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肉加工副产物营养与理化特性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家祺 彭芍丹 +7 位作者 黄晓兵 周伟 李如一 陈绵鸿 张利 邓福明 徐永利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28-2737,共10页
椰粕(coconut oil residue,COR)和椰麸(coconut milk residue,CMR)是椰肉2种主要加工副产物,分别在椰油和椰奶加工过程中产生,为探究2种椰肉加工副产物的加工适宜性,对其营养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COR的脂肪含量(19.37 g/... 椰粕(coconut oil residue,COR)和椰麸(coconut milk residue,CMR)是椰肉2种主要加工副产物,分别在椰油和椰奶加工过程中产生,为探究2种椰肉加工副产物的加工适宜性,对其营养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COR的脂肪含量(19.37 g/100 g)要低于CMR,而蛋白质(11.32 g/100 g)、总膳食纤维(63.92 g/100 g)、可溶性膳食纤维(4.42 g/100 g)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糖(25.67 mg/g)、黄酮(4.21 mg/g)、总酚(1.15 mg/g)等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CMR。COR与CMR的水解氨基酸种类相似,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含量分别为94.955、56.975 mg/g。理化特性方面,不同温度下COR均比CMR显示出更好的水合特性,但二者的流动性均较差。COR比CMR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完整的晶体结构和较高的基团活性。综上,与CMR相比,COR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更加丰富,水合特性和流动性也具有相对优势,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稳定的晶体结构,是理想的低脂低糖高纤食品加工原料,本研究结果可为椰肉加工副产物在食品工业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粕 椰麸 营养评价 加工特性 食品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伟 黄志连 +3 位作者 彭芍丹 黄晓兵 曹玉坡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0-2098,共9页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过添加辣木叶粉或辣木籽油等作为营养补充剂制备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辣木各部位的营养价值、提取物的生理功效以及在食品和日化产品行业的加工现状,为辣木加工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思路,为辣木的深层次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辣木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营养价值 生理功效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晓兵 刘今 +2 位作者 陆含金 杨胜涛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1444,共14页
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或拟沉香属含有树脂的木材。其中,沉香精油(agarwood essential oil,AEO)是沉香主要的功能活性组分,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常被用来舒缓身心,缓解焦虑、抑郁和治疗... 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或拟沉香属含有树脂的木材。其中,沉香精油(agarwood essential oil,AEO)是沉香主要的功能活性组分,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常被用来舒缓身心,缓解焦虑、抑郁和治疗失眠。大量研究表明,AEO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色酮类、倍半萜类、芳香族类、脂肪酸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其中2-(2-苯乙基)色酮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特征组分。然而,AEO尚无明确的规范分级及质量检测标准,品质参差不齐,极大影响沉香产业的发展。AEO功效与其化学成分组成有着密切关联。从不同的原料(品种、产地、造香方式及时间)和不同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有机溶剂萃取法)得到的AEO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立健全AEO规范分级和质量检测标准,揭示AEO的化学成分与原料和提取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此外,由于人们对沉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沉香属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造成野生资源枯竭。但随着人工种植和人工诱导方法的推广,沉香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AEO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AEO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分析了目前AEO研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精油 生物活性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思考
4
作者 陈菲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第4期52-55,共4页
阐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应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完备设备采购前的必要性论证,按照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设备操作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完善大型仪器的... 阐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应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完备设备采购前的必要性论证,按照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设备操作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完善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最终实现仪器设备资源能最优配置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楠沉香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含金 杨胜涛 +4 位作者 袁源 廖良坤 周伟 张怡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6-1946,共11页
