岩型 规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学民 束沛镒 +5 位作者 刁桂苓 夏乱保 武有文 李光 王玉珍 张学文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1期10-17,共8页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远震 体波速度结构 泊松比 唐山 数字地震记录 P波 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强震区内外深部S波速度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学民 刁桂苓 +2 位作者 夏乱保 武有文 束沛镒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3期1-14,共14页
利用短周期记录的 S波记录反演了沙城老震区及其邻区共 3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得到的邢台、唐山震区及其附近 5个台站的速度结构 ,发现强震区具有以下几个大致相同的构造特征 ,即 :(1 )地壳厚度低于... 利用短周期记录的 S波记录反演了沙城老震区及其邻区共 3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得到的邢台、唐山震区及其附近 5个台站的速度结构 ,发现强震区具有以下几个大致相同的构造特征 ,即 :(1 )地壳厚度低于周围台站 ;(2 ) S波低速层速度低于周围地区 ,高低速层差异大 ;(3 )具有较低的上地幔 S波速度 ;(4)强震往往发生在低速层上面的高速层内或高低速层交界面上 ;(5 )易震层往往是两个低速层夹持的高速层等 ,并对这种结构易于发震的机理给出了分析。总之强震的发生是与低速层紧密相关的 ,而剪切波对于反映低速体构造非常敏感 ,因此 S波速度结构研究对于揭示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深入研究震源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 ,强震区所共同具有的这种特征为我们今后强震危险区的划分和强震地点的预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速度结构 强震区 易震层 剪切波 深部构造 孕震机理 波速比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绿岩脆-塑性变形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淑燕 孙天泽 +1 位作者 徐实昆 张培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5-572,共8页
以天然叶腊石为传压介质 ,在温度 80 0~ 10 0 0℃、围压 0 .6~ 1.0GPa和应变速率 10 -4~ 10 -5s-1条件下 ,对Maryland辉绿岩的脆性 -塑性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10 -4 ~ 10 -5s-1应变速率和固定围压 1.0GPa条件下 ,... 以天然叶腊石为传压介质 ,在温度 80 0~ 10 0 0℃、围压 0 .6~ 1.0GPa和应变速率 10 -4~ 10 -5s-1条件下 ,对Maryland辉绿岩的脆性 -塑性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10 -4 ~ 10 -5s-1应变速率和固定围压 1.0GPa条件下 ,当温度低于 80 0℃时 ,岩石变形为典型脆性破裂 ;温度高于 10 0 0℃时岩石变形以准稳态蠕变为主 ;温度在 80 0~ 95 0℃之间 ,岩石变形从脆性破裂向准塑性流动转化 .温度变化对岩石脆 -塑性转化影响敏感度高于压力变化对变形的敏感度 .显微构造观察显示 ,辉绿岩脆 -塑性转化以稀疏弥漫状共轭塑性流动网络为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脆-塑性转化 下地壳流变学 高温高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温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孙青 储国强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4期63-67,共5页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温标是古温度研究的重要替代指标。介绍了小样量、低长链烯酮样品的分析方法 ,长链烯酮的来源、分布 ,长链烯酮的不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海洋中长链烯酮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 ,着重阐述了湖...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温标是古温度研究的重要替代指标。介绍了小样量、低长链烯酮样品的分析方法 ,长链烯酮的来源、分布 ,长链烯酮的不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海洋中长链烯酮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 ,着重阐述了湖泊中长链烯酮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烯酮 不饱和度 水表温度 古温度 古气候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赋存于沉积岩中的金龙山金矿带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毒砂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利青 陈祥 +1 位作者 周红 李秀梅 《贵金属地质》 2000年第4期193-199,共7页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 -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 -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 ,粒度多为 10~ 10 0 μm ,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 10 0 0倍左右 .黄铁矿为含砷黄铁矿 ,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 -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 -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 ,粒度多为 10~ 10 0 μm ,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 10 0 0倍左右 .