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8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原油田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
85
1
作者
任韶然
于洪敏
+2 位作者
左景栾
高海涛
林伟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16,共4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原油田胡12块原油的氧化性能与氧化规律,确定了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评价了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的封堵特性与调驱效果,优选了空气泡沫调驱的注采方案。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胡12块...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原油田胡12块原油的氧化性能与氧化规律,确定了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评价了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的封堵特性与调驱效果,优选了空气泡沫调驱的注采方案。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胡12块原油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在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中,空气泡沫-空气-水交替注入效果较好。说明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非均质油藏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
物理实验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油田耐温抗盐二氧化碳泡沫控制气窜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庆
杨昌华
+3 位作者
林伟民
周迅
董俊艳
杨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116,共4页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4mg/L,耐钙镁5×10^3mg/L。对CO2泡沫进行了高温高压性能评价,得到了泡沫起泡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强的新认识。CO2泡沫相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泡沫在起泡能力与稳泡能力上均大大高于气态CO2泡沫,最长稳泡时间达到3144.3min。应用该体系对中原油田、腰英台油田16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注气压力平均上升1~3MPa,工艺成功率为100%,取得了较好的封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二氧化碳泡沫
气窜
封窜
泡沫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林伟民
邓瑞健
+2 位作者
刘勇
陈永浩
牛保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胡状原油单次脱气体积收缩率为10.1126%,在90℃下的饱和压力为6.36MPa,温度从90℃增至150℃、压力为23.5 MPa时,原油体积增加5.49%。油藏条件(90℃、23 MPa)下,胡状原油能溶解其自身体积9.07%的空气量,体积膨胀3.68%。原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5.1×10^(-3)h^(-1),活化能为81.9kJ/mol,指前因子为2.85×10~9h^(-1),活化能较大,反应活性较低。原油具有较强的氧气消耗能力,在96 d内消耗自身体积2.4倍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原油脱出溶解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超过3%。升高温度、压力、加入黏土及地层水均可促进氧化反应进行,其中温度是最主要因素。低温氧化反应后,饱和分和芳香分相对含量降低,而胶质和沥青质及氧元素相对含量升高。原油低温氧化反应分为加氧反应和断链反应两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地层原油
低温氧化
反应机理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4
作者
孟莲香
张兰芳
+1 位作者
张荣
孟令红
《内江科技》
2013年第6期129-130,共2页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资源类型主要有致密砂岩、页岩、砂泥岩缝洞油藏,水平井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油气储层的下限,推动了中原油田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了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开发分段压裂工具,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获得成功...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资源类型主要有致密砂岩、页岩、砂泥岩缝洞油藏,水平井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油气储层的下限,推动了中原油田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了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开发分段压裂工具,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获得成功,使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为资源向储量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
分段工具
多段压裂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油污水处理在中原油田防腐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5
作者
汤天遴
关建庆
+2 位作者
石伟
高亚楠
吴兰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7,344,共4页
中原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高(40~150g/L),钙镁离子含量高(4~6g/L),呈酸性,pH值6.0~6.5,腐蚀性很强,污水处理和注水管线、设备腐蚀严重。列表给出了中原油田12座污水处理站来水(油田产出水)的离子组成和2001~2002年5个季度腐蚀速率监...
中原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高(40~150g/L),钙镁离子含量高(4~6g/L),呈酸性,pH值6.0~6.5,腐蚀性很强,污水处理和注水管线、设备腐蚀严重。列表给出了中原油田12座污水处理站来水(油田产出水)的离子组成和2001~2002年5个季度腐蚀速率监测数据。介绍了1994年以来开发的使水质完全达标的两项注入水处理技术:将污水pH值提高至8.0~9.0,絮凝,稳定化的水质改性技术,1997年已全部在12座污水站应用,处理中产生大量污泥,高pH值下的结垢性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在pH=7.0条件下用过氧化物预处理、混凝的强氧化预处理技术,使污泥量减少50%以上,结垢倾向减轻。中原油田注入水的年平均腐蚀速率已由0.705mm/a(1994)降至0.0986mm/a(2001),接近行业标准推荐值≤0.076mm/a,注入水引起的腐蚀已大大减轻。表6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防腐蚀
含油污水处理
注入水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原油田开发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11
6
作者
肖敏
肖继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6,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发现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性质多属中高黏度,油水黏度比一般高于20,在注水开发中形成较强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现象。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快,采...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发现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性质多属中高黏度,油水黏度比一般高于20,在注水开发中形成较强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现象。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快,采出程度低,相当多的水驱可采储量要在高含水期采出。70年代末发现的中原油田,储层比较均匀,特别是原油性质好,低密度、低黏度,油水黏度比小,和其他开发油田有很大不同,避免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非均质性和注入水的非活塞现象,其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的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慢,采出程度高,相当多的水驱可采储量在中、低含水期就可采出,中原油田濮城沙一段油藏的开发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原油田的储层具有小孔隙、细喉道、低渗透的特点,和大孔隙、粗喉道、高渗透油田有很大的不同,开发中必须区别对待,特别是保护油气层不受污染,要形成大思路、大政策,贯彻到油田开发的始终,实现注水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稀油
油水黏度比
储层
低渗透
油气层保护
水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多相流腐蚀预测模型
被引量:
6
7
作者
宋庆伟
黄雪松
+3 位作者
岳淑娟
刘云
高亚楠
易明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0-131,共2页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专利,其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线
多相流腐蚀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气泡沫吞吐增能堵水工艺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
4
8
作者
李雪峰
李慧宇
+1 位作者
高海涛
张向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33-34,共2页
根据中原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水淹严重、水驱效率低、储层能量不足的情况,开展了氮气泡沫吞吐增能堵水研究。ZY-1型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和较强的封堵能力,并实施了多口井的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高温高盐...
