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当代小号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胤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1,共2页
小号作为西方传统乐器中最重要的铜管乐器,随着西方管弦乐传入中国的潮流,已然在中国军乐队和铜管类重奏乐队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尽管如此,相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西方常规乐器而言,在中国无论是相关作品的创作方面,还是... 小号作为西方传统乐器中最重要的铜管乐器,随着西方管弦乐传入中国的潮流,已然在中国军乐队和铜管类重奏乐队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尽管如此,相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西方常规乐器而言,在中国无论是相关作品的创作方面,还是在演奏普及方面,都呈现出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主要集中研讨中国小号作品创作的现状及其缘由,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掘小号这一乐器本身的内在文化潜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关联与融合,进而促进小号音乐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号音乐 创作现状 边缘化 文化潜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史前玉器寓意性功能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石荣传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1,共7页
在中国古玉发展的历程中,史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了几千年来中国古玉与人们思想意识相结合的历史,也就是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从自然美过渡到寓意美的阶段。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史前古玉在同一时期有其发展的统一... 在中国古玉发展的历程中,史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了几千年来中国古玉与人们思想意识相结合的历史,也就是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从自然美过渡到寓意美的阶段。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史前古玉在同一时期有其发展的统一性,以及不同时期上发展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虽然非理性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玉器里所积淀的社会观念和意识即理性的内容却是基本一致的。据此,史前玉器寓意性功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史前玉器寓意性功能发展的滥觞期、玉神灵崇拜寓意性功能阶段、玉“神人”崇拜寓意美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玉器 寓意美 玉神灵崇拜 玉“神人”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舞·武——对民俗艺术中生命本源的多层面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锦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0,共6页
文章透过早期艺术和遗留至今的器物图像及其与文献史料对话交互,从贯穿于民俗艺术的巫文化出发,解析民俗艺术与巫、舞、武之间多层面的内在联系——“巫”中见“舞”以及“舞”中见“武”的生命意识表达。并结合民俗艺术符号中“卍”字... 文章透过早期艺术和遗留至今的器物图像及其与文献史料对话交互,从贯穿于民俗艺术的巫文化出发,解析民俗艺术与巫、舞、武之间多层面的内在联系——“巫”中见“舞”以及“舞”中见“武”的生命意识表达。并结合民俗艺术符号中“卍”字符,探讨民俗艺术的生命本源以及深埋土壤里的生命繁衍意识,乃至隐含于内、一脉相承的生命本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生命本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9-35,共7页
胶州秧歌与北方各地秧歌在音乐结构、调性、曲牌、节奏等方面有着复杂深刻的关联。从整体风格来看,具有同源性特质。在曲牌体应用和音乐特性、文化内涵方面同气连枝,共同体现出北方民俗音乐的审美气质。而从唱腔音乐、伴奏音乐,以及音... 胶州秧歌与北方各地秧歌在音乐结构、调性、曲牌、节奏等方面有着复杂深刻的关联。从整体风格来看,具有同源性特质。在曲牌体应用和音乐特性、文化内涵方面同气连枝,共同体现出北方民俗音乐的审美气质。而从唱腔音乐、伴奏音乐,以及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方式来看,则显示出强烈的地域差异色彩。细微的差别不仅是其个性鲜明,更重要的是彰显出独立的地方韵味风情,并将深沉的人文历史精神在其中汇集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秧歌 北方秧歌 音乐维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韵焕新生——21世纪琵琶艺术的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彤宇 《当代音乐》 2017年第7期50-51,共2页
琵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现代,受西方、流行等音乐文化的冲击,琵琶艺术的发展面临着较尴尬的局面,新一代的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无论是器乐曲的移植、流行音乐的改编,抑或是表现形式的丰富,都为琵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琵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现代,受西方、流行等音乐文化的冲击,琵琶艺术的发展面临着较尴尬的局面,新一代的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无论是器乐曲的移植、流行音乐的改编,抑或是表现形式的丰富,都为琵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看到琵琶艺术在未来蓬勃发展的曙光,本文主要对21世纪琵琶艺术的创新进行归纳,对琵琶艺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现代 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墨榼子艺术的图像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保护
6
作者 张锦莉 孙晓勇 陈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5-237,共3页
文章指出作为青岛"非遗"保护名录的即墨榼子艺术,承载着丰富的胶东半岛民间文化艺术的信息。对即墨榼子艺术的田野调查,了解当地即墨榼子的传承发展,有利于探讨分析即墨榼子艺术的传承发展及其保护。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艺术 即墨子榼 民俗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艺表演中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媛 《福建茶叶》 2018年第2期123-124,共2页
