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基于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的研究
1
作者 张惠远 冯骥 +2 位作者 张哲 齐月 刘海燕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是展示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实践,深入挖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模式对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是展示和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实践,深入挖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模式对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并以参与主体、主要做法、案例特点、保护成效以及影响力等为依据,凝练形成五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①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带动的目标引领模式类的案例数量居多,占比为43.2%,表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最有效的方式;②制度先行的政策驱动模式类的案例较少,占比为4.4%,但仍是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强有力措施之一;③强化能力建设的基础保障模式的案例数量占比为20.3%,案例内容涉及调查评估、执法监督等方面,个别案例运用了AI等最新技术开展调查,科技创新是今后关键工作;④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带动模式类的案例占比为14.1%,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⑤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类的案例占比为18.1%,该模式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各界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议进一步健全就地与迁地保护体系,加快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调查监测的科技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多渠道畅通公众参与路径,以期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案例 实践模式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群的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刚 李俊生 +3 位作者 齐月 李庆 王仁德 柳天凤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群的引领作用。然而黄河流域上下游自然生态禀赋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城市群之间协同合作不足,制约流域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敏感-弹性-压力(...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群的引领作用。然而黄河流域上下游自然生态禀赋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城市群之间协同合作不足,制约流域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敏感-弹性-压力(SRP)模型和空间主成分法(SPCA)法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基于层次聚类方法,对全域613个县域进行生态脆弱性区划,并探究人为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平均值达到0.53,生态弹性是生态脆弱性的首要因子,权重为0.55。②在空间上,黄河流域城市群以中度脆弱区为主,面积占比为64.08%。③人为活动对生态脆弱性具有广泛影响,全域76.02%的县域表现出人为活动与生态脆弱性的显著相关性(P<0.05)。④研究确定了8种生态脆弱型,从空间分布来看,中东部农业敏感型地区的面积占比最大,为30.40%,而中心城区脆弱型和矿业脆弱型地区的面积占比最小,分别为0.37%和0.25%。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各城市群的生态脆弱度不同,生态脆弱度最高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议采取针对性的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修复措施,推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圈 黄河流域 生态敏感性 层次聚类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损失的环境影响及减排潜力研究
3
作者 张泽乾 刘鹏 +2 位作者 刘浩 周婷婷 孙丽慧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701,共14页
为科学评估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氮损失的环境影响及减排潜力,基于构建的氮流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核算2011−2020年人为活性氮环境损失通量,分析其时空格局和结构特征;同时采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评估其潜在环境影响,并利用情景分析法,设定... 为科学评估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氮损失的环境影响及减排潜力,基于构建的氮流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核算2011−2020年人为活性氮环境损失通量,分析其时空格局和结构特征;同时采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评估其潜在环境影响,并利用情景分析法,设定常规情景(M0)和减排情景(M1~M5)预测2035年的减排潜力,其中M1为提高农田氮素利用效率情景,M2为提高畜禽粪污循环利用率情景,M3为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情景,M4为合理健康饮食情景,M5为M1~M4的组合情景。结果表明:①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消费系统人为活性氮总环境损失为1778.8~1972.0 Gg/a,年均损失值为1884.9 Gg/a,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年际变化趋势,2015年为转折点。作物种植子系统是环境损失的最大来源,大气环境是最主要的损失路径。②空间上,人为活性氮环境损失强度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单位面积GDP、单位面积畜禽动物数量、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占比均与损失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森林覆盖率与损失强度呈显著负相关。③环境影响方面,富营养化是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和消费系统人为活性氮损失最大的环境影响类别。④基于2035年情景设定,M0情景下长三角地区系统人为活性氮总环境损失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长2.2%,而各减排情景均可有效减少活性氮损失,减排潜力表现为M5情景(24.9%)>M2情景(14.3%)>M1情景(5.9%)>情景M4(3.6%)>M3情景(1.2%)。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消费系统人为活性氮总环境损失时空异质性显著,主要环境影响表现为富营养化,通过优化人为活性氮管理,特别是强化循环利用,未来人为活性氮总环境损失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物质流分析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山”关系状态识别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虞慧怡 王昊 +2 位作者 张林波 李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48-2356,共9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4年,国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两山”关系和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4年,国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两山”关系和生态文明实现路径,本文以2015年和2019年我国生态文明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关系出发,通过四象限模型提出了“和谐共生”“绿色贫困”“拮抗发展”“金色污染”4种“两山”关系状态.研究表明,“和谐共生”和“绿色贫困”是目前长江经济带城市“两山”主导的关系状态,2015—2019年“和谐共生”状态不断增加,“拮抗发展”状态明显减少;从产业发展路径角度看,全面均衡发展型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实现中最有效的路径,绿色创新驱动型、绿色转型升级型和生态价值实现型均发挥着相同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关系状态 生态文明 实现路径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反演的中国森林冠层叶氮浓度空间格局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泉洲 刘煜杰 +2 位作者 周蕾 石浩 孙雷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00,共8页
