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和角色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秀军 王友明 +2 位作者 李强 张杰 江时学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155,共31页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全球南方国家均非美西方盟友的核心成员,未处于国际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具有相似的国际境遇、利益诉求、发展任务和政治主张。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全球南方国家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宗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平等共治、合作共赢。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迫切要求,主张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南方国家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通过改革与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对挑战,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国际秩序 发展中国家 全球气候治理 南南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读懂中国“平天下”智慧与愿景的障碍及消解之道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成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要回顾中国当前“平天下”的智慧和愿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最集中、最权威和最凝练的表述,但是其中的微言大义并不见得为西方所理解。这种“理解赤字”在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米特的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分析中国全球抱负的文章中就有很好的... 要回顾中国当前“平天下”的智慧和愿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最集中、最权威和最凝练的表述,但是其中的微言大义并不见得为西方所理解。这种“理解赤字”在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米特的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分析中国全球抱负的文章中就有很好的集中体现。鉴于理解和信任在国家交往中的极端重要性,文章将在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平天下”智慧和愿景意义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以米特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界在读懂中国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意识形态偏差,并探寻相应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外交 理解赤字 中国的全球抱负 意识形态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联系与外交实践
3
作者 薛力 苗蓓蕾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2期1-21,152,共22页
中华文明的复兴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复兴。对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文明新形态的完整构建,对外是二者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与西方式文明形态的示范作用,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等实践,推动构建人... 中华文明的复兴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复兴。对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文明新形态的完整构建,对外是二者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与西方式文明形态的示范作用,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等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在本国之外的差别是:其实现是通过和平方式而非战争与殖民方式,协商共建共享方式而非侵占掠夺的损人利己方式。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文明形态的区别在于:不认为自身文明才是高等级文明并且是其他文明的未来形态,注重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与多元共存,无意让自身的价值观成为普世价值观因而不推行价值观外交。在文明竞争时代,这种文明形态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更易被普遍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指引下的新时代中国外交,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贡献新形态,为现代化道路提供新路径,从四个层次和五个领域持续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与“再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秀军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5,5,6,共20页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并进入重塑国际制度体系“再全球化”的发展新阶段。从发展历程来看,作为制度与开放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动态发展的关键在于开放。经济全球化既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制度”,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并进入重塑国际制度体系“再全球化”的发展新阶段。从发展历程来看,作为制度与开放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动态发展的关键在于开放。经济全球化既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制度”,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的开放”。制度型开放包括制度的内涵型开放和外延型开放。制度内涵型开放旨在通过不断破除制度的自我锁定来实现制度的有序演进和成员权益的动态调整;制度外延型开放旨在通过不断推动制度之间的对接来构建相互协同的全球制度网络。在可能较为漫长的“再全球化”进程中,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保障的全球制度将面临改革和重塑,全球要素和资源将面临重新配置,全球分工体系将面临系统性重组,从而达到合理分配全球化收益的新的制度均衡,实现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制度型开放 制度均衡 经济全球化 再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
原文传递
美国政治极化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共4页
政治极化在美国的表现和后果包括:政治光谱失衡,橄榄球变哑铃;两党水火不容,执政效率更低;是非曲直不辨,反智主义盛行;各种矛盾激化,社会撕裂更甚。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激化是美国政治极化的根本原因,两党制和党派博弈的劣质化是美... 政治极化在美国的表现和后果包括:政治光谱失衡,橄榄球变哑铃;两党水火不容,执政效率更低;是非曲直不辨,反智主义盛行;各种矛盾激化,社会撕裂更甚。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激化是美国政治极化的根本原因,两党制和党派博弈的劣质化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制度原因,现实社会发展对选举制度的冲击是美国政治人物极化的直接原因,新媒体的发展是美国普通民众政治极化的技术原因。美国的政治极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其对国际社会特别是我国可能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政治极化 贫富差距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亚洲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秀军 张宇燕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年第2期61-69,128,共10页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亚洲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下滑。疫情也给亚洲各经济体就业、收入、物价、债务、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凸显。但相比其他地区,亚洲经济表现出较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亚洲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下滑。疫情也给亚洲各经济体就业、收入、物价、债务、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凸显。但相比其他地区,亚洲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劲,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疫情期间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许多新的亮点。展望未来,亚洲经济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仍面临重塑长期增长动力的严峻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亚洲经济 公共债务 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7
作者 李燕 徐进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3期9-19,共11页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汇、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地位具有重...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汇、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并不断创新,形成了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对外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示了强大的实践伟力。习近平外交思想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并履行国际责任,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时代对外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哲学考察——以库恩范式革命为视角
8
作者 彭成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0,共6页
从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国际政治系算起,国际关系学在当代中国已经走过近6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包括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国外国际关系学的大规模译介和学习掌握,也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国... 从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国际政治系算起,国际关系学在当代中国已经走过近6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包括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国外国际关系学的大规模译介和学习掌握,也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发展。可以说走到今天,中国国关界的学科、学理和学派自觉都达到了崭新高度。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虽然有关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不同进路都从各自角度挖掘了传统中华文化的思想资源,而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自觉反思,但是尚未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且不够系统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系 哲学考察 库恩范式 学科体系 复旦大学
