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预氧化对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水质的作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高祯 吴昌永 +3 位作者 周岳溪 宋嘉美 刘明国 常丽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90-3395,共6页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石化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的改善作用,采用分子量分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荧光扫描等手段对臭氧预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预处理前后的二级出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处理研究。结果...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石化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的改善作用,采用分子量分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荧光扫描等手段对臭氧预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预处理前后的二级出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级出水平均COD为77.8mg·L-1,臭氧投量为10mg·L-1,接触时间为4min的条件下,臭氧预氧化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1.4%,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23.9%。臭氧预氧化能够去除水中含不饱和键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和腐殖酸类等难降解有机物,改变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使水中分子量小于1×103的有机物比例从53%提高至67%。预氧化后废水经BAF处理,其COD去除量较二级出水直接经BAF处理提高了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臭氧 预氧化 可生物降解性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区DO对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嘉美 吴昌永 +3 位作者 周岳溪 许吉现 高祯 赫春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6-1231,共6页
采用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处理某石化废水,研究了不同好氧区P(DO)下,系统中的有机物、NH4+-N和TN的去除效果,SMP(solublemicrobialproduct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产生情况,以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 采用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处理某石化废水,研究了不同好氧区P(DO)下,系统中的有机物、NH4+-N和TN的去除效果,SMP(solublemicrobialproduct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产生情况,以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为40h、污泥回流比为100%的情况下,好氧区P(DO)平均值从6—7mg/L降至1~2mg/L左右时,系统仍可维持较为稳定的有机物、NH4+-N和TN去除效果;随着好氧区ρ(DO)的降低,出水中ρ(SMP)对ρ(CODcr)的贡献有所降低,SMP中ρ(蛋白质)与P(多糖)之比由4.6:1降至0.8:1;随着好氧区ρ(DO)的降低,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变差,SVI(污泥指数)由62.7mL/g升至136.9mL/g,但并未导致污泥流失.综合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运行能耗来看,该研究中较为适合的好氧区ρ(DO)为2~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 溶解氧 脱氮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污泥沉降性 石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水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谭煜 付丽亚 +2 位作者 周鉴 李敏 吴昌永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7-313,共7页
胞外聚合物(EPS)是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常见的微生物副产物,它的赋存情况对污水处理厂不同单元的影响不同。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EPS的定义,对其架构、组成及功能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分别综述了EPS在生物处理单元对微生物生长、颗... 胞外聚合物(EPS)是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单元常见的微生物副产物,它的赋存情况对污水处理厂不同单元的影响不同。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EPS的定义,对其架构、组成及功能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分别综述了EPS在生物处理单元对微生物生长、颗粒污泥的形成、微生物聚集体的絮凝与沉降性能的影响,在深度处理单元对渗透膜通透性、催化剂传质等性能的影响,在污泥处理单元对污泥消化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EPS在不同污水处理单元的行为机理进行了汇总与探索;最后对未来EPS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微生物聚集体 污水处理 絮凝 沉降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除磷BAF处理石化二级出水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明昆 吴昌永 +4 位作者 周岳溪 王群 王翼 郭洪文 高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236-4243,共8页
为强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除磷效果,以石化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投加FeSO4·7H2O对BAF除磷性能的强化作用并对投量进行了优化,同时分析了FeSO4·7H2O投加对BAF除碳、脱氮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少量FeSO4&#... 为强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除磷效果,以石化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投加FeSO4·7H2O对BAF除磷性能的强化作用并对投量进行了优化,同时分析了FeSO4·7H2O投加对BAF除碳、脱氮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少量FeSO4·7H2O(3~15mg·L^-1)能有效强化BAF的除磷性能;BAF除磷的效果随FeSO4·7H2O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投量高于9mg·L^-1时增加趋势逐渐变缓,当FeSO4·7H2O的投加量为9mg·L^-1时,TP的去除率达到57.0%以上,而同期平行运行的BAF除磷效率为7.1%。BAF中少量投加FeSO4·7H2O对COD的去除没有不良影响,COD的去除率比对比装置平均提高了5.4%左右,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去除明显。