根据中原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水淹严重、水驱效率低、储层能量不足的情况,开展了氮气泡沫吞吐增能堵水研究。ZY-1型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和较强的封堵能力,并实施了多口井的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高温高盐油藏在高含水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泡沫
吞吐
增能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油田油水井出砂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1
9
作者
朱公顺
党丽旻
程宝生
《内江科技》
2012年第7期128-128,42,共2页
本文针对中原油田油水井出砂现状,通过分析不同的出砂类型,研究了出砂机理。对不同类型出砂现象提出了治理措施,确保油水井正常生产。
关键词
中原油田
出砂
防砂
油水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发挥中原油田科研实验室资源优势
10
作者
孙建敏
《化工管理》
2014年第36期14-14,共1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多年来中原油田科研院所始终坚持"面向生产、规范管理、夯实基础、服务基层"的理念,注重发挥质量、计量、标准化"三位一体"的整体作用。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在油田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多年来中原油田科研院所始终坚持"面向生产、规范管理、夯实基础、服务基层"的理念,注重发挥质量、计量、标准化"三位一体"的整体作用。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在油田技术监督处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石化、油田年度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制度落实、管理运行和基础工作,全院整体技术监督水平得到提高,为油田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科研实验
资源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活性SiO_2纳米粉体改善油田注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
21
11
作者
高瑞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0,267,共4页
报道了用活性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新技术并讨论了增注减压机理:在砂岩孔隙表面吸附,使表面由亲水变为亲油,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所选活性纳米粉体为市售品,先使表面吸附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报道了用活性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新技术并讨论了增注减压机理:在砂岩孔隙表面吸附,使表面由亲水变为亲油,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所选活性纳米粉体为市售品,先使表面吸附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电荷由负变正,再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强憎水性的活性纳米SiO2粉体。将这种表面改性粉体分散在2.0%的某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制成水基分散液。岩心驱替结果表明,0.2%的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岩心渗透率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达到0.2%的乙醇、柴油分散液的效果;当纳米粉体在水基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10%~0.25%时,驱替后、驱替前岩心渗透率比Ki/K0>1,最佳浓度为0.10%,这时Ki/K0=1.39。注入纳米粉体水基分散液前用预处理液处理含油岩心,可大大提高用3%NH4Cl溶液测定的岩心渗透率比Ki/K0,12%盐酸+8%NaOH溶液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8%NaOH溶液,12%盐酸再次之。介绍了用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处理中原文东油田6口注水井的增注减压效果。该技术特别适用于中渗油藏。图3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
水基
纳米SiO2粉体
纳米粉体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盐酸
油相
岩心
增注
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濮城油田低渗薄差层压裂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3
12
作者
李健
刘秀红
朱公顺
《内江科技》
2012年第8期101-102,共2页
本文分析濮城油田薄差层压裂的必要性,针对砂泥岩互层、缝高控制难度大、施工压力高、污染严重等难点,从压裂液体系、支撑剂优选、工艺技术优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形成一整套适合薄差层改造的压裂工艺,为老油田压裂改造提供技术...
