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晓君 武媛丽 +2 位作者 孔冉 杨本鹏 张树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14,共9页
在植物中,锌指蛋白是一类庞大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可以通过与核酸或蛋白质结合来行使功能,参与多个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与植物的非生物逆境应答密切相关。介绍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最... 在植物中,锌指蛋白是一类庞大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可以通过与核酸或蛋白质结合来行使功能,参与多个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与植物的非生物逆境应答密切相关。介绍植物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植物A20/AN1锌指蛋白基因家族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A20 AN1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主要作物抗旱相关基因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邢淑莲 姚艳丽 +2 位作者 徐磊 胡小文 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251-258,共8页
干旱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禾本科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的抗旱能力,本研究从植物抗旱机理出发,归纳了植物抗旱相关的功能基因、转录因子以及信号因子。综述了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抗旱相关基因挖掘以... 干旱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禾本科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的抗旱能力,本研究从植物抗旱机理出发,归纳了植物抗旱相关的功能基因、转录因子以及信号因子。综述了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抗旱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抗旱转基因的研究进展,针对今后作物抗旱性的研究,提出了开展逆境植物重要抗旱基因资源挖掘、构建多基因共表达系统以及开展科学、标准的转基因抗旱鉴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甘蔗 抗旱基因及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燕华 王俊刚 +3 位作者 张树珍 王军 彭存智 易小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3-1067,共5页
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转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AWCD)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根... 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转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AWCD)在整个培养过程都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样品的Simpson指数(1/D,优势度)、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Mclntosh指数(U,物种均一性)均存在差异,其中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Mcl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蔗土壤微生物;主成分分析也表明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甘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的碳源有特异利用,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其次是脂肪酸和脂类。表明转基因甘蔗根系在生长期可能诱导了具有某些特定生理特征的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因此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甘蔗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熊国如 赵更峰 +6 位作者 伍苏然 沈林波 冯翠莲 王俊刚 蔡文伟 王文治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8-1334,共7页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 采集海南蔗区8个县市24个乡镇的甘蔗黑穗病菌样品24份,通过甘蔗黑穗病菌鉴别寄主NCO376(免疫)、NCO310(抗小种2,感小种1)、F134(感小种2,抗小种1)、F173(高感)及主栽品种ROC22,确定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理小种。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1 a新植,2 a宿根的发病情况表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为小种2,或优势小种为小种2。这对了解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及分布情况,以及对今后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的防控及抗黑穗病甘蔗种质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黑穗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拮抗菌HAS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国如 赵更峰 +2 位作者 伍苏然 冯翠莲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鉴定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的归属,并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0、P6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得到1 533 bp的DNA片段,其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其形态学... 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鉴定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的归属,并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0、P6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得到1 533 bp的DNA片段,其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其形态学特征:菌体为短杆状,能运动;革兰氏阳性反应;3%KOH溶解性实验呈阴性反应;有鞭毛,鞭毛周生;芽孢中生,椭圆形,孢囊稍膨大,初步将该菌株归属为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对引起甘蔗和其它作物病害的多个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据此,可将分离的菌株HAS确定为对甘蔗黑穗病菌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HAS 甘蔗黑穗病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蔗糖转运蛋白ShSUT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婷婷 王俊刚 +6 位作者 冯翠莲 蔡文伟 王文治 熊国如 伍苏然 杨本鹏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0-315,共6页
