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物中大跨度空间建筑物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77-080,共4页
在当代建设中,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已成为人们实现伟大建筑梦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观念的不断创新,此类结构已被大量运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同时也成为机场航站楼、大型工业厂房等建设的第一选择。以... 在当代建设中,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已成为人们实现伟大建筑梦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观念的不断创新,此类结构已被大量运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同时也成为机场航站楼、大型工业厂房等建设的第一选择。以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为例,以其特有的外形与复杂的构造形式,展现出当代大跨度建筑设计的无限可能,但其设计和建造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工程人员对结构的力学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地进行材料特性的分析,并采取先进的建造工艺,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耐用、经济。以大跨度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空间结构 设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功林 高亮 +2 位作者 陈永春 周如禄 郑彭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0,共3页
为解决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问题,采用同步生物氧化池(SBOT)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3.4h的条件下,SBOT工艺进水COD和NH4+-N、SS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62.5mg/L和10.6、49.6mg/L,出水COD和NH4+-N、SS的质量浓度平... 为解决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问题,采用同步生物氧化池(SBOT)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3.4h的条件下,SBOT工艺进水COD和NH4+-N、SS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62.5mg/L和10.6、49.6mg/L,出水COD和NH4+-N、SS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1 mg/L和0.18、0.98 mg/L,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和98.3%、98.0%。该工艺流程简短,不需要二沉池和滤池,具有启动速度快、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生物氧化池 生活污水 再生利用 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沟煤矿矿井水井下处理利用系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如禄 郭中权 +1 位作者 杨建超 崔东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4,共3页
为缓解矿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利用采空区预沉淀、水射器曝气和相互冲洗过滤装置接触氧化过滤,将哈拉沟煤矿矿井水在井下直接处理后作为井下生产用水。运行实践表明,该处理利用系统适合煤矿井下巷道环境,可有效地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SS... 为缓解矿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利用采空区预沉淀、水射器曝气和相互冲洗过滤装置接触氧化过滤,将哈拉沟煤矿矿井水在井下直接处理后作为井下生产用水。运行实践表明,该处理利用系统适合煤矿井下巷道环境,可有效地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SS)、铁(Fe2+)和锰(Mn2+)等物质,总进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3mg/L(SS)、1.21mg/L(Fe2+)、0.28mg/L(Mn2+),总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mg/L(SS)、0.11mg/L(Fe2+)、0.04mg/L(Mn2+),相应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0.9%、85.7%,均达到煤矿井下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井下水处理 互冲洗滤池 除铁 除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技术处理塌陷区低浊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利祥 周如禄 郭中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160,共4页
为了解决煤矿塌陷区低浊度积水混凝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铝(PAS)和聚合氯化铝(PAC)单投及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活化硅酸联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絮凝剂处理塌陷区低浊水效果有限,当PAC投... 为了解决煤矿塌陷区低浊度积水混凝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铝(PAS)和聚合氯化铝(PAC)单投及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活化硅酸联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絮凝剂处理塌陷区低浊水效果有限,当PAC投加量为20 mg/L时,去浊率只达到64.6%,而PAS投加量为35 mg/L时,才达到相同效果;当联投PAC投加量为20 mg/L,PAM投加量为0.20 mg/L时,出水浊度<1 NTU,去浊率达89.3%;而活化硅酸替代PAM,其投加量为25 mg/L时,才能达到相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技术 低浊度水 塌陷区 絮凝剂 助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双氧水/紫外光联用降解饮用水中溴氯乙腈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丁春生 赵世督 +1 位作者 王卫文 傅洋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5,30,共6页
为减少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含氮消毒副产物溴氯乙腈(BCAN),降低其潜在的致癌风险,分别采用臭氧(O3)、双氧水(H2O2)和紫外光(UV)及其联合工艺,考察了不同试验条件下BCAN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降解机制和动力学规律。结... 为减少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含氮消毒副产物溴氯乙腈(BCAN),降低其潜在的致癌风险,分别采用臭氧(O3)、双氧水(H2O2)和紫外光(UV)及其联合工艺,考察了不同试验条件下BCAN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降解机制和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O3、H2O2和UV工艺对BCAN降解效果都不理想,UV/H2O2和UV/H2O2/O3联合工艺可以较有效地降解水中的BCAN。在BCAN初始质量浓度为20μg/L、紫外光强为31μW/cm2、H2O2质量浓度为40 mg/L、O3质量浓度为7.9mg/L条件下,反应进行120min后,UV/H2O2联合工艺与UV/H2O2/O3联合工艺对BCAN的降解率分别为77.50%、94.05%。UV/H2O2/O3联合工艺对BCAN的降解效果比UV/H2O2联合工艺更好,UV/H2O2和UV/H2O2/O3联合工艺降解BCAN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溴氯乙腈 高级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矸石山灭火治理与自燃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留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4,共4页