本文分析濮城油田薄差层压裂的必要性,针对砂泥岩互层、缝高控制难度大、施工压力高、污染严重等难点,从压裂液体系、支撑剂优选、工艺技术优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形成一整套适合薄差层改造的压裂工艺,为老油田压裂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压裂
薄差层
缝高控制
压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CO_2泡沫封窜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2
13
作者
杨昌华
邓瑞健
+2 位作者
牛保伦
周迅
杨卫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118-120,124,共4页
针对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高温高盐的特点,利用充气法,评价了不同类型发泡剂性能。利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法,对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发泡剂进行复配,得到了耐温耐盐的CO2驱泡沫封窜体系,高压条件下发泡剂稳定性大幅提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
针对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高温高盐的特点,利用充气法,评价了不同类型发泡剂性能。利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法,对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发泡剂进行复配,得到了耐温耐盐的CO2驱泡沫封窜体系,高压条件下发泡剂稳定性大幅提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评价了复配的耐温耐盐泡沫封窜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90℃,耐盐20×104mg/L,最佳使用质量浓度5 g/L,在渗透率为3 152×10-3μm2的岩心中,阻力因子超过50;对比了CO2在气态、液态、超临界3种相态下形成泡沫体系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下形成的封窜体系阻力因子最大。现场开展了濮1-1井组CO2泡沫封窜试验,采用预处理段塞、CO2段塞、水段塞及泡沫段塞的注入方式,结果表明,CO2泡沫体系可有效提高注入压力,改善吸气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泡沫
高温高盐油藏
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桥口油田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14
作者
许振华
龚宝强
+5 位作者
许振波
胡梅
杨方方
曾小军
白莲
袁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拟油藏相图,表明该油藏为不饱和油藏,在油藏压力下开采时油藏流体以单相渗流,油藏流体临界温度331.6℃,临界压力7.66 MPa。注入气为含甲烷89.3%的油藏深层天然气。用3种方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值均大于在CFS-200型混相驱实验装置上通过长1.22 m、内径6.35 mm、渗透率7.5μm2的填砂细管测得的MMP值(18 MPa),偏差在+22.2%^+77.8%。在细管驱替实验中,随注入压力增大(10.11~22.0 MPa),气体突破体积(0.79~0.86 PV)、突破时采出程度(49.8%~74.0%)、最终采出程度(59.0%~91.0%)均增大,即混相驱与非混相驱相比,见气晚而采出程度高;在混相驱中,注入压力的影响较小。图6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油藏流体
天然气驱
细管驱替实验
最低混相压力
注入压力
中原桥口油田
气体突破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氧化-混凝法用于油田回注污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
8
15
作者
齐志敏
唐光辉
+3 位作者
张学锋
郭学辉
欧天雄
黄雪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报道了过氧化辅助混凝法处理油田回注污水的研究结果。简述了方法原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将油田污水先用石灰乳处理 ,使 pH值升至 7.0 7~ 7.3,先后加入含 2 0 %H2 O2 的氧化剂和混凝剂聚硅酸铝铁 ,沉降后的上清液经砂滤器过滤即得到净...
报道了过氧化辅助混凝法处理油田回注污水的研究结果。简述了方法原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将油田污水先用石灰乳处理 ,使 pH值升至 7.0 7~ 7.3,先后加入含 2 0 %H2 O2 的氧化剂和混凝剂聚硅酸铝铁 ,沉降后的上清液经砂滤器过滤即得到净化污水。加入氧化剂 5mg/L和混凝剂 6 0mg/L ,使污水中含油、悬浮固体、总铁、含硫(S2 -)分别由 14 6、4 3、2 6、8.0mg/L降至 2 .8、2 .1、0 .1、0mg/L ;与单独使用混凝剂相比 ,混凝剂的最优加量范围由80~ 10 0mg/L扩大至 4 0~ 90mg/L ,适应处理水量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氧化剂最优加量范围为 4~ 6mg/L。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进行的现场试验中 ,过氧化辅助混凝法 (5mg/L氧化剂 +6 0mg/L混凝剂 )处理后的污水 ,含油、悬浮固体、总铁、含硫、MF、TGB、SRB、腐蚀速率等指标均大大优于混凝法 (90mg/L混凝剂 )处理后的污水 ,特别是MF值高达 4 2 ,TGB和SRB菌数为 0 ,腐蚀速率为 0 .0 386mm/a;在水处理流程中 ,被处理水的腐蚀速率除混合罐内高于来水外 ,均低于 0 .0 76mm/a;处理后污水含氧量低 ,水质的稳定性提高。图 5表 4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油田采出水
回注水
过氧化辅助混凝法
水质稳定性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
氧化-混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投球调剖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16
作者
孙同文
刘永安
+1 位作者
牛宗奎
李会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简介了注水井投球调剖机理,即在注水井吸水量大的层段,与注入水同步流动的、直径略大于炮眼直接的均质刚性塑料球,在注水压差作用下靠贴压实在炮眼上,将炮眼堵住,使注入水流向并进入其他层段。简介了调剖球的制造和物性。叙述了在模拟...
