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实践认识 被引量:396
1
作者 郭旭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09-1218,共10页
继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实现南方海相页岩气的战略突破之后,近期焦石坝地区多口开发井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展现出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的良好前景。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多口井的岩性、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含量、... 继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实现南方海相页岩气的战略突破之后,近期焦石坝地区多口开发井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展现出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的良好前景。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多口井的岩性、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含量、物性、储集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含气量和气井产量、压力等钻探成果及分析测试资料进行深入解剖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即:深水陆棚优质泥页岩发育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成藏控产"的关键。本文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礁滩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46
2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1,113-114,共6页
川东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该区地表地形复杂,二叠系、三叠系目的层埋藏深(5 500~7 500m),储层受沉积相带控制,识别难度大,经历多期构造演化且各区块差异大,给油气勘探带来极大的困... 川东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该区地表地形复杂,二叠系、三叠系目的层埋藏深(5 500~7 500m),储层受沉积相带控制,识别难度大,经历多期构造演化且各区块差异大,给油气勘探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该公司在已有成果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深化二叠系、三叠系台缘礁滩相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技术攻关,进一步明确了台缘礁滩相储层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相控三步法"礁滩储层有效预测技术和深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一体化及复杂超深井钻井等先进适用配套技术,使得礁滩相勘探目标不断拓宽;探明了普光气田,新近发现了元坝气田,还取得了涪陵北部高陡复杂构造区复向斜部位礁滩相勘探突破,实现了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台缘礁滩 天然气勘探 配套技术 勘探成果 普光气田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9
3
作者 郭旭升 黄仁春 +1 位作者 付孝悦 段金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通过系统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微观薄片、包裹体分析,明确了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气藏中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龙潭组(吴家坪组)为天然气藏的主力烃源岩层,气藏经历了早期岩性古油藏聚集、古原油裂解和天然气调整再聚集3个阶... 通过系统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微观薄片、包裹体分析,明确了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气藏中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龙潭组(吴家坪组)为天然气藏的主力烃源岩层,气藏经历了早期岩性古油藏聚集、古原油裂解和天然气调整再聚集3个阶段;天然气藏(田)具有多元供烃、近源聚集、岩性控藏、气油转化、晚期调整的成藏富集模式,现今气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3个方面:一是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灶分布控制了油气来源的充足程度;二是礁滩相储层的分布与规模控制了油气聚集的场所与规模;三是晚期保存条件决定了天然气的最终聚集。通过系统总结已发现礁滩气藏(露头)沉积储层、油气富集规律,进一步探讨了下步勘探发展的方向,认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台缘礁滩、台内浅滩和下二叠统浅滩勘探领域仍存在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礁滩气藏 二叠系 三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35
4
作者 郭旭升 李宇平 魏全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其中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岩溶相带。地震上发育"斜亮点"和"变振幅"两种古岩溶储层类型,集中分布在岩溶斜坡的隆盛及天堂坝—四面山地区。綦江—涪陵处于官渡岩溶高地的东斜坡,勘探领域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古岩溶 古地貌 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化作用对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韩定坤 傅恒 刘雁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26,115,共5页
勘探实践表明,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优质储层的存在与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的区域,其下部地层多发育优质储层。为此,通过常规岩石薄片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成岩作用与微量元... 勘探实践表明,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优质储层的存在与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的区域,其下部地层多发育优质储层。为此,通过常规岩石薄片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成岩作用与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白云石化作用对该区储层发育的具体贡献,并重点讨论了过去受到质疑的海相碳酸盐岩混合水白云石化的观点。结论认为:①该区存在交代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热液白云石化等4种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其几乎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分布;②同生期混合水白云岩的孔隙并不发育,而其下部地层溶蚀作用较强,溶蚀孔隙发育,原因在于同生期混合水白云岩多为粉晶白云岩,原始孔隙不发育,未给后期溶蚀创造条件,而其下部埋藏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岩晶粒相对较粗,易于溶蚀;③推测早期因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的白云岩,可为深埋过程中的白云石化作用提供丰富的Mg2+,促使深埋条件下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为溶蚀孔洞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元坝地区 混合水白云石化 优质储层 晚二叠世 碳酸盐岩 溶蚀孔洞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炜 刘若冰 倪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1,4,共6页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10-3μm2,并且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侏罗系 页岩气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与方向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长清 岳全玲 曹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6,共9页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两套区域烃源岩及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局部泥页岩烃源岩,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发育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系金顶山组碎屑岩、高台组—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和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储层;而牛蹄塘组泥岩和娄山关组膏盐白云岩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泥岩是该区区域性盖层,湄潭组、龙马溪组为局部盖层;该区保存条件复杂,燕山、喜山构造运动对早期油气藏的改造和破坏较大,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风险所在。研究认为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而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凹陷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为最有利天然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前景 下古生界 构造—沉积演化 区域保存条件 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坳陷下石炭统孟公坳段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7
