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东宇 余晓凡 +2 位作者 李周彤欣 谢峻 王邦宁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pFAI)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质量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pFAI)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高血压不伴LVH组(非LVH组,34例)和伴LVH组(LVH组,27例)。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历记录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和CCTA数据及pFAI进行分析。结果LVH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脂肪衰减指数(FAI)[(-83.70±7.31)HU比(-88.29±7.00)HU,t=-2.483,P=0.016]、右冠状动脉(RCA)-FAI[(-82.78±10.41)HU比(-88.91±7.50)HU,t=-2.577,P=0.013]比非LVH组高,LVH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回旋支(LCX)-FAI比非LVH组略高[(-82.15±6.48)HU比(-85.26±8.05)HU,t=-1.632,P=0.108];与LVMI的偏相关分析显示LCX-FAI(r=0.435,P<0.001)、RCA-FAI(r=0.339,P=0.011)呈正相关,LAD-FAI(r=0.259,P=0.057)有相关趋势。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pFAI与LVH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S量表汉化及其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2
作者 周晓娟 张理想 曹教育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62-64,F0003,共4页
目的 对8条目一般康复依从性量表(GRAS)进行汉化,并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获得原作者授权后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英文版8条目GRAS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GRAS。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70例永久... 目的 对8条目一般康复依从性量表(GRAS)进行汉化,并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获得原作者授权后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英文版8条目GRAS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GRAS。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7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康复依从性调查,检验GRAS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针对中文版GRAS提取出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18%;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GRAS量表的各拟合指标均处于适配标准内,提示量表的拟合较好。GRAS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2,重测信度为0.894,折半信度为0.775。结论 中文版GRA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一般康复依从性量表 汉化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昊 吴佳纬 +10 位作者 李丹 余晓凡 李龙伟 余东彪 孔祥勇 华锦胜 周俊岭 陈鸿武 冯克福 余华 马礼坤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中的疗效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AMI合并CS急诊置入IABP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中的疗效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AMI合并CS急诊置入IABP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9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63例(21.6%)和存活组228例(78.4%),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术中并发症等。结果死亡患者年龄[(75.3±11.6)岁比(67.5±12.2)岁,P<0.001],糖尿病(63.5%比34.6%,P<0.001)、既往PCI史(4.8%比0.4%,P=0.033)、心房颤动(11.1%比0.9%,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74.6%比19.7%,P<0.001)、左主干病变(15.9%比1.3%,P<0.001)、血小板减少(4.8%比0.9%,P=0.017)比例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11.18±3.63)h比(4.74±1.91)h,P<0.001]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FMC-to-B时间(OR 2.291,95%CI 1.712~3.067,P<0.001)、LVEF(OR 0.909,95%CI 0.854~0.967,P=0.003)和PCI术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Ⅱ级(OR28.329,95%CI 6.752~118.864,P<0.001)为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ABP是对AMI合并CS患者目前最常用的机械循环辅助救治手段,PCI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Ⅱ级、LVEF以及FMC-to-B时间是预测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药物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变化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反应性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灿 陈康玉 +3 位作者 王齐 鲍佩 丁晓梅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变化与CRT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因慢性心力衰竭行CRT-P/D植入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胆红素水平变化与...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变化与CRT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因慢性心力衰竭行CRT-P/D植入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胆红素水平变化与CRT疗效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24例患者,其中随访CRT有反应组83例,CRT无反应组41例。CRT有反应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ΔTBIL)及间接胆红素的降低(ΔIBIL)较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P=0. 01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性别、缺血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外,ΔTBIL是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OR=1. 073,95%CI:1. 006~1. 144,P=0. 033)。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是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力衰竭 胆红素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联合6 min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进舟 薛礼 +2 位作者 张磊 孔祥勇 陈鸿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联合6 min步行试验(6MW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CHF病人192例,根据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2例、心功能Ⅲ级组91例和心功能Ⅳ级组69例。