简介了注水井投球调剖机理,即在注水井吸水量大的层段,与注入水同步流动的、直径略大于炮眼直接的均质刚性塑料球,在注水压差作用下靠贴压实在炮眼上,将炮眼堵住,使注入水流向并进入其他层段。简介了调剖球的制造和物性。叙述了在模拟实验中得到的稳态条件下调剖球在注入管内受力情况和炮眼附近的流动场。介绍了投球调剖工艺,包括停注后重新开始注水时使调剖球复位的方法;调剖球的用量根据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计算结果选定。本工艺已在中原7个区块的18口注水井应用,效果良好。介绍了在一口封隔器失效注水井上投球调剖的效果:注水压力由11MPa上升至16MPa,吸水曲线斜率增大,启动压力上升4.1MPa,对应油井(1口)产油量增加,含水下降。本工艺的优点有: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不动管柱,工作量小,不使用化学剂,费用低。图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球调剖工艺
研究
注水井
炮眼
射孔
单向封闭
硬质塑料球
机理
研究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0
17
作者
姜春河
郎学军
+1 位作者
易明新
牛苏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3,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强制闭合、高表面活性剂技术、尾追树脂包衣支撑剂、排液程序优化等工艺技术,以阻止支撑剂回流的发生。应用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分别在油田所属天然气产销厂、采油一厂、采油四厂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12井次。其压裂井段为2917.8~3516.0m,共87个小层,厚度170.6m。施工累计用液为3017.6m3;加砂373.3m3,平均砂比为26.9%;施工破裂压力为40.9~79.8MPa,排量为3.6~6.0m3/min,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压前日均产油为7.6t,压后日均产油为22.9t,平均增油为15.3t,已累计增产原油为6063t。压前日均产天然气为5.9×104m3;压后日均产天然气为17×104m3,平均日增天然气为11.1×104m3,已累计增产天然气为4143×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压裂液
支撑剂回流
天然气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研究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焱
张振顺
+1 位作者
胡望水
熊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07,共3页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其他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为剩余油的预测和开采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研究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相控随机建模
相控水淹模型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23气田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4
19
作者
郑勇
易明新
+4 位作者
王鲁鑫
张荣
孙建华
曹莘
邢淑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23低渗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点,通过常规酸化对文23气田储层伤害的分析,研制出了气井低伤害酸液,筛选出防水锁剂JIX-Ⅱ、酸化缓蚀剂HSJ-Ⅱ等低伤害酸化添加剂,酸体系表面张力≤23m.N/m,界面张力≤0.5m.N/m,腐蚀速度<5g/m2.h...
文23低渗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点,通过常规酸化对文23气田储层伤害的分析,研制出了气井低伤害酸液,筛选出防水锁剂JIX-Ⅱ、酸化缓蚀剂HSJ-Ⅱ等低伤害酸化添加剂,酸体系表面张力≤23m.N/m,界面张力≤0.5m.N/m,腐蚀速度<5g/m2.h(90℃)。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表明酸液具有较高的储层渗透率改善效果及较低的储层岩心伤害率。低伤害酸液体系与新型撬装气举残酸反排工艺的应用使得储层残酸、井筒积液反排彻底,提高了气井酸化效果。经过在文23气田15口井次的现场应用,平均单井日增气4.5×103m3,平均有效期132d。表明该气井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对于文23气田低渗气藏酸化改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低伤害
油气层保护
文23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
20
作者
张荣
张兰芳
+3 位作者
郑勇
孟莲香
刘惠军
计莲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1,158,共3页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是利用多脉冲造缝和酸化的各自优势,吸取两种解堵方法的优点,对裂缝面及其邻近地层进行酸化处理的综合技术。研究出了与多脉冲造缝技术相配套的耐高温缓速酸(HS-3)配方,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水溶性好、较强的...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是利用多脉冲造缝和酸化的各自优势,吸取两种解堵方法的优点,对裂缝面及其邻近地层进行酸化处理的综合技术。研究出了与多脉冲造缝技术相配套的耐高温缓速酸(HS-3)配方,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水溶性好、较强的缓速性能、低腐蚀性等优点。经过12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工艺成功率100%,施工井有效率90%以上,有效期较长,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注效果,显示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多脉冲
联作
缓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油田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
85
1
作者
任韶然
于洪敏
左景栾
高海涛
林伟民
机构
中国
石油大学石油
工程
学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16,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项目(P06051)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基金(TSXZ2006-15)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原油田胡12块原油的氧化性能与氧化规律,确定了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评价了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的封堵特性与调驱效果,优选了空气泡沫调驱的注采方案。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胡12块原油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在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中,空气泡沫-空气-水交替注入效果较好。说明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非均质油藏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
物理实验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Keywords
Zhongyuan Oilfield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air foam profile control and displacement technology
physical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ield pilot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油田耐温抗盐二氧化碳泡沫控制气窜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庆