森林冠层叶氮浓度(CNC)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的重要参数,因此获取并揭示我国森林CNC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通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测我国典型森林冠层叶片氮浓度并使用EO-1 Hyperion高光... 森林冠层叶氮浓度(CNC)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的重要参数,因此获取并揭示我国森林CNC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准确评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通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测我国典型森林冠层叶片氮浓度并使用EO-1 Hyperion高光谱数据,建立CNC与近红外反射率(NIR)的统计模型,然后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反射率数据,实现生长季中国森林CNC的反演和分析,并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多种森林类型的采样数据,CNC与Hyperion NIR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75,P<0.0001);2)反演的我国森林CNC分布格局大致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特征,其中海南省森林CNC均值最高,而天津市的最低;3)反演的中国森林CNC介于0.49~3.63 g/100 g之间,平均为2.24±0.28 g/100 g,处于全球森林植被叶氮浓度范围之内;4)反演的CNC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2,RMSE为0.43 g/100 g,说明反演结果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森林CNC的空间格局和统计特征,但部分区域存在一定高估。森林CNC空间格局主要受森林植被功能型空间变异的影响,未来应对单一森林类型CNC的反演进行详细评估。本研究对于优化全国尺度森林生产力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叶片氮浓度 遥感反演 空间格局 HYPERION MODIS BRDF 中国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技术方案及制度保障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小杉 张强 刘煜杰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基于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必要性的分析,在尽可能规避目前我国环境绩效考核诸多弊端的前提下,制定了生态红线绩效考核框架及技术方案:从绩效考核主体、客体、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等方面完成了生态红线绩效考核框架的构建,确定了考核指标... 基于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必要性的分析,在尽可能规避目前我国环境绩效考核诸多弊端的前提下,制定了生态红线绩效考核框架及技术方案:从绩效考核主体、客体、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等方面完成了生态红线绩效考核框架的构建,确定了考核指标、计量模型和考核标准,并详细探讨了考核程序、考核成果的管理与应用等问题。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绩效考核 管控 考核框架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宝良 张强 +2 位作者 张惠远 高梦洋 张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5期37-41,共5页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对北半球、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全面阐述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科学内涵,纵观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从青藏高原生态环...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对北半球、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全面阐述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科学内涵,纵观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文化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深入剖析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策略,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文明高地 西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打造美丽中国的“绿腰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惠远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15期7-10,共4页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屏障,编制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定标、护航。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目标、任务...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屏障,编制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定标、护航。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目标、任务和路径,成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享的具体行动指南。规划是落实"共抓大保护"理念,打造美丽中国的"绿腰带"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确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做好规划实施,需要在细化多级管控目标、加快推进重大工程落地、促进形成多元共治体系、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加强督促问责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补偿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丹阳 吴文良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1-46,共6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三地一体化发展,保障京津冀地区的"蓝天白云""两池清水",各地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针对...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三地一体化发展,保障京津冀地区的"蓝天白云""两池清水",各地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针对京津冀的现状和特点,应考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突破发展瓶颈,通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探索和构建京冀与津冀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区域合作机制,在全国树立生态补偿的典型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 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切实维护生命共同体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惠远 郝海广 +1 位作者 舒昶 王一超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6期31-34,共4页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以明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和增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采用保护优先、...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以明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和增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采用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大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切实维护流域、区域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制约因素与制度改革任务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惠远 张强 +2 位作者 刘煜杰 刘淑芳 郝海广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143,共7页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制度改革任务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探讨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内涵、目标与建设框架,从法治、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制度改革任务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探讨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内涵、目标与建设框架,从法治、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围绕法治建设、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市场运行、公众参与、文化引导分析提出了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治理能力 制约因素 制度改革 建设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强 刘煜杰 +2 位作者 张惠远 郝海广 刘淑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4期10-14,共5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生态文明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生态文明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在梳理生态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出发,提出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并从培育多元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创新生态文明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部门及地方深化改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的鉴定应当引入专家团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惠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7,共1页
