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山前带构造建模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大华 王金铎 +4 位作者 肖永军 李军亮 柴先平 张俊锋 丁丽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共10页
针对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北东、北西向两组逆冲推覆断裂交汇,构造变形极其复杂,构造解析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重磁电、钻井(孔)等资料,理清了研究区主要断裂体系及其组合特征与展布规律。采用地表和地下构造、浅部和深... 针对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北东、北西向两组逆冲推覆断裂交汇,构造变形极其复杂,构造解析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重磁电、钻井(孔)等资料,理清了研究区主要断裂体系及其组合特征与展布规律。采用地表和地下构造、浅部和深部构造、地震和非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山前带构造建模研究与构造解析。通过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发育NW和近WE向两组断层和盆缘逆冲、盆内逆冲、盆内挤压-走滑等3类断裂体系,平面上具有分区、分带性;建立了盆缘、盆内不同构造变形机制的构造解释模型;共识别出了挤压、伸展和走滑等3大类8种构造样式,明确了构造样式组合模式及其分布规律,理清了研究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南西-北东向构造演化剖面分析明确了盆缘、盆内推覆构造与盆内反冲构造后展式演化时序及其对中生界残留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建模 断裂组合 大柴旦地区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波 王金铎 +4 位作者 肖永军 林武 柴先平 张俊锋 田连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7-44,共8页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区域应力场和断裂发育特征设计地质模型,对其东段两条典型地质剖面形成时的受力方式、主要断裂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凸起具有两种成因机制:挤压过程中,由于基性岩层刚性强度不同,...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区域应力场和断裂发育特征设计地质模型,对其东段两条典型地质剖面形成时的受力方式、主要断裂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凸起具有两种成因机制:挤压过程中,由于基性岩层刚性强度不同,在上覆地层形成断冲、凸起构造(如大红沟凸起);基底软流物质上涌引起上覆地层凸起变形,凸起具有背斜构造的形态特征(如锡铁山凸起)。柴北缘东段断裂系统由两期构造运动形成,早期受燕山运动作用,形成的断裂以北倾南冲为主;晚期,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断裂以南倾北冲为特征,断层主要分布在南侧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断裂 构造演化 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率在火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车排子地区石炭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竹强 陈学国 +1 位作者 魏敏 于会臻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主要为火成岩,岩性复杂且勘探程度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发育特征不明确.利用野外及取芯实测磁化率及录井、测井等资料对石炭系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进而对石炭系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分布...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储层主要为火成岩,岩性复杂且勘探程度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发育特征不明确.利用野外及取芯实测磁化率及录井、测井等资料对石炭系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进而对石炭系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分布特征、岩相发育特征及含油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高磁化率火成岩易风化为物性较好的有利储层,而低磁化率凝灰岩难以发育有利储层,仅存在于断裂带附近.这为研究区火成岩油气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成岩 储层 磁化率 非均质性 车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地震波形指示的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冉令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推进,高精度储层反演技术成为精细勘探和开发的关键,常规反演方法已无法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地震波形特征指示反演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基础,采用波形相控反演思想,反演结果在空间上体现了地震相的约束,平...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推进,高精度储层反演技术成为精细勘探和开发的关键,常规反演方法已无法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地震波形特征指示反演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基础,采用波形相控反演思想,反演结果在空间上体现了地震相的约束,平面上更符合沉积规律。介绍该反演方法的原理及步骤,并在哈山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储层预测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储层反演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波形相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三维“层控体全三维”解释方法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千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年第S1期25-,29,共2页