杨昌华
林伟民
周迅
董俊艳
杨卫东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
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116,共4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濮城沙一段CO2泡沫封窜技术研究"(P11028)
文摘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4mg/L,耐钙镁5×10^3mg/L。对CO2泡沫进行了高温高压性能评价,得到了泡沫起泡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强的新认识。CO2泡沫相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泡沫在起泡能力与稳泡能力上均大大高于气态CO2泡沫,最长稳泡时间达到3144.3min。应用该体系对中原油田、腰英台油田16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注气压力平均上升1~3MPa,工艺成功率为100%,取得了较好的封窜效果。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二氧化碳泡沫
气窜
封窜
泡沫驱
Keywords
CO2 flooding
CO2 foam
gas channeling
plugging channeling
foam flooding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林伟民
邓瑞健
刘勇
陈永浩
牛保伦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中国
石油大庆
油田
勘探开发
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项目"空气泡沫驱油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编号P09034)
文摘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胡状原油单次脱气体积收缩率为10.1126%,在90℃下的饱和压力为6.36MPa,温度从90℃增至150℃、压力为23.5 MPa时,原油体积增加5.49%。油藏条件(90℃、23 MPa)下,胡状原油能溶解其自身体积9.07%的空气量,体积膨胀3.68%。原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5.1×10^(-3)h^(-1),活化能为81.9kJ/mol,指前因子为2.85×10~9h^(-1),活化能较大,反应活性较低。原油具有较强的氧气消耗能力,在96 d内消耗自身体积2.4倍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原油脱出溶解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超过3%。升高温度、压力、加入黏土及地层水均可促进氧化反应进行,其中温度是最主要因素。低温氧化反应后,饱和分和芳香分相对含量降低,而胶质和沥青质及氧元素相对含量升高。原油低温氧化反应分为加氧反应和断链反应两步。
关键词
空气
地层原油
低温氧化
反应机理
中原油田
Keywords
air
Jbrmation oil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Zhongyuan oil fields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4
作者
孟莲香
张兰芳
张荣
孟令红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原
石油勘探局培训中心
出处
《内江科技》
2013年第6期129-130,共2页
文摘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资源类型主要有致密砂岩、页岩、砂泥岩缝洞油藏,水平井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油气储层的下限,推动了中原油田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了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开发分段压裂工具,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获得成功,使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为资源向储量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
分段工具
多段压裂
技术支撑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油污水处理在中原油田防腐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5
作者
汤天遴
关建庆
石伟
高亚楠
吴兰庭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
石油勘探局设计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7,344,共4页
文摘
中原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高(40~150g/L),钙镁离子含量高(4~6g/L),呈酸性,pH值6.0~6.5,腐蚀性很强,污水处理和注水管线、设备腐蚀严重。列表给出了中原油田12座污水处理站来水(油田产出水)的离子组成和2001~2002年5个季度腐蚀速率监测数据。介绍了1994年以来开发的使水质完全达标的两项注入水处理技术:将污水pH值提高至8.0~9.0,絮凝,稳定化的水质改性技术,1997年已全部在12座污水站应用,处理中产生大量污泥,高pH值下的结垢性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在pH=7.0条件下用过氧化物预处理、混凝的强氧化预处理技术,使污泥量减少50%以上,结垢倾向减轻。中原油田注入水的年平均腐蚀速率已由0.705mm/a(1994)降至0.0986mm/a(2001),接近行业标准推荐值≤0.076mm/a,注入水引起的腐蚀已大大减轻。表6参3。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防腐蚀
含油污水处理
注入水
水处理
Keywords
recycled produced water for reservoir flooding
corrosivity
waste water treatments
corrosion monitoring
corrosion control
Zhongyuan oil fields
分类号
TE9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TE357.6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原油田开发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11
6
作者
肖敏
肖继威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6,共5页
文摘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发现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性质多属中高黏度,油水黏度比一般高于20,在注水开发中形成较强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现象。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快,采出程度低,相当多的水驱可采储量要在高含水期采出。70年代末发现的中原油田,储层比较均匀,特别是原油性质好,低密度、低黏度,油水黏度比小,和其他开发油田有很大不同,避免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非均质性和注入水的非活塞现象,其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的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慢,采出程度高,相当多的水驱可采储量在中、低含水期就可采出,中原油田濮城沙一段油藏的开发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原油田的储层具有小孔隙、细喉道、低渗透的特点,和大孔隙、粗喉道、高渗透油田有很大的不同,开发中必须区别对待,特别是保护油气层不受污染,要形成大思路、大政策,贯彻到油田开发的始终,实现注水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
关键词
稠油
稀油
油水黏度比
储层
低渗透
油气层保护
水驱油
Keywords
heavy oil
thin oil
oil-water viscosity ratio
reservoi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otection
displacement of oil by water
分类号
