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天然气形成机制与相关地球科学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先彬 妥进才 +3 位作者 周世新 李振西 张铭杰 闫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论述了细菌成因气、热成因气、深层气和非生物成因气的物质来源和成气机制,指出,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气机制和成气环境,构成了天然气的多种成因类型和不连续成气特征。评述了深层气、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进展和它们的资源前景。讨论了形... 论述了细菌成因气、热成因气、深层气和非生物成因气的物质来源和成气机制,指出,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气机制和成气环境,构成了天然气的多种成因类型和不连续成气特征。评述了深层气、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进展和它们的资源前景。讨论了形成非生物成因气的聚合反应和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以及鉴别非生物成因气的地球化学指标的有效性。认为松辽盆地诸多气井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特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松辽盆地昌德-肇州西和徐家围子深层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使该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储量超过500×108m3,展现了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良好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气机制 不连续成气特征 聚合反应 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区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苏丕波 雷怀彦 +2 位作者 梁金强 沙志彬 梁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以南中国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的实际地球物理资料为依据,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矿区的地震反射异常特征、地球物理测井异常特征、地热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地震剖面结合叠后地震属性剖面解释能够有效识别水合物成矿... 以南中国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的实际地球物理资料为依据,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矿区的地震反射异常特征、地球物理测井异常特征、地热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地震剖面结合叠后地震属性剖面解释能够有效识别水合物成矿带;水合物声波速度、电阻率与密度等测井曲线的组合分析是判断水合物层赋存的有效途径;通过地震、测井及地热等多种地球物理特征联合分析与融合,能够优化、集成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提高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的有效性,形成可靠的水合物矿藏预测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物理探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物理模型正演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苏丕波 雷怀彦 杨继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9-581,584,共4页
针对四川盆地大邑地区复杂的地下构造,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正演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正演及全波场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分析,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三维观测系统的优化选择,进而讨论了采集方法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观测系统,... 针对四川盆地大邑地区复杂的地下构造,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正演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正演及全波场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分析,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三维观测系统的优化选择,进而讨论了采集方法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观测系统,能极大地改善剖面的品质和提高地下复杂地质体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正演模拟 采集方法 观测系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部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斌 宋岩 +2 位作者 孟自芳 夏斌 李相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8,共6页
中国中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构成盆山格局,特提斯洋的演化是该区盆山耦合的动力。印支—燕山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致使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褶皱带和扬子古板块西缘龙门山造山带形成,并且形成了鄂尔多斯西缘和川西前陆盆... 中国中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构成盆山格局,特提斯洋的演化是该区盆山耦合的动力。印支—燕山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致使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褶皱带和扬子古板块西缘龙门山造山带形成,并且形成了鄂尔多斯西缘和川西前陆盆地,构成了中国中部盆山耦合的格局。中部前陆盆地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前陆拗陷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变形三个阶段复合而成,从盆山耦合类型分析属于陆缘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造山作用和前陆盆地之间具有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机制,造山带控制了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前陆盆地 川西龙门山 鄂尔多斯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铀矿物对烃源岩生烃影响的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2 位作者 夏斌 宋岩 李相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8,共7页
采用密闭容器加水的热模拟方法,从生烃组成特征、生烃量等方面,探讨了含铀矿物对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矿物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 采用密闭容器加水的热模拟方法,从生烃组成特征、生烃量等方面,探讨了含铀矿物对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矿物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发现,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矿物 热模拟 生烃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生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斌 孟自芳 +1 位作者 张百涛 李相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5,共5页
采用密闭容器水热模拟实验方法,考察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对热模拟实验产物分析发现,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物质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 采用密闭容器水热模拟实验方法,考察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对热模拟实验产物分析发现,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物质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氧化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矿物 热模拟 生烃 烃源岩
