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章雄 李玉雯 +3 位作者 关旭 隆季原 熊艳 张菁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154,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耗时长,无法满足快速增储上产的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首先,利用纵、横波阻抗结合地质先验信息,重构岩性阻抗测井曲线,明确岩性识别门槛值,并建立岩性阻抗解析式;其次,开展AVO属性分析,推导出以截距P与梯度G表征的岩性阻抗反射数据表达式,并重构地震响应特征明显的目标岩性阻抗反射数据;最后,利用叠后反演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岩相体,作为后续相控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的三维空间约束项。在川中金秋区块1.3×10^(4) km^(2)连片三维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减少耗时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反演流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储层刻画与实钻井吻合率达90%以上,探井实施成功率达100%,推动了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AVO 属性 岩性反演 岩相体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优质烃源岩到储层: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的四川盆地中西部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霄 李香华 +5 位作者 徐剑良 何嘉 韩友平 崔健 李郭琴 寇一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41,共12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后的又一个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但关于该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划分比对尚存在着争议,因而制约了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的研究和评价。为此,在系统梳...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后的又一个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但关于该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划分比对尚存在着争议,因而制约了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的研究和评价。为此,在系统梳理作为常规油气烃源岩的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与时间框架、黑色泥页岩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其深埋藏—强隆升—强改造的构造背景,研究了下寒武统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与页岩气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参照国际寒武纪地层与时间对比序列,该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时间—空间分布关系受震旦系—寒武系界面差异性控制,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并不都是纯黑色岩系;②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的四川盆地中西部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厚度差异大,绵阳—长宁拉张槽中北段内是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沉积中心,是页岩气的最佳富集区;③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在四川盆地存在局部中等成熟度的分布区域。结论认为,在有效解决4000 m深层工程压裂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除了四川盆地威远构造以东资阳—内江—大足为最有利勘探地区以外,川西坳陷北段前陆扩展变形带的矿山梁—碾子坝—河湾场地区与米仓山前缘地区也可以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麦地坪组—筇竹寺组 构造—沉积分异 地层对比 页岩气 成熟度 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地震勘探在四川盆地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郭鸿喜 魏野 +4 位作者 范增辉 夏铭 何宇霖 李明翼 王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前地震勘探的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在四川盆地火山岩的精细识别和山前带推覆体成像方面有一定困难。因此,尝试通过非地震勘探补充地震勘探的不足。根据四川盆地已有的非地震资料,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分析盆地内地层的重磁电物性特征,设计不... 目前地震勘探的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在四川盆地火山岩的精细识别和山前带推覆体成像方面有一定困难。因此,尝试通过非地震勘探补充地震勘探的不足。根据四川盆地已有的非地震资料,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分析盆地内地层的重磁电物性特征,设计不同的地质模型来进行正演计算,论证重磁电对深层地质体的探测精度。结果表明:①在地质体埋深大于6.0km情况下,地质体宽度大于2.0km、地质体沉积岩厚度大于1.0km时,引起的重力异常能被识别出来,当密度差大于0.05g/cm^3,在地质体同等宽度的情况下,可探测的地质体厚度可以更小;②天然场源电法勘探点距250m,地质体埋深大于6.0km,地质体宽度大于5.0km引起的电性异常均可探测,当地质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大于5倍时,在地质体同等厚度的情况下,电法点距减小,可探测的地质体宽度可以更小。研究结果认为:①非地震勘探精度有能力解决基底断裂和山前带构造的展布格局和构造演化研究;②火山岩、深层裂陷以及古剥蚀面可以引起明显的重磁电异常,非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有效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电法勘探 岩石物性 识别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以川东石炭系气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顺军 徐敏 +7 位作者 郭海洋 陆林超 王征 李金枝 赵振伟 朱中华 游李伟 王兰英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关系钻探获气成功率。目前,石炭系潜伏背斜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进行到深入挖潜阶段,但仍有一些潜伏背斜地震成果不落实,井—震深度误差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依据地震剖面、地面地质、钻测井资料,建立精细潜伏背斜模式,划分为4大类、7亚类及30个小型,并对4大类潜伏背斜勘探开发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基于新建潜伏背斜模式,在3方面得到应用:①基于潜伏背斜模式,进行模型正演和反演,有利于分析复杂波长、时间域构造畸变现象及高点偏移规律;②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时深转换及叠前深偏速度模型,提高深度域构造形态的可靠性;③基于潜伏背斜模式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基本反射特征,从而判定陡潜背斜的基本类型和形态,避免深度域里造成“假潜伏背斜”。川东地区新的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将在石炭系气藏深入挖潜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潜伏背斜 精细建模 地震成果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AI断裂识别技术在川中北斜坡的应用
5
作者 侯宇 刘定锦 +6 位作者 雷开强 杨飞 黎枫佶 陈华 张雨濛 苟思 司若凡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最新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川中北斜坡地区走滑断裂发育,具有断面陡直、断距小、断裂不明显的特征,由于目的层下古生界埋藏较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难以对走滑断裂进行快速精确地识别。为此,采用了优化后的AI断裂识别技术:(1)对地震数据进行... 最新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川中北斜坡地区走滑断裂发育,具有断面陡直、断距小、断裂不明显的特征,由于目的层下古生界埋藏较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难以对走滑断裂进行快速精确地识别。为此,采用了优化后的AI断裂识别技术:(1)对地震数据进行背景建模,求取局部背景能量数据与原始地震数据残差,增强地层背景反射之下微小断裂地震信息的显现;(2)进行构造导向滤波,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使地震数据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裂特征更加明显;(3)进行AI断裂识别。应用结果表明: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解释的时间,还具有较强抗噪性,能较好地压制地震数据的冗余信息,提高信噪比,识别出常规地震属性难以识别的微小断裂,更好地预测走滑断裂的展布特征及交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古隆起 北斜坡地区 下古生代 走滑断裂 AI断裂识别 优化 微小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复杂构造倒转背斜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顺军 梁霄 +9 位作者 陈江力 孙甫 游李伟 邓绍强 李金芝 樊军 高怀军 韩友平 吴育林 吴增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90,共14页
中国西部山地复杂构造的倒转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之一。高陡复杂构造区许多失利井,与倒转背斜的地质特点及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认识不足有关。依据地面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建立倒转背斜模式,采用模型正演和偏移技术分析不同类型... 中国西部山地复杂构造的倒转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之一。高陡复杂构造区许多失利井,与倒转背斜的地质特点及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认识不足有关。依据地面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建立倒转背斜模式,采用模型正演和偏移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倒转背斜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倒转背斜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在地震剖面上查明倒转背斜形态。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山地复杂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能很好地反映出倒转背斜形态。倒转背斜正常翼地层剥蚀程度低,埋藏深度适中,可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倒转翼地层陡倾,断块发育,油气成藏条件差,倒转翼下方潜伏背斜保存条件好,是油气聚集有利场所,油气勘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转背斜 构造特征 测井响应 地震响应 识别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