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别古庄采油作业区采出液破乳剂筛选与评价
1
作者 李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第11期30-31,34,共3页
为解决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别古庄采油作业区采出液油水分离难的问题,开展了油田采出液破乳剂室内筛选评价研究。将原油跟破乳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的脱水量、油水界面张力,进行破乳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为解决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别古庄采油作业区采出液油水分离难的问题,开展了油田采出液破乳剂室内筛选评价研究。将原油跟破乳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的脱水量、油水界面张力,进行破乳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型破乳剂PRF-2在油藏温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脱水速度和破乳速度,其最佳使用浓度为10 mg/L;破乳剂PRF-1和PRF-2均具有降低油水乳状液界面张力的性能,并且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油水乳状液的界面张力都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破乳剂 浓度 界面张力 筛选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氧空气增产技术在华北油田J30区块的应用
2
作者 张明明 孙晓光 +1 位作者 张伟 睢文强 《石油知识》 2019年第4期50-51,共2页
介绍减氧空气驱油技术原理,油藏选择及施工工艺。在J30区块通过应用该技术,向油井内注入减氧空气体系,优化施工技术参数,提高区块采收率。
关键词 减氧空气 参数优选 气驱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 被引量:55
3
作者 刘建中 王春耘 +2 位作者 刘继民 赵玉武 刘志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用微地震法在油田生产波及区对生产动态进行实时监测 ,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参照国外微地震法监测信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方法 ,研制了独立的观测系统与软件 ,在大庆、华北、中原、大港等油田进行现场实验 ,对近百口井的观测... 用微地震法在油田生产波及区对生产动态进行实时监测 ,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参照国外微地震法监测信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方法 ,研制了独立的观测系统与软件 ,在大庆、华北、中原、大港等油田进行现场实验 ,对近百口井的观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根据华北油田京 11断块京 3 44井 (注水井 )注水前缘监测结果分析的注水见效情况与生产实际一致。在油田开发初期就布置固定微地震台网 ,可以随时判断剩余油的分布范围 ,观测结果可以作为油田注水、调剖、井网布局与调整的依据。对微地震法稍加改进 ,也可用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诱发的微地震。图 2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动态监测 微地震法 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赋值——以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邱小松 胡明毅 +2 位作者 胡忠贵 叶颖 蔡全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1-2098,共8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评价方法不同于常规油气资源。以页岩气聚集机理及形成过程为依据,结合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认为体积法是适合中国现阶段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最优方法。结合财政部对页岩气的界定标准及中扬子地区...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评价方法不同于常规油气资源。以页岩气聚集机理及形成过程为依据,结合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认为体积法是适合中国现阶段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最优方法。结合财政部对页岩气的界定标准及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埋深、含气量、保存、地表条件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目的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位于出恩施—彭水地区;以体积法计算页岩气资源量的原理为依据,对有利区含气页岩面积、有效页岩厚度、密度等参数采用确定性赋值,其值分别为5174 km2、57 m、2.71 t/m3;并采用条件概率赋值法分别对有机碳含量、总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不确定性参数进行条件概率赋值。最终估算出了有利区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5434.7×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评价方法 评价参数 条件概率 中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化学纵向分带性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小莉 查明 +1 位作者 赫拴柱 王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0,195,共5页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纵向上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通过对廊固凹陷固安-旧州、柳泉-曹家务和河西务构造带上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纵向特征及其与流体封存箱、油气分布关系探讨认为,地层水化学动力带主要划分...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地层水纵向上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通过对廊固凹陷固安-旧州、柳泉-曹家务和河西务构造带上地层水化学动力带纵向特征及其与流体封存箱、油气分布关系探讨认为,地层水化学动力带主要划分为地层水交替流畅带、地层水交替阻滞带、地层水交替迟缓带及3者频繁交替带。地层水交替阻滞带与流体封存箱相吻合,该带也是油气纵向上开始富集的层段;地层水交替迟缓带一般位于流体封存箱之下,是油气富集的区域;水化学动力带频繁交替部位,是地层水矿化度低值背景上的相对高值区域,有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动力带 矿化度 流体封存箱 油气富集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大兴砾岩体成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5
6
作者 朱庆忠 李春华 杨合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大兴断层是控制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发育的边界断层 ,沙三下亚段沉积早期是 3条独立的同向断层 ,其间的槽状同向传递斜坡成为粗碎屑直接入湖的通道 ,沿传递斜坡形成砾岩水下扇 ,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水进序列 ;沙三下亚段沉积晚期至沙三上... 大兴断层是控制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发育的边界断层 ,沙三下亚段沉积早期是 3条独立的同向断层 ,其间的槽状同向传递斜坡成为粗碎屑直接入湖的通道 ,沿传递斜坡形成砾岩水下扇 ,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水进序列 ;沙三下亚段沉积晚期至沙三上亚段沉积期 ,大兴断层连锁为统一的断层 ,主要沉积中心分布在断层连锁前的传递带之间 ,发育厚逾 3 0 0 0m的湖相烃源岩 ,使大兴砾岩体油源条件良好 ,成为油气富集体。该砾岩体的储集层属扇中亚相辫状水道沉积 ,发育粒间孔隙、粒内孔隙、裂缝等次生储集空间 ,砾石成分以白云岩为主的储集层物性好于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的储集层 ,扇中亚相分布区的断裂背斜油气最富集 ,其次是扇根同生断阶带内的断鼻构造。