本研究基于挥发性成分分析结合细胞炎症模型探究奇楠沉香精油(Qi-Nanessentialoil,QEO)对RAW264.7细胞抗炎活性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QEO挥发性成分;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检测QEO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预... 本研究基于挥发性成分分析结合细胞炎症模型探究奇楠沉香精油(Qi-Nanessentialoil,QEO)对RAW264.7细胞抗炎活性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QEO挥发性成分;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检测QEO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QEO与炎症相关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应用荧光探针法检测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P65、P65、IκB-α和P-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QEO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50.08%)、石竹素(8.45%)、绿叶烷(6.46%)、榄香醇(3.88%)、2-烯丙基-6-甲基苯酚(2.78%)。QEO在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1.98%,其总抗氧化能力在1~10m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QEO与炎症的交集靶点有533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MAPK、NF-κB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QEO显著降低NO、ROS、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和表达水平(P<0.001);同时,QEO显著抑制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P<0.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QEO可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显著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以达到抗炎作用,具有开发成炎症抑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 精油 抗炎 RAW264.7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朊粉对菠萝果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飞 王文凤 +4 位作者 刘洋洋 邹颖 彭芍丹 周伟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724,共9页
为探究谷朊粉(wheat gluten,WG)抑制菠萝果粉吸湿行为的作用机制,给菠萝果粉的加工及贮藏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静态称量法绘制4种不同WG添加量(0、10%、20%、30%)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选用7个经典数学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 为探究谷朊粉(wheat gluten,WG)抑制菠萝果粉吸湿行为的作用机制,给菠萝果粉的加工及贮藏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静态称量法绘制4种不同WG添加量(0、10%、20%、30%)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选用7个经典数学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拟合度最高的模型并确定其数学表达式,进而推算菠萝果粉的安全贮藏水分。通过水与物料的结合能分析,绘制出样品平衡水分含量(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X_(eq))与结合能的关系图,从热力学角度阐述WG对菠萝果粉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室温条件下的水分吸附过程中,样品X_(eq)会随着水分活度(a_(w))的升高而升高,而且WG添加量越高的样品,其升高幅度越小。在0.753的a_(w)下,4种样品的X_(eq)分别为0.2068、0.1921、0.1763、0.1530g/g。菠萝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属于Ⅲ型等温线,Peleg模型对其拟合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GAB、Henderson、Mod-BET、Oswin模型,而Halsey、Smit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Peleg模型对所有样品拟合的R2均在0.995以上,RMSE为0.0112~0.0137。模型拟合验证结果表明,Peleg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高的线性关系,能较准确地反映菠萝果粉的X_(eq)。根据食品安全贮藏水分理论,利用上述拟合模型表达式推算出4种样品的相对安全水分分别为0.1421、0.1308、0.1168、0.1017g/g,绝对安全水分分别为0.0803、0.0721、0.0615、0.0501 g/g。此外,结合能分析结果表明,水与物料的结合能随着X_(eq)的升高而下降,同时WG的添加可有效降低结合能,从而降低物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当X_(eq)为0.20g/g时,WG添加量每增加10%,物料与水的结合能平均下降0.039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果粉 谷朊粉 水分吸附等温线 模型拟合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和水蒸气提取高良姜精油及纯露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丽静 黄晓兵 +1 位作者 刘梦洁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8-2504,共7页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率均高于水蒸气技术提取的提取率,纯露外观颜色无差异;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和纯露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差异,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鉴定出高良姜精油成分35种,纯露成分20种,水蒸气提取鉴定精油成分29种,纯露成分19种;1,8-桉叶素在超临界CO2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为15.49%,在水蒸气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中为10.61%;超临界CO2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8.50%;水蒸气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为31.83%。实验结果可为高良姜精油和纯露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提取 水蒸气提取 精油 纯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义军 卜梦婷 +4 位作者 谭戈 陈伟团 陈心怡 张利 李积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比乙醇浸提法、正己烷浸提法、热榨法、冷榨法、水代法5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参考国家标准对其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等进行检测,采用GC...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比乙醇浸提法、正己烷浸提法、热榨法、冷榨法、水代法5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参考国家标准对其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等进行检测,采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感官品质、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皂化值和不皂化物优于其他4种方法,其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与不皂化物含量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显著。乙醇法所得牛油果油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大,且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性显著;5种方法所的牛油果油中共检出8种脂肪酸,且主要由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4种组成,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中脂肪酸种类最少,但是其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和最大,且棕榈酸、棕榈油酸含量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性显著。