采用RACE技术从甘蔗体内克隆出一个新型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ShSUT4(GenBank登录号为GQ485583.1),预测其编码501个氨基酸,存在GPH(蔗糖/H+共转运体)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具有12跨膜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hSUT4在甘蔗根茎叶中均有表达... 采用RACE技术从甘蔗体内克隆出一个新型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ShSUT4(GenBank登录号为GQ485583.1),预测其编码501个氨基酸,存在GPH(蔗糖/H+共转运体)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具有12跨膜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hSUT4在甘蔗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9个不同甘蔗品种成熟茎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其中8个品种中ShSUT4表达量的高低与所测茎节中锤度高低呈正相关性,推测ShSUT4可能参与调控甘蔗体内蔗糖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糖转运蛋白 ShSUT4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蔗植株Southern杂交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崔学强 张树珍 +1 位作者 沈林波 冯翠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对甘蔗Southern杂交体系的优化,旨为转基因甘蔗Southern杂交鉴定分析提供参考。以转基因甘蔗为材料,就探针不同标记方法的比较、甘蔗基因组DNA的提取、基因组DNA酶切量、酶切时间及杂交过程等方面,对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技术进行... 对甘蔗Southern杂交体系的优化,旨为转基因甘蔗Southern杂交鉴定分析提供参考。以转基因甘蔗为材料,就探针不同标记方法的比较、甘蔗基因组DNA的提取、基因组DNA酶切量、酶切时间及杂交过程等方面,对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甘蔗DNA能满足后期实验的要求;PCR法标记探针的效率较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的效率高,更适合用于Southern杂交;40μg的DNA在400μL酶切体系中,酶切10 h可获得良好的酶切效果;杂交温度40℃,杂交18 h,可获得清晰的杂交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OUTHERN杂交 地高辛 PCR法标记探针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蔗BtG-2的T-DNA侧翼序列分析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冯翠莲 万玥 +5 位作者 冯小艳 王俊刚 赵婷婷 王文治 沈林波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68-2477,共10页
转基因甘蔗BtG-2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Cry1Ac-2A-gna融合抗虫基因导入‘新台糖22号’的转基因甘蔗株系,具有良好的抗虫特性和农艺性状。为了明确转基因甘蔗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以BtG-2的T2代为研究材... 转基因甘蔗BtG-2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Cry1Ac-2A-gna融合抗虫基因导入‘新台糖22号’的转基因甘蔗株系,具有良好的抗虫特性和农艺性状。为了明确转基因甘蔗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以BtG-2的T2代为研究材料,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基因组内的拷贝数;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建立了该转化体高效灵敏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T-DNA以单拷贝方式插入BtG-2株系;经过3次的热不对称巢式PCR扩增,获得外源基因T-DNA左边侧翼序列984 bp和右边侧翼序列705 bp;以这2个序列和相应的T-DNA的左右端序列分别设计3对检测引物对,建立了BtG-2株系的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最高的引物对LS011/LA451和RS160/RA588分别扩增到440 bp和428 bp的特异片段。其中T-DNA左侧设计的LS011/LA451检测引物对扩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在甘蔗BtG-2基因组DNA相对含量为0.1%的模板中检测出转基因目的成分,相当于9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本研究完成了转基因株系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为该转基因甘蔗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甘蔗 T-DNA侧翼序列 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 染色体步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2A-gna基因甘蔗BCG-17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翠莲 万玥 +5 位作者 王俊刚 冯小艳 赵婷婷 王文治 沈林波 张树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8-258,共11页
转基因作物外源T-DNA插入的侧翼序列是转基因事件检测的关键组分,也是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评价和监管所必需提供的重要信息。为了明确抗虫转基因甘蔗BCG-17的分子特征和建立其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及未来的监管工... 转基因作物外源T-DNA插入的侧翼序列是转基因事件检测的关键组分,也是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评价和监管所必需提供的重要信息。为了明确抗虫转基因甘蔗BCG-17的分子特征和建立其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及未来的监管工作,以其T2代为研究材料,通过Southern 杂交检测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内的拷贝数;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建立该转化体的高效灵敏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T-DNA以单拷贝方式插入BCG-17株系;经过3-4次的热不对称PCR扩增,分离到510 bp的T-DNA左侧翼序列和915 bp的右侧翼序列;以此为基础,分别设计左右侧翼检测引物,建立了BCG-17株系的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左侧翼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极限为0.1%,相当于9个单倍体甘蔗基因组拷贝数。转基因株系BCG-17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的完成,为该转基因甘蔗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甘蔗 T-DNA侧翼序列 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 染色体步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甘蔗的培育及其抗性丧失的防控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翠莲 张树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9-219,共11页
由于甘蔗存在遗传背景复杂和抗虫种质资源缺乏的问题,造成甘蔗常规抗虫育种远远落后于其他作物的现状。基因工程为抗虫甘蔗的育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经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并结合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抗虫转... 由于甘蔗存在遗传背景复杂和抗虫种质资源缺乏的问题,造成甘蔗常规抗虫育种远远落后于其他作物的现状。基因工程为抗虫甘蔗的育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经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并结合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抗虫转基因甘蔗的培育现状。首先介绍了甘蔗转基因遗传转化系统及其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的新发展,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抗虫转基因甘蔗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进展,尤其在通过Bt基因的改造和抗虫基因聚合等策略来防止转基因甘蔗的抗虫性下降甚至丧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今后抗虫转基因甘蔗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虫 Bt基因改造 基因聚合 多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Ab基因转化甘蔗及转基因抗虫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翠莲 沈林波 +3 位作者 赵婷婷 王俊刚 熊国如 张树珍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21-26,共6页
