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研究及对勘探的指导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为例 被引量:98
1
作者 赵文智 沈安江 +3 位作者 潘文庆 张宝民 乔占峰 郑剑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13-3222,共10页
岩溶储层是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的实例研究,指出岩溶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缝洞可以发育于潜山区,也可以发育于内幕区,具不同的地质背景和成因。据此,将岩溶储层细分为四个亚类,其中... 岩溶储层是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的实例研究,指出岩溶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缝洞可以发育于潜山区,也可以发育于内幕区,具不同的地质背景和成因。据此,将岩溶储层细分为四个亚类,其中,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又可根据围岩岩性的不同细分为灰岩潜山岩溶储层和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两个次亚类。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于潜山区,与中长期的角度不整合面有关,准层状分布,峰丘地貌特征明显;层间岩溶储层和顺层岩溶储层发育于内幕区,前者与碳酸盐岩层系内部中短期的平行(微角度)不整合面有关,准层状分布,后者与潜山周缘的斜坡背景有关,环潜山周缘呈环带状分布,与不整合面无关;受断裂控制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内幕区,分布于断裂发育区,尤其是背斜的核部,与不整合面无关,受断裂控制导致缝洞发育跨度大,沿断裂呈栅状分布。岩溶储层的细分方案突破了岩溶储层只分布于潜山区的传统认识,使岩溶储层勘探由潜山区向内幕区拓展,对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溶储层 潜山区 内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玉杰 卓勤功 +5 位作者 杨宪彰 方世虎 唐雁刚 郭小文 王媛 姜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4,268,共7页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油和高—过成熟气",早期形成的盐下古油藏受新近纪晚期断裂的破坏和高—过成熟油气的驱替,部分原油向上进入盐上浅层背斜圈闭汇聚成藏。随着膏盐岩盖层塑性增强,穿盐断裂消失,盐下圈闭再次聚集高—过成熟的油和气。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应重视浅层背斜油藏的勘探。因此厘定油气的成熟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对查明盆地油气构成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气洗分馏 成藏过程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第18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45
3
作者 吴因业 朱如凯 +3 位作者 罗平 袁选俊 候连华 张天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9-206,共8页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地类型沉积分析如构造气候与沉积、前陆盆地沉积、断陷盆地沉积、走滑和弧前盆地的沉积等,涉及碎屑沉积的湖泊体系、冰川体系、风成体系的沉积层序;深水沉积学研究进展;盆地分析与资源沉积学,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砂矿和聚合资源、烃源岩与储集层等;火山岩储层研究包括火山沉积、火山爆发和火山灰扩散和火山岩相模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包括碎屑岩沉积物地球化学,如成岩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物源与风化作用、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以及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沉积、冷水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成岩变化与地球化学。最后指出在油气勘探中要重视露头和现代沉积研究,加强实验技术和沉积地球化学、沉积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以及层序地层与前陆盆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油气勘探 前陆盆地 门多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1 位作者 郭宏莉 何东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风暴作用改造并控制着陆棚砂、浅海砂坝等砂体,使其发育规模增大。海侵时期形成的上述三种砂体的储集性优于海退时期...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风暴作用改造并控制着陆棚砂、浅海砂坝等砂体,使其发育规模增大。海侵时期形成的上述三种砂体的储集性优于海退时期形成的潮道砂体。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体区域上尖灭与陆棚泥岩组合,可形成较好的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志留系 海侵 风暴控制 滨岸砂、浅海砂坝 陆棚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加尔凹陷南缘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不同体系域内辫状三角洲砂体与储集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志勇 郭宏莉 +1 位作者 张水昌 朱如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51-962,共12页
通过详细的岩心描述、测井相研究与近3000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认为满加尔凹陷南缘在志留纪早期为缓坡大陆边缘,在满参2井与塔中32井、满南1井间的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部识别出几近与志留系尖灭线平行的地层超覆线,此地层超覆线认... 通过详细的岩心描述、测井相研究与近3000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认为满加尔凹陷南缘在志留纪早期为缓坡大陆边缘,在满参2井与塔中32井、满南1井间的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部识别出几近与志留系尖灭线平行的地层超覆线,此地层超覆线认为是满南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层序1中的初次海侵时期的海岸线。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层序界面的有效识别,将塔中32井、塔中34井、满参2井与满南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此2个层序中均有辫状三角洲砂体沉积,但"不同体系域同相砂体"的储集性具有不同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碎屑颗粒的粒径与分选、胶结物类型与含量、储集体经历不同的埋藏特征。位于斜坡低部位的满参2井区在层序1低位域内发育早期辫状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主要储集砂体为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颗粒较细且成分成熟度较低。由于储集体埋深达5000m左右,且方解石胶结物含量高,致使储集性相对较差。而位于隆起区的塔中32井与34井区的主要储集体为层序1中海侵体系域内退积型辫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颗粒相对较粗,成分成熟度较高,且埋深相对较浅,胶结物含量较低,其孔渗特征明显好于低位域早期辫状三角洲前缘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加尔凹陷 柯坪塔格组上段 辫状三角洲 层序 地层超覆 砂体 储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志勇 石雨昕 +2 位作者 毛治国 冯佳睿 崔京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7-1109,共13页