【结论】5种提取方法中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果 提取方法 理化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付调坤 周伟 +2 位作者 夏文 付琼 李积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42-50,共9页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并利用高效液相法对提取的3种甾醇含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茎...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并利用高效液相法对提取的3种甾醇含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茎甾醇含量的因素是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液固比,最优工艺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0 W,超声提取温度53.61℃、超声提取时间168.45 min、液固比17.10∶1,实验预测综合评分为2.3743。依据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下火龙果茎甾醇含量为:麦角甾醇含量为179.08 mg/hg,豆甾醇含量为156.02 mg/hg,β-谷甾醇含量为54.89 mg/hg,总甾醇含量为389.99 mg/hg。综合评分为2.3633,这与理论综合评分2.374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的甾醇提取工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茎 植物甾醇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精油挥发成分分析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良坤 杨胜涛 +3 位作者 袁源 查云盛 和桂芳 肖鱼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74-79,共6页
通过GC-MS分析艳山姜精油挥发性组分,并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系及CCK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研究艳山姜精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艳山姜精油挥发组分主要包含烯烃类和醇类物质,分别占挥发组分的63.... 通过GC-MS分析艳山姜精油挥发性组分,并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系及CCK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研究艳山姜精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艳山姜精油挥发组分主要包含烯烃类和醇类物质,分别占挥发组分的63.88%、19.52%;在精油浓度为200μg/mL时,处理48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56.8%;采用200μg/mL的艳山姜精油处理HepG2细胞24h,细胞凋亡率提高了2.5倍,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Caspase-3、Caspase-9、p53表达量提升至对照的2.57、1.74、1.50倍,而促进细胞增殖的PCNA基因表达量降低到0.45倍。艳山姜精油能较好地抑制癌细胞HepG2的增殖,为利用艳山姜开发功能食品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精油 挥发组分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油脂积累及油脂含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贵丽 韩志萍 +3 位作者 魏晓奕 周伟 龚霄 李积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134-142,共9页
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人们的目光逐渐从陈化粮、木质素、动物油脂等转向微型藻类,因其具有可养殖、可再生、生长周期短、分布广泛、可进行光合作用、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突出特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科研和产业人员的目光。通过综... 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人们的目光逐渐从陈化粮、木质素、动物油脂等转向微型藻类,因其具有可养殖、可再生、生长周期短、分布广泛、可进行光合作用、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突出特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科研和产业人员的目光。通过综合现有的微藻油脂生产的相关报道,从当前研究报道的产油微藻的种类、影响油脂积累的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油脂含量检测的方法对微藻油脂含量进行评估,对比得出布朗葡萄藻藻和部分链带藻的产脂能力更具优势,其油脂含量能达到细胞干重的60%以上,另外,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基因手段干预等措施可以获得高产油脂的微藻,其产油能力要比野生株提高20%以上,并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微藻产油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研究计划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微藻 积累因素 培养优化 含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伟 何云侠 +5 位作者 廖良坤 李艳 付调坤 李如一 李积华 阮榕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5-880,共6页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在储藏过程中最为稳定,包封率达到最大,为45.10%±0.27%。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可呈浓度依赖式的降低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2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对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3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载体,研究了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褪黑效果,为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作为皮肤增白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叶黄檀精油 脂质体 斑马鱼胚胎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籽渣组分蛋白的理化与功能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志连 付开举 +5 位作者 彭芍丹 黄晓兵 李如一 曹玉坡 周伟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53,共7页
