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振平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控制效果不佳的局面、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形势。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居民慢性肾脏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虽有所下降,但其...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控制效果不佳的局面、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形势。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居民慢性肾脏病的防控形势严峻。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虽有所下降,但其知晓率仍然较低。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肾脏病,亟须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强化高危人群的机会性筛查,并提高检测及诊断的可及性。建议持续监测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负担及驱动因素,加强对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控制,以进一步降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预防控制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中国高血压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艳梅 赵振平 +4 位作者 张梅 张笑 李纯 于梦婷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目的了解我国高血压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患者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中68829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描述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现状,... 目的了解我国高血压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患者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中68829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描述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高血压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8.2%(95%CI:17.4%~19.0%),男性患病率(16.4%)低于女性(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各年龄组人群中,18~44岁和45~59岁人群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别为10.8%和7.8%,主要分布在G1期;≥60岁人群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别为9.4%和9.7%,主要分布在G2和G3a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60岁、女性、吸烟(当前吸/以前吸)、身体活动不足、低体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我国高血压人群较一般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年龄、性别、吸烟、身体活动、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因素,应加强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肾功能检测,针对高危人群制定慢性肾脏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高血压病程和慢性肾脏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笑 张梅 +2 位作者 李纯 于梦婷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高血压病程与慢性肾脏病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18~74岁的对象。根据研究对象自报的高血压首诊年龄/年月及调查时年龄计算得到高血压病程,并将其分为0(血压正常人群)、0.1~、5...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高血压病程与慢性肾脏病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18~74岁的对象。根据研究对象自报的高血压首诊年龄/年月及调查时年龄计算得到高血压病程,并将其分为0(血压正常人群)、0.1~、5.0~、10.0~、≥15.0年。测量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和(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30 mg/g的研究对象判定为患慢性肾脏病。考虑群内相关性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与慢性肾脏病风险间的关联。结果最终纳入140662名。在总人群中调整了包括血压在内的混杂因素后,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病程0.1~、5.0~、10.0~、≥15.0年组慢性肾脏病OR值分别为1.16(95%CI:1.09~1.23)、1.33(95%CI:1.20~1.48)、1.33(95%CI:1.18~1.49)、1.43(95%CI:1.29~1.60)。在已诊断高血压人群中慢性肾脏病风险与高血压病程间仍存在正向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OR值在高血压病程0.1~4.9年时增长最快,随后逐渐进入平台期。高血压病程与慢性肾脏病风险的关联在高血压首诊年龄<45岁人群中更强,5.0~、10.0~、≥15.0年组较0.1~年组的OR值分别为1.38(95%CI:1.04~1.84)、1.22(95%CI:0.91~1.65)、1.47(95%CI:1.04~2.07)。而在高血压首诊年龄≥45岁人群中,相应的OR值分别为1.08(95%CI:0.98~1.19)、1.08(95%CI:0.97~1.21)、1.16(95%CI:1.02~1.32)。结论中国居民中高血压病程与慢性肾脏病风险间呈正向关联,且这一关联独立于血压水平。早期诊断高血压和长期控制血压可能是高血压相关慢性肾脏病二级预防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程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病风险人群流行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敏 王丽敏 +4 位作者 张梅 徐建伟 吉宁 贾艾楠 白雅敏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9-573,579,共6页
目的 了解中国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流行主要特征,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自治区... 目的 了解中国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流行主要特征,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监测点≥18岁常住居民184 87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SAS 9.4进行复杂抽样加权调整的Rao-Scott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178 043人,平均年龄(43.6±16.1)岁,其中男性78 641人(44.2%),女性99 402人(55.8%)。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为68.4%(95%CI:67.6%~69.2%),男性检出率为82.2%(95%CI:81.3%~83.2%),显著高于女性[54.6%(95%CI:53.4%~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74岁年龄组、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乡村和退休人群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高风险因素中,高腰围检出率为35.2%(95%CI:34.3%~36.2%),现在吸烟检出率为26.3%(95%CI:25.7%~27.1%),总胆固醇升高检出率为23.0%(95%CI:22.4%~23.7%),血压升高检出率为16.6%(95%CI:16.0%~17.2%),空腹血糖升高检出率为10.0%(95%CI:9.2%~10.8%)。在所有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仅存在1种高风险因素的调查对象占53.6%(95%CI:52.7%~54.6%),有2种高风险因素的调查对象占32.8%(95%CI:32.2%~33.5%),有3种及以上高风险因素的调查对象占13.6%(95%CI:13.0%~14.1%)。不同性别、年龄组、教育水平、地域和职业的调查对象高风险因素个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较高,应针对不同人群流行的特征,因地制宜制定防控策略,预防或减缓慢性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高风险人群 流行特征 分布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共患率及关联因素现况研究
