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强联合共创“大学评价”的新品牌——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隆重举行
1
作者 刘荣 《评价与管理》 2004年第3期80-80,共1页
3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关于“大学评价”的合作协议书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隆重举行。签字仪式由武汉大学副校长胡德坤主持,顾海良书记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信息管理学院马费成院长、李桂安书... 3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关于“大学评价”的合作协议书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隆重举行。签字仪式由武汉大学副校长胡德坤主持,顾海良书记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信息管理学院马费成院长、李桂安书记、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中国青年报业集团李忠总经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主任马明洁等40余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报社 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博士生参加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嵩 《评价与管理》 2014年第4期27-27,共1页
2014年9月27至28日,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吉林大学顺利召开,我中心余厚强博士、王嵩博士参会,并做论文宣讲和交流学习。本次论坛由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以"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为主题,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 2014年9月27至28日,第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吉林大学顺利召开,我中心余厚强博士、王嵩博士参会,并做论文宣讲和交流学习。本次论坛由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以"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为主题,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邀请了三十多名中外著名情报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会参加交流的全国各高校博士生达6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学术论坛 情报学 科学评价 武汉大学 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 信息资源管理 吉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师生参加南京理工大学第一届信息获取与知识服务国际学术会议
3
作者 柴雯 《评价与管理》 2014年第4期79-79,共1页
2014年10月10日,第一届信息获取与知识服务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届搜索行为与用户认知研讨会(IAKS会议)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我中心邱均平教授、赵蓉英教授、吴胜男、王嵩、余厚强、柴雯、郭凤娇等人受邀参会,并发表论文、发言、点评、... 2014年10月10日,第一届信息获取与知识服务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届搜索行为与用户认知研讨会(IAKS会议)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我中心邱均平教授、赵蓉英教授、吴胜男、王嵩、余厚强、柴雯、郭凤娇等人受邀参会,并发表论文、发言、点评、交流学习。该学术会议是由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共同举办,参会人数众多,专家云集,会议现场报告多达60余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 南京理工大学 知识服务 信息获取 武汉大学 科学评价 师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论文入选全国“优博”
4
《评价与管理》 2014年第2期9-9,共1页
日前,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公布,我中心1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是杨思洛的《基于网络引证关系的知识交流规律研究》,指导教师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均平教授。本消息在武大新闻网、科学网均有报道。据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日前,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公布,我中心1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是杨思洛的《基于网络引证关系的知识交流规律研究》,指导教师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均平教授。本消息在武大新闻网、科学网均有报道。据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于1999年正式启动,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科学评价 武汉大学 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国 拔尖创新人才 博士生导师 知识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学子赴美参加中美领导力峰会
5
《评价与管理》 2014年第2期5-5,共1页
2014年杜克-北卡中美领导力峰会日前在美国召开,我中心博士生余厚强和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刘涵宇赴美参加,向世界传递了积极的"中国声音"。本次峰会以"中国梦:当理想照进现实"为主题,来自杜克大学、北卡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2014年杜克-北卡中美领导力峰会日前在美国召开,我中心博士生余厚强和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刘涵宇赴美参加,向世界传递了积极的"中国声音"。本次峰会以"中国梦:当理想照进现实"为主题,来自杜克大学、北卡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国20多所名校的110多名代表参加。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大伟致开幕词,称赞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中国梦 领导力 峰会 科学评价 中美 心学 计算机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第四届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工作正式启动——关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版)项目正式启动和征集学术期刊信息及部分评价数据的通知
6
作者 《评价与管理》 2014年第3期79-79,共1页
2014年7月2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版)项目启动会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顺利召开——这标志着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RCCSE)、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等单位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 2014年7月2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版)项目启动会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顺利召开——这标志着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RCCSE)、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等单位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5-2016)项目即第4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工作正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中国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评价 评价数据 科学评价 评价工作 期刊信息 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框架构建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蓉英 王旭 +2 位作者 余波 李丹阳 李新来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新时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科技发展、管理与决策、评价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梳理了国内外话语权与评价科学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 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新时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科技发展、管理与决策、评价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梳理了国内外话语权与评价科学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缺乏专门论述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的理论研究;缺乏综合系统的中国话语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缺乏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应用体系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框架构建意义,并以顶层设计入手,提出了包含需求分析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评价与发布平台研究和应用体系研究五个要素的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框架、逻辑关系图、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及评价与发布平台搭建模型图,并对各要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权 评价科学 理论与方法 评价与发布平台 应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权视域下的评价科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蓉英 王旭 +2 位作者 亓永康 常茹茹 张兆阳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10期145-153,176,共10页
[目的/意义]中国话语权视域下的评价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新时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科技发展、管理与决策、评价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计量法、内容分... [目的/意义]中国话语权视域下的评价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新时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科技发展、管理与决策、评价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国内外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结论]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发现研究中存在3点不足之处,提出了推进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4点策略,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权 评价科学 研究述评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学者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蓉英 常茹茹 +1 位作者 滑浩益 朱伟杰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8页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对学者展开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有助于完善学者评价体系,并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找寻提升路径。[方法...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对学者展开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有助于完善学者评价体系,并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找寻提升路径。[方法/过程]基于学者学术话语权的产生机理,构建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CRITIC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得分,运用TOPSIS法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的优劣解相对贴近度,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学者各维度表现进行聚类并结合波士顿矩阵对样本学者进行分类,得到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学者各维度能力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结果/结论]学者在研究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经验显著影响学术引领力,跨学科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广度与学术传播力正相关,政策制定、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直接挂钩,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需三维发力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权 学者评价 学者分类 学术引领力 学术传播力 学术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意义与实践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邱均平 殷之明 +1 位作者 刘永 余以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共4页