为有效治理煤矿矸石山的自燃及防止灭火后的矸石山二次复燃,从矸石山自燃原理、灭火方法和灭火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石灰、黄土、粉煤灰、电石渣为注浆材料,采用注浆法和自主研发的温度在线检测、远程无线传输和温度超限报警的... 为有效治理煤矿矸石山的自燃及防止灭火后的矸石山二次复燃,从矸石山自燃原理、灭火方法和灭火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石灰、黄土、粉煤灰、电石渣为注浆材料,采用注浆法和自主研发的温度在线检测、远程无线传输和温度超限报警的自燃预警技术装置,对寺河煤矿自燃矸石山进行了灭火和自燃预警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自燃 灭火 注浆法 注浆材料 自燃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处理煤气化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彭生 周如禄 郭中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50-554,共5页
针对煤气化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同步氧化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分析同步氧化装置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考察溶解氧(DO)、水温(T)、p H、ρ(COD)/ρ(TN)等主要环境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为55.6 h,ρ(COD)=631~973 mg/L,ρ(N... 针对煤气化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同步氧化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分析同步氧化装置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考察溶解氧(DO)、水温(T)、p H、ρ(COD)/ρ(TN)等主要环境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为55.6 h,ρ(COD)=631~973 mg/L,ρ(NH+4-N)=215~261 mg/L,ρ(TN)=232~284 mg/L,ρ(SS)=131~167 mg/L,p H=7.82~8.35的进水条件下,最终出水CODCr,NH+4-N,TN及SS的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23.2,1.34,73.3和2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1%,99.4%,74.7%和87.9%,出水CODCr,NH+4-N及SS质量浓度满足DB 37/599—2006中重点保护区域的水质排放要求;该技术以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方式实现高效脱氮,脱氮的最佳环境条件为ρ(DO)=2.0~2.5 mg/L,T=26~30℃,p H=7.5~8.0,ρ(COD)/ρ(TN)=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同步氧化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特殊悬浮物矿井水正交混凝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永春 高杰 +3 位作者 谢毫 周如禄 柳炳俊 郭中权 《能源环境保护》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针对煤矿在特定时期排出的以微细岩石粉为主的特殊悬浮物矿井水水质,设计了L25(56)正交混凝试验,考察混凝过程中各因素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程度及最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各因素水平取值范围内,各因素对出水浊度的影响显著性次序为:絮凝剂... 针对煤矿在特定时期排出的以微细岩石粉为主的特殊悬浮物矿井水水质,设计了L25(56)正交混凝试验,考察混凝过程中各因素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程度及最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各因素水平取值范围内,各因素对出水浊度的影响显著性次序为: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种类>PAM投加量>絮凝转速>絮凝时间>PAM投加间隔时间;混凝的最优化条件:选择PAFC作为絮凝剂,PAFC投加量为250 mg.L-1,PAM投加量为0.50 mg.L-1,PAM投加间隔时间为120 s,絮凝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90 r.min-1快速搅拌2 min、70 r.min-1中速搅拌10min、40 r.min-1慢速搅拌1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悬浮物 混凝 净化处理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混凝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金生 黄昌凤 +1 位作者 徐细波 高杰 《煤炭与化工》 CAS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根据邢东矿矿井水的高浊度、含油及水质变化较大的水质特征,分别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硫酸亚铁和聚丙烯酰胺(PAM)4种水处理药剂进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PAFC和PAM配合投加效果最好;正常水质条件下PAFC与PAM最佳投... 根据邢东矿矿井水的高浊度、含油及水质变化较大的水质特征,分别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硫酸亚铁和聚丙烯酰胺(PAM)4种水处理药剂进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PAFC和PAM配合投加效果最好;正常水质条件下PAFC与PAM最佳投加量分别为90 mg/L和1.0 mg/L,特殊水质条件下PAFC与PAM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0 mg/L和2.0 mg/L;PAFC与PAM配合投加间隔时间60 s混凝效果最佳;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浊度小于5 NTU,石油类小于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含油 高悬浮物 混凝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深度处理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守勤 郑彭生 +3 位作者 谢毫 周如禄 柳炳俊 郭中权 《能源环境保护》 2012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解决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问题,采用超滤技术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对浊度、CODcr及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24.8%和32.7%,对粪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大于99.99%。