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但是仍然停留在理念多于实践的层次。生态补偿理念是人类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一系列服务,需要对生态环境给予一定的补偿。因此,建议在长江保护立法层面应该广泛意义上定义生态补偿,使其具有更强... 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但是仍然停留在理念多于实践的层次。生态补偿理念是人类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一系列服务,需要对生态环境给予一定的补偿。因此,建议在长江保护立法层面应该广泛意义上定义生态补偿,使其具有更强的社会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破坏 专家团队 单一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考与建议
14
作者 刘煜杰 张惠远 +1 位作者 郝亚杰 林青霞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是现阶段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贫困地...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是现阶段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贫困地区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污染治理能力不足、力度不够、环境污染风险加大等问题,提出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和环境准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推进污染治理和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精准脱贫 “两山”理念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环境领域对口援藏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5
作者 张惠远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5期25-30,共6页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口援藏工作则是党中央基于西藏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从准确把握新时代党中央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出发,深入剖析对口援藏工作必须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系...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口援藏工作则是党中央基于西藏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从准确把握新时代党中央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出发,深入剖析对口援藏工作必须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系统提出必须要重点做好的“五大任务”,建议从完善政策支持、科技帮扶、人才支援和汇聚合力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对口援藏工作、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高地 对口援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中小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晓 于泉洲 +4 位作者 刘煜杰 张金萍 张怀珍 蒋习超 张二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4,共9页
以1987、1990、1994、1998、2002、2007、2011、2015年8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选取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紧凑度、城市重心坐标等指标,研究华北平原腹地的山东省聊城市1987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特... 以1987、1990、1994、1998、2002、2007、2011、2015年8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选取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紧凑度、城市重心坐标等指标,研究华北平原腹地的山东省聊城市1987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聊城市城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5年,聊城市建成区规模逐年扩大,由1987年的20.81km^2扩展到2015年的123.87km^2,年均扩展面积3.68km^2,扩展强度指数达17.69%。城市紧凑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分形维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城市扩展方向总体上呈现向东波动迁移的特征,城市形态呈现"扩张-内部填充-再扩张"的趋势。驱动力方面,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扩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展相互促进,交通基建和国家政策规划是影响聊城市城市扩展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城市形态 陆地资源卫星 聊城市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5-221,共7页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范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月 于泉洲 +4 位作者 林英华 曹建荣 张怀珍 刘煜杰 张二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年第9期71-73,77,共4页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单位面积GDP与单位面积灯光数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20多年来县域GDP普遍增长,但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特征没有完全扭转;3)山东...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单位面积GDP与单位面积灯光数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20多年来县域GDP普遍增长,但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特征没有完全扭转;3)山东省县域GDP在研究期的后半段比前半段具有更高的增长率,在半岛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重建了山东省1992—2013年间的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并揭示了单位GDP相对能耗的时空差异,可为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GDP 夜光数据 单位GDP能耗 县域经济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我国“十三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惠远 刘煜杰 +1 位作者 张强 于泉洲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期10-13,共4页
农村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然而现有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存在的农村环境治理压力巨大,治理能力薄弱、治理体系不完善,重建设... 农村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然而现有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存在的农村环境治理压力巨大,治理能力薄弱、治理体系不完善,重建设、轻管理,重环境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环境保护意识软件建设等问题,并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应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思路和管理方式,积极做好重点区域连片整治、典型地区试点示范,分类分区引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 三权分置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国家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惠远 郝海广 +1 位作者 翟瑞雪 王一超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承载了全社会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期待。尽管我国已经在生态系统保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了各种重大工程,但是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承载了全社会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期待。尽管我国已经在生态系统保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了各种重大工程,但是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通过深入探析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问题,建议未来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应当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指导,以恢复生态功能、增加生态产品供给、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加强空间管制,实施区域整体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建立有利于生态系统管理的体制机制,全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山水林田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