5
作者 张宇姝 王丽敏 +9 位作者 黄悦勤 张梅 赵振平 张笑 李纯 黄正京 刘肇瑞 张婷婷 高星星 姜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描述高血压人群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探讨关联因素。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2013-2015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合并所得数据库,以其中的4861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目的:描述高血压人群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探讨关联因素。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2013-2015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合并所得数据库,以其中的4861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计算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高血压共患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联因素。结果:在4861名高血压患者中,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分别为4.1%和5.0%。汉族[OR(95%CI):2.00(1.01~3.93)]、睡眠不足[OR(95%CI):1.82(1.34~2.48)]、过去1年患心肌梗死[OR(95%CI):2.35(1.18~4.67)]、过去1年患脑卒中[OR(95%CI):2.10(1.19~3.72)]以及慢阻肺患病[OR(95%CI):2.11(1.11~4.05)]是高血压共患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与本次测量中血压值高于正常范围的人群相比,血压得到控制[OR(95%CI):2.01(1.30~3.13)]的高血压人群共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更高。汉族[OR(95%CI):2.51(1.32~4.80)]、西南地区[OR(95%CI):1.64(1.02~2.63)]以及睡眠不足[OR(95%CI):1.45(1.09~1.93)]是高血压共患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前吸烟但现在不吸[OR(95%CI):0.48(0.23~0.99)]是高血压共患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该高血压人群中焦虑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高于抑郁障碍。汉族和睡眠不足的高血压人群共患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风险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抑郁 焦虑 共患病 关联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至2018年中国成人肥胖年均增长率及防控重点人群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振平 张梅 +4 位作者 李纯 于梦婷 张笑 王丽敏 周脉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2013至2018年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年均增长率和防控重点人群。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3和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的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测量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群的肥... 目的了解中国2013至2018年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年均增长率和防控重点人群。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3和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的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测量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群的肥胖流行率及增长率,以及肥胖控制措施及饮食、锻炼和药物控制措施占比情况。成人肥胖定义采用体重指数≥28.0 kg/m^(2)的标准。结果 2013年入选174 736人,男性74 704人(42.8%),年龄为(51.5±14.2)岁;2018年入选179 125人,男性79 337人(44.3%),年龄为(55.1±13.8)岁。2013至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年均增长率为3.2%[不确定区间(UI):2.7%~3.6%],男性肥胖年均增长率[5.2%(UI:4.6%~5.9%)]高于女性[0.9%(UI:0.5%~1.3%)]。18至29岁居民[7.4%(UI:6.9%~7.9%)]、大学(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6.3%(UI:5.5%~7.1%)]、未婚人群[11.2%(UI:10.2%~12.1%)]的肥胖年均增长率高于其他亚组人群。2013至2018年,海南省肥胖年均增长率最高。除山西、湖南、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至2018年的成人肥胖率均在增长。肥胖人群中,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人群占比从2013年22.6%增加至2018年的32.7%。结论我国不同人群、区域肥胖增长特征差异明显,各地肥胖防控重点应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流行率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糖尿病前期与肾小球高滤过状况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悦 张梅 +4 位作者 张笑 赵振平 李纯 于梦婷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居民糖尿病前期与肾小球高滤过状况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的非糖尿病人群。根据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前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前期分别... 目的探讨我国居民糖尿病前期与肾小球高滤过状况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的非糖尿病人群。根据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前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前期分别与肾小球高滤过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风险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不同血糖指标与肾小球高滤过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筛选符合条件的18~74岁研究对象129735名,其中糖尿病前期45336名。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糖尿病前期组肾小球高滤过的OR值为1.26(95%CI:1.20~1.32),糖尿病前期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无关联(OR=1.03,95%CI:0.96~1.12)。年龄分层的结果表明,18~59岁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组较正常血糖组肾小球高滤过风险增加28%(OR=1.28,95%CI:1.21~1.35),60~74岁老年人风险增加15%(OR=1.15,95%CI:1.05~1.25);女性(OR=1.38,95%CI:1.29~1.47)糖尿病前期肾小球高滤过风险高于男性(OR=1.14,95%CI:1.06~1.22);身体活动不足人群(OR=1.29,95%CI:1.22~1.36)糖尿病前期肾小球高滤过风险高于身体活动充足人群(OR=1.16,95%CI:1.04~1.29)。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FPG、糖化血红蛋白与肾小球高滤过风险均呈U形关联;服糖后2 h血糖肾小球高滤过风险呈近似J形关联。结论我国居民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肾小球高滤过的风险,糖尿病前期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无关。在早期和可逆阶段控制高血糖,对防止肾小球高滤过进一步转变为低滤过并导致肾功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肾小球高滤过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 被引量:230
8