在操作压力小于0.16MPa... 为解决煤矿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问题,采用超滤技术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对浊度、CODcr及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24.8%和32.7%,对粪大肠菌群数的去除率大于99.99%。在操作压力小于0.16MPa的情况下,膜通量随操作压力的提高而线性增大;当操作压力大于0.2 MPa后,膜通量受操作压力的影响较小,继续提高操作压力会加剧膜的污染,周期反冲洗能够有效抑制膜通量的下降。超滤在过滤15min后反冲洗1min的条件下运行16h,膜通量仅下降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深度处理 生活污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法处理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来伟良 《能源环境保护》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采用铁、铝极板电絮凝法处理实验室模拟含磷废水,探究了通电电压、极板间距、通电时间及初始p H等主要参数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电电压、极板间距、通电时间及初始p H均能影响除磷效果,铝、铁电极对磷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6.8... 采用铁、铝极板电絮凝法处理实验室模拟含磷废水,探究了通电电压、极板间距、通电时间及初始p H等主要参数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电电压、极板间距、通电时间及初始p H均能影响除磷效果,铝、铁电极对磷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6.8%、99.5%。在试验条件下,得到以铝板为极板去除废水中磷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极板间距2.5cm,通电电压为25V,通电时间25min左右,初始溶液p H为7.0。并且根据反应动力学试验证明了铁、铝极板电絮凝除磷反应均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k=0.015506,k=0.02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含磷废水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浊度矿井水处理中混凝剂投加方式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高杰 周如禄 郑彭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针对高浊度矿井水胶粒含量大、粒径小、体积质量小等水质特点,开展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不同投加方式的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各投加方式下的最佳剂量及处理效果,并对PAC与PAM最佳投加间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 针对高浊度矿井水胶粒含量大、粒径小、体积质量小等水质特点,开展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不同投加方式的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各投加方式下的最佳剂量及处理效果,并对PAC与PAM最佳投加间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水浊度为2 450 NTU,采用先投加0.5 mg/L浓度PAM,后投加100 mg/L浓度PAC及0.4 mg/L浓度PAM的混凝剂投加方式,出水浊度取得最低值4.6 NTU,总药剂成本最低。PAC与PAM不同投加间隔时间中,PAM的投加点滞后于PAC投加点120 s时混凝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高浊度 混凝剂 投加方式 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运行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文忠 《能源环境保护》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实验进水中COD、苯酚、氨氮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00、400、200 mg/l,当优势菌混合比(即高效酚降解菌:高效氨氮降解菌)为1:2,采用一次性投加的方式时,考察了生物强化A/O工艺运行参数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优势菌种... 实验进水中COD、苯酚、氨氮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00、400、200 mg/l,当优势菌混合比(即高效酚降解菌:高效氨氮降解菌)为1:2,采用一次性投加的方式时,考察了生物强化A/O工艺运行参数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力停留时间为35 h,优势菌种固定化小球投加比1:10(V小球:V反应器体积),外回流比为300%,曝气量为35 ml/min,曝气方式采用微孔曝气的方法时焦化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水力停留时间从常规A/O工艺的70 h缩短到35 h,出水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物强化 A O 苯酚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矿物材料去除废水中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洁 《能源环境保护》 2013年第3期14-18,共5页
环境矿物材料是一类来源广泛、使用性能良好、对环境影响小的新材料,对含汞废水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文综述了十多种环境矿物材料处理含汞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应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含汞废水提出了几点建议及展望。
关键词 环境矿物材料 含汞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炼焦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建卫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以美国环保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文件为依据,详细介绍了美国炼焦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BPT、BAT、NSPS、PSNS/PSES、BCT标准。研究了标准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标准中各指标的意义。通过标准的制定可以看出美国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时间表... 以美国环保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文件为依据,详细介绍了美国炼焦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BPT、BAT、NSPS、PSNS/PSES、BCT标准。研究了标准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标准中各指标的意义。通过标准的制定可以看出美国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时间表,这对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标准制定和应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限值 污染物排放标准 炼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式气水相互冲洗滤池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如禄 张广文 +1 位作者 郭中权 杨建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5,120,共4页