原文传递
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桂良 孟仟祥 +1 位作者 陈建兰 张力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采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研究分析了甘肃岷县黄芪的化学成分,从中分析鉴定出9个系列276种有机化合物,即:烷烃类、类异戊二烯、萜类、霍烷、甾类、多酚类、脂肪酸酯、脂肪酸和芳香酸、甾烯酮... 采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研究分析了甘肃岷县黄芪的化学成分,从中分析鉴定出9个系列276种有机化合物,即:烷烃类、类异戊二烯、萜类、霍烷、甾类、多酚类、脂肪酸酯、脂肪酸和芳香酸、甾烯酮类.已鉴定的成分占总提取物的62.130%,其中正己烷馏分为1.816%、芳烃馏分为15.690%、二氯甲烷馏分为3.500%、甲醇馏分为41.120%.其研究结果为系统了解黄芪的化学成分和黄芪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也为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 GC/MSD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对烟气总粒相物弱极性馏分中有机物的研究
8
作者 王桂良 孟仟祥 +1 位作者 房嬛 陈建兰 《甘肃科学学报》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和Mass Chromatograph技术对4种兰州香烟的烟丝、总粒相物和总气相物中的弱极性馏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在品质高的香烟,其烟丝、总粒相物和气相物中脂肪酸甲酯相对含量高,总气相物中稠环芳烃的含量低,由此... 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和Mass Chromatograph技术对4种兰州香烟的烟丝、总粒相物和总气相物中的弱极性馏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在品质高的香烟,其烟丝、总粒相物和气相物中脂肪酸甲酯相对含量高,总气相物中稠环芳烃的含量低,由此可作为判识卷烟内在品质以及检测卷烟优劣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极性馏分 总粒相物 烟气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狐海域气源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9
9
作者 苏丕波 雷怀彦 +3 位作者 梁金强 沙志彬 付少英 龚跃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为了了解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体来源及聚集特征,根据过SH2井区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构建了该区地质模型,并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拟。在恢复SH2井区地史和热演化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SH2井区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 为了了解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体来源及聚集特征,根据过SH2井区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构建了该区地质模型,并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拟。在恢复SH2井区地史和热演化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SH2井区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结合探区采样成果对水合物的气源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深部发育的2套烃源岩(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演化程度均较高(Ro>2%),处于产干气阶段,热解生气潜力巨大;浅部新近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基本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0.7%),有机质丰度较高,是生物气的烃源岩,具有生物生气的巨大潜力。同时,神狐海域地质构造复杂,断层与底辟发育,这些断裂和底劈构造成为连接浅部水合物稳定域和气源的桥梁,为生物成因气和深部热解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当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的时空匹配得当,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便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初步预测该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是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对比 有机质成熟度 生物气 运移通道 油气藏形成 烃源岩 神狐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0
10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3 位作者 沙志彬 付少英 雷怀彦 龚跃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3,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匹配条件,利用典型二维地震剖面,构建了该区的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神狐海域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生物气和热解气的资... 为进一步了解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匹配条件,利用典型二维地震剖面,构建了该区的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神狐海域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生物气和热解气的资源潜力巨大,满足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条件;运移条件优越,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成藏。并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模式 生物气 热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金鹏 彭仕宓 +2 位作者 史基安 王琪 郭雪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长8储层特征,指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骨架...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长8储层特征,指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骨架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填隙物成分和含量、成岩改造程度.沉积环境是造成储层渗透性偏差、产能低的基本原因,而储层储集性能后期的改变受成岩作用控制,骨架颗粒和填隙物则为成岩改造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陇东地区 延长组长6—长8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郎木寺中全新世泥炭总有机碳和脂类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静 张平中 +7 位作者 贾继红 王宗礼 王永莉 张虹 张德忠 桑文翠 吴秀平 王江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4-761,共8页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南部郎木寺泥炭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重建了该区7.3~4.0kaB.P.(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的历史,其中较为显著的变冷事件分别集中在6.8cal.kaB.P.,5.0cal.kaB.P.和4.3cal.kaB.P.。同时分析了3个不同深度的泥炭...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南部郎木寺泥炭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重建了该区7.3~4.0kaB.P.