作者 张梅 吴静 +6 位作者 张笑 胡彩红 赵振平 李纯 黄正京 周脉耕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0-1789,共10页
目的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 目的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 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控制率 治疗率
原文传递
心血管健康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涛涛 王丽敏 +8 位作者 赵振平 张笑 李纯 齐金蕾 殷鹏 王黎君 王蓝 于梦婷 张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监测点抽取调查对象,该研究选取其中64987名参与膳食调查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评分标准,计算心血管健康评分、健康行为评分和健康因素评分。使用SAS 9.4和R 4.3.1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加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健康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估计心血管健康评分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64987名研究对象,基线心血管健康水平较高、中等和较低者分别为17980人(27.7%)、44368人(68.3%)和2639人(4.0%)。加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心血管健康水平较低的研究对象相比,心血管健康水平较高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较低(HR=0.30,95%CI:0.21~0.42;HR=0.19,95%CI:0.10~0.36)。心血管健康评分每增加10分,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4%(HR=0.76,95%CI:0.70~0.82)和33%(HR=0.67,95%CI:0.58~0.77)。研究对象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随心血管健康评分的增加而降低(P_(非线性)>0.05)。结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管理和控制,获得更高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有助于降低成年居民的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
原文传递
2015年中国不同职业自报患癌人群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杨晓莹 王宁 +4 位作者 冯雪菲 姬一兵 陈波 王丽敏 王宝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3-601,共9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不同职业自报患癌人群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职业人群癌症的一级预防策略。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CCDRFS)系统中不同职业人群自报癌症数据,对分类变量的频率和比例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χ^(2...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不同职业自报患癌人群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职业人群癌症的一级预防策略。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CCDRFS)系统中不同职业人群自报癌症数据,对分类变量的频率和比例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人群患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108665人完成自报癌症的问卷填写,男50604人,女58061人。1809例自报患有癌症,男689例(1.36%),女1120例(1.93%);东部地区769例(1.92%),中部地区465例(1.50%),西部地区575例(1.52%)。不同职业人群中,除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C8)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C5)癌症患病率最高(0.56%),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人员(C1)癌症患病率最低(0.01%)。不同癌症类型中,乳腺癌患病率最高(0.33%),肝癌最低(0.02%)。不同职业患癌人群影响因素的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及饮酒是职业人群患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职业人群患癌情况不同,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建议加强全人群癌症防控的同时,提高对职业人群防癌的重视,加强职业人群癌症防护;定期监测工作场所中危险因素的浓度,减少职业危险因素接触;开展癌症宣传教育,提高职业人群健康素养;定期开展防癌体检,降低职业人群患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职业人群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流感疾病负担和疫苗应用现状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慕丽 彭质斌 +4 位作者 郑建东 谭亚运 王璇 秦颖 冯录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7,共7页
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达29万~65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儿童在各人群中流感的发病率最高,可导致过量的就诊负担,住院风险也显著增加,这不仅导致就诊、住院等直接医疗费用,还导致其家人缺勤、儿童缺课等间接负担。接种流感疫... 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达29万~65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儿童在各人群中流感的发病率最高,可导致过量的就诊负担,住院风险也显著增加,这不仅导致就诊、住院等直接医疗费用,还导致其家人缺勤、儿童缺课等间接负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我国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也尚未将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现主要对国内儿童流感疾病负担及疫苗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儿童 疾病负担 流感疫苗
原文传递
时空统计方法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薇 殷鹏 +3 位作者 王丽敏 王黎君 刘韫宁 周脉耕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2-627,共6页
80%的公共卫生决策和流行病学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1]。疾病时空数据是在一定区域特定时间段内收集的、反映疾病时空特征和发展过程信息的数据,它是对地理实体、地理系统特征、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的多维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反映疾病的空间... 80%的公共卫生决策和流行病学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1]。疾病时空数据是在一定区域特定时间段内收集的、反映疾病时空特征和发展过程信息的数据,它是对地理实体、地理系统特征、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的多维描述,其主要目的是反映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用于描述疾病由于空间与时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过程[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统计方法 慢性病流行病学 应用及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建功 张梅 +5 位作者 孔超 李纯 张笑 赵振平 黄正京 王丽敏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4,99,共6页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为中国居民慢性病防治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1个省(...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为中国居民慢性病防治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岁常住居民175 389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成年居民身体活动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4.7%、25.9%和49.