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河流沉积学学术会议,吸引了当今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从事河流沉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众多知名学者参会,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河... 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河流沉积学学术会议,吸引了当今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从事河流沉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众多知名学者参会,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发展方向。重要进展有:1)河流动力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其中包括将今论古法论现代河流沉积过程与古老地层对比,河道—洪泛平原体系的越岸复合沉积动力学,河流动力学与变化过程研究展望,恢复河道迁移过程:新一代平面图演化模式的讨论,冲积河流和基岩河流的湍流、颗粒间作用和沉积作用;2)陆缘河流。包括河流入海处的地貌动力学与沉积学,河流补给边缘的沉积物搬运、地貌和地层特征,干旱地区河流、冲积扇体系与风的相互作用,植被生长前、无植物生长、或是植被发育区河流的沉积过程研究;3)河流沉积地层及其地下资源。包括源—汇系统,"河流相模式"是否有用的讨论,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概念的厘定等;4)河流地貌变化。包括气候改变、泥泞植被洪泛平原等对河流沉积物通量、河流模式等产生影响,河道中冲积岛屿的演化和稳定河流的蛇曲化,河流环境中沉积物生物作用等。基于上述资料分析,认为河流演化过程从定性向定量化研究,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是河流沉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应用定量建模、数学计算等方法进行精准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是新一代从源到汇研究的重要工具等诸多方面,是我国学者应该重视并开展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学 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对比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33
7
作者 米敬奎 张水昌 王晓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4,共6页
有机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是油气资源评价、油气源对比等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该实验方法按其体系封闭程度可分为开放、半开放和封闭3种,各具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模拟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实际反应温度的测定... 有机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是油气资源评价、油气源对比等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该实验方法按其体系封闭程度可分为开放、半开放和封闭3种,各具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模拟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实际反应温度的测定是否准确,主要由实验体系的结构决定,对实验数据的应用效果影响非常大。不同类型样品在同一体系、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系统实验,对弄清压力对生烃过程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生气能力 开放体系 封闭体系 半开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在2种不同体系的生气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米敬奎 戴金星 +1 位作者 张水昌 李贤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5-248,274,共5页
分别采用了封闭体系和半开放体系对同一煤样的生气能力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半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中,煤的生气过程有比较大的差别;煤在封闭体系中开始生气温度、生气高峰对应的温度点都比半开放体系低;在同一温度点,煤在半开放... 分别采用了封闭体系和半开放体系对同一煤样的生气能力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半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中,煤的生气过程有比较大的差别;煤在封闭体系中开始生气温度、生气高峰对应的温度点都比半开放体系低;在同一温度点,煤在半开放体系生气量比封闭体系少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半开放体系中重烃气体和液态烃能及时排出,在高温阶段未裂解成甲烷的缘故;压力可能对气体的生成有促进作用;生烃体系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对煤生气过程影响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生气能力 封闭体系 半开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中饱合烃类的喇曼特征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鼐 宋孚庆 王汇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试通过一些饱合烃类标样的喇曼分析,总结出石油中饱和烷烃组分的最大喇曼特征是在2700~2970cm^-1区域有一系列强烈的喇曼效应,有三种情况:1)直链烷烃类是以-CH^3链基对称喇曼效应(约2872cm^-1)最强;2)带异构骨架链烷烃类是... 本文试通过一些饱合烃类标样的喇曼分析,总结出石油中饱和烷烃组分的最大喇曼特征是在2700~2970cm^-1区域有一系列强烈的喇曼效应,有三种情况:1)直链烷烃类是以-CH^3链基对称喇曼效应(约2872cm^-1)最强;2)带异构骨架链烷烃类是以-CH链基喇曼效应(约2911cm^-1)最强;3)环烷烃类是以-CH2链基对称喇曼效应(约2857cm^-1)最强。另外异构骨架在748cm^-1处有一强的喇曼效应,烷烃环基在804cm。处有一个强的喇曼效应。并发现不同的烃或烃混合物,若结构基团相同,喇曼谱图也相同;在混合烃组分(或烃类包裹体)的喇曼谱图中2905~2921cm^-1间喇曼峰应是-CH基团,而不能单作甲烷存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曼 饱合烃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资源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文渊 魏彩云 《中国能源》 2005年第1期32-37,共6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储量呈现高基值稳定增长态势,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5亿t左右,产量稳步上升。预测新区储量增长将持续稳定;全国产量将持续稳定。最新初步评价结果,中国天然气最终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4万亿m3左右。