TE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多相流腐蚀预测模型
被引量:
6
7
作者
宋庆伟
黄雪松
岳淑娟
刘云
高亚楠
易明新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
石化
中原
石油勘探局录井处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0-131,共2页
文摘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专利,其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
集输管线
多相流腐蚀
数学模型
分类号
TE988.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气泡沫吞吐增能堵水工艺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
4
8
作者
李雪峰
李慧宇
高海涛
张向丽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三厂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33-34,共2页
文摘
根据中原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水淹严重、水驱效率低、储层能量不足的情况,开展了氮气泡沫吞吐增能堵水研究。ZY-1型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和较强的封堵能力,并实施了多口井的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高温高盐油藏在高含水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氮气
泡沫
吞吐
增能
堵水
分类号
TE35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油田油水井出砂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1
9
作者
朱公顺
党丽旻
程宝生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内江科技》
2012年第7期128-128,42,共2页
文摘
本文针对中原油田油水井出砂现状,通过分析不同的出砂类型,研究了出砂机理。对不同类型出砂现象提出了治理措施,确保油水井正常生产。
关键词
中原油田
出砂
防砂
油水井治理
分类号
TE358.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发挥中原油田科研实验室资源优势
10
作者
孙建敏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化工管理》
2014年第36期14-14,共1页
文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多年来中原油田科研院所始终坚持"面向生产、规范管理、夯实基础、服务基层"的理念,注重发挥质量、计量、标准化"三位一体"的整体作用。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在油田技术监督处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石化、油田年度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制度落实、管理运行和基础工作,全院整体技术监督水平得到提高,为油田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中原油田
科研实验
资源优势
分类号
F426.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TE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性SiO_2纳米粉体改善油田注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
21
11
作者
高瑞民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0,267,共4页
文摘
报道了用活性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新技术并讨论了增注减压机理:在砂岩孔隙表面吸附,使表面由亲水变为亲油,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所选活性纳米粉体为市售品,先使表面吸附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电荷由负变正,再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强憎水性的活性纳米SiO2粉体。将这种表面改性粉体分散在2.0%的某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制成水基分散液。岩心驱替结果表明,0.2%的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岩心渗透率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达到0.2%的乙醇、柴油分散液的效果;当纳米粉体在水基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10%~0.25%时,驱替后、驱替前岩心渗透率比Ki/K0>1,最佳浓度为0.10%,这时Ki/K0=1.39。注入纳米粉体水基分散液前用预处理液处理含油岩心,可大大提高用3%NH4Cl溶液测定的岩心渗透率比Ki/K0,12%盐酸+8%NaOH溶液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8%NaOH溶液,12%盐酸再次之。介绍了用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处理中原文东油田6口注水井的增注减压效果。该技术特别适用于中渗油藏。图3表2参3。
关键词
分散液
水基
纳米SiO2粉体
纳米粉体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盐酸
油相
岩心
增注
驱替
Keywords
powdered nanomaterial
silicon dioxide
aqueous dispersion
water injection wells
reservoir stimulation
Wendong oilfield in Zhongyua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Q127.2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濮城油田低渗薄差层压裂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3
12
作者
李健
刘秀红
朱公顺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二厂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内江科技》
2012年第8期101-102,共2页
文摘
本文分析濮城油田薄差层压裂的必要性,针对砂泥岩互层、缝高控制难度大、施工压力高、污染严重等难点,从压裂液体系、支撑剂优选、工艺技术优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形成一整套适合薄差层改造的压裂工艺,为老油田压裂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压裂
薄差层
缝高控制
压裂优化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CO_2泡沫封窜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2
13
作者
杨昌华
邓瑞健
牛保伦
周迅
杨卫东
机构
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
工程
学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118-120,124,共4页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水驱废弃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P10070)
"CO2泡沫驱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211014)
文摘
针对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高温高盐的特点,利用充气法,评价了不同类型发泡剂性能。利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法,对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发泡剂进行复配,得到了耐温耐盐的CO2驱泡沫封窜体系,高压条件下发泡剂稳定性大幅提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评价了复配的耐温耐盐泡沫封窜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90℃,耐盐20×104mg/L,最佳使用质量浓度5 g/L,在渗透率为3 152×10-3μm2的岩心中,阻力因子超过50;对比了CO2在气态、液态、超临界3种相态下形成泡沫体系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下形成的封窜体系阻力因子最大。现场开展了濮1-1井组CO2泡沫封窜试验,采用预处理段塞、CO2段塞、水段塞及泡沫段塞的注入方式,结果表明,CO2泡沫体系可有效提高注入压力,改善吸气剖面。