(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的历史,其中较为显著的变冷事件分别集中在6.8cal.kaB.P.,5.0cal.kaB.P.和4.3cal.kaB.P.。同时分析了3个不同深度的泥炭脂类分子化合物。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和直链烷基-2-酮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和很高的碳优势指数值(CPI〉5)表明,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高等植物。样品中还检出脂肪酸甲酯系列,也以长链组分为主,可能是沉积早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异构烯烃的存在及菲系列化合物低的甲基菲指数(MPI)和镜质体反射率(Rc)值,说明样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小而且几乎没有遭受现代的污染,即泥炭保存完好,各个指标可以真实反映泥炭的组成、性质及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根据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和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脂类分子化石的组合特征,探讨了各阶段气候和植被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木寺 中全新世 泥炭 总有机碳 脂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熟泥灰岩、钙质泥岩干酪根脂肪酸的分布特征及赋存形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仟祥 郑建京 +1 位作者 房玄 孙敏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41,共6页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低熟、低有机碳烃源岩干酪根中检测出直链一元酸、直链二元酸和芳香酸3个系列。其中以直链一元酸相对丰度最高,C16∶0十六酸为主峰(饱和脂肪酸),呈明显偶碳数优势特征。干酪根脂肪酸赋存量是强干酪根脂肪酸的3倍以上,...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低熟、低有机碳烃源岩干酪根中检测出直链一元酸、直链二元酸和芳香酸3个系列。其中以直链一元酸相对丰度最高,C16∶0十六酸为主峰(饱和脂肪酸),呈明显偶碳数优势特征。干酪根脂肪酸赋存量是强干酪根脂肪酸的3倍以上,且前者直链二元酸的相对丰度大大高于后者。以脂肪酸钙(镁)盐和脂肪酸形式富集在源岩碳酸盐晶体中的脂肪酸含量远远大于赋存在干酪根网络中的量。当碳酸盐晶体被高温(及复杂地质条件)分解时,这些脂肪酸盐和脂肪酸主要会被裂解为小分子烃———气态烃。柴达木盆地沉积有机质中的硫以五元、六元和八元环状稳定态存在,因其强烈的电负性,可能会对脂肪酸(盐)的富集及稳定存在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晶体 脂肪酸(盐) 干酪根 生烃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根分子结构在低熟阶段的演化特征:基于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隽虹 邹艳荣 +4 位作者 颜永何 屈振亚 王晓锋 蔡玉兰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29-537,共9页
为研究低熟气形成过程中大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对吐哈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热演化的进行,煤与碳质... 为研究低熟气形成过程中大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对吐哈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热演化的进行,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的芳香结构不断缩合,含氧官能团不断脱落,碳质泥岩干酪根中的脂肪族类有所降低。吐哈盆地低熟气主要来源于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中的含氧官能团——羧基与甲氧基,以及碳质泥岩干酪根上的脂肪族。从干酪根结构上揭示了低熟气主要来源于Ⅲ型有机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气 热解实验 大分子结构 含氧官能团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及非生物成烃的催化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功煊 丑凌军 +1 位作者 张兵 王先彬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讨论了非生物成因烃的可能生成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在地质条件下碳、氢经历费-托合成和由过渡金属催化产生烃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非生物成烃 费-托合成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富山县中田浦滑坡滑带内的黄铁矿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国东 徐胜 +1 位作者 郎煜华 段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日本富山县境内的中田浦滑坡剖面中产出以立方体为主要晶形的微小黄铁矿颗粒,它们多沿滑带土中的细裂缝分布。黄铁矿的产出状况、晶体形态以及滑带土的岩矿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这些黄铁矿是滑带岩石粘土化作用过程的伴生产物,揭示滑带... 日本富山县境内的中田浦滑坡剖面中产出以立方体为主要晶形的微小黄铁矿颗粒,它们多沿滑带土中的细裂缝分布。黄铁矿的产出状况、晶体形态以及滑带土的岩矿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这些黄铁矿是滑带岩石粘土化作用过程的伴生产物,揭示滑带内的还原性氧化还原条件,它们总体受滑带的发生和发展所控制。因此,滑带土中的次生黄铁矿对于滑带土的形成具有特别的指相意义,有可能作为备选指标用来判断滑带的产生历史和发展进程,从而估计滑坡的发展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滑带 滑带土 自封闭系统(体系) 滑坡发展演化 中田浦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仁的脂溶性成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德经 孟仟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板栗仁的脂溶性部分(乙醚提取物),通过硅胶和氧化铝柱分离出非极性(0.79%)、弱极性(0.85%)和极性馏分(98.36%),检出68种有机化合物,且以脂肪酸系列(82.65%)和脂肪酸酯系列(16.09%)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其中亚油酸(酯)、豆甾烯醇、角鲨烯... 板栗仁的脂溶性部分(乙醚提取物),通过硅胶和氧化铝柱分离出非极性(0.79%)、弱极性(0.85%)和极性馏分(98.36%),检出68种有机化合物,且以脂肪酸系列(82.65%)和脂肪酸酯系列(16.09%)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其中亚油酸(酯)、豆甾烯醇、角鲨烯、黄酮及β-生育酚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仁 脂溶性成分 GC-MS 分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18
作者 苏丕波 雷怀彦 杨继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0-324,共5页
在分析四川盆地地震勘探的基础上,着眼于海相地层的采集技术研究。四川盆地地表出露着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散射严重;... 在分析四川盆地地震勘探的基础上,着眼于海相地层的采集技术研究。四川盆地地表出露着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散射严重;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叠加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重点结合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讨论了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方法的适用性,通过特定的激发、接收及观测系统设计,对四川盆地典型地区进行了采集试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对地下断层、地腹构造的识别能力。研究表明:采用小道距、高覆盖次数、长排列接收,激发接收工艺优化是解决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勘探采集资料品质差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技术 信噪比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