研究生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阐述了研究生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系统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项目研究的原则和特色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 中国 研究生教育 评价 意义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与科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67
11
作者 邱均平 嵇丽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8,共7页
本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评价功能和机理、评价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对美国SCI在我国科学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正确认识SCI,从而对SCI的科学评价作... 本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评价功能和机理、评价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对美国SCI在我国科学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正确认识SCI,从而对SCI的科学评价作用进行合理的定位 ,促进我国科学评价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科学引文索引》 科学评价 可行性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均平 赵蓉英 +4 位作者 殷之明 任全娥 马瑞敏 刘永 谭春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112,共5页
首次从8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国内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并提供了详细的评价结果与分析。具体包括200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2006年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2006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门类前50强等... 首次从8个角度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国内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并提供了详细的评价结果与分析。具体包括200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2006年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2006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门类前50强等、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一级学科评价等级表(前20%学校)和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评价等级表(前20%学校)。可供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广大考生及家长、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研究生教育 科学评价 科研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主题及其演变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牛奉高 王菲菲 邱均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的35 859篇中文论文为数据源,以共现理论为手段,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主题和研究主方向。发现整个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且2000年后增长加速。该领域研究主题丰富... 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的35 859篇中文论文为数据源,以共现理论为手段,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主题和研究主方向。发现整个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且2000年后增长加速。该领域研究主题丰富,且非常集中,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教学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是研究较多的热点主题,除去平凡主题"高校"外,教学评估、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教师和评估等与其他研究主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共现,处于主题群的核心位置,具有较强的辐射性。通过聚类分析清晰地看到研究方向的三个聚集群;通过关键词的历时分析,看到评价研究主题不断拓展和深化的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评价 评估 主题演变 共现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 被引量:9
14
作者 邱均平 赵蓉英 +3 位作者 殷之明 任全娥 刘永 谭春辉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年第5期33-38,共6页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是国内目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评价,特别是首次对国务院学位办设置的368个专业进行的评价。这对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其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之...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是国内目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评价,特别是首次对国务院学位办设置的368个专业进行的评价。这对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其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科竞争力 评价报告 中国 培养质量 2006~200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邱均平 任全娥 谭春晖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6,共5页
评价了美国、欧洲各国与日本大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实践情况,介绍了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理论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与国内相比的显著特点与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评价 国外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现状与三维框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邱均平 谭春辉 任全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监督体系。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框架的三维构成:方法科学、程序合理、监督完备。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评价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邱均平 温芳芳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1,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分布 教育不均衡 大学评价
原文传递
科学评价中的计量学理论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文庭孝 邱均平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0-656,共7页
计量学理论是科学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科学评价主要对被评对象的质和量进行评价,而计量学理论则是完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的基础。围绕科研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形成了一系列计量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主要有文献计量学(包括情报... 计量学理论是科学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科学评价主要对被评对象的质和量进行评价,而计量学理论则是完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的基础。围绕科研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形成了一系列计量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主要有文献计量学(包括情报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等,这些学科理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自成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数量特征和规律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并互相印证,共同构成科学评价量化分析评价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科学计量学 科学评价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邱均平 王菲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难题。现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三类。文章在对这三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着重对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分别对指标...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难题。现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三类。文章在对这三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着重对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分别对指标综合评价的四个环节,即指标体系的建立、权重的确定、指标分值的获得和组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思路的阐述,并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方法体系的雏形,以期对社科研究成果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 同行评议法 引文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对科学评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邱均平 柴雯 马力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1-877,共7页
本文从大数据环境的特点出发,探究大数据环境与技术对科学研究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科学评价活动的改进作用和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环境对科研方式、科学交流、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政府政策制定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大数据环境的特点出发,探究大数据环境与技术对科学研究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科学评价活动的改进作用和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环境对科研方式、科学交流、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政府政策制定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环境对科学评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方法方面,"质"与"量"的融合将成为方法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流程方面,评价的各环节更为合理,资源配置也将更为科学;在环境方面,科学评价的物质环境得到改善,第三方评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科学评价 科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