随着茶艺表演活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活动的元素应用也有着较高要求,其实在具体的茶艺表演时,音乐元素对整个表演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曲目和乐器艺术,不仅能够提升茶艺表演的趣味所在,同时也能够让整个茶艺... 随着茶艺表演活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活动的元素应用也有着较高要求,其实在具体的茶艺表演时,音乐元素对整个表演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曲目和乐器艺术,不仅能够提升茶艺表演的趣味所在,同时也能够让整个茶艺表演活动更有趣味性。本文拟从茶艺表演的具体内涵认知出发,结合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客观认知,通过融入茶艺表演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分析茶艺表演活动中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具体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表演 小提琴 演奏艺术 应用机制 文化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莫扎特晚期咏叹调的艺术语言
8
作者 邹威特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莫扎特的晚期歌剧代表着歌剧艺术的高峰水准,咏叹调是这些晚期歌剧的核心要素。18世纪晚期的音乐风格经历了从巴洛克到古典的深刻变革,莫扎特晚期咏叹调既具有古典风格特征,又在旋律与形式、调性、乐队、戏剧步履等艺术语言方面深入探... 莫扎特的晚期歌剧代表着歌剧艺术的高峰水准,咏叹调是这些晚期歌剧的核心要素。18世纪晚期的音乐风格经历了从巴洛克到古典的深刻变革,莫扎特晚期咏叹调既具有古典风格特征,又在旋律与形式、调性、乐队、戏剧步履等艺术语言方面深入探索了咏叹调的潜能,有力地推动了咏叹调及歌剧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扎特晚期 咏叹调 古典风格 艺术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歌曲《秋水长天》创作技法刍议
9
作者 孙道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121,共2页
艺术歌曲《秋水长天》采用中国古诗词的意蕴思想,配以现代化创作技法,融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元素,是中国当代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力图挖掘该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古韵盎然、情意鲜明的作品内容,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曲式结构,以及中西方... 艺术歌曲《秋水长天》采用中国古诗词的意蕴思想,配以现代化创作技法,融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元素,是中国当代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力图挖掘该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古韵盎然、情意鲜明的作品内容,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曲式结构,以及中西方器乐交叉融合的配器方式等视角,探究其创作技法的鲜明特色,旨在深刻诠释该作品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秋水长天》 创作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中国当代低音提琴演奏对波特西尼的传承与创新
10
作者 庄妍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5期41-41,46,共2页
波特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在西方音乐史和低音提琴演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演奏技法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本文立足探析中国当代低音提琴演奏对波特西尼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深层关联性,为完善中国... 波特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在西方音乐史和低音提琴演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演奏技法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本文立足探析中国当代低音提琴演奏对波特西尼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深层关联性,为完善中国当代低音提琴演奏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纠葛的和解与两性关系的和解——《伊多梅纽斯》与《费加罗的婚姻》的戏剧内涵的比较
11
作者 邹威特 《歌剧》 2013年第1期76-78,共3页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包罗万象、意境深远。要理解莫扎特作品的精神实质,就需从他的歌剧作品入手,尤其是他的七大歌剧。其中,1781...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包罗万象、意境深远。要理解莫扎特作品的精神实质,就需从他的歌剧作品入手,尤其是他的七大歌剧。其中,1781年的《伊多梅纽斯》(Idomeneo)和1786年的《费加罗的婚姻》(Le Nozzedi Figaro)是两部不能逾越且很有比较意义的巨著。在体裁上,它们分别体现着莫扎特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的创作手法和音乐结构;在题材上,则分别显现着古希腊古典史诗和法国启蒙主义戏剧的韵味;在戏剧内涵的深度揭示上,则统一聚焦在人性的和解这一宏大主题,不同的是《伊多梅纽斯》以代际间纠葛的最终和解为主线,而《费加罗的婚姻》则强调的是两性关系的和解,比较两剧的戏剧内涵理应首先了解当时的历史及人文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多梅纽斯》 《费加罗的婚姻》 代际 和解 历史背影 戏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多源”走向“多元”——百年中国歌剧类型嬗变探究
12
作者 康芮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自黎锦晖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920)诞生至今,中国歌剧创作已越百年。百年来中国歌剧人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既有相似之处,亦呈现出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格,并留下了大量风格各异的歌剧作品。回望百年间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 自黎锦晖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920)诞生至今,中国歌剧创作已越百年。百年来中国歌剧人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既有相似之处,亦呈现出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格,并留下了大量风格各异的歌剧作品。回望百年间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歌剧类型嬗变,有助于立足已有成就总结经验教训,为目前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些许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 多元 中国歌剧 歌剧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超尘书法艺术赏析
13
作者 甘润芳 《艺海》 2018年第8期46-48,共3页