目前三维地震解释工作中,主要采用解释模式是"骨干"剖面"十字"闭合的二维解释方法;本文以高炮道密度、宽方位角采集、保幅保真处理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探索实施"层控体全三维"解释方法,实现了微... 目前三维地震解释工作中,主要采用解释模式是"骨干"剖面"十字"闭合的二维解释方法;本文以高炮道密度、宽方位角采集、保幅保真处理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探索实施"层控体全三维"解释方法,实现了微断裂精细刻画和薄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开展高密度全三维综合解释研究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三维 层控体 全三维 微断裂 薄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二叠系生烃演化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文浩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19,共4页
二叠系塔尔朗组为吐哈盆地一套主要生烃供烃层系,目前发现的鲁克沁油田,其油源证实来自该层系。对吐鲁番坳陷西部来说,研究二叠系塔尔朗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动态过程是探索油气成藏规律的关键。文中系统地研究了吐鲁番坳陷西部地区塔尔朗... 二叠系塔尔朗组为吐哈盆地一套主要生烃供烃层系,目前发现的鲁克沁油田,其油源证实来自该层系。对吐鲁番坳陷西部来说,研究二叠系塔尔朗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动态过程是探索油气成藏规律的关键。文中系统地研究了吐鲁番坳陷西部地区塔尔朗组烃源岩的生烃史,结合古构造研究分析,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西部二叠系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可分为沉积间断型、后期再沉积型、持续沉积型等3种埋藏史类型;二叠系塔尔朗组烃源岩发育一次生烃型、持续生烃型等2种生烃史类型。生烃演化的精细研究,为精确寻找油气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埋藏史 生烃演化特征 塔尔朗组 吐鲁番坳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参1井油源再分析及勘探启示
7
作者 周文浩 许开前 +3 位作者 刘磊 黎剑 刘庆敏 周动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45-47,51,共4页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地区托参1井获得油气突破后,再钻井未见油气及烃源岩,并且托参1井油源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托参1井油气再分析认为,托参1井原油碳同位素为-31.8‰,Pr/Ph值为1.4,富含伽马蜡烷、三环萜烷;C_(27)、C_(28)、C_(29)...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地区托参1井获得油气突破后,再钻井未见油气及烃源岩,并且托参1井油源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托参1井油气再分析认为,托参1井原油碳同位素为-31.8‰,Pr/Ph值为1.4,富含伽马蜡烷、三环萜烷;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对称的"∨"型;其母质类型既有低等水生生物,也有陆相高等植物贡献,为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与托克逊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具有高度的亲缘关系,托参1井原油应来自托克逊凹陷P2t地层成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托参1井 油源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6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焕菊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董6井三维地震资料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不明确、砂体叠置关系不明确、强反射屏蔽能量弱的问题,研究区董6井三维目的层较深,本文选取反Q滤波方法对目的层进行分离式目的层拓频,提高了目的层的分辨率,解决了白垩系底部与侏罗系顶部砂体接触... 董6井三维地震资料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不明确、砂体叠置关系不明确、强反射屏蔽能量弱的问题,研究区董6井三维目的层较深,本文选取反Q滤波方法对目的层进行分离式目的层拓频,提高了目的层的分辨率,解决了白垩系底部与侏罗系顶部砂体接触关系不明确、头屯河内部砂体叠置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同时利用小窗口压制强反射能量均衡技术,解决了由于强反射屏蔽导致的目的层能量弱的问题,满足了地质人员的要求,为后续的储层预测、砂体描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6井 三维 地层接触关系 砂体叠置关系 拓频技术 能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39
9
作者 宋明水 赵乐强 +2 位作者 吴春文 秦峰 曾治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1,共9页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水解层、淋滤层。风化壳结构形成主要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和古地形三大因素。风化粘土层和水解层起着封盖、遮挡作用,分布较广的淋滤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利于油气横向输导。在有水解层或风化粘土层条件下,形成"毯砂""壳"双输导模式;反之,则油气上窜或下灌,形成单一输导体。在其控制下,该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发育壳内、毯砂前缘和复合岩性3种油气藏分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结构 不整合 油气成藏 火山岩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纪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军亮 肖永军 +4 位作者 王大华 林武 柴先平 张俊锋 田连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2,共12页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中深层主力生烃层系,针对研究区前人"早—中侏罗世为广盆沉积、现今残留凹陷均有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的矛盾,以及侏罗系有效生烃中心不明确等问题,笔者从地面地质调查、山前冲断带构造建模入...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中深层主力生烃层系,针对研究区前人"早—中侏罗世为广盆沉积、现今残留凹陷均有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的矛盾,以及侏罗系有效生烃中心不明确等问题,笔者从地面地质调查、山前冲断带构造建模入手,运用平衡剖面技术研究控凹断裂活动性及盆山演化过程,认为发育持续沉降型、构造正反转型、构造负反转型等三类凹陷;按照"七因素法"恢复了侏罗纪各时期盆地原型,认为柴东地区发育尕西—鱼卡、红山—小柴旦、霍布逊、德令哈等4个早—中侏罗世分隔性湖盆,晚侏罗世才发展为统一沉积湖盆,纵向充填表现为早侏罗世伸展弱断陷、中侏罗世伸展拗陷湖沼相、半深湖相以及晚侏罗世挤压拗陷河流冲积相逐层超覆沉积、湖盆不断扩展的特征。中、下侏罗统有效烃源岩残留分布于原始湖盆改造后的尕西等4个持续沉降型凹陷以及鱼卡等两个构造正反转型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侏罗纪 原型盆地 岩相古地理 构造反转 有效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模式 被引量:27