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新诊断为高血压人群中,与身体活动高水平组相比,身体活动低水平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增加0.440和0.288 mmHg;在新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中,身体活动低水平组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 h血糖分别增加0.117和0.439 mmol/L;血脂异常人群中,相对于身体活动高水平组,低、中等水平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减少,其低水平组减少得相对更明显。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身体活动低、中等水平与新诊断高血压(OR值分别为1.059、1.039)、新诊断糖尿病(OR值分别为1.219、1.185)和血脂异常(OR值分别为1.112、1.066)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低水平组的OR值均高于中等水平组。结论 身体活动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存在关联。科学合理、适时适量地提高居民的身体活动水平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中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于宁 张梅 +9 位作者 张笑 赵振平 李纯 黄正京 高星星 张文戎 于梦婷 张宇姝 邓晓庆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4,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高)的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三高共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以134950名≥4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高)的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三高共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以134950名≥4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居民三高患病及共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46.0%(95%CI:45.1%~47.0%)、19.5%(95%CI:18.7%~20.2%)、43.3%(95%CI:42.3%~44.4%);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共病率分别为12.3%(95%CI:11.7%~12.8%)、22.8%(95%CI:22.1%~23.4%)、11.6%(95%CI:11.1%~12.0%);三高共病率为7.6%(95%CI:7.2%~8.0%)。这些共病率均随年龄、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东北及华北地区较高(P<0.05)。高血压、糖尿病和高TC血症的共病率为1.9%(95%CI:1.7%~2.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共病率为1.6%(95%CI:1.4%~1.7%),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增长、城市、超重/肥胖、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每日静态行为时间≥5 h和每日睡眠时间<7 h是三高共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三高共病情况较常见,且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综合防控、“三高共管”是中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共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大数据背景下的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子伟 张梅 +2 位作者 王志会 齐士格 王丽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95-1699,共5页
脑卒中发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在全球卫生系统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各国纷纷搭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平台中的公共卫生信息实现收集、整理、挖掘、分析、共享一体化,研究脑卒中的疾病... 脑卒中发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在全球卫生系统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各国纷纷搭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平台中的公共卫生信息实现收集、整理、挖掘、分析、共享一体化,研究脑卒中的疾病负担,为卫生决策提供支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概述了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及其公共卫生信息来源,评价了各个疾病负担研究方法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以及局限性,描述了全球以及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并通过总结我国现有的脑卒中疾病负担评价系统的局限性,对我国建立更加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脑卒中疾病负担评价系统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大数据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2015年中国成年人自报癌症患者分布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凤蝶 胡亚男 +4 位作者 王秋童 沙宇婷 王丹 王丽敏 王宝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1,共10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成年人自报癌症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的频率和比例,采用χ^(2)检验比较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成年人自报癌症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使用2015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的频率和比例,采用χ^(2)检验比较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癌症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5年中国共有1809人自报患有癌症,男性689人(0.63%),女性1120人(1.03%),东部地区769人(0.71%),中部地区465人(0.43%),西部地区575人(0.53%)。患病人群主要分布在45~岁及55~岁两个年龄组、超重或肥胖、东部城市地区、文化程度低、已婚、家庭年收入低、就业等人群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西部,东部地区人群患癌风险较高(OR=1.05,95%CI:1.04~1.06),而中部地区较低(OR=0.94,95%CI:0.93~0.95);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无癌症家族史人群(OR=1.95,95%CI:1.94~1.96);家庭年收入<10000元或者10000~元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家庭年收入≥50000元人群(<10000元:OR=1.59,95%CI:1.58~1.60;10000~元:OR=1.27,95%CI:1.26~1.28);城市地区人群患癌风险低于农村地区人群(OR=0.98,95%CI:0.97~0.99)。在个人行为与饮食方面,吸烟人群患癌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25倍(OR=1.25,95%CI:1.24~1.26)、饮酒人群患癌风险是不饮酒人群的1.16倍(OR=1.16,95%CI:1.15~1.17)、蔬菜摄入不足和水果摄入不足的人群患癌风险分别是蔬菜、水果摄入充足人群的1.29倍和1.03倍(OR=1.29,95%CI:1.28~1.30;OR=1.03,95%CI:1.02~1.04),高强度运动频率低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高强度运动频率高的人群(OR=1.32,95%CI:1.31~1.33),中等强度运动频率低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中等强度运动频率高的人群(OR=1.08,95%CI:1.07~1.09),静坐时间<2 h的人群患癌风险高于静坐≥2 h的人群(OR=1.69,95%CI:1.68~1.70),红肉摄入适量的人群患癌风险低于红肉摄入过量的人群(OR=0.86,95%CI:0.85~0.87)。