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工公寓设计中“意念社区”思想的体现
1
作者 张一兵 黄锦辉 +1 位作者 顾贤光 袁鹃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6,共5页
在中国多数楼间距较大或密度相对较低的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着楼间绿地空间布局单调,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功能,缺乏人的参与和互动等问题。以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公寓方案设计为模板,通过探索空间结构形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在中国多数楼间距较大或密度相对较低的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着楼间绿地空间布局单调,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功能,缺乏人的参与和互动等问题。以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公寓方案设计为模板,通过探索空间结构形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提高人们参与到宅间绿地的力度,从而达到提高这一空间的使用成效,使宅间绿地空间得以良好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念社区 高层住区 使用成效 宅间绿地
原文传递
让传统与现代接轨——昆明市传统民居建筑单体保护改造再利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丹 王冬 孔俊婷 《新建筑》 2006年第3期81-85,共5页
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昆明市“胜利堂—甬道街—文明街”历史地段传统民居建筑的系统调查,选取典型个案,以强调“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及现代最新建筑技术,对该地段传统... 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昆明市“胜利堂—甬道街—文明街”历史地段传统民居建筑的系统调查,选取典型个案,以强调“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及现代最新建筑技术,对该地段传统民居建筑单体进行保护改造再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建筑 历史地段 保护 改造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纪念建筑》简评
3
作者 熊振 《建筑创作》 2010年第1期164-165,共2页
自今年6月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的《中山纪念建筑》问世以来,本刊陆续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社会反响很大。其中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熊振教授致此书作者之一、南京大学教授周学鹰先生的一封书信,对该书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在众多... 自今年6月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的《中山纪念建筑》问世以来,本刊陆续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社会反响很大。其中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熊振教授致此书作者之一、南京大学教授周学鹰先生的一封书信,对该书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在众多读者来信中具有代表性,今特予刊载,以飨读者。在此,本刊对熊振先生的支持深表谢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建筑 中山 读者来信 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文化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传统聚落“英谈古寨”防御体系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祖锐 刘钊 《中外建筑》 2014年第3期70-75,共6页
山西省历史上战乱频发,匪祸不断,在太行山区广泛分布着大量传统聚落,以高墙外围设防的堡寨形式,拥有其独特鲜明的防御属性。本文从英谈堡寨聚落防御体系形成的根由,随形就势的整体防御环境,层级的防御建构,精神防御系统几个方面对英谈... 山西省历史上战乱频发,匪祸不断,在太行山区广泛分布着大量传统聚落,以高墙外围设防的堡寨形式,拥有其独特鲜明的防御属性。本文从英谈堡寨聚落防御体系形成的根由,随形就势的整体防御环境,层级的防御建构,精神防御系统几个方面对英谈的防御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英谈古寨 层级防御 精神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从《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加以考证
5
作者 李晓丹 王其亨 金莹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3-125,161,共13页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分别是由清康熙、乾隆皇帝敕辑的大型官修类书及丛书,其中大量收录了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本文通过梳理《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中的有关史料,考证了与建筑相关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分别是由清康熙、乾隆皇帝敕辑的大型官修类书及丛书,其中大量收录了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本文通过梳理《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中的有关史料,考证了与建筑相关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及其对中国建筑的多元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西方科学技术中国建筑
原文传递
古筝的发声特点与拾音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一冉 朱晓天 《电声技术》 2012年第4期77-82,共6页
半消声室和常规录音室环境下利用频谱分析方法探索古筝发声的空间分布特点即古筝发声时在空间不同位置处不同的音色特征,确定了若干特征位置,比较了各特征位置上同一古筝单音的频率谱。观察到了古筝琴柱前方的特征位置对高频音较敏感、... 半消声室和常规录音室环境下利用频谱分析方法探索古筝发声的空间分布特点即古筝发声时在空间不同位置处不同的音色特征,确定了若干特征位置,比较了各特征位置上同一古筝单音的频率谱。观察到了古筝琴柱前方的特征位置对高频音较敏感、底部发声孔特征位置对中低频音较敏感等有意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音 频谱分析 声能量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被引量:4
7
作者 葛藤 常江 Gabriele Horn 《中外建筑》 2009年第7期37-39,共3页
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 户部山 古民居 城市意象 漕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室内节能设计的生长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晓蕾 胡伟 《山西建筑》 2007年第29期238-239,共2页
针对目前室内环境存在严重的能源增耗的问题,介绍了适宜技术的概念及其应遵循的原则,论述了适宜技术在空调能源增耗问题中的应用,并指出发展再生能源、固体废弃物合成技术等新型适宜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性,以使室内设计空间在满足人体舒适... 针对目前室内环境存在严重的能源增耗的问题,介绍了适宜技术的概念及其应遵循的原则,论述了适宜技术在空调能源增耗问题中的应用,并指出发展再生能源、固体废弃物合成技术等新型适宜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性,以使室内设计空间在满足人体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环境 能源增耗 适宜技术 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方法的思考
9
作者 张学优 蔡军 《建筑与环境》 2015年第2期59-62,共4页
由于传统民居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实用性强等特点,所以对其保护及再生方法的研究尤显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例,对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目前传统民居保护及再利用的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实... 由于传统民居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实用性强等特点,所以对其保护及再生方法的研究尤显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例,对传统民居保护与再生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目前传统民居保护及再利用的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实践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保护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谈村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祖锐 李恒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8-21,共4页
以大量调研实测为基础,解读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的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试图探讨特定的地域文化对村落整体和建筑单体营建特色的影响,揭示英谈村的科学研究价值及艺术欣赏价值,为落实英谈的保护规划提供科学的借鉴。
关键词 英谈村 空间形态 建筑特色 地域文化
原文传递
清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及避暑山庄铜版画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晓丹 王其亨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1,共8页
传教士马国贤是清康熙年间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园林西传的先驱人物。他曾在中国宫廷服务13年,将西方的铜版技术传入中国,为康熙皇帝制作了避暑山庄铜版画。后来,他把避署山庄铜版画带回欧洲,使中国园林的图像资料第一次进... 传教士马国贤是清康熙年间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园林西传的先驱人物。他曾在中国宫廷服务13年,将西方的铜版技术传入中国,为康熙皇帝制作了避暑山庄铜版画。后来,他把避署山庄铜版画带回欧洲,使中国园林的图像资料第一次进入欧洲并在欧洲传播,推动了欧洲特别是英国园林设计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国贤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园林西传 避暑山庄铜版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