所有入选的CHF...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联合6 min步行试验(6MW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CHF病人192例,根据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2例、心功能Ⅲ级组91例和心功能Ⅳ级组69例。所有入选的CHF病人入院当天均行6MWT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或心力衰竭门诊进行随访,收集病人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或死亡终点事件,每月1次,随访12个月。分析各组病人心率变异性(HRV)指标、6MWT及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评估HRV联合6MWT对CHF病人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HF病人的心功能分级越高,6MWT和HRV各时域指标越低(P<0.05~P<0.01),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或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P<0.05~P<0.01)。结论:临床上联合6MWT和HRV各时域指标,可更全面评估CHF病人的心功能和预测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或死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评估CHF病人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6 min步行试验 心功能分级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康玉 严激 +5 位作者 苏浩 徐健 王齐 宇霏 朱红军 杨冬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7-782,共6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 目的: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窦性心律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118例。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n=39)和双极导线组(n=79)。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以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缩小≥15%为CRT有反应。主要终点AHRE定义为CRT-D检测到的心房率≥190次/min、持续时间≥6min的房性心律失常。结果:植入CRT-D后6个月,CRT有反应患者共计71例(60.2%),四极导线组与双极导线组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8%vs54.4%,P=0.070)。与双极导线组相比,四极导线组的左心房容积[15.0(-2.2,27.2)mlvs8(-3.0,14.0)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28.0(21.0,45.0)mlvs15.0(3.0,30.0)ml]、LVESV[34.0(21.0,48.6)mlvs22.0(12.0,32.0)m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8%(-11.0%,-3.9%)vs-5.5%(-9.1%,-2.3%)]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中位随访25个月,有31例(26.3%)患者出现AHRE。生存分析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四极导线(HR=0.351,95%CI:0.134~0.919,P=0.033)和左心房容积(HR=1.023,95%CI:1.008~1.039,P=0.003)是AHRE的影响因素。结论: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可降低CRT-D植入后AHRE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进一步逆转左心房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 心房高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电复极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仇鑫 余晓凡 +3 位作者 叶青 周俊岭 陈鸿武 马礼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64-1769,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哪种心电复极指标改变相关,目前研究较少,且对其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单支及多支血管CTO患...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哪种心电复极指标改变相关,目前研究较少,且对其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单支及多支血管CTO患者CTO-PCI后心电复极指标变化情况,从而为不同类型CTO患者进行CTO-PCI提供更多电生理方面的客观证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成功行PCI(PCI成功的标准:CTO-PCI后血管残余狭窄<30%,前向血流TIMI>3级)的CTO患者249例。按照主要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CTO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CTO组(n=192例);多支(两支或三支)CTO组(n=57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率、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T波尖峰-T波末尾时限(Tp-Te)、T波改善比例以及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纽约心功能分级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单支CTO组和多支CTO组的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支CTO组QTc小于单支CTO组,T波改善比例高于单支CTO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单支CTO组MACE发生率高于多支CTO组(P<0.05)。结论CTO患者血运重建后,复极指标均有改善,多支CTO患者复极指标改善更为明显,临床受益可能来自于细胞活力增强和复极离散指标的双重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心电描计术 复极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一年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余东彪 马礼坤 +1 位作者 余晓凡 李龙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66-769,共4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YP2C19基因...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将两组分别分为三个亚组:快代谢型(CYP2C19*1/*1)、中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分别观察各亚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一年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中等量出血并无增加,小出血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中的CYP2C19慢、中、快代谢相比,各亚组中一年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中等量出血并无增加,小出血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及预后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贝贝 陈霞 +2 位作者 王教媛 马礼坤 魏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617-622,共6页
