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自己的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世开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共1页
关键词 美国语言学 走自己的路 文学课 本科生 语言研究所 吴宓 古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毕业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看中西方的范畴观 被引量:68
2
作者 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143,共13页
中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范畴观:西方强调"甲乙分立才是两个范畴",中国强调"甲乙包含就有两个范畴"。从逻辑上讲,"甲乙分立"可能形成甲和乙的"交集","甲乙包含"则不可能有交集,因为乙... 中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范畴观:西方强调"甲乙分立才是两个范畴",中国强调"甲乙包含就有两个范畴"。从逻辑上讲,"甲乙分立"可能形成甲和乙的"交集","甲乙包含"则不可能有交集,因为乙是甲的"子集"。"分立"跟"离散"类同,但是"包含"不同于"连续",连续范畴虽然中间是连续的,但两头还是分立的,不是包含关系。着眼于"分立"和"包含"的区别能更好地说明中西方在语言上的差异:西方的语言(指印欧语)及对语言的研究以范畴的分立为常态,中国的语言(指汉语)及对语言的研究以范畴的包含为常态,前者视范畴"分立"为常态,是范畴的"是"观,强调逻辑理性,后者视范畴"包含"为常态,是范畴的"有"观,强调逻辑理性跟历史理性一致。这样区分两种范畴观能更好地阐释中国概念,说明中西方思想、行为、文化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观 甲乙分立 甲乙包含
原文传递
我们汉语言文字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连通 《汉字文化》 2014年第4期5-7,共3页
一个学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会有自己的首要任务。如果大家能围绕着这一首要的任务或中心来工作,既会井然有序,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先辈们早就明白了这一道理,成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就是他们给我们后人留... 一个学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会有自己的首要任务。如果大家能围绕着这一首要的任务或中心来工作,既会井然有序,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先辈们早就明白了这一道理,成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就是他们给我们后人留下来的启示和呼唤120世纪50年代后,为了把我们的国家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我们语言文字学界和教育界,根据当时国家的需要,以现代汉语规范化为首要任务,开展了扫盲、推广普通话和汉字规范等一系列的工作,不仅解决了人们在交流上的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学习科技文化打下了基础,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半个多世纪来,成千上万的语言文字工作者都是这一首要任务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工作者 汉语言 语言文字学 汉语规范化 事半功倍 50年代 20世纪 汉字规范
原文传递
“之所以”小句篇章功能论略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奚强 王灿龙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7,共8页
“之所以”小句在篇章中的主要作用是承接上文所提及的A,由A至A’,进而引出B。如果缺少了“之所以”小句,上下文之间就无法连接,不能构成正常的语段。“之所以”小句与下文的衔接往往是有标记的,标记形式较为多样,也有近30%的用例没用... “之所以”小句在篇章中的主要作用是承接上文所提及的A,由A至A’,进而引出B。如果缺少了“之所以”小句,上下文之间就无法连接,不能构成正常的语段。“之所以”小句与下文的衔接往往是有标记的,标记形式较为多样,也有近30%的用例没用明显的标记词语衔接。“之所以”小句与上文的衔接主要体现在小句中的A’与上文内容的同义关系上。这种同义关系表现形式有:完全同形、部分同形、代词回指和完全不同形(只是语义关联),这些表现形式的使用频率随着表达自由度的上升而依次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所以”小句 篇章功能 上下文 衔接
原文传递
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蓝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179,208,共17页
基于早期文白异读的研究成果,可对现代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加以归纳,除学术界此前已有初步共识的相互借用、权威方言影响、强势外来语覆盖等几种模式外,通过贵州毕节方言文白异读的情况可知,因方言混合而导致的文白异读也是一... 基于早期文白异读的研究成果,可对现代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加以归纳,除学术界此前已有初步共识的相互借用、权威方言影响、强势外来语覆盖等几种模式外,通过贵州毕节方言文白异读的情况可知,因方言混合而导致的文白异读也是一种重要的形成模式。根据现代北京话的音系特点、地理分布形态、移民来源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是明清两代河北和山东移民在东北混居以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性方言。从方言混合的角度来解析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可以将其离析为不同的方言层次:其文读音是山东方言的读音,而白读音是河北方言的读音。北京话文白异读反映的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方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白异读 形成模式 方言混合 毕节方言 北京话
原文传递
两岸闽南话词汇异同问题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林连通 《汉字文化》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海峡两岸都说闽南话(即闽南方言),而且闽南话是两岸民间的一种主要交流工具。闽南话是我国一种较为古老而重要的方言。它源于古代汉语,是上古、中古的中原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迁徙到福建时所带来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与当地土著的... 海峡两岸都说闽南话(即闽南方言),而且闽南话是两岸民间的一种主要交流工具。闽南话是我国一种较为古老而重要的方言。它源于古代汉语,是上古、中古的中原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迁徙到福建时所带来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与当地土著的语言相融合而在闽南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大概在唐的时候就形成了。由于它保留着古汉语尤其语音的特点,素有“语言活化石”之称。20世纪末,闽南话的“汝好”(你好)被选为宇宙飞船“旅行者二号”的问候语,飘荡于万里长空!台湾的闽南话大概是在明清的时候,福建的闽南人东渡开发宝岛时带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闽南话 问题探索 异同 词汇 闽南方言 古代汉语 交流工具
原文传递
我国历代帝王名号及其习惯称说
7
作者 韩敬体 《汉字文化》 2009年第3期7-12,共6页
我国历史从夏代建立(公元前2070年)开始,已经有4000多年了,1911年前,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君主或帝王专政的历史。帝王是国家的代表,其兴衰强弱无不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今天谈与帝王文化和民族语文、文化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历... 我国历史从夏代建立(公元前2070年)开始,已经有4000多年了,1911年前,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君主或帝王专政的历史。帝王是国家的代表,其兴衰强弱无不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今天谈与帝王文化和民族语文、文化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历代帝王名号及其习惯称说问题。其中会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大方之家多多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文化 语言文字 称说 历代 论坛 国家命运 民族语文 公元前
原文传递
立足本职 做好工作
8
作者 晁继周 《汉字文化》 2014年第4期13-14,共2页
“推动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题目,也是每一个汉语言文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说到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我们有很多话要讲。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母语,说汉语的总人数在世界... “推动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题目,也是每一个汉语言文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说到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我们有很多话要讲。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母语,说汉语的总人数在世界上不是数一,也要数二。汉语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是个必然的趋势。作为汉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要在推动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字 文字工作者 世界 联合国 母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