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储量呈现高基值稳定增长态势,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5亿t左右,产量稳步上升。预测新区储量增长将持续稳定;全国产量将持续稳定。最新初步评价结果,中国天然气最终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4万亿m3左右。目前我国天然气储量高速增长,产量快速上升,但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我国天然气储量还将快速稳步增长。到2020年底我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将达到5.6万亿m3,探明程度为40%。产量还将快速增长,国内天然气产量2010年达到800亿m3,2020年达到1200亿m3。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油气科技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储量的增长。在油气储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油气发展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包括加大勘探力度,发展前陆盆地、大型古隆起、大型地层岩性带、隐蔽油气藏和海域等领域;加快天然气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非常规资源,鼓励利用替代能源;采取严厉的节能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将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勘探 储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高志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通过详细分析曲流河沉积动力学特点,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建立了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曲流河沉积中可发育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也可以发育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辫状河准层序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的准层序,而粒级向... 通过详细分析曲流河沉积动力学特点,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建立了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曲流河沉积中可发育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也可以发育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辫状河准层序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的准层序,而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不发育。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是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在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或决口河道沉积中,准层序界面为暴露过泥岩与上部洪水期的暗色泥岩间的界面。将河流相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的分析与对比认为,二者在层序地层学级次划分中时限相当,发育时间为0.01~0.05Ma;二者的界面是相同的,均为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或者是暴露过泛滥平原泥岩、根土岩等。河流相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实是相同时间内沉积的一套相同的沉积体,二者的不同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曲流河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沉积物总是相对河水位是向上变浅的,由位于河水面以下的河道或边滩砂体向上变浅至河水面之上的天然堤、泛滥平原泥岩,此相序特征也正与准层序向上变浅的定义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河流相 准层序 短期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处理方法对微量沙尘气溶胶样品矿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振兴 李丽珍 +2 位作者 游建昌 曹军骥 李旭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51-54,共4页
为了探讨前处理方法对微量沙尘气溶胶样品矿物分析结果的影响,对2002年春季甘肃敦煌采集的3次沙尘暴样品分别进行了5次重复前处理和矿物分析实验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8种沙尘气溶胶组成矿物的5次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相对于平均值均较... 为了探讨前处理方法对微量沙尘气溶胶样品矿物分析结果的影响,对2002年春季甘肃敦煌采集的3次沙尘暴样品分别进行了5次重复前处理和矿物分析实验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8种沙尘气溶胶组成矿物的5次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相对于平均值均较小.同时计算的石英、斜长石、方解石、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等沙尘气溶胶的主要组成矿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表明前处理方法对微量沙尘气溶胶样品的矿物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沙尘气溶胶 矿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石油价格困局 实现石油可持续供给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文渊 魏彩云 刘晖 《中国能源》 2004年第8期24-28,共5页
受世界石油需求增加,原油库存减少与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保价、美元贬值、产油国政局紧张和国际投机资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油价不断走高。受此影响,我国原油月平均进口价格也持续走高,4月份每吨价格已突破250美元。值... 受世界石油需求增加,原油库存减少与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保价、美元贬值、产油国政局紧张和国际投机资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油价不断走高。受此影响,我国原油月平均进口价格也持续走高,4月份每吨价格已突破25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原油进口以中东地区为主要供应地区,自亚太地区进口比重有所上升,表明多元化进口战略得到初步实施。高油价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把握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和规律,改进贸易方式,开放期货市场,加大油气勘探投入,建立储备,提倡节约,这些措施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需求 进口 高油价 期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压储层孔隙演化的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尤丽 曲希玉 +4 位作者 钟佳 李才 吴仕玖 高媛 崔京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30,共10页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常压条件下的储层演化模拟,而异常高压条件下的储层演化模拟则少见。