原文传递
俄罗斯生物安全立法与实践
9
作者 李燕 《俄罗斯学刊》 2023年第3期39-63,共25页
独立30多年来,俄罗斯生物安全问题很多,主要包括“苏联遗留问题”带来的国内生物威胁没有完全消除、生物安全治理投入有限、外部威胁对俄罗斯生物安全影响不断上升、美欧国家提升生物安全级别给俄罗斯带来严重警示以及国际社会协作不足... 独立30多年来,俄罗斯生物安全问题很多,主要包括“苏联遗留问题”带来的国内生物威胁没有完全消除、生物安全治理投入有限、外部威胁对俄罗斯生物安全影响不断上升、美欧国家提升生物安全级别给俄罗斯带来严重警示以及国际社会协作不足等。进入21世纪以来,普京政府对俄罗斯生物安全进行规范与治理。俄罗斯生物安全立法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按照传统立法,把化学和生物作为一个安全领域,统一规范;二是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在2009年、2015年和2021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中对生物安全做出规定;三是对生物安全单独立法,于2020年正式公布了《俄罗斯联邦生物安全法》。俄罗斯政府用立法规范生物安全活动,并在实践中完善立法,通过落实法规,提升生物技术的科技水平,加大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生物安全跟踪和监测,在地区和国际层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提高生物安全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生物安全法》 生物安全 生物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局中的APEC
10
作者 卢国学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第11期88-91,共4页
目前,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国际大背景下,亚太经济发展可谓全球瞩目,各种务实的经济合作机制得到空前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很多国际组织机构的重要会议都在亚太地区召开,各国领导人也频繁到访亚太地区。回顾和肯定... 目前,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国际大背景下,亚太经济发展可谓全球瞩目,各种务实的经济合作机制得到空前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很多国际组织机构的重要会议都在亚太地区召开,各国领导人也频繁到访亚太地区。回顾和肯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过去30多年来为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期望在当前国际格局发生转变以及全球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APEC仍能固守初衷、肩负使命,担负起作为亚太各经济体之间互动平台的时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济 时代责任 经济合作机制 APEC 世界经济发展 互动平台 国际格局 下行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源泉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力 苗蓓蕾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19,155,共2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领导人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而提出的中国答案,其主要思想源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和世界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和世界观以及道儒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过...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领导人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而提出的中国答案,其主要思想源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和世界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和世界观以及道儒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新型国际关系是实践路径,“一带一路”是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种理念、方略与政策,也正是构建全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现,体现在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领域,以及双边、区域、全球、功能议题等四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新形态 思想源泉 新时代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南南合作与粮食安全——来自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实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屾 崔静波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8-1775,共18页
本文以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拟自然实验政策,运用2000—2018年非洲各国粮食作物产出、贸易、价值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方法,考察其对受援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对受援国示范粮食作物的收获面积、产量、生产者价格、降... 本文以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拟自然实验政策,运用2000—2018年非洲各国粮食作物产出、贸易、价值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方法,考察其对受援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对受援国示范粮食作物的收获面积、产量、生产者价格、降低对外依存有显著促进作用,结果稳健。进一步发现援助方式为独立技术援助、实施机构为国企时,政策更有效地促进受援国示范粮食作物产出。最后,政策对当地的农业、农村、农民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南合作 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示范
原文传递
金砖扩员:事实、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秀军 袁晓慧 +4 位作者 王有鑫 王诚 王磊 徐飞彪 岳云霞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91,92,共21页
继2011年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后,金砖国家于2024年1月1日实现第二次扩员,扩员后金砖成员国结构更加多元,代表性与合法性大幅提升。基于各国的禀赋条件、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取得巨大进展,扩员后将增加经济合作新内涵。下一... 继2011年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后,金砖国家于2024年1月1日实现第二次扩员,扩员后金砖成员国结构更加多元,代表性与合法性大幅提升。基于各国的禀赋条件、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取得巨大进展,扩员后将增加经济合作新内涵。下一步,可重点推动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传统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三方面合作,通过深化货币合作、加强信贷融资支持、联合设立产能孵化基金、完善支付清算体系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扩员后的新成员对金砖合作机制提出新诉求,给中国与新成员的经济合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扩员后的“大金砖合作”面临机制性挑战,如何推进建章立制和提升决策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金砖扩员提升了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通过力量整合、共同发声和引领发展,成为推动“全球南方”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组织是全球治理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增强了拉美国家对金砖国家组织的期待,金砖国家组织在拉美国家的拓展有望成为未来金砖扩员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金砖扩员 经贸产业合作 “全球南方” “大金砖合作” 拉美合作
原文传递
投资中东欧:关注三大方向 营商环境、投资机遇与潜在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冰 《进出口经理人》 2021年第5期42-44,共3页
中东欧国家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12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创建以来,中东欧率先实现“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地区全覆盖,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 中东欧国家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12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创建以来,中东欧率先实现“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地区全覆盖,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累计对中东欧17国全行业直接投资金额达31.4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物流、汽车零配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国家 直接投资金额 营商环境 投资机遇 持续增长 基础设施 汽车零配件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如何实现“三方共赢”
15
作者 万军 王永中 《全球商业经典》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主要指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近年来的商业实践表明,第三方市场合作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使中国的优势产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主要指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近年来的商业实践表明,第三方市场合作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使中国的优势产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双方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独特优势,共同为第三国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民生改善,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实践 第三国 全球产业链 第三方市场 基础设施 民生改善 一带一路 合作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