黄铁矿为含砷黄铁矿 ,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因草莓状、球菌状黄铁矿的增生环带 ,因而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出原生沉积成因黄铁矿与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 .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定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改造后多阶段黄铁矿的混合样品 ,毒砂的含金性比黄铁矿更好 .成岩期黄铁矿无砷或砷很低 ,金矿成矿阶段黄铁矿亏硫 ,毒砂亏砷 .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 ,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 .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 ,空穴导型、电子导型均有 ,以空穴型为主 .矿带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呈多垛状产出 ,但主要集中于 6‰~ 17‰之间 .铅同位素反映了造山带特征 ,与汞锑矿石的铅同位素相近 ,金锑成矿与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毒砂 含金性 热电性 硫、铅同位素 金龙山金矿带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峪耳崖和牛心山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45
10
作者 罗镇宽 裘有守 +4 位作者 关康 苗来成 Y.M.Qiu N.J.McNaughton D.I.Groves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8-285,共8页
侵入冀东马兰峪复背斜的前寒武岩层中的花岗岩体与区内金矿床有密切的空间关系 ,但成岩时代有争议 ,与金矿床的成因关系不明。本文采用SHRIMP定年方法对含有金矿床的峪耳岩和牛心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获峪耳崖岩体灰白色花岗... 侵入冀东马兰峪复背斜的前寒武岩层中的花岗岩体与区内金矿床有密切的空间关系 ,但成岩时代有争议 ,与金矿床的成因关系不明。本文采用SHRIMP定年方法对含有金矿床的峪耳岩和牛心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获峪耳崖岩体灰白色花岗岩的2 0 6Pb 2 3 8U年龄 175± 1Ma ,肉红色花岗岩的年龄为 174± 3Ma ;牛心山花岗岩的年龄为 172± 2Ma。这 3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可看成是同时代的产物 ,属中生代燕山期。这组年龄限定了金矿化年龄的下限 ,表明金矿化发生在中生代燕山中期后 ,但并不能精确厘定金矿化的年龄 ,因为花岗岩侵入后 ,金矿化之前 ,还有脉岩侵入 ,金矿化与花岗岩本身并无直接的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定年 锆石U-PB年龄 峪耳崖花岗岩体 牛心山花岗岩体 冀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金厂峪金矿区钠长岩脉及青山口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48
11
作者 罗镇宽 关康 +4 位作者 裘有守 苗来成 Y.M.Qiu N.J.McNaughton D.I.Groves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6-231,共6页
金厂峪金矿床是冀东最大的金矿床 ,具有早期复脉型和晚期石英大脉型两种矿石类型。矿区产有多期钠长岩脉 ,且与含金矿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青山口花岗岩体位于矿区西约 2~ 3km,有研究者认为金矿床成因上与花岗岩体有关。应用先进... 金厂峪金矿床是冀东最大的金矿床 ,具有早期复脉型和晚期石英大脉型两种矿石类型。矿区产有多期钠长岩脉 ,且与含金矿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青山口花岗岩体位于矿区西约 2~ 3km,有研究者认为金矿床成因上与花岗岩体有关。应用先进的 SHRIMP测年技术 ,测得肉红色钠长岩脉的锆石 w (2 0 7Pb) / w (2 0 6Pb)年龄为 (185 8± 8) Ma,青山口花岗岩体锆石 w(2 0 6Pb) / w(2 3 8U )年龄为 (199± 2 ) Ma。金厂峪金矿床的的复脉型矿化早于肉红色钠长岩脉 ,故其矿化的时代应在晚元古代。青山口岩体的年龄和区域上与辉钼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年龄一致 ,均为燕山早期。推测金厂峪金矿床晚期石英大脉型矿化中的辉钼矿化可能与青山口花岗岩体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测年 花岗岩 金矿床 河北 锆石 中生代 矿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延长组米兰柯维奇沉积旋回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2 位作者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70,共7页
对米兰柯维奇旋回理论进行了概述,认为米兰柯维奇天文轨道参数所诱导的旋回沉积序列普遍存在于地质记录中。用小波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延长组储层测井曲线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了频谱分析,发现该储层中... 对米兰柯维奇旋回理论进行了概述,认为米兰柯维奇天文轨道参数所诱导的旋回沉积序列普遍存在于地质记录中。用小波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延长组储层测井曲线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了频谱分析,发现该储层中的沉积旋回主要受古气候变化的控制,由此确定了储层旋回厚度变化的周期并分析了米兰柯维奇旋回各因素对延长组储层旋回的影响,其中偏心率对该区沉积旋回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柯维奇旋回 延长组 频谱分析 傅里叶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斯库勒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毅 郑朝阳 +1 位作者 张辉 吴保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28,共3页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其中包含深层E31油藏和浅层N1-N21油藏。