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判决书说理中的民事裁判逻辑——围绕《民事诉讼法》第155条展开 被引量:10
1
作者 傅郁林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1期62-75,共14页
《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判决书说理应包括认定事实的理由和适用法律的理由,但事实理由与法律理由之间的关系所蕴含的裁判逻辑,不是"事实+法律=判决",而是"事实→法律→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 《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判决书说理应包括认定事实的理由和适用法律的理由,但事实理由与法律理由之间的关系所蕴含的裁判逻辑,不是"事实+法律=判决",而是"事实→法律→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示范的判决书说理如:"本案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但在诉讼请求(A)与证据(D)之间是通过请求权基础(B)和法律要件(b)/要件事实(C)而形成逻辑链条的。这一逻辑关系的断裂,在判决书中表现为"本院认为"的法律适用与"本院查明"的事实无关,在庭审调查中表现为以质证替代证明、以证据替代事实。前者导致法律适用的恣意,后者导致了庭审功能虚化,并共同导致审判效率低下而错误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书 庭审 民事裁判 裁判逻辑 裁判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公益诉讼比较研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汤维建 张明哲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30-182,共53页
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公益诉讼在立法、制度、程序和实务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大陆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扩大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规定一定范围内的公民有权提起公益诉讼;赋予社会团体以行... 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公益诉讼在立法、制度、程序和实务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大陆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扩大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规定一定范围内的公民有权提起公益诉讼;赋予社会团体以行政公益诉权,使它们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消解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垄断权”;修改《证券法》,规定检察机关和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可以提起证券公益诉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证券团体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60年的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谭兵 《司法改革论评》 2012年第1期1-10,共10页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这60年中,民事诉讼法学沿着"新中国法学60年——曲折·磨难·追求"的基本轨迹,"既经历过苦不堪言的低谷,也见证了法学研究的辉煌",在经过"理念转型和基本理...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这60年中,民事诉讼法学沿着"新中国法学60年——曲折·磨难·追求"的基本轨迹,"既经历过苦不堪言的低谷,也见证了法学研究的辉煌",在经过"理念转型和基本理论体系的重构"之后,"开始驶入了一个高速发展轨道"。在欢庆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学 民诉法 中国法学 民事司法改革 诉权理论 基本理论体系 既判力 民事审判 诉讼标的
原文传递
民事庭审程序优质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
4
作者 汤维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0-160,共31页
中国的民事庭审方式改革历经了庭审规范化改革和庭审实质化改革两个阶段,目前进入到了庭审优质化改革的更高阶段。庭审优质化改革要解决庭审走过场等诸多"病症"。为此有必要在庭审改革上实现若干转变,并建立程序分流机制、具... 中国的民事庭审方式改革历经了庭审规范化改革和庭审实质化改革两个阶段,目前进入到了庭审优质化改革的更高阶段。庭审优质化改革要解决庭审走过场等诸多"病症"。为此有必要在庭审改革上实现若干转变,并建立程序分流机制、具体诉答机制、审判预备机制、争点整理机制、平等保障机制、法庭对审机制以及裁判说理机制等,此外还要建立若干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庭审方式 优质化改革 集中审理 审判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5
作者 齐树洁 《北航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65-75,共11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今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具有指引意义。民事诉讼制度应以诉权保障作为最高目标。今后的修法应引入民事司法、纠纷解决的新理念,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设立独立的审前程序和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今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具有指引意义。民事诉讼制度应以诉权保障作为最高目标。今后的修法应引入民事司法、纠纷解决的新理念,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设立独立的审前程序和调解程序,以一审为中心,限制再审,维护司法的权威,并在今后条件成熟时,实行三审终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司法改革 民事诉讼 诉权保障
原文传递
民事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法制的联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随想
6
作者 张卫平 《司法改革论评》 2017年第2期1-3,308,共4页
1978年迄今,我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艰辛、复杂、迂回曲折的历程,一段如歌的历史。正是这一改革开放的壮举,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有的进步和成就。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革命性的。由此,导致我国社会地覆天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 1978年迄今,我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艰辛、复杂、迂回曲折的历程,一段如歌的历史。正是这一改革开放的壮举,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有的进步和成就。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革命性的。由此,导致我国社会地覆天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等方面,也体现在法制方面。在法制方面,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法制影响的过程。欲论及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方面 法制 变迁 司法 文化 民事 变化 影响
原文传递
新民事诉讼法小额诉讼程序规定对民事司法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思明 胡立峰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4年第1期231-239,共9页
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创制和实践推行,将深刻影响民事司法的整体格局,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该程序回应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大众化的期待,在减轻当事人讼累、提高诉讼效率、科学配置司法资源、实现案件分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 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创制和实践推行,将深刻影响民事司法的整体格局,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该程序回应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大众化的期待,在减轻当事人讼累、提高诉讼效率、科学配置司法资源、实现案件分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小额诉讼程序的实施将导致基层法院及其人民法庭面临申请再审案件增加的局面,当事人因权利保障不足和救济渠道不畅,也可能产生对法院的抵触情绪。这种状况意味着基层法院面临的压力在短期内将有所增加。为此,基层法院和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应对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事诉讼法 小额诉讼程序 诉讼效率 一审终审 指导性意见