为实现矿井水井下直接处理利用,开发出适合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压力式气水相互冲洗滤池。该滤池由多个密闭的滤格组成,采用压力式进出水,保证了滤后水进入后续构筑物所需要的进水压力;当某一滤格需要反冲洗时,先对该滤格进行气反冲洗,再... 为实现矿井水井下直接处理利用,开发出适合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压力式气水相互冲洗滤池。该滤池由多个密闭的滤格组成,采用压力式进出水,保证了滤后水进入后续构筑物所需要的进水压力;当某一滤格需要反冲洗时,先对该滤格进行气反冲洗,再进行水反冲洗,且该滤格的反冲洗水来自其他滤格的滤后水,无需专用的冲洗设施,不仅提高了冲洗效率,且降低了反冲洗水量。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滤池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少、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可在井下矿井水直接处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井下水处理 净化 滤池 气水冲洗 压力式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反渗透处理系统设计要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维东 周如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6-919,共4页
为优化矿井水反渗透处理的系统设计,采用分析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某煤矿水处理工程为例,对设计水温、设计回收率、膜元件数量及排列形式等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水质特点和工艺要求,通过计算比较可以确定设计水温为25... 为优化矿井水反渗透处理的系统设计,采用分析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某煤矿水处理工程为例,对设计水温、设计回收率、膜元件数量及排列形式等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水质特点和工艺要求,通过计算比较可以确定设计水温为25℃,并且满足校核条件;通过对主要结垢组份的分析,可以确定设计回收率为60%,限值为67%;通过对比不同的膜元件数量与排列形式对系统的影响,可以确定采用144只膜元件和一级二段的配置形式;工程运行实践表明,据此设计、运行的反渗透系统可以降低膜结垢的风险,有利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对于煤矿矿井水反渗透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深度处理 反渗透 回收率 化学清洗 膜元件 水温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乳化液用水处理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毛维东 周如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79,82,共4页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阀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配制乳化液用水水质达不到规范要求而引起腐蚀、结垢或堵塞等问题,采用介质过滤、软化除硬和反渗透脱盐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综采工作面乳化液用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由...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阀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配制乳化液用水水质达不到规范要求而引起腐蚀、结垢或堵塞等问题,采用介质过滤、软化除硬和反渗透脱盐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综采工作面乳化液用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压力调节单元、过滤单元、除硬单元和反渗透单元等组成,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物质。实践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管理方便,大大降低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故障率,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电液控制 乳化液 软化 脱盐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净化处理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周如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02-206,共5页
针对矿井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出水水质难以保障的问题,开发出适合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加药、自动排泥、工艺过程监控和远程网络监控。自动加药和自动排泥是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最佳加... 针对矿井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出水水质难以保障的问题,开发出适合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加药、自动排泥、工艺过程监控和远程网络监控。自动加药和自动排泥是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最佳加药量、污泥量和进水浊度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在线检测传感器、PLC、变频器、计量泵和电动阀等实现;工艺过程监控通过PLC、工控机、模拟屏和动力设备等实现;远程网络监控通过监控主机、数字交换机、通讯模块、工业光纤以太网和组态软件等实现。该系统可以在确保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水处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净化处理 自动化监控 自动加药 自动排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郭中权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4,95,共3页
介绍了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系统阐述了该类矿井水的净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清水营煤矿矿井水处理项目中,净化处理采用混凝、澄清和过滤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自清洗过滤、超滤和反渗透工艺,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生活饮... 介绍了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系统阐述了该类矿井水的净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清水营煤矿矿井水处理项目中,净化处理采用混凝、澄清和过滤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自清洗过滤、超滤和反渗透工艺,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处理后出水作为煤矿生产和生活用水,解决了矿井外排污染问题和煤矿缺水问题。经过2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工艺合理、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操作管理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高矿化度 矿井水 净化处理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