重返工作岗位是衡量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完全康复并成功融入社会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从社会人口学、疾病、职业、自评健康、焦虑和抑郁、社会支持6个方面综述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重返工作岗位是衡量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完全康复并成功融入社会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从社会人口学、疾病、职业、自评健康、焦虑和抑郁、社会支持6个方面综述重返工作岗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运动康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职业康复等干预措施,旨在为医护人员构建心肌梗死患者职业康复方案,促进其社会角色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重返工作岗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祥勇 余小华 +6 位作者 匡涛 梁超睿 夏敏文 姚彦鹏 白玛康珠 毛启兄 马礼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95-69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入住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所有患者病历资料,排除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后最终纳入360例,获得基本数据包括实验室检测、...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入住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所有患者病历资料,排除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后最终纳入360例,获得基本数据包括实验室检测、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和访谈获得的基线特征和一般健康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尿酸升高和心房颤动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及不同性别组血尿酸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 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是17.2%,高尿酸血症组的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22.4%与10.7%;P=0.004)。在校正混杂变量后,血尿酸与心房颤动的相互关系是独立的(OR=1.003;95%CI:1.000~1.005,P=0.037),尤其是女性(OR=1.004;95%CI:1.001~1.008,P=0.024)。结论 血尿酸与高原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独立相关,尤其是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高海拔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dropin水平与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金花 孔祥勇 姚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水平和心房颤动类型及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滁州市明光市中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心房颤动患者212例,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重构分为重构组和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水平和心房颤动类型及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滁州市明光市中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心房颤动患者212例,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重构分为重构组和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adropin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ropin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TG、HDL-C、hs-CRP、adropin和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上存在统计学意义(t=3.550、3.647、3.688、2.776、4.916、6.612、6.064,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与LAVmax呈负相关(r=-0.532,P <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收缩压、TG、hs-CRP、LAVmax是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75(1.027~1.583)、1.122(1.035~1.217)、53.171(7.416~1.229)、4.575(2.275~9.201)、1.177(1.069~1.296),P <0.05];adropin是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95%CI)=0.855(0.760~0.962),P<0.05]。结论 adropin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进展过程,其血清学水平与LAVmax相关,是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病变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塑 炎症反应 adro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援汉与留守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芳 黄逸嘉 +3 位作者 段文涛 韦学萍 方静 徐守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42-744,749,共4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援助武汉护士与留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意见。方法选取2020年2月27日至3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一院)的105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援助武汉护士与留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意见。方法选取2020年2月27日至3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一院)的105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留守一院的感染病房护士25名和普通病房护士55名以及援助武汉护士25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冠肺炎期间一院感染病房护士对比普通病房护士的躯体化、偏执因子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援助武汉护士对比感染病房护士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5),除偏执、寝食状态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感染病房护士较普通病房护士的躯体化和偏执问题比较大,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中医、运动等方式进行干预,而援助武汉护士可能因为具有更熟练的技能,较留守护士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士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昊 吴佳纬 +10 位作者 余晓凡 余东彪 李龙伟 孔祥勇 李丹 华锦胜 周俊岭 陈鸿武 冯克福 余华 马礼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复杂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应用冠脉旋磨术预处理严重冠脉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术中情况、随访术后6月及1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99.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复杂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应用冠脉旋磨术预处理严重冠脉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术中情况、随访术后6月及1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99.0%,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5.9%,术后12个月MACCE发生率10.9%。