11
作者 商丰凯 陈林 +2 位作者 王林 韩梓航 刘子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2,85,共11页
以录井、测井、薄片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解剖车排子凸起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类型.油气沿油源断层和"毯砂"进行复式输导,石炭... 以录井、测井、薄片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解剖车排子凸起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类型.油气沿油源断层和"毯砂"进行复式输导,石炭系顶面"硬壳"为良好盖层.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为"毯砂"、岩性、"硬壳",物性优越的"毯砂"为石炭系油气富集提供良好的输导条件,有利岩性为油气提供优质的赋存条件,石炭系顶面区域性"硬壳"是油气大面积成藏的关键.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模式为昌吉凹陷二叠系油源、断层和"毯砂"复式输导、有利岩相富集、"硬壳"封盖的断块油藏.将该成果应用于勘探部署中,多口探井钻探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火山岩油藏 储集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薛雁 张奎华 +3 位作者 王艺豪 王圣柱 程世伟 宋梅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古洋壳俯冲碰撞(晚石炭世)、伸展裂陷—早期冲断变形(早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中—晚二叠世)、冲断叠加(三叠纪)、振荡隆升(侏罗纪—白垩纪)、隆升剥蚀兼走滑调整(新生代)6个阶段。早二叠世晚期伸展裂陷构造背景下,研究区发育了厚层的烃源岩;中二叠世到三叠纪,持续强烈逆冲推覆,不仅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还形成了大量构造圈闭;侏罗纪以后,构造活动趋于静止,对早期形成的油藏起到了很好的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冲断带 演化阶段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宗星 邱楠生 +3 位作者 马寅生 郭迎春 肖勇军 赵为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多期叠加与改造。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一方面对分析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成因,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和隆升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为盆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衡剖面...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多期叠加与改造。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一方面对分析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成因,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和隆升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为盆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衡剖面技术、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在侏罗纪早期构造活动强烈,导致了石炭系抬升、剥蚀;白垩纪末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表现为早期的弱伸展与晚期北东-南西向的挤压;喜山运动在该区域多期发育,主要为喜山运动早期(41.1~33.6Ma)、喜山运动晚期(9.6~7.1 Ma,2.9~1.8 Ma),其中晚喜山运动造成了先存断裂的再次活化。在埋藏史重建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热历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热历史总体变现为缓慢降低的特征,古生代末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古地温梯度为38~41.5℃/km,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9℃/km;古近纪早期地温梯度降为29~35.2℃/km,平均值为约33.0℃/km,古近纪末地温梯度有所变大,新近纪末趋于现今的热状态。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特征主要受控于研究区岩浆热事件发育与构造活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平衡剖面 裂变径迹 柴达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哈尔里克二叠纪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希节 张奎华 +1 位作者 张关龙 周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946,共18页