FeSO4·7H2O投加量低于12mg·L^-1时对NH4^+-N的去除没有不良影响,高于15mg·L^-1时由于生物膜中微生物活性的下降NH4^+-N去除率有所降低。投加FeSO4·7H2O对TN的去除影响甚微。Fe^2+的投加使得BAF中附着微生物的量有所降低,但在12mg·L^-1以下时不会造成大的影响,FeSO4·7H2O投量在3~9mg·L^-1时BAF中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和比好氧呼吸速率有所增加,可弥补生物量降低的影响,因此BAF的运行状况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石化二级出水 强化除磷 生物膜 脱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一体式臭氧-BAF工艺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有机物去除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付丽亚 吴昌永 +3 位作者 周鉴 罗晋 左剑恶 周岳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一体式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是工业废水臭氧氧化深度处理节能降耗的潜在工艺,但臭氧氧化方式对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目前鲜见报道。研究了单独臭氧、臭氧/双氧水和臭氧/催化剂3种臭氧氧化方式下一体式... 一体式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是工业废水臭氧氧化深度处理节能降耗的潜在工艺,但臭氧氧化方式对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目前鲜见报道。研究了单独臭氧、臭氧/双氧水和臭氧/催化剂3种臭氧氧化方式下一体式臭氧-BAF工艺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并结合出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区域积分变化及BAF微生物形貌、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等,分析有机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方式下,优化臭氧投加量为5 mg/L,出水平均COD为55.7 mg/L;臭氧/双氧水方式下,出水COD会有一定程度积累;臭氧/催化剂方式下,优化臭氧投加量为5 mg/L时,出水平均COD为39.5 mg/L,去除率为39.9%,出水COD能稳定达标(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单独臭氧方式下,出水中分子量≤1300 Da和3000~6000 Da的有机物增加,生物量降低68.3%;臭氧/双氧水方式下,出水中分子量≤800 Da的有机物增加,生物量降低60%以上;臭氧/催化剂方式出水大部分分子量范围的有机物都能被去除,生物量削减48.3%,且生物活性提高106.4%,溶解性微生物代谢副产物和类腐殖酸等降解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臭氧 催化剂 曝气生物滤池(BAF) 深度处理 排阻色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BAF和BAF/O_3工艺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岩 吴昌永 +4 位作者 周岳溪 李军 刘明国 高薇 郭洪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2-36,共5页
采用O3/BAF和BAF/O3两种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下,两种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过程中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O3投加量为15mg/L时,O3/BAF组合工艺... 采用O3/BAF和BAF/O3两种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下,两种工艺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以及处理过程中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O3投加量为15mg/L时,O3/BAF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32.8%,此时进、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68.82、46.22mg/L,但最高出水COD浓度〉50mg/L。而对于BAF/O3组合工艺而言,由于臭氧氧化后置,臭氧投加量越大,对COD的去除率越高,O3投加量〉20mg/L时,BAF/O3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要高于O3/BAF工艺,在O3投加量为25mg/L时出水COD趋于稳定,且低于50mg/L。SUVA和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O3/BAF工艺中O3可以对废水起到预处理作用,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增强BAF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O3/BAF共艺的臭氧投加量为20mg/L时,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5.1%;而BAF/O3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与臭氧投加量的关系不大,试验过程中在12%左右。由于石化二级出水NH3-N平均在0.4~2.5mg/L之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限值。从保障最终出水水质的要求来看,BAF/O3工艺更适用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BAF BAF/O3 石化二级出水 分子质量分布
原文传递
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强化石化生化出水COD去除 被引量:2
7
作者 付丽亚 李敏 +4 位作者 周鉴 吴昌永 朱晨 于茵 宋玉栋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为强化石化生化出水COD的去除,采用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石化生化出水,比较了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不同氧化方式和不同回流比组合方式下COD的去除,开展了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单元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研究,确立了以双级臭... 为强化石化生化出水COD的去除,采用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石化生化出水,比较了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不同氧化方式和不同回流比组合方式下COD的去除,开展了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单元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研究,确立了以双级臭氧催化氧化Ⅰ级自回流工艺(回流比100%)为双级臭氧催化氧化推荐的优化工艺。生化出水ρ(COD)为70~120 mg/L时,微絮凝砂滤出水ρ(COD)达到65~113 mg/L,Ⅱ级氧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35.0%~42.6%,出水满足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生产性试验条件下,优化工艺装置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平均为1.04 g/g,比对照组现阶段生产工艺(仅Ⅰ级臭氧曝气)降低了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砂滤 臭氧催化氧化 石化生化出水 预处理 回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