辣木籽渣是辣木籽提取油之后的副产物,为了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本文以辣木籽渣为原料,通过奥斯本(Osborne)四步法提取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比较了4种组分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 辣木籽渣是辣木籽提取油之后的副产物,为了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本文以辣木籽渣为原料,通过奥斯本(Osborne)四步法提取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比较了4种组分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10.34%、0.69%、3.40%和3.65%,纯度均在82%以上,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的分子量均较低(5~25 kDa),且清蛋白的蛋白条带浓度最高。此外,清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均为最优,但泡沫稳定性最差,在静置120 min后消散。4种组分蛋白的持油性均受温度的影响,球蛋白受温度影响最小。本研究表明辣木籽渣是一种较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可为其在食品工业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渣 Osborne四步法 组分蛋白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壳聚糖/槲皮素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慧 杨子明 +3 位作者 何祖宇 周闯 王超 李普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0-986,共7页
槲皮素(QCT)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热带植物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槲皮素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因此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脱氧胆酸(DA)为疏水基团,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为亲水基团合... 槲皮素(QCT)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热带植物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槲皮素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因此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脱氧胆酸(DA)为疏水基团,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为亲水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壳聚糖(ACS),并制备了两亲性壳聚糖槲皮素纳米胶束(ACS-QNMs)。结果表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DA和NAC已成功接枝到壳聚糖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空白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MC)为26.92μg/mL,扫描电镜观察纳米载药胶束外观呈球形且分布均匀。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纳米胶束电位为31 mV。研究表明,槲皮素经两性壳聚糖包埋后,能在人体温度37℃下缓慢释放,同时在室温下稳定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壳聚糖 槲皮素 纳米胶束 荧光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果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亚萍 邓凯波 +2 位作者 周伟 李积华 曹玉坡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05-2412,共8页
本研究利用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干燥栀子果,采用7种干燥模型对干燥特性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求解,探讨在装载密度、干燥温度和物料厚度为条件因素下栀子果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确定最优干燥模型。结果表明:随着... 本研究利用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干燥栀子果,采用7种干燥模型对干燥特性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求解,探讨在装载密度、干燥温度和物料厚度为条件因素下栀子果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确定最优干燥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装载密度的增加,栀子果干燥时间逐渐增加,干燥速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干燥温度和物料厚度对栀子果干燥速率有显著性影响。Verma模型较适用于描述栀子果在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模型中R2拟合值最大可达0.9998,误差平方和(SSE)变化范围为0.0001~0.0088,方误差的根(RMSE)为0.0024~0.3161。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效节能、营养丰富的干燥栀子果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 干燥特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4个产区咖啡豆的主要风味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云兰 李积华 +2 位作者 陈文进 桂花 李学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5-1454,共10页
本研究以云南4个产区即西双版纳(A、B、C)、普洱(D、E、F)、临沧(G、H、I)、保山(J、K、L)的12个咖啡生豆样品为原料,分析咖啡主要风味前体物质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采用理化分析法测定蛋白质、脂肪、还原糖的含量,采用全自动氨... 本研究以云南4个产区即西双版纳(A、B、C)、普洱(D、E、F)、临沧(G、H、I)、保山(J、K、L)的12个咖啡生豆样品为原料,分析咖啡主要风味前体物质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采用理化分析法测定蛋白质、脂肪、还原糖的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因、绿原酸含量,对12种咖啡豆样品进行烘焙,对咖啡熟豆采用色度学系统分析色差,采用杯品的方式测定感官品质。结果表明:12个咖啡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在11.73~14.72 g/100 g之间,脂肪含量为9.1%~15.9%,还原糖含量为5.83~6.26 g/100 g;12个样品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而蛋氨酸均未检出,总氨基酸含量在10.18~17.25 g/100 g之间,孟连县勐马镇帕亮村(E)咖啡豆样品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保山市隆阳区白花岭村(K)咖啡豆样品的总氨基酸含量最低;咖啡因含量在13.73~15.74 mg/g之间,绿原酸含量为20.97~32.51 mg/g。景洪市普文镇南岛河村(B)的咖啡熟豆色泽最明亮,色调度和色调角较好;保山市高黎贡山(J)的咖啡熟豆较其他咖啡更红润,色调角相对较差;E咖啡熟豆和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I)的咖啡熟豆偏蓝,E咖啡豆色调度和色调角偏好。感官评价总分在42.79~46.09之间,保山市昌宁县老地基咖啡种植园(L)的咖啡豆感官评分最高,景洪市勐旺乡老黄寨村(A)的咖啡豆感官评分最低。综上,不同产区咖啡生豆的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区咖啡熟豆的感官品质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咖啡风味品质提升及对优质产品的筛选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豆 云南 风味成分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无醇酯化制备与表征
17