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砾岩体 断层连锁 传递斜坡 水下扇 储集层岩性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4潜山凝析气藏开发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刚强 王超 王伟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华北苏4潜山凝析气藏于1989年投产,截至2005年7月,该气藏累积产气11×10^8m^3,累计产凝析油25×10^4t,天然气和凝析油的采出程度分别为22%和20.8%。为了高效开发该气藏,以获取较高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对该气藏进行了... 华北苏4潜山凝析气藏于1989年投产,截至2005年7月,该气藏累积产气11×10^8m^3,累计产凝析油25×10^4t,天然气和凝析油的采出程度分别为22%和20.8%。为了高效开发该气藏,以获取较高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对该气藏进行了开发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采用组分模型并结合地质分析和油藏工程测试结果,对气藏的产气量、产油量、含水率和井口压力等进行了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采气速度分别为1.5%、1.8%、2.0%和2.5%等4套开发方案,并对其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计算。通过分析对比,采气速度控制在1.8%~2.0%之间的各项开发指标为最佳,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合理开发苏4潜山凝析气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凝析油气田 开发 数值模拟 采气速度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地震相与沉积相解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蔡全升 胡明毅 +3 位作者 胡忠贵 王丹 叶颖 张维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该区沙河子组地震相类型、特征及其沉积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子组可划分4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 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该区沙河子组地震相类型、特征及其沉积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子组可划分4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火山碎屑岩和近岸水下扇等。根据沙河子组地震相外部形态和内部反射结构可划分为前积地震相、杂乱地震相、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发散地震相以及条带反射地震相5大类型。部分可进一步细分,它们通常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境或构造背景。通过剖面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平面地震相与砂砾岩数据,认为盆地东部缓坡带早期发以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大,东部缓坡带开始过渡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主要分布于中央深断带内,西部陡坡带始终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沙河子组 沉积解释 宋站地区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分流剂分流酸化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平礼 高贵民 +1 位作者 郑云川 赵立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针对砂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胶束凝胶分流剂分流酸化的特点,建立了胶束凝胶分流模型和能反映包括分流剂在内的各种工作液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测模型。模型引入粘性表皮系数来反映注入的粘性流体与油藏流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压力响应;通过计算... 针对砂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胶束凝胶分流剂分流酸化的特点,建立了胶束凝胶分流模型和能反映包括分流剂在内的各种工作液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测模型。模型引入粘性表皮系数来反映注入的粘性流体与油藏流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压力响应;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各小层渗透率差异和表皮系数差异对分流设计的影响,量化了粘性分流效果;通过处理过程中实时录取的排量、时间和压力等数据来计算总表皮系数,用总表皮系数减去粘性表皮系数,酸化措施过程中真实表皮系数的演变就可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可对胶束凝胶分流剂分流酸化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粘性分流剂的分流酸化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酸化 表面活性剂 表皮系数 动态监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有利成藏条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尹志军 田世清 +5 位作者 杨志彬 姜燕 高丽 涂先俊 闫耀成 张凤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7,共8页
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气富集凹陷之一,面积230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8万吨。论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以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建立了... 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气富集凹陷之一,面积230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8万吨。论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以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建立了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内部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的研究,对层序格架内的烃源岩条件、储集层条件等成藏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3套生储盖组合。综合分析表明,阿尔善组中下部、腾一段中部的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垂向上与烃源岩直接连通,可形成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在凹陷生油中心附近易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成为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赛汉塔拉凹陷 下白垩统 层序地层 烃源岩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油气管道地震监测预警的应用与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建平 付立武 +1 位作者 郝建斌 詹美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在最近40年的管道工业中,地震灾害导致了大量管道破坏事故。长输管道地震监测预警的目的不是震前预报,而是震后紧急速报,为管道震后决策和紧急救援提供依据。介绍了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阿拉斯加管道、冀宁管道、东京煤气公司等管道上的... 在最近40年的管道工业中,地震灾害导致了大量管道破坏事故。长输管道地震监测预警的目的不是震前预报,而是震后紧急速报,为管道震后决策和紧急救援提供依据。介绍了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阿拉斯加管道、冀宁管道、东京煤气公司等管道上的典型应用,对地震监测预警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硬件手段有地震动参数监测、断层位移监测、管道泄漏监测以及数据传输;软件手段包括地震动参数处理、自动报警,以及灾情评估与管道维修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地震 监测 预警 实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体积对注水吞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向阳 刘学伟 +3 位作者 杨正明 丁云宏 刘国忠 孙永华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497-2500,共4页
