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癸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对HEDP体系的缓蚀与阻垢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温福山 徐渊 刘文亮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以癸酸,二乙烯三胺以及氯化苄为原材料反应得到癸酸咪唑啉季铵盐(DI)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评价了DI缓蚀剂在1%(质量分数)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DI质量浓度为400 mg/L... 以癸酸,二乙烯三胺以及氯化苄为原材料反应得到癸酸咪唑啉季铵盐(DI)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评价了DI缓蚀剂在1%(质量分数)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DI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缓蚀率达到74.94%。采用静态沉积法研究了DI对1%HEDP体系中碳酸钙的阻垢性能。结果显示,DI的加入提升了HEDP对碳酸钙垢的阻垢效果。当DI的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阻垢效率可达93.64%,相较于未加DI时,提高了10%左右。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DI和HEDP在方解石(104)和(102)两个晶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酸咪唑啉季铵盐 羟基乙叉二膦酸 缓蚀性能 阻垢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盘与膜蛋白组装制备功能材料的综合性实验设计
2
作者 王小强 朱京艳 +1 位作者 李丽娜 魏玉娟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118-121,共4页
落实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创新性本科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结合前期大量科研工作,文章设计了利用磷脂盘进行膜蛋白体外重组进而制备功能性材料的综合研究型实验。实验以能够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作为模型膜蛋白,通过引入... 落实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创新性本科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结合前期大量科研工作,文章设计了利用磷脂盘进行膜蛋白体外重组进而制备功能性材料的综合研究型实验。实验以能够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作为模型膜蛋白,通过引入类似生物膜的磷脂盘结构,赋予它稳定的微环境,使它能发挥自身优越的功能,并一步将两者组装体制成新型高效止血材料。由于膜蛋白功能的多样性,该实验为设计和开发众多用途的复合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本实验连贯性强,具有鲜明的生物学、材料学和化学融合特色,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科研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盘 膜蛋白 体外重组 功能材料 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克隆系统的构建及在鞘氨醇单胞菌基因融合表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含 李慧 +5 位作者 陈萌琦 张再美 郭中瑞 朱虎 王继乾 孙亚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76-1588,共13页
为摆脱限制性酶切位点不足的限制,构建可灵活改变多基因融合方向的表达载体,基于IIS型和IIT型限制性内切酶LguⅠ和BbvCⅠ设计开发了LB克隆系统。该克隆系统是以广宿主质粒pBBR1MCS-3为初始载体,利用PCR的方法,在其多克隆位点区插入LB片... 为摆脱限制性酶切位点不足的限制,构建可灵活改变多基因融合方向的表达载体,基于IIS型和IIT型限制性内切酶LguⅠ和BbvCⅠ设计开发了LB克隆系统。该克隆系统是以广宿主质粒pBBR1MCS-3为初始载体,利用PCR的方法,在其多克隆位点区插入LB片段(GCTCTTCCTCAGC)构建得到的。LB片段含LguⅠ和BbvCⅠ部分重叠识别位点,经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可以产生相同非回文序列,利用这一性质可快速、灵活地将多个基因逐步、定向插入表达载体。为验证该克隆系统的有效性,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WG中两个糖基转移酶基因welB、welK逐步定向融合至LB克隆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入鞘氨醇单胞菌中表达。结果表明,基因融合表达对鞘氨醇胶产量影响较小,但是,对鞘氨醇胶粘度有重要影响。在发酵84 h时,重组菌株Sphingomonas sp.WG/pBBR1MCS-3-LB-welKB的发酵液粘度较野生株提高约24.7%,粘度提升将有助于该鞘氨醇胶在石油开采、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综上所述,以鞘氨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验证了LB克隆系统在多基因融合中的应用,为构建融合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单胞菌 鞘氨醇胶 LB克隆系统 基因融合 糖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DNA调节纳米金模拟酶活性的癌胚抗原比色检测
4
作者 张一平 崔猛 +4 位作者 曲林姣 方凯 姜磊 刘涵云 杨丽敏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5-1112,共8页
本文构建了DNA调节纳米金颗粒(AuNPs)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比色检测方法,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将癌胚抗原的核酸适配体及其互补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构成双链DNA,修饰在磁性微球负载的AuNPs上,制备出具有可调节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 本文构建了DNA调节纳米金颗粒(AuNPs)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比色检测方法,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将癌胚抗原的核酸适配体及其互补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构成双链DNA,修饰在磁性微球负载的AuNPs上,制备出具有可调节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的生物探针。癌胚抗原被生物探针上的核酸适配体捕获后,在AuNPs表面形成空间位阻效应屏蔽底物,从而抑制了AuNPs的酶活性。为了指示纳米金颗粒的酶活性,用生物探针催化氧化色源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TMB颜色随着癌胚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变浅,根据体系650nm处的吸光度与癌胚抗原浓度之间的反比关系实现了对癌胚抗原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18 ng/mL,检测限达0.375ng/mL。此外,癌胚抗原浓度超过4.8ng/mL时,颜色出现了可直接用肉眼判断的显著变化。为使检测更加便捷,本文同时设计了倒置磁分离检测管,在管中就能完成纳米探针捕获癌胚抗原、磁分离、洗涤。优化条件下,比色检测体系回收率为99%~100%,与临床检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t检验低于3.182,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纳米金颗粒 过氧化物酶模拟酶活性 癌胚抗原 比色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