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中的油气运移,对于认识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两个油藏的16个原油中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GC-MS分析,研究了中性含氮化合...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其中包含深层E31油藏和浅层N1-N21油藏。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中的油气运移,对于认识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两个油藏的16个原油中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GC-MS分析,研究了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探讨了油气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显著,其运移分馏特征指示了E31油藏油气充注点位于构造中北部的东、西两翼,并向南、北两端方向运移;N1-N21油藏北区油气从东部和南部注入,并向西部和北部方向运移。根据油气运移方向认为,两个油藏的原油都来自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但是,由中性含氯化合物总丰度在两个油藏之间的差异可知,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含氮化合物 E3^1油藏 原油 油气运移 尕斯库勒油田 油藏地球化学 油气充注 点位 藏北 分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健 刘树文 +3 位作者 潘元明 李秋根 储著银 杨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 (~ 2 5 40Ga)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成 ,全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中~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性质 ,LILE富集和高的w(Rb) w(Sr) (即 :Rb Sr)比值 ,相对较低的w(Sr) w... 五台山晚太古代花岗岩 (~ 2 5 40Ga)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成 ,全岩化学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中~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性质 ,LILE富集和高的w(Rb) w(Sr) (即 :Rb Sr)比值 ,相对较低的w(Sr) w(Y)、w(La) n/w(Yb) n、w(Nb) w(Ta)和w(Zr) w(Hf)比值 ,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 ,Nb、Ta、Ti亏损 ,但是它们均表现了NdTDM =2 5 4~ 2 72Ga和明显的正εNd(t)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钙碱性花岗质岩浆形成于晚太古代大洋岛弧环境 ,来源于弧下玄武质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 ,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由于晚太古代洋壳向大洋岛弧俯冲、脱水 ,引起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弧下初生地壳玄武质物质 ,这些弧下玄武质物质在少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太古代花岗岩 地球化学和钕同位素 岩石成因 动力学背景 五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东段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物源区的制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秋根 刘树文 +2 位作者 韩宝福 张健 储著银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1-766,共6页
中天山东段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ε_(Nd)(t)值为-4.00~+6.36,比塔里木太古代克拉通高,而Nd模式年龄(T_(DM)为1.29~2.29 Ga)比塔里木克拉通小,尾亚地区样品的ε_(Nd)(t)的平均值为-2.46,模式年龄介于1.86~2.29Ga之间,而迪坎尔南和库米... 中天山东段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ε_(Nd)(t)值为-4.00~+6.36,比塔里木太古代克拉通高,而Nd模式年龄(T_(DM)为1.29~2.29 Ga)比塔里木克拉通小,尾亚地区样品的ε_(Nd)(t)的平均值为-2.46,模式年龄介于1.86~2.29Ga之间,而迪坎尔南和库米什地区ε_(Nd)(t)的平均值分别为+1.37和+2.06,模式年龄T_(DM)值主要集中在1.6~1.9Ga,最年轻的Nd模式年龄(T_(DM))为1.29Ga,这些特征表明变质沉积岩的物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地壳,而不是塔里木克拉通,并有较年轻的弧物质的加入,古元古代源区和较年轻的源区在古地理位置上是分离的,库米什和迪坎尔南地区的变质沉积岩在古地理位置上主要形成于弧后盆地靠近岛弧一侧,而尾亚地区的变质沉积岩主要产生于弧后盆地靠近古元古代大陆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天山东段 元古代 变质沉积岩 ND同位素 物源区 模式年龄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法在地下水探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国泽 詹艳 +5 位作者 陈小斌 韩吉民 官云章 张远东 于旭磊 席京德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4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由于岩石的电阻率参数对地下岩石内孔隙流体含量及其连通性有很好的反映 ,所以近年来用电磁法探测地下电阻率分布的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的探查中。本文介绍了利用瞬变电磁法 (TEM)和大地电磁法 (MT)分别在不同深度范围探查地下水... 由于岩石的电阻率参数对地下岩石内孔隙流体含量及其连通性有很好的反映 ,所以近年来用电磁法探测地下电阻率分布的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的探查中。本文介绍了利用瞬变电磁法 (TEM)和大地电磁法 (MT)分别在不同深度范围探查地下水的两个实例。结果表明 ,依据勘探目标层深度的不同 ,选择适宜的电磁方法 ,进行地下水的探查 ,可以获得关于地下水赋存状况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 MT 探查 地下水 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区快速优选靶区的一些做法——以皖东—苏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利青 宓荣三 +3 位作者 陈祥 肖力 邢俊兵 邹依林 《黄金地质》 2001年第2期45-51,共7页