为了进一步明确高温超压对于储层孔隙演化的定量化影响,以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高温超压”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沉积、成岩背景下温...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常压条件下的储层演化模拟,而异常高压条件下的储层演化模拟则少见。为了进一步明确高温超压对于储层孔隙演化的定量化影响,以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高温超压”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沉积、成岩背景下温度压力场划分的基础上,应用自然类比法和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分析不同温压场背景下的孔隙演化特征,探讨超压、流体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明确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储层的温压场可划分为高温常压、高温超压和高温强超压等3个区;②超压和强超压对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同一成岩阶段,超压和强超压储层的面孔率较常压储层面孔率高1.23%~6.74%,超压、强超压区地层压力每超过静水压力8 MPa、4 MPa时,其对应保护的原生孔隙约为1%;③有机酸溶蚀作用对储层次生孔隙具有较大的贡献,较正常压实储层的面孔率增加0.96%~7.38%;④大气水淋滤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微弱,较正常压实储层的面孔率仅增加0.19%。结论认为:①有机酸溶蚀是高温常压背景下储层中最具建设性的作用;②超压对原生孔隙的保护是高温超压和强超压背景下储层中最具建设性的作用,并且超压越强对孔隙的保护作用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保孔 有机酸溶蚀 次生孔隙 孔隙演化 主控因素 琼东南盆地 乐东-陵水凹陷 中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海平面变化与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被引量:25
15
作者 高志勇 张水昌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兴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0,共6页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的灰泥丘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海相成因工业性烃源岩之一。沉积相研究及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地区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根据3期海平面变化特点将良里塔格组划...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的灰泥丘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海相成因工业性烃源岩之一。沉积相研究及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地区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根据3期海平面变化特点将良里塔格组划分为3个层序。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与海平面变化有如下关系:①层序1中的烃源岩只发育在第1期海平面上升最大时期,即密集段;②层序2中的烃源岩形成于第2期海平面上升期与下降早期,即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下部;③层序3中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第3期海平面上升初期,即海侵体系域的下部。沉积相与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烃源岩非均质性具有控制作用,台地边缘灰泥丘相中有机质丰度较高的优质生油岩分别赋存于丘间洼地、层状灰泥丘和层状生物灰泥丘亚相中,块状灰泥丘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海侵速率影响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快速的海平面上升易使台地边缘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非均质性 有机质丰度 海平面变化 良里塔格组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兴阳 罗平 +4 位作者 顾家裕 罗忠 刘柳红 陈飞 张玄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0-548,共9页
三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内三角洲砂体骨架露头地质模型,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多个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露头剖面开展了深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正确识... 三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内三角洲砂体骨架露头地质模型,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多个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露头剖面开展了深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正确识别出以长61下部下切河谷底面以及对应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基准面旋回,构建了三级基准面旋回格架内三角洲砂体骨架原型模型,建立了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流)样式响应模式图。该项研究表明,三级基准面旋回过程中,不同基准面升降速率下分流河道发生规律性的下切、充填、迁移、漫溢及河型改变,控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三角洲砂体的类型、形态、规模和连通性。这对于认识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规律,分析三角洲砂体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条件有重要帮助。深入开展多种地质背景下层序格架内三角洲砂体分布规律研究,有助于实现三角洲砂体分布“成因上可解释、时空上可预测”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曲流河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砂体骨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立伟 李江海 +3 位作者 于浩业 王洛 王君 师永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273,共11页