新疆哈尔里克山东段发育的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岩体侵位于小铺东花岗岩中,岩体岩性较为均一,呈紫红色,含有典型的碱性镁铁矿物镁钠铁闪石和霓石,副矿物有锆石、钛铁矿以及萤石等。化学成分上,该岩体富硅、碱、铁,贫钙、镁,低铝,富Rb、T... 新疆哈尔里克山东段发育的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岩体侵位于小铺东花岗岩中,岩体岩性较为均一,呈紫红色,含有典型的碱性镁铁矿物镁钠铁闪石和霓石,副矿物有锆石、钛铁矿以及萤石等。化学成分上,该岩体富硅、碱、铁,贫钙、镁,低铝,富Rb、Th、Cs、U、Zr,贫Ba、Sr、P、Ti等,Nb、Ta、Hf和Ga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104Ga/Al值变化于3.41~3.65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右倾,并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0~0.33);具有较高的锆饱和温度(940~952℃,平均为947℃)。锆石LA-ICP-MS定年测得代表性样品的U-Pb年龄为288.9±1.6 Ma,表明该岩体属于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奥莫尔塔格碱性花岗岩具有偏高的εHf(t)值(+8.7^+12.5)和较年轻的单阶段模式年龄(600~430 Ma),并以具较高的Y/Nb值(2.92~3.17)特征类似于A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奥莫尔塔格A2型碱性花岗岩是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相当于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钙碱性的岩石后,它们作为源岩发生再次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后碰撞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双峰式火山岩成因机制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乐强 秦峰 +4 位作者 贾凡建 马骥 边雪梅 刘慧 高剑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62,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和英安斑岩的伴生出现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英安斑岩和玄武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98±2 Ma和297~304 Ma。在地球化学组成上,英安斑岩样品富SiO_2、Al_2O_3和Na_2O...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古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和英安斑岩的伴生出现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英安斑岩和玄武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98±2 Ma和297~304 Ma。在地球化学组成上,英安斑岩样品富SiO_2、Al_2O_3和Na_2O,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Th和LREE,明显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而玄武岩样品相对于原始地幔明显富集Th、LREE、Zr和Hf等,明显亏损Nb、Ta和Ti。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英安斑岩样品(^(87)Sr/^(86)Sr)t值为0.705,εNd(t)值分布在+6.5^+11之间,而玄武岩样品的(^(87)Sr/^(86)Sr)t值为0.704,εNd(t)值分布在+7.5^+8.4之间。这些特征指示玄武岩和英安斑岩应分别起源于相对亏损的地幔源区和新生地壳组分的部分熔融。综合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多方面的资料,可以确定准南地区玄武岩和英安斑岩并非同源岩浆作用的产物。其中,玄武岩应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且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陆壳混染。英安斑岩的形成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导致新生地壳组分的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至少从早二叠世(~298 Ma)开始,天山地区已经进入后碰撞阶段,区域构造体制开始由挤压转向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 火山岩 岩石成因 晚古生代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哈密地区早二叠世花岗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希节 张奎华 周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34-2354,共21页
花岗岩中包体是区域构造与深部过程研究结合的良好窗口,对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和壳-幔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天山南山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镁铁质包体。主量元素组成上,寄主花岗岩岩具有中酸性、准铝质、富碱、富钾等特... 花岗岩中包体是区域构造与深部过程研究结合的良好窗口,对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和壳-幔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天山南山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镁铁质包体。主量元素组成上,寄主花岗岩岩具有中酸性、准铝质、富碱、富钾等特征;镁铁质包体则偏基性、贫钾。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b、K、Th、U,贫Sr、P、Nb、Ta、Ti,且Zr、Hf含量相对较高,具中-强的铕负异常(0.46~0.57)。镁铁质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但相对富集Sr、P,贫Zr、Hf,铕负异常中等或不明显(0.80~0.93)。闪长质包体属于同源包体,为寄主花岗岩同源母岩浆经结晶分异形成的早期产物。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该南山口岩体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2±2.0Ma和294.0±2.7Ma,包体与寄主岩样品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母岩浆来自新元古代晚期和早古生代亏损地幔中分离的新生地壳。该高钾钙碱性的花岗岩及其包体可能形成于东天山后碰撞背景下的板片断离后引起软流圈上涌,底侵体带来的热能使得新元古代晚期和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花岗岩 镁铁质微粒包体 同源岩浆 晚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二叠系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进 张奎华 +3 位作者 林春明 张霞 张妮 邓程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4,共10页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二叠系红雁池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雁池组储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点,岩石类型主要...