结论冠脉旋磨术应用于复杂钙化冠脉病变治疗的即刻手术效果及中短期随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切除术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钙化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团队内部竞争感知及权力距离与知识隐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建 宋瑰琦 +2 位作者 朱艳 丁慧 张国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团队内部竞争感知、权力距离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省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 381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团队内部竞争感知量表、权力距离量表及知识隐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护士团队内部竞争感知、权力距离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省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 381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团队内部竞争感知量表、权力距离量表及知识隐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知识隐藏得分为16.10±5.90;团队内竞争感知得分、权力距离得分及护士年龄是知识隐藏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R^(2)=0.713;P<0.05,P<0.01)。结论护士知识隐藏处于较低水平,内部竞争感知越低、权力距离越低,其知识隐藏行为水平越低。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护士间知识共享,进一步减少护士知识隐藏行为,稳定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知识隐藏行为 团队内部竞争感知 权力距离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病人冠脉旋磨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喻芳 曹教育 +3 位作者 周晓娟 胡昊 周俊岭 马礼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病人冠脉旋磨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脉钙化病变并行冠脉旋磨术治疗的11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病人采...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病人冠脉旋磨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脉钙化病变并行冠脉旋磨术治疗的11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评估并比较2组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水平评分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围手术期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较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护理质量水平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相关科室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旋磨术 冠脉病变 个性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功能失调与泛血管疾病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索文 葛均波 翁建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7-585,共9页
血管内皮细胞是机体维持血管健康和稳态的关键细胞类型.内皮细胞功能失调(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作为泛血管疾病(panvascular diseases)的核心环节,是一个多步骤、多危险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内皮细胞损伤死亡、通透性的... 血管内皮细胞是机体维持血管健康和稳态的关键细胞类型.内皮细胞功能失调(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作为泛血管疾病(panvascular diseases)的核心环节,是一个多步骤、多危险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内皮细胞损伤死亡、通透性的增加、血管收缩、炎症、氧化应激、白细胞向内皮细胞的黏附、代谢异常、内皮-间充质转变、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等.ED在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衰、外周血管病变)、肿瘤、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肺损伤、肺动脉高压等)、病毒感染(COVID-19)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血管内皮功能评价对于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ED与泛血管疾病的关系为切入点,综述近5年来内皮细胞功能在泛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泛血管疾病的最新分子机制,加速靶向ED的泛血管药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血管疾病 泛血管医学 内皮功能失调 血管稳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与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I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炯 王利华 +1 位作者 余晓凡 孙号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APE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cTnI、D-Dimer检查,排除可...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APE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cTnI、D-Dimer检查,排除可能影响NT-proBNP、cTnI、D-Dimer浓度的疾病。根据肺栓塞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低危组。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NT-proBNP与肺栓塞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618,P<0.05),单独检测可用于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最佳截断值为1305 n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69.9%(AUC=0.751,95%CI:0.672~0.819,P<0.05)。D-Dimer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与低危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浓度与危险分层无相关性(r=0.078,P>0.05),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效能较差(AUC=0.569,95%CI:0.485~0.651,P>0.05)。cTnI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303,P<0.05),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最佳截断值为0.20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40.9%(AUC=0.655,95%CI:0.571~0.732,P<0.05)。联合检测NT-proBNP、cTnI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RVD)效能优于单独检测(AUC=0.778,95%CI:0.701~0.84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cTnI水平随着危险分层增加而升高,对于鉴别APE患者是否合并RVD有一定价值,可用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判断。