8
作者 曹清古 韦庆亮 +2 位作者 肖秋苟 孙庭金 王津义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9,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对湘中坳陷下石炭统岩关阶孟公坳段页岩气勘探前景 进行了探索.由烃源条件、保存条件、页岩气赋存条件及页岩可压裂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套泥页岩沉积厚度较 大,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类型以I...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对湘中坳陷下石炭统岩关阶孟公坳段页岩气勘探前景 进行了探索.由烃源条件、保存条件、页岩气赋存条件及页岩可压裂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套泥页岩沉积厚度较 大,富含有机质,有机质类型以II型为主,TOC在1.32%-3.10%,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且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页岩气成藏的烃源条件.从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吸附性能等方面揭示出该套页岩发育良好的天然气赋存空 间,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黏土矿物含量及较好的顶底板条件决定了该套页岩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湘中坳陷的 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盖层封盖性能良好,有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坳陷 早石炭世 孟公坳段 页岩气 油气成藏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8
9
作者 盘昌林 刘树根 +1 位作者 马永生 郭旭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3,111,共5页
以往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中浅层缺乏优质烃源岩,导致该层系天然气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大量露头、地震、录井及井下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储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圈闭、油气运移聚集、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 以往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中浅层缺乏优质烃源岩,导致该层系天然气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大量露头、地震、录井及井下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储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圈闭、油气运移聚集、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要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浅层具备良好烃源条件,发育多套致密砂岩、砾岩等多类型储层,源、储配置关系良好;岩性圈闭、构造圈闭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等多种类型圈闭共存,油气运移、聚集、保存条件优越;研究区处于继承性古隆起斜坡,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天然气 中浅层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衰减属性在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璐 贺振华 +2 位作者 文晓涛 杨小江 盛秋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98-101,共4页
针对BL地区长兴组地层碳酸盐岩礁滩相岩性油气藏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提出了应用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相结合进行油气检测的思路。首先介绍了频率衰减梯度和低频伴影现象的方法原理;其次结合研究区长兴组地层的... 针对BL地区长兴组地层碳酸盐岩礁滩相岩性油气藏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提出了应用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相结合进行油气检测的思路。首先介绍了频率衰减梯度和低频伴影现象的方法原理;其次结合研究区长兴组地层的储层物性参数建立地质模型,运用黏滞弥散型波动方程模拟和分析了该类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模型分析表明利用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识别此类储层的含气性是可行的。实际资料的应用证实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和低频伴影现象对该类储层都有较好的指示,其预测结果能够相互验证,提高了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的准确性,为BL地区长兴组地层碳酸盐岩礁滩相岩性油气藏及类似油气藏的油气识别及流体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衰减属性 深层碳酸盐岩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自流井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良军 王庆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764,共8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了该区自流井组不同层段泥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含量及类型、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进行比对后认为,涪陵东岳庙段位于...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了该区自流井组不同层段泥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含量及类型、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进行比对后认为,涪陵东岳庙段位于浅湖—半深湖有利相带,泥页岩厚度大,烃源条件好,储集性较好,含气性好,且夹层含量低(泥地比>80%),埋深适中(2 500 ~3 100 m),是该区目前最为现实的湖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层系,建议加强专层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东岳庙段 页岩气 形成条件 补贴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复杂山地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采集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桂林 康家光 +1 位作者 冯明刚 王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5-1433,1444,共10页
在受山地和碳酸盐岩裸露双重复杂条件影响的南方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基于对南方复杂地形山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难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 在受山地和碳酸盐岩裸露双重复杂条件影响的南方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基于对南方复杂地形山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难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对比分析:(1)综合应用多种表层调查技术进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建立相对准确的近地表结构模型和速度模型,求准静校正量,指导井位优选和井深设计。(2)采用动态观测系统,高陡构造成像方面采用长排列大炮检距,灰岩区采用加密炮观测系统,溶洞裂隙发育地区采用宽线观测系统;(3)针对复杂多变出露多地层岩性,改善激发接收条件,根据岩性变化优选炮点点位,尽量避开溶洞和厚层纯灰岩区。灰岩区采用双深井组合激发,每道至少要两串以上检波器面积大组合接收,检波器井下接收比地面接收效果好。采用以上技术方法,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地震剖面和单炮记录品质有所改善,地震反射波能量及信噪比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地 碳酸盐岩出露区 地震数据质量 宽线采集 双井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隐蔽气藏的勘探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东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2,共4页