作者 高媛媛 李如一 +4 位作者 李莹莹 周伟 黄晓兵 彭芍丹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19-2727,共9页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是以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本研究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对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是以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本研究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对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tapioca 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TSSOS)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soybean phospholipid,SP)为乳化剂制备的OSA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SP添加量为1.00%制备的SSOS(1.00%SP-SSOS)比异丙醇分散OSA制备的SSOS(IPA-SSOP)具有更高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OS基团)含量、取代度(DS)以及取代效率(SE)。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1.00%SP-SSOS和IPA-SSOS均在1572 cm^(-1)和1726 cm^(-1)处出现了2个新的特征峰,其中1.00%SP-SSOS的特征峰强度更强。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也证实了荧光标记的OS基团在1.00%SP-SSOS中荧光强度略强,少部分淀粉颗粒内部显示亦有OS基团,这说明利用高压均质以及SP乳化剂将OSA分散为微米级乳液再进行酯化,可以提高OSA与淀粉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酯化反应效率。综上所述,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制备SSOS的方法可行,本研究为无醇酯化反应体系应用在SSOS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无醇酯化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取代度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桂味、玉荷包)果皮褐变相关因素的评价
18
作者 段志豪 陈绵鸿 +4 位作者 李如一 代亚萍 周伟 李宏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3-2222,共10页
为探究桂味和玉荷包2个荔枝品种采后储存过程中果皮褐变引起的成分变化,对其储存过程中果皮的色泽、褐变相关酶活力以及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等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测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在4℃储... 为探究桂味和玉荷包2个荔枝品种采后储存过程中果皮褐变引起的成分变化,对其储存过程中果皮的色泽、褐变相关酶活力以及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等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测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在4℃储存条件下,与桂味相比,玉荷包果皮更易褐变,玉荷包储存3 d时果皮局部便出现明显褐变现象,而桂味则在储存7d时才有类似现象。储存期间(0~14d),2个荔枝品种果皮褐变均会导致果皮总酚、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减少,果皮的pH均呈上升趋势,且桂味果皮pH的上升幅度低于玉荷包。此外,2个荔枝品种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玉荷包下降幅度大于桂味;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力均略有下降,玉荷包果皮的POD活力约为桂味的1.33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总酚、黄酮、PPO和pH 4个指标与荔枝褐变色度呈显著相关,且2个荔枝品种间及褐变过程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可有效区分荔枝品种和果皮褐变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抑制荔枝果皮褐变现象的研究,以及荔枝果皮酚类活性物质的提取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褐变 酚类物质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19
作者 张玉梅 周伟 +4 位作者 邹颖 付调坤 胡小军 曹玉坡 李积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63-70,共8页
以甘蔗制糖废弃物甘蔗渣为原料提取甘蔗渣纤维素(sugarcane bagasse cellulose,SBC),在羧基化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均质制备甘蔗渣纤维素纳米纤维(sugarcane bagasse cellulose nanofibers,SBCNFs),对其结构性质进行表征,并探究SBCNF... 以甘蔗制糖废弃物甘蔗渣为原料提取甘蔗渣纤维素(sugarcane bagasse cellulose,SBC),在羧基化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均质制备甘蔗渣纤维素纳米纤维(sugarcane bagasse cellulose nanofibers,SBCNFs),对其结构性质进行表征,并探究SBCNFs悬浮液的流变行为。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SBCNFs表面带负电荷,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结果显示SBCNFs呈纤丝状,直径为3~10 nm,长度为1000~2000 n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结果表明羧基化预处理使SBCNFs表面成功接枝上羧基,其中羧酸根以羧酸盐的形式存在。与SBC相比,SBCNFs的纤维晶型结构没有改变,仍保持纤维素I型结构,但是其结晶度指数由32.62%增加为71.37%。热重(thermogravimetric,TG)分析结果表明SBCNFs热稳定性高于SBC。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BCNFs悬浮液浓度提高,其黏度增大、剪切变稀行为增强,在线性黏弹区域内(应力<10%),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弹性行为主导,SBCNFs悬浮液表现出固态的性质,且具有较好的触变恢复性。综上,所制备的SBCNFs具有纤维结构且具有较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纤维素纳米纤维 羧基化预处理 结构表征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槟榔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源 刘洋洋 +2 位作者 龚霄 周伟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69-2376,共8页
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 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黄色度提高;槟榔干制品的厚度与干燥温度呈负相关,低温的冻干可基本保持槟榔的厚度;干燥过程中槟榔的硬度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失水率50%时硬度最低,为后续粉碎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干燥后槟榔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青果,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强于新鲜样品;而槟榔碱含量干燥样品均显著低于新鲜样品,因此可推断槟榔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总黄酮、总酚含量相关,与槟榔碱无明显相关。不同干燥方式对槟榔的影响明显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干燥方式或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干燥 理化特性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