D-Dimer浓度与肺栓塞危险分层无相关性,预测RVD效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室功能障碍 肌钙蛋白 脱氧核糖核酸酶(嘧啶二聚体)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EMS-AHF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峰 边圆 +30 位作者 张国强 高璐瑶 刘玉法 刘同祥 李刚 宋瑞雪 苏立军 周衍菊 崔家玉 燕宪亮 郭方明 张焕轶 李庆辉 赵敏 马礼坤 由倍安 王革 孔立 马建亮 周新福 常泽龙 唐振宇 于丹玉 程凯 薛丽 李笑 庞佼佼 王甲莉 张海涛 于学忠 陈玉国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83,共10页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24 h内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24 h内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14家中心255例经急诊或门诊入院的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的患者,通过区组随机分组(block=4)按1︰1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129例)和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3例,年龄65(58~70)岁。主要结局指标为随机化后第3天NT-proBNP水平及第5天NT-proBNP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第5天NT-proBNP水平下降超过30%的比例、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第3天NT-proBNP水平,左西孟旦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455,1960)比1118(459,2417)ng/L;Z=-1.25,P=0.21],第5天NT-proBNP较基线变化率,左西孟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6%(33.8%,82.5%)比54.8%(7.3%,77.9%);Z=-2.14,P=0.03]。左西孟旦组与对照组第5天NT-proBNP较基线下降超过30%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00/129)比69.0%(87/126);χ^(2)=2.34,P=0.1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129)比7.1%(9/126);χ^(2)=0.72,P=0.40;14.7%(19/129)比12.7%(16/126);χ^(2)=0.22,P=0.64]。住院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全因死亡[0(0/129)比3.2%(4/126),P=0.06],但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18)。用药期间(第0~1天)两组均未发生休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卫生经济学方面,住院总费用[34591.00(15527.46,59324.80)比37144.65(16066.90,63919.00)元;Z=-0.26,P=0.80]及总住院时长[9(8,12)比10(7,13)d;Z=0.72,P=0.72]左西孟旦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的患者早期应用左西孟旦可降低NT-proBNP水平,安全性良好且未增加住院费用及时长,但未显著改善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利钠肽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早期干预
原文传递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国内多中心临床应用随访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华伟 宿燕岗 +8 位作者 汤宝鹏 沈法荣 范洁 严激 李学斌 王景峰 李若谷 胡奕然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了解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S-ICD预防心脏性猝死(S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16年11月26日至2019年12月11日在国内42家中心成功植入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1例S-ICD患者,... 目的了解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S-ICD预防心脏性猝死(S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16年11月26日至2019年12月11日在国内42家中心成功植入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1例S-ICD患者,分析其住院基线资料、植入资料(适应证、植入部位、术中参数特点、手术时间等)和随访信息(程控资料等)等情况。结果最后纳入国内42家中心成功植入S-ICD且有稳定随访的111例患者,其中男89例(89/111,80.2%),年龄(47.2±16.6)岁,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45.0%±16.6%。植入适应证中,一级预防39例(39/111,35.1%),二级预防72例(72/111,64.9%)。平均手术时间为(80.2±27.9)min,术中未记录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位随访158(54,362)d结果显示,27例(27/106,25.5%)患者共接受电除颤治疗75次(最少1次,最多16次),其中22例(22/106,20.8%)患者接受51次恰当电除颤治疗,9例(9/106,8.5%)患者发生24次不恰当电除颤。不恰当电除颤的主要原因为T波过感知。结论国内植入S-ICD患者的初步随访结果显示,S-ICD达到了有效性、安全性和预期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 植入型 全皮下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康玉 严激 +7 位作者 徐健 杨冬妹 苏浩 宇霏 王齐 朱红军 郭飞 朱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旨在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入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永久起搏适应证的SSS患者100例,根据P波时限... 目的旨在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入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具有永久起搏适应证的SSS患者100例,根据P波时限分为房间传导阻滞组(P>120ms)和无房间传导阻滞组(P≤120ms),通过随机分组软件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右心耳起搏组(A组)、无房间传导阻滞低位房间隔起搏组(B组)、房间传导阻滞右心耳起搏组(C组)和房间传导阻滞低位房间隔起搏组(D组)。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部位起搏对心房电学、机械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左心房16节段从心电图QRS时限起点到左心房收缩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RR间期校正的Tmsv-16-SD(Tmsv-16-SD%)和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等指标。结果低位房间隔起搏可改善合并房间传导阻滞患者的P波时限[(130.4±8.3)ms对(118.2±7.8)ms,P<0.01]、P波离散度[(29.8±7.4)ms对(26.2±5.1)ms,P<0.01]和左心房Tmsv-16-SD[(134.2±35.1)ms对(110.9±21.7)ms,P<0.01]、Tmsv-16-SD%[(17.4%±4.3%)对(14.3%±2.7%),P<0.01],改善LAEF[(41.6%±6.6%)对(44.7%±7.5%),P<0.01]、纵向应变(mSs)[(39.9%±9.1%)对(41.2%±8.5%),P<0.01]、收缩期纵向应变率(mSRs)[(3.6±0.7)s^-1对(3.9±0.7)s^-1,P<0.01]和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mSRa)[(-2.8±0.4)s^-1对(-3.1±0.5)s^-1,P<0.01];右心耳起搏增加了SSS患者P波时限、P波离散度和Tmsv-16-SD、Tmsv-16-SD%(P<0.05),降低合并房间传导阻滞SSS患者的LAEF、mSs、mSRs、mSRe和mSRa(均P<0.01);心房P波时限、P波离散度和Tmsv-16-SD、Tmsv-16-SD%高度相关(均P<0.01)。结论低位房间隔起搏可改善合并房间传导阻滞SSS患者的心房电学和机械同步性,改善心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间传导阻滞 起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