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独特的"书相如磬、用笔如铸、字发如松、章法如阵"的美学境界,格调高古、气韵生动、雄浑苍厚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源于他心胸坦荡、游于艺的博大情怀和人生态度;其二,是源于他将音乐、绘画、太极拳之理,融会... 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独特的"书相如磬、用笔如铸、字发如松、章法如阵"的美学境界,格调高古、气韵生动、雄浑苍厚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源于他心胸坦荡、游于艺的博大情怀和人生态度;其二,是源于他将音乐、绘画、太极拳之理,融会贯通于书法之中;其三,源于他对传统书法名家碑帖学习即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超尘 书法艺术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乎意料的奇思妙想,五彩缤纷的音响呈现——浅论张朝式音乐语言风格与创作,以他的钢琴作品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珊 郭红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文章从中国国内当前的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状况谈起,继而谈到著名青年作曲家张朝先生为丰富中国钢琴音乐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笔者从作品本体出发,着重从音乐的音响构建与地域风格方面来论述张朝先生的创作。其中音响构建主要包括钢琴音... 文章从中国国内当前的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状况谈起,继而谈到著名青年作曲家张朝先生为丰富中国钢琴音乐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笔者从作品本体出发,着重从音乐的音响构建与地域风格方面来论述张朝先生的创作。其中音响构建主要包括钢琴音色的使用、音乐要素的设计、表演过程中的演奏标示等因素显示出来的。同时上述要素又都和作曲家的民族性、生活经历及哲学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只有将这些因素辩证联系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较深层次地、全面地探究其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带来的内质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朝 音乐语言 音乐要素 钢琴演奏 内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晋带背筒狮形器的用途及定名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杰 石荣传 《四川文物》 2008年第3期74-78,共5页
作为两晋时期典型而精美的青瓷器之一,带背筒狮形器的用途和名称众说纷纭。参考狮形器的出土状况,从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因素考虑,带背筒狮形器应该是文房用具而非烛台、酒器,并确定它的名称应该叫水注而非水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 作为两晋时期典型而精美的青瓷器之一,带背筒狮形器的用途和名称众说纷纭。参考狮形器的出土状况,从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因素考虑,带背筒狮形器应该是文房用具而非烛台、酒器,并确定它的名称应该叫水注而非水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带背筒象生器的定名也应为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形器 晋朝 定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型”胶州秧歌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2-76,共5页
"原生型"胶州秧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有代表性的地域民间舞蹈文化,与其它秧歌一样植根于农耕文化,但同时又受到港口文化的影响,并体现了齐文化的遗存。此外,它还具有节庆娱乐功能、熏陶教育功能和经济收益功能。
关键词 “原生型” 胶州秧歌 文化 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墨榼子图案纹样里的文化信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锦莉 孙晓勇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6期94-97,共4页
即墨榼子是胶东半岛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篇章。榼子很早即不以食用为主要目的,而用于祭祀,反映出先民的思想意识,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即墨榼子作为胶东半岛活着的民俗文化记忆,主要的榼花图案... 即墨榼子是胶东半岛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篇章。榼子很早即不以食用为主要目的,而用于祭祀,反映出先民的思想意识,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即墨榼子作为胶东半岛活着的民俗文化记忆,主要的榼花图案纹样通过民俗节日、人生礼仪和祭祀仪式得以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墨榼子 图案纹样 文化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听觉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海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8-179,共2页
敏锐的音乐听觉是提升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听觉是沟通原创者与伴奏者的媒介,拥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是主奏者与伴奏者默契配合的基础,培养音乐听觉是提高钢琴伴奏者音乐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本文深度剖析音乐听觉在钢琴即兴伴... 敏锐的音乐听觉是提升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听觉是沟通原创者与伴奏者的媒介,拥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是主奏者与伴奏者默契配合的基础,培养音乐听觉是提高钢琴伴奏者音乐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本文深度剖析音乐听觉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的价值内涵,以期促进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听觉 钢琴伴奏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制与多元审美文化角逐下的旗袍设计变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锦莉 孙晓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57,共2页
数百年服饰的发展,从"袍服"到旗袍,从旗袍到东方传统文化元素的沉淀,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礼制作用与多元审美文化影响下的旗袍造型设计变迁,以女性"衣"的解放为契机来寻求旗袍设计的美学风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造型艺术 服装设计 多元文化 礼制 旗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出土汉玉的历史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荣传 陈杰 《文物春秋》 2006年第6期25-30,73,共7页
从目前考古出土玉器的情况看,两汉是古玉美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之后的玉器开始了生活化的美学发展阶段。儒家理论与黄老思想结合在一起,使得汉代厚葬之风盛行,用玉制度在两汉发展成熟起来。在两汉,儒家思想与羽化升仙的黄老思... 从目前考古出土玉器的情况看,两汉是古玉美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之后的玉器开始了生活化的美学发展阶段。儒家理论与黄老思想结合在一起,使得汉代厚葬之风盛行,用玉制度在两汉发展成熟起来。在两汉,儒家思想与羽化升仙的黄老思想这两种表面看起来相悼的哲学思潮在玉器中达到完美的契合,将玉器的象征寓意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说两汉玉器是艺术和政治的结合,也是艺术与宗教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汉代 儒家思想 神仙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