构建玉米UBI启动子驱动Bt Cry1Ab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UBT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PT三次连续筛选,共获得67株抗性植株,经PCR扩增检测,得到22株阳性植株,并对其进行RT-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其... 构建玉米UBI启动子驱动Bt Cry1Ab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UBT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PT三次连续筛选,共获得67株抗性植株,经PCR扩增检测,得到22株阳性植株,并对其进行RT-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其中的15株甘蔗基因组中,且得到了有效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CrylAb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ShSAP1基因的启动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君 武媛丽 +2 位作者 张焱珍 杨本鹏 张树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2期272-278,共7页
启动子在转基因育种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发掘高效的胁迫诱导和组织特异型启动子,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根据甘蔗逆境相关蛋白家族基因ShSAP1的基因组序列,利用Genome Walking法对ShSAP1的启动子进行了分离,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 启动子在转基因育种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发掘高效的胁迫诱导和组织特异型启动子,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根据甘蔗逆境相关蛋白家族基因ShSAP1的基因组序列,利用Genome Walking法对ShSAP1的启动子进行了分离,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离获得了1243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核心元件,还包含了干旱等胁迫相关的应答元件、MYB/MYC转录因子识别与结合元件、光应答元件及组织特异性相关元件,说明ShSAP1的启动子可能具有逆境应答及组织特异表达特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AP1 启动子 克隆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甘蔗叶组织PCR模板制备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学强 张树珍 冯翠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2,共5页
以转基因甘蔗叶片为材料,少量嫩叶经碱并短暂高温处理,再中和,形成裂解混合物。直接以此为模板,转基因甘蔗外源基因bar、KP4、Cry1Ac-2A-gna融合基因及内源基因Shactin基因为靶基因,PCR扩增结果稳定、准确、重复性强,完全可以达到常规C... 以转基因甘蔗叶片为材料,少量嫩叶经碱并短暂高温处理,再中和,形成裂解混合物。直接以此为模板,转基因甘蔗外源基因bar、KP4、Cry1Ac-2A-gna融合基因及内源基因Shactin基因为靶基因,PCR扩增结果稳定、准确、重复性强,完全可以达到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扩增效果。用此方法制备的模板室温下2周之内,4℃、-20℃下一个月之内结果不变。经多种外源基因PCR反应的反复验证,证实了这种方法在转基因甘蔗检测中的广泛适用性。该方法快速制备PCR模板,无需DNA提取过程,具有使用样品量少,成本低、简便、快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碱裂解 中和 PCR模板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国如 蔡文伟 +3 位作者 王文治 伍苏然 杨本鹏 张树珍 《中国糖料》 2016年第1期13-14,18,共3页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和大田自然发病的方法,对国家甘蔗品种区试中的21个品种及ROC16、ROC22号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99-596、粤甘42、桂糖29和福农39,达到高抗和抗病等级...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和大田自然发病的方法,对国家甘蔗品种区试中的21个品种及ROC16、ROC22号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99-596、粤甘42、桂糖29和福农39,达到高抗和抗病等级。在田间自然发病检测中,除了品种云蔗03-103、柳城03-1137和对照ROC22外,大部分品种在新植和宿根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黑穗病特性。为海南蔗区甘蔗生产和品种布局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抗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翠莲 万玥 +3 位作者 赵婷婷 王俊刚 冯小艳 张树珍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评价抗虫转基因甘蔗优良株系Bt2、Bt17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安全风险,采集抗虫转基因甘蔗Bt2、Bt17号株系及其受体非转基因品种ROC22甘蔗根际附近土壤,研究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及碱性磷... 为了评价抗虫转基因甘蔗优良株系Bt2、Bt17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安全风险,采集抗虫转基因甘蔗Bt2、Bt17号株系及其受体非转基因品种ROC22甘蔗根际附近土壤,研究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会因甘蔗生长周期、抗虫转基因甘蔗株系以及酶的种类而大有不同。Bt2的土壤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未与对照存在差异,而Bt17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与受体非转基因甘蔗品种ROC22相比,Bt17根际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任何时期都无差异;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显著高出对照,而在生长期与对照无差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生长期时与对照无差异,但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t2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并未产生影响,Bt17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可能产生较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 甘蔗 土壤酶活性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锌指蛋白基因ShSAP1的RNAi载体构建及对甘蔗的转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君 王俊刚 +1 位作者 武媛丽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993-997,共5页