结论女性自报患有癌症人数多于男性,东部地区自报患有癌症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有癌症家族史,家庭年收入低、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高/中等强度运动少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部地区、城市地区和红肉摄入适量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患病率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蔬菜和水果摄入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晨一 王丽敏 +1 位作者 高星星 张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2,共5页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是包括心血管病在内的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摄入且摄入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是包括心血管病在内的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摄入且摄入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种类及加工方式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推广合理膳食,促进居民形成营养均衡的膳食习惯,完善我国一般和高危人群心血管病预防及心血管病患者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水果 摄入不足 心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胰岛素抵抗变化趋势分析
18
作者 叶春丽 王丽敏 +6 位作者 赵艳芳 张笑 李纯 赵振平 侯悦 陈艳梅 张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共9页
目的了解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以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为代表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分别于2010、2013和2018年,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 目的了解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以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为代表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分别于2010、2013和2018年,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成年居民98712、176534和184876人。本研究纳入40693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TyG指数>P_(75)的人群定义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计算不同年份,不同性别、年龄等亚组,以及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TyG指数均值和胰岛素抵抗患病率。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均值和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影响因素。所有分析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结果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TyG指数从8.44±0.63上升至8.70±0.64,且不同年龄、性别和城乡成年居民的TyG指数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男性、居住在城市和45~59岁年龄组居民的TyG指数均值相对较高。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居民TyG指数均值及胰岛素抵抗患病率存在差异(均P<0.05)。男性、≥45岁、居住在城市、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与更高的胰岛素抵抗患病率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以TyG指数为代表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呈上升趋势;男性、≥45岁、居住在城市、存在过量饮酒或身体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居民是防控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性疾病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35岁及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梅 黄正京 +3 位作者 李镒冲 王丽敏 姜勇 赵文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评估我国≥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方法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成年人98712名,抽取其中≥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者共... 目的评估我国≥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方法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成年人98712名,抽取其中≥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者共计67214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测,以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吸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病情况。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结果我国≥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得分为5.1(95%CI:4.9~5.2),平均危险度为4.2%(95% CI:4.0%~4.4%)。其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为高危者占8.5%(95%CI:7.8%~9.2%),男性(12.1%,95%CI:11.1%~13.0%)明显高于女性(4.9%,95%CI:4.4%~5.5%)(P〈0.05),农村人群(8.8%,95%CI:7.8%~9.7%)高于城市人群(8.1%,95%CI:7.2%~8.9%)(P〈0.05);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95%CI:18.2%~20.0%)和72.4%(95%CI:70.9%~73.9%)。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或收入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为高危和中危者的比例均有所下降(P〈0.05),而低危者的比例上升(P〈0.05)。结论我国≥35岁人群中有8.5%在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超过10%,其中尤为应关注男性、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收入较低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缺血性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邓茜 王丽敏 张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有调查对象共83 666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其生存...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所有调查对象共83 666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其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维度得分的差异。运用基于多阶段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成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维度的得分为73.97±13.84、66.65±14.21、65.76±14.08和56.59±15.15。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4个维度的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人群得分高于城市,已婚或同居人群得分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环境维度外,慢性病患病状况对其他3个维度的得分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状况是中国成年人群生存质量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慢性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