为明确注入体积对注水吞吐效果的影响,通过大型露头岩样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建立注水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对渗透率5mD的露头模型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进行物理模拟,分析不同注入体积时的生产特征和含水... 为明确注入体积对注水吞吐效果的影响,通过大型露头岩样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建立注水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对渗透率5mD的露头模型在不同注入量条件下进行物理模拟,分析不同注入体积时的生产特征和含水变化特征,优化岩样模型合理的注入体积。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量的大小对含水变化规律影响不大,对吞吐的效果的影响较大,且注入量越大,采出程度越高。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单位体积注入水量的换油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存在合理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吞吐 注入体积 物理模拟 含水率 采出程度 换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欠平衡钻井方式优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雪亮 张楠 +3 位作者 陈勋 赵英楠 杜婕妤 李紫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欠平衡钻井是一种提高钻速、发现和保护储层的钻井技术,也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欠平衡钻井前,对待评估地层进行不同欠平衡钻井方式的筛选评价,可提高钻井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有效避免工程投资风险。基于不同欠平衡钻井方式... 欠平衡钻井是一种提高钻速、发现和保护储层的钻井技术,也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欠平衡钻井前,对待评估地层进行不同欠平衡钻井方式的筛选评价,可提高钻井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有效避免工程投资风险。基于不同欠平衡钻井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性,综合选择了多个技术性和经济性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将参数量化,引入加权模糊评判运算模型,建立了简便的欠平衡钻井方式优选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判模型对不同的欠平衡钻井方式进行了量化判断,克服了以往主观认识定性评价的缺陷。最后以大庆油田外围地区为对象进行实例计算,模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模糊综合评判 优选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位法裂缝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邝聃 郭建春 +2 位作者 李勇明 胡晋 李志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电位法裂缝测试技术是通过测量压裂注入到目的层的工作液所引起的地面电场的变化来解释相关压裂裂缝参数,可识别裂缝方位、形态、对称性等参数。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测量仪器系统、测试工艺、数据处理及现场应用情况等。通过在长度油... 电位法裂缝测试技术是通过测量压裂注入到目的层的工作液所引起的地面电场的变化来解释相关压裂裂缝参数,可识别裂缝方位、形态、对称性等参数。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测量仪器系统、测试工艺、数据处理及现场应用情况等。通过在长度油田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应用于重复压裂裂缝方位的监测,可以得到有关压裂数据,为压裂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法 重复压裂 裂缝 监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花港组深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5
15
作者 高伟中 孙鹏 +1 位作者 赵洪 杨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404,共9页
探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部(>3.5km)低孔渗背景中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因素。以岩心与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压汞分析、X射线衍射、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渐新统花港组砂岩低孔渗储层及优质储层成因进行分... 探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部(>3.5km)低孔渗背景中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因素。以岩心与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压汞分析、X射线衍射、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渐新统花港组砂岩低孔渗储层及优质储层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压实作用是本区深层低孔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含铁方解石及伊利石等胶结物的发育导致储层质量变差。而深部花港组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有利沉积相带和异常高压,导致后期储层压实作用较弱;绿泥石矿物的大量发育阻止了硅质胶结作用的发生;成岩阶段有机酸、大气淡水及热液等造成的溶蚀作用共同形成了深部优质储层。西湖凹陷深部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是基础,成岩是关键,超压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深部储层 欠压实作用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站天然气计量测控系统改造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贵民 薛方仲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05年第6期48-50,共3页
介绍了用计算机、RTU及工业以太网实现门站天然气计量测控自动化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详细阐述了改造一套天然气计量测控系统的系统设计、硬件选型、人机界面软件设计和RTU软硬件组态方法。具有投资小、工期短、计量精度高、结构简单... 介绍了用计算机、RTU及工业以太网实现门站天然气计量测控自动化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详细阐述了改造一套天然气计量测控系统的系统设计、硬件选型、人机界面软件设计和RTU软硬件组态方法。具有投资小、工期短、计量精度高、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具有在天然气门站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计量测控系统 人机界面 软硬件组态 工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效果为导向抓好党建工作
17
作者 刘庆昌 《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9年第2期38-39,共2页
近年来,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党委坚持为企业改革发展把脉导航,党建“红色引擎”不断加速,实现了企业由粗放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稳健发展的快速转变。
关键词 党建工作 企业改革发展 导向 油田采油 质量效益 粗放发展 稳健发展 厂党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