含油气火成岩储层的研究为石油勘探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是克拉美丽气田的主体部分,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端。根据钻井取心、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数据,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 含油气火成岩储层的研究为石油勘探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是克拉美丽气田的主体部分,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端。根据钻井取心、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数据,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和类型划分;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以井震结合为方法,建立了不同岩相的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时间切片、波形分类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岩相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火成岩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五种岩相;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分区性明显,整体呈现西北部以中-基性溢流相为主,中部以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为主、东南部以中-酸性溢流相为主的分布特点,滴西18井区为独立的侵入岩体,为浅成侵入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滴西地区 石炭系火山岩 岩相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桂宏 李永铁 +4 位作者 张敏 尹成明 王铁成 郭祖军 刘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23,共7页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英雄岭 (YL)地区地质、2D/ 3D地震、遥感、重磁电和钻探等资料 ,提出了喜马拉雅运动几个阶段在该区的构造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认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 ,英雄岭地区西南侧的阿卡腾能山因近SN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产生了...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英雄岭 (YL)地区地质、2D/ 3D地震、遥感、重磁电和钻探等资料 ,提出了喜马拉雅运动几个阶段在该区的构造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认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 ,英雄岭地区西南侧的阿卡腾能山因近SN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产生了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及隆升作用 ,从而在干柴沟一带形成了强烈的SE向局部挤压应力场 ,基底大幅隆升 ,而在英雄岭隆起的南侧则产生了局部的拉张构造环境。喜马拉雅山中期运动在该区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使古近纪的张扭构造环境转变为新近纪的坳陷构造环境 ,英雄岭西南的阿尔金地区发生隆升作用 ,沉积中心发生向东和向北的迁移。通过分析主干断裂、构造块体和沉积凹陷的分布特征等 ,得出喜马拉雅早期英雄岭及邻区发育局部拉张环境 ,为较为稳定的断陷湖盆发育期 ,沉积了一套优质烃源岩。英雄岭地区潜在勘探领域主要有构造裂缝型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及渐新世断凸构造圈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地区 构造动力学 响应特征 构造控油 潜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解析中的几何学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8
19
作者 管树巍 李本亮 +2 位作者 何登发 汪新 John Suppe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2-739,共18页
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反射资料并没有直观地反映出深、浅层构造的真实形态。综合地表、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应用等倾角区划分和轴面分析确定断层形态和褶皱形态在几何学上的定量关系,以达到预测地震资料较差地区的构造形态之目的,是行... 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反射资料并没有直观地反映出深、浅层构造的真实形态。综合地表、地震和钻井、测井资料,应用等倾角区划分和轴面分析确定断层形态和褶皱形态在几何学上的定量关系,以达到预测地震资料较差地区的构造形态之目的,是行之有效的构造解释方法。在获得解释方案后可通过断层相关褶皱分析获得构造变形量、变形机制、变形过程和变形时间,进而定量模拟不同时代和不同序次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叠加过程。本文提供了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准噶尔盆地南缘4个冲断带的研究实例,实例1详述了应用等倾角区划分和轴面分析开展构造精细解析的步骤;实例2从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探讨帕米尔北缘乌帕尔冲断带在形成过程中断层形态、褶皱形态与位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实例3从西昆仑山前甫沙冲断带三排背斜的生长地层底界由南向北逐渐抬升的现象阐述深部台阶状逆断层的"前列式"扩展作用;实例4运用构造趋势分析解释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背斜带中段地表背斜轴线扭曲的运动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几何学 轴面分析 构造趋势分析 前陆冲断带 中国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以酒西盆地为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涂建琪 陈建平 +3 位作者 张大江 程克明 陈建军 杨智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7-926,共10页
酒西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是典型的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通过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二百多块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详细的有机岩石学研究,解剖了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有机... 酒西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是典型的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通过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二百多块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详细的有机岩石学研究,解剖了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揭示了藻纹层为有机质纹层的主要发育形式,其与富泥晶白云石纹层和富粘土纹层构成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特有的"三元式纹层"沉积结构,系统总结了各显微组分的光性、成因、生烃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以全岩和干酪根为基础的湖相碳酸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方案,首次鉴定出对酒西盆地油气有贡献的主要生烃组分为腐泥无定形体、腐殖无定形体以及浮游藻类体、孢粉体、壳屑体五种有机显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 藻纹层 有机显微组分 全岩 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