植物中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参与了逆境应答,为研究甘蔗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ShSAP1的功能及在甘蔗抗逆育种方面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ShSAP1基因的RNAi载体并进行甘蔗的遗传转化,以期通过反向遗传学进行ShSAP1的功能分析。将Sh... 植物中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参与了逆境应答,为研究甘蔗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ShSAP1的功能及在甘蔗抗逆育种方面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ShSAP1基因的RNAi载体并进行甘蔗的遗传转化,以期通过反向遗传学进行ShSAP1的功能分析。将ShSAP1锌指编码区片段分别以正向和反向插入到中间载体pTCK303内含子的两侧,构建中间载体pTCK-iShSAP1,而后把干扰片段连入pCAMBIA-GUS中,获得RNAi表达载体pCAMBIA-iShSAP1,将该载体转导根癌农杆菌EHA105,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并对部分转化幼苗进行了初步的PCR鉴定。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测序验证,RNAi载体pCAMBIA-iShSAP1构建成功;转化幼苗经PPT抗性筛选后,获得了58株抗性植株,对抗性幼苗进行了Bar基因的PCR检测,得到6株PCR阳性植株。本研究完成了ShSAP1的RNAi载体构建及对甘蔗的遗传转化,为ShSAP1的功能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AP1 pTCK303 载体 RNA干扰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锌指蛋白基因ShSAP1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17
作者 李晓君 孔冉 +3 位作者 赵婷婷 武媛丽 郭婷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080-2083,共4页
甘蔗锌指蛋白ShSAP1可能参与了甘蔗成熟与逆境应答的过程。为了研究ShSAP1的功能,可通过亚细胞定位研究ShSAP1的定位特点。首先将ShSAP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中,构建ShSAP1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 甘蔗锌指蛋白ShSAP1可能参与了甘蔗成熟与逆境应答的过程。为了研究ShSAP1的功能,可通过亚细胞定位研究ShSAP1的定位特点。首先将ShSAP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中,构建ShSAP1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ShSAP1,然后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hSAP1与GFP融合表达产物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hSAP1-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hSAP1 锌指蛋白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褐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室内毒力的测定 被引量:18
18
作者 钱双宏 沈林波 +4 位作者 熊国如 王俊刚 冯翠莲 赵婷婷 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357,共5页
针对海南省不同植蔗区甘蔗褐条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单孢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以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经回接实验表明,病原菌HT-4致病性最强,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将菌株HT-4的r... 针对海南省不同植蔗区甘蔗褐条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单孢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以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经回接实验表明,病原菌HT-4致病性最强,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将菌株HT-4的r 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T-4与离蠕孢属(Bipolaris)相似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分析确定该菌是甘蔗褐条病的病原菌。室内毒力实验表明:在7种供试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和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4.400 6 mg/L和9.421 1 mg/L。结果为甘蔗褐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褐条病 离蠕孢属 室内毒力测定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茅过氧化氢酶基因(EaCAT-1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洋 姚艳丽 +3 位作者 胡小文 徐磊 邢淑莲 张树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35-1541,共7页
斑茅是栽培种甘蔗最重要的近缘物种之一,具有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文以高粱过氧化氢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00243758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属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后经基因组PCR、分子克隆、序列分析验证成功分离了1个... 斑茅是栽培种甘蔗最重要的近缘物种之一,具有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文以高粱过氧化氢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00243758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属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后经基因组PCR、分子克隆、序列分析验证成功分离了1个斑茅过氧化氢酶基因DNA序列(Ea CAT-1a,Gen Bank登录号为KF864223)。该序列全长3831 bp,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c DNA序列长为1532 bp,包含10 bp的5’非翻译区(UTR)和43 bp的3’UTR,以及一个1479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492个氨基酸,此蛋白序列具有过氧化氢酶保守结构域,属于CAT家族。将推测的Ea CAT-1a蛋白序列与高粱、水稻、玉米等物种进行同源进化分析,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过氧化氢酶 基因克隆 同源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sSOD-1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艳丽 胡小文 +3 位作者 邢淑莲 徐磊 张树珍 刘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3-508,共6页
本文以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 00244562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通过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获得了1个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Ss SOD-1a,Gene Bank登录号为... 本文以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 00244562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通过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获得了1个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Ss SOD-1a,Gene Bank登录号为KJ002571)。序列全长703 bp,由624 bp的开放读码框,36 bp的5’非翻译区和43 bp的3’非翻译区组成,编码207个氨基酸。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蛋白序列具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守结构域,属于SOD家族。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割手密Ss SOD-1a蛋白序列与鹰嘴豆、高粱、玉米等物种同源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