隐蔽油气藏识别难度大,其勘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通过转变油气勘探思路,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深层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相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获得了突破,分析其成功经验对于四川盆地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工作具有指... 隐蔽油气藏识别难度大,其勘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通过转变油气勘探思路,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深层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相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获得了突破,分析其成功经验对于四川盆地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此,归纳总结了发现元坝隐蔽圈闭采用的技术手段:①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沉积相研究;②应用地震沉积学原理指导沉积微相解释;③通过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的地震沉积学解释,为储层预测奠定基础等。同时,分析了该区深层碳酸盐岩礁滩相岩性圈闭具备的成藏有利条件:烃源条件好,具有良好的侧向遮挡条件,油气配置关系良好,油气运聚保存条件好。最后,阐述了该区隐蔽气藏取得勘探突破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元坝地区 二叠纪-三叠纪 碳酸盐岩 台缘礁滩相带 隐蔽性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彤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四川盆地自震旦系到侏罗系,奥陶系是唯一一个未取得商业性天然气发现的层系。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具有类似寒武系龙王庙组和三叠系嘉陵江组的沉积环境,后两者在台内颗粒滩相碳酸盐岩中都发现了大气田。通过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资... 四川盆地自震旦系到侏罗系,奥陶系是唯一一个未取得商业性天然气发现的层系。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具有类似寒武系龙王庙组和三叠系嘉陵江组的沉积环境,后两者在台内颗粒滩相碳酸盐岩中都发现了大气田。通过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提出:①下奥陶统具有形成滩相异常体的地质条件,川东南等地震剖面上发现地层增厚呈丘状反射,是桐梓组-红花园组颗粒碳酸盐岩与膏盐、泥岩等互层的综合反映;②下奥陶统发育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两种成藏组合;③借鉴川中寒武系和三叠系的勘探经验,深入开展奥陶系沉积相、古地貌和以输导体系为重点的成藏演化史研究,在异常体发育区实施一口区域探井,有望实现奥陶系勘探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成藏组合 下奥陶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技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仲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6,共4页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形高陡,地下构造复杂,勘探区因裸露碳酸盐岩的存在,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制约了这些区域的油气勘探进程。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这些地区开展了多轮采集技术方法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攻关成果,资料品质得...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形高陡,地下构造复杂,勘探区因裸露碳酸盐岩的存在,致使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制约了这些区域的油气勘探进程。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这些地区开展了多轮采集技术方法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攻关成果,资料品质得到了提高,地下地质特征更加清楚。以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多年来的采集实践为基础,从目前的采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表层调查方法、观测系统设计、激发接收因素的选取等方面提出见解和认识: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地震勘探要围绕着如何提高资料信噪比来开展;上述地区的地震勘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项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碳酸盐岩 地震勘探 信噪比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坳陷非常规及常规资源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殷虹 潘泽雄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37-40,43,共5页
以前人对湘中坳陷构造、地层、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烃源岩及油气显示等成果分析,初步认为,有利烃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相带与印支期—早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带相叠置,现今仍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区域盖层连续分布的区域为天然气富集... 以前人对湘中坳陷构造、地层、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烃源岩及油气显示等成果分析,初步认为,有利烃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相带与印支期—早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带相叠置,现今仍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区域盖层连续分布的区域为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煤层气有利层位是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二叠系龙潭煤系,有利勘探区块为洪山殿矿区和渣渡矿区。涟源凹陷中部和邵阳凹陷东部凹槽台地相区,中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黑色泥页岩系和二叠系泥页岩累计厚度可达几百米,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模,如冷水江一带面积分布广泛,埋藏深度在600~3000m,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硅质成分,加之构造相对简单,可考虑作为有利页岩气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坳陷 天然气 页岩气 煤层气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勘探中的钻井成井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东洲 陈高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9年第4期485-489,共5页
地震采集中的关键工艺技术—钻井成井技术是地震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不同类型钻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不同岩性出露区的地震钻井方法。以黄桥地区为例,介绍了流沙、淤泥区地震钻井成井实验研究,提出使用水冲钻(... 地震采集中的关键工艺技术—钻井成井技术是地震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不同类型钻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不同岩性出露区的地震钻井方法。以黄桥地区为例,介绍了流沙、淤泥区地震钻井成井实验研究,提出使用水冲钻(清水井)成井深度最大可达23m,其它钻机清水钻进成井非常困难,以纳土配制的泥浆井钻进成井可靠,最大成井深度可达40m,从而解决了类似地区的钻井成井技术难题。明确指出三次闷井能有效地提高激发能量,提高信噪比。提出的方法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特别是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钻井成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地区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燕继红 《天然气技术》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气的有利区域。指出南江地区金溪构造亚带、李子坪构造亚带及乐坝构造亚带为有利油气勘探区,高塔构造亚带为较有利油气勘探区,桥亭—诺水河冲断构造亚带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江地区 山前带成油气基本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綦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19
作者 李让彬 邹玉涛 +2 位作者 段金宝 汪建辉 邓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3期10-13,32,共5页
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 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道砂体发育,具备形成规模储层的基础;2储层岩石致密-超致密,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裂缝和次生溶孔是储层发育的关键;3通过寻找相对低砂地比层系,叠合深大断裂沟通的须家河组构造,寻找混合气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4有深大断裂沟通深部海相气源的须家河组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綦江地区 须家河组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清洁生产技术措施分析
20
作者 张翔宇 雷鸣 +2 位作者 吴爱武 吕勇 刘驻民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年第6期24-26,共3页
对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过程中的几项清洁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确定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勘探过程中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清洁生产目标,降低了勘探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对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过程中的几项清洁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确定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勘探过程中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清洁生产目标,降低了勘探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清洁生产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