关键词
CO2驱
泡沫
高温高盐油藏
相态
Keywords
C02 flooding
foam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reservoir, phase behavior
分类号
TE357.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桥口油田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14
作者
许振华
龚宝强
许振波
胡梅
杨方方
曾小军
白莲
袁云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原
石油勘探局钻井
研究院
濮阳三力化工总厂
长城
公司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公司
采油
一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文摘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拟油藏相图,表明该油藏为不饱和油藏,在油藏压力下开采时油藏流体以单相渗流,油藏流体临界温度331.6℃,临界压力7.66 MPa。注入气为含甲烷89.3%的油藏深层天然气。用3种方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值均大于在CFS-200型混相驱实验装置上通过长1.22 m、内径6.35 mm、渗透率7.5μm2的填砂细管测得的MMP值(18 MPa),偏差在+22.2%^+77.8%。在细管驱替实验中,随注入压力增大(10.11~22.0 MPa),气体突破体积(0.79~0.86 PV)、突破时采出程度(49.8%~74.0%)、最终采出程度(59.0%~91.0%)均增大,即混相驱与非混相驱相比,见气晚而采出程度高;在混相驱中,注入压力的影响较小。图6表2参6。
关键词
相图
油藏流体
天然气驱
细管驱替实验
最低混相压力
注入压力
中原桥口油田
气体突破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phase diagram
reservoir fluid
natural gas drive
,lira tube driving test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 MMP )
gas injectionpressure ) gas breakthrough
enhancement in oil recovery
Qiaokou oil field in Zhongyuan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化-混凝法用于油田回注污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
8
15
作者
齐志敏
唐光辉
张学锋
郭学辉
欧天雄
黄雪松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技术
安全监督处
濮阳惠众化工总厂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三厂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文摘
报道了过氧化辅助混凝法处理油田回注污水的研究结果。简述了方法原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将油田污水先用石灰乳处理 ,使 pH值升至 7.0 7~ 7.3,先后加入含 2 0 %H2 O2 的氧化剂和混凝剂聚硅酸铝铁 ,沉降后的上清液经砂滤器过滤即得到净化污水。加入氧化剂 5mg/L和混凝剂 6 0mg/L ,使污水中含油、悬浮固体、总铁、含硫(S2 -)分别由 14 6、4 3、2 6、8.0mg/L降至 2 .8、2 .1、0 .1、0mg/L ;与单独使用混凝剂相比 ,混凝剂的最优加量范围由80~ 10 0mg/L扩大至 4 0~ 90mg/L ,适应处理水量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氧化剂最优加量范围为 4~ 6mg/L。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进行的现场试验中 ,过氧化辅助混凝法 (5mg/L氧化剂 +6 0mg/L混凝剂 )处理后的污水 ,含油、悬浮固体、总铁、含硫、MF、TGB、SRB、腐蚀速率等指标均大大优于混凝法 (90mg/L混凝剂 )处理后的污水 ,特别是MF值高达 4 2 ,TGB和SRB菌数为 0 ,腐蚀速率为 0 .0 386mm/a;在水处理流程中 ,被处理水的腐蚀速率除混合罐内高于来水外 ,均低于 0 .0 76mm/a;处理后污水含氧量低 ,水质的稳定性提高。图 5表 4参 5。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油田采出水
回注水
过氧化辅助混凝法
水质稳定性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
氧化-混凝法
Key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recycled produced water for flooding
peroxidization enhanced coagulation
water quality stability
the 3rd oil production factory in Zhongyuan
分类号
TE357.6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投球调剖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6
16
作者
孙同文
刘永安
牛宗奎
李会雄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科技部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
工程
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文摘
简介了注水井投球调剖机理,即在注水井吸水量大的层段,与注入水同步流动的、直径略大于炮眼直接的均质刚性塑料球,在注水压差作用下靠贴压实在炮眼上,将炮眼堵住,使注入水流向并进入其他层段。简介了调剖球的制造和物性。叙述了在模拟实验中得到的稳态条件下调剖球在注入管内受力情况和炮眼附近的流动场。介绍了投球调剖工艺,包括停注后重新开始注水时使调剖球复位的方法;调剖球的用量根据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计算结果选定。本工艺已在中原7个区块的18口注水井应用,效果良好。介绍了在一口封隔器失效注水井上投球调剖的效果:注水压力由11MPa上升至16MPa,吸水曲线斜率增大,启动压力上升4.1MPa,对应油井(1口)产油量增加,含水下降。本工艺的优点有: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不动管柱,工作量小,不使用化学剂,费用低。图2参3。
关键词
投球调剖工艺
研究
注水井
炮眼
射孔
单向封闭
硬质塑料球
机理
研究
中原油田
Keywords
injectivity profile modification
water injection wells
perforations
unidirectional enclose
rigid plastic balls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Zhongyuan oil fields
分类号
TE357.6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0
17
作者
姜春河
郎学军
易明新
牛苏峰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内蒙
采油
事业部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3,共3页
文摘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强制闭合、高表面活性剂技术、尾追树脂包衣支撑剂、排液程序优化等工艺技术,以阻止支撑剂回流的发生。应用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分别在油田所属天然气产销厂、采油一厂、采油四厂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12井次。其压裂井段为2917.8~3516.0m,共87个小层,厚度170.6m。施工累计用液为3017.6m3;加砂373.3m3,平均砂比为26.9%;施工破裂压力为40.9~79.8MPa,排量为3.6~6.0m3/min,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压前日均产油为7.6t,压后日均产油为22.9t,平均增油为15.3t,已累计增产原油为6063t。压前日均产天然气为5.9×104m3;压后日均产天然气为17×104m3,平均日增天然气为11.1×104m3,已累计增产天然气为4143×104m3。