在一个新区迅速实现靶区优选和勘查登记的关键是把握矿床类型及控矿条件、成矿远景区带并与矿化异常信息结合来确定。综合分析、加工信息并实施快速而有效的找矿方法是快速优选靶区的坚实步骤。高素质的矿产地质学家和一定的资金投入是... 在一个新区迅速实现靶区优选和勘查登记的关键是把握矿床类型及控矿条件、成矿远景区带并与矿化异常信息结合来确定。综合分析、加工信息并实施快速而有效的找矿方法是快速优选靶区的坚实步骤。高素质的矿产地质学家和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快速优选靶区的必要条件。在国家计委地质科研项目的资助下 ,在皖东—苏北这一找金前景不明朗的地区 ,利用一年的时间优选了3个找金靶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找矿前景 控矿备件 成矿远景 矿化异常信息 找金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部前陆盆地新第三纪的磁地层数据
18
作者 孙继敏 《科学中国人》 2010年第2期63-63,共1页
天山山脉是中亚最长最高的山脉之一,自东向西延伸约2500km.是由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冲撞引起的内陆板块变形古生代造山带上升而形成。为了确定新生代天山山脉构造变形的时间,我们分析了天山南麓库车前陆盆地3780m厚的新第... 天山山脉是中亚最长最高的山脉之一,自东向西延伸约2500km.是由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冲撞引起的内陆板块变形古生代造山带上升而形成。为了确定新生代天山山脉构造变形的时间,我们分析了天山南麓库车前陆盆地3780m厚的新第三纪磁地层图。集合测量和磁力组构数据显示同构生长层在大约650万年前开始积累.这表明地壳短缩开始于最近的中新世。沉积速率的增长和磁组构参数的急剧变化也发生在650万年,与同构生长层相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天山山脉 地层数据 新第三纪 磁组构参数 南部 亚欧板块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岩石层S波速度结构
19
作者 郑月军 李红谊 +2 位作者 黄忠贤 彭艳菊 刘福田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0年第1期79-84,共6页
一、引言中国东部海域是全球板块构造体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部各种地质现象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紧密相关。由于新生代以来板块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该区域丰富多样的构造单... 一、引言中国东部海域是全球板块构造体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部各种地质现象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紧密相关。由于新生代以来板块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该区域丰富多样的构造单元,地壳-上地幔横向分布极不均匀。本文研究区域如图1中所示,在东经114°~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区域 欧亚 岩石层 海域 板块 地壳
原文传递
扬子地台南缘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形态硫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雷加锦 李任伟 +2 位作者 H.J.Tobschall 濮英英 方家虎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6期592-601,共10页
对扬子地台南缘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黄铁矿硫和有机硫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结果显示, 其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在横向和纵向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靠近陆源区的西部剖面, 样品黄铁矿含量高、有机质含硫少, 剖面从下向上, 前者表现为由高变低; 后... 对扬子地台南缘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黄铁矿硫和有机硫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结果显示, 其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在横向和纵向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靠近陆源区的西部剖面, 样品黄铁矿含量高、有机质含硫少, 剖面从下向上, 前者表现为由高变低; 后者由低变高. 此剖面的硫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 并且从下向上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均显示不断变重的趋势. 远离陆源区的东部剖面中, 形态硫的富集规律与此相反, 即黄铁矿的数量减少、有机质富集了更多的硫, 尽管两者在剖面纵向上的变化与西部剖面的相似. 东部剖面的形态硫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重硫, 并且在剖面中由下向上逐渐变轻. 结合样品的铁含量、有机碳含量数据及岩石学特点, 推断控制黑色岩系中形态硫具如此变化规律的因素包括海平面变化、金属离子(主要是铁离子)供给、大地构造背景及海洋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早寒武世 黑色岩系 黄铁矿硫 有机硫 沉积岩 形态流 富集规律 同位素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