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二叠系红雁池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雁池组储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点,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砾岩和岩屑砂岩,岩屑类型以凝灰岩岩屑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为主,属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其中压实作用导致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黏土矿物胶结作用使储层孔渗性降低;碳酸盐矿物和沸石矿物胶结作用均具有双重影响,二者在支撑碎屑颗粒、减弱压实作用强度的同时,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并使孔缝连通,是研究区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红雁池组 柴窝堡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西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与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涛 张曰静 +3 位作者 陈林 程长领 张新见 苏真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2,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对砂体成因类型及有利储层分布认识不清。在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精细剥蚀量计算结果,恢复侏罗系沉积期古地貌;结合残留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侏罗系沉积模式,还原重要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根... 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勘探程度较低,对砂体成因类型及有利储层分布认识不清。在地层精细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精细剥蚀量计算结果,恢复侏罗系沉积期古地貌;结合残留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侏罗系沉积模式,还原重要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根据研究区物性统计与物性下限分析结果,明确有利储层砂体成因类型,预测有利储层的展布。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车排子凸起东翼陡坡带发育受限型扇三角洲,四棵树凹陷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四棵树凹陷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物性最好,为有效储层,是未来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有利储层 侏罗系 岩相古地理 准噶尔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黏滞声波方程的优化组合型紧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勇 徐佑德 +3 位作者 高刚 桂志先 陈英 王亚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2-1164,I0002,共14页
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和黏滞声波方程,建立了位移场时间二阶离散格式,并将组合型紧致差分方法用于位移场空间导数的求取,然后对该差分格式进行了模拟精度、频散关系和稳定性分析,并基于频散关系保持的思想,探讨了组合型紧致差分格式的优化... 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和黏滞声波方程,建立了位移场时间二阶离散格式,并将组合型紧致差分方法用于位移场空间导数的求取,然后对该差分格式进行了模拟精度、频散关系和稳定性分析,并基于频散关系保持的思想,探讨了组合型紧致差分格式的优化。理论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点六阶组合型紧致差分格式与常规七点六阶中心差分和五点六阶紧致差分相比,具有更小的截断误差和更低数值频散;②黏滞声波方程差分格式的频散关系和稳定性不仅与空间网格大小和时间步长有关,而且与介质品质因子和地震波主频有关;③优化后的差分格式比优化前数值波数更接近真波数,更有利于压制数值频散、提高计算效率。最后,利用PML边界条件,对均匀和Marmousi模型进行了黏滞声波方程的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复杂介质的数值模拟,并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紧致差分 黏滞声波方程 数值模拟 数值频散 稳定性条件 完全匹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差异性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奎华 薛雁 +2 位作者 吴智平 聂文龙 胡加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1-575,共15页
通过断层活动性分析、典型测线平衡剖面恢复、伸展率统计等方法,对济阳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的静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凹陷内部结构差异、不同凹陷间结构差异、区域结构差异3个层次上对济阳坳陷盆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 通过断层活动性分析、典型测线平衡剖面恢复、伸展率统计等方法,对济阳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的静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凹陷内部结构差异、不同凹陷间结构差异、区域结构差异3个层次上对济阳坳陷盆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凹陷内部及不同凹陷间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控盆断裂以及不同演化阶段控盆断裂体系的发育,而区域结构差异主要受控于板块俯冲方式转变下的郯庐断裂带由左旋走滑到右旋走滑的转型以及深部地幔物质由上涌到下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结构 构造带 演化过程 差异性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