关键词
压裂
压裂液
支撑剂回流
天然气
油气井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研究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焱
张振顺
胡望水
熊平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二厂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
工程技术
学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07,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沉积盆地富硫流体:成因
运移与硫酸盐还原作用"(40173023)资助
文摘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其他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为剩余油的预测和开采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研究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含水率
相控随机建模
相控水淹模型
濮城油田
Keywords
water cut
facies-controlled stochastic modeling
facies-controlled waterflooding model
Pucheng Oilfield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23气田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4
19
作者
郑勇
易明新
王鲁鑫
张荣
孙建华
曹莘
邢淑玉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3,共3页
基金
中原油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气井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的研究成果
编号:P2004306
文摘
文23低渗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点,通过常规酸化对文23气田储层伤害的分析,研制出了气井低伤害酸液,筛选出防水锁剂JIX-Ⅱ、酸化缓蚀剂HSJ-Ⅱ等低伤害酸化添加剂,酸体系表面张力≤23m.N/m,界面张力≤0.5m.N/m,腐蚀速度<5g/m2.h(90℃)。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表明酸液具有较高的储层渗透率改善效果及较低的储层岩心伤害率。低伤害酸液体系与新型撬装气举残酸反排工艺的应用使得储层残酸、井筒积液反排彻底,提高了气井酸化效果。经过在文23气田15口井次的现场应用,平均单井日增气4.5×103m3,平均有效期132d。表明该气井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对于文23气田低渗气藏酸化改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酸化
低伤害
油气层保护
文23气田
Keywords
acidizing, low damage, reservoir protection, Wenliu 23 gas field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2
20
作者
张荣
张兰芳
郑勇
孟莲香
刘惠军
计莲芳
机构
中国石化
中原油田
分
公司
采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油藏保护
研究
中心
中原油田
采油
五厂
中原油田
第九社区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1,158,共3页
基金
中原油田分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脉冲热化学解堵技术应用研究>(编号2003412)
文摘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是利用多脉冲造缝和酸化的各自优势,吸取两种解堵方法的优点,对裂缝面及其邻近地层进行酸化处理的综合技术。研究出了与多脉冲造缝技术相配套的耐高温缓速酸(HS-3)配方,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水溶性好、较强的缓速性能、低腐蚀性等优点。经过12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工艺成功率100%,施工井有效率90%以上,有效期较长,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注效果,显示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酸化
多脉冲
联作
缓速酸
Keywords
acidizing, multiple pulse, combined operation, retared acid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原油田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任韶然
于洪敏
左景栾
高海涛
林伟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原油田耐温抗盐二氧化碳泡沫控制气窜研究
王庆
杨昌华
林伟民
周迅
董俊艳
杨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原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
林伟民
邓瑞健
刘勇
陈永浩
牛保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孟莲香
张兰芳
张荣
孟令红
《内江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含油污水处理在中原油田防腐中的作用
汤天遴
关建庆
石伟
高亚楠
吴兰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中原油田开发几个问题的思考
肖敏
肖继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多相流腐蚀预测模型
宋庆伟
黄雪松
岳淑娟
刘云
高亚楠
易明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氮气泡沫吞吐增能堵水工艺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李雪峰
李慧宇
高海涛
张向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原油田油水井出砂现状及防治对策
朱公顺
党丽旻
程宝生
《内江科技》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如何发挥中原油田科研实验室资源优势
孙建敏
《化工管理》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活性SiO_2纳米粉体改善油田注水技术研究
高瑞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濮城油田低渗薄差层压裂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健
刘秀红
朱公顺
《内江科技》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CO_2泡沫封窜体系研究与应用
杨昌华
邓瑞健
牛保伦
周迅
杨卫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桥口油田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许振华
龚宝强
许振波
胡梅
杨方方
曾小军
白莲
袁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氧化-混凝法用于油田回注污水处理研究
齐志敏
唐光辉
张学锋
郭学辉
欧天雄
黄雪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投球调剖工艺技术研究
孙同文
刘永安
牛宗奎
李会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姜春河
郎学军
易明新
牛苏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研究
李焱
张振顺
胡望水
熊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文23气田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勇
易明新
王鲁鑫
张荣
孙建华
曹莘
邢淑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荣
张兰芳
郑勇
孟莲香
刘惠军
计莲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