原文传递
依法治国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8
作者 齐树洁 《司法改革论评》 2015年第1期1-6,384,共7页
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召... 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根据十八大的要求,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 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法 高效权威 法治中国 社会公正 小额程序 民事司法 审前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
原文传递
新民事訴訟法中的新制度
9
作者 張衛平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 2012年第5期5-8,61-64,共8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於1982年,1991年颁布正式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次进行修正,主要涉及审判监督制度和执行制度。本次民事诉讼法有59处修改,涉及70多个条文的调整,略占整部法律四分之一,虽然还不是一次大修,...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於1982年,1991年颁布正式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次进行修正,主要涉及审判监督制度和执行制度。本次民事诉讼法有59处修改,涉及70多个条文的调整,略占整部法律四分之一,虽然还不是一次大修,但其中许多新制度的建立和对原有制度的修正反映了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新发展,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一步推进了民事司法的公正和高效。本文就部分新增设的制度予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新制度 民事司法制度 审判监督制度 2007年 执行制度 修改 法律
原文传递
聚焦民事訴訟法的修改
10
作者 宮鳴 李浩 +6 位作者 姜啓波 畢玉謙 林文學 宋朝武 劉榮軍 陳剛 肖建華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 2011年第5期9-15,70-77,共15页
中国民事诉讼法大修草案于本年10月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修法被称为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总体看,其修订涉及五大方面的问题:(1)完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妥善处理裁判的稳定性与有错必纠的关系;(2)完善审前程序立法,... 中国民事诉讼法大修草案于本年10月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修法被称为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总体看,其修订涉及五大方面的问题:(1)完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妥善处理裁判的稳定性与有错必纠的关系;(2)完善审前程序立法,加强当事人与法院间的诉讼互动关系;(3)设立公益诉讼制度,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修改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 聚焦 公益诉讼制度 社会公共利益 有错必纠
原文传递
关于现代民政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汤维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42-160,共19页
为使民政在我国充分发挥职能,需对传统民政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转型。现代民政的基本使命是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本位,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为此,民政改革应当明确现代民政的新定位和新理念,克服制约民政功能发挥... 为使民政在我国充分发挥职能,需对传统民政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转型。现代民政的基本使命是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本位,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为此,民政改革应当明确现代民政的新定位和新理念,克服制约民政功能发挥的诸多"短板",并围绕着法治化、社会化、产业化、体系化、信息化、职业化、扁平化、开放化、便民化、协同化等十个关键词或着力点进行现代民政改革,与时俱进地调整民政职能体系,实现民政体制、民政机制以及民政队伍等方面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政 改革 民政职能 民政体制 民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维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对建设法治政府意义重大。为此,要充分发挥该项制度的实际作用,实现该项制度的转型升级,同时要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的规范体系,科学确定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 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对建设法治政府意义重大。为此,要充分发挥该项制度的实际作用,实现该项制度的转型升级,同时要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的规范体系,科学确定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遴选机制,强化政府法律顾问的职能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法律顾问 公职律师 制度转型 法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司法的政治之维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斌 《净月学刊》 2015年第1期11-19,共9页
主持人按语司法从来都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更不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推演或实践检验。相反,正如西方法谚所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于司法的分析,都决然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语境,更不能脱离作为主体的人的经验与智慧... 主持人按语司法从来都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更不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推演或实践检验。相反,正如西方法谚所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于司法的分析,都决然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语境,更不能脱离作为主体的人的经验与智慧。同时,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某个程序或机关的存在价值、产生历史,并避免"时代误置"和贸然陷入法律系统的琐碎和混乱,则往往能够产生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置 逻辑推演 法律系统 非逻辑 存在价值 许容 立法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建玲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2018年3月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犯... 2018年3月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提起刑事公诉时,可以向人民法院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由人民法院同一审判组织审理。'这明确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一公益诉讼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
原文传递
海事诉讼案件不宜适用小额审判机制——兼述小额审判机制之适用范围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钢 郝晶晶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8-183,共6页
2012年修改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162条新增了关于小额审判机制的规定,但其中并未对其具体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民事诉讼案件,海事诉讼案件是否可以适用小额审判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批复中对此作出了... 2012年修改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162条新增了关于小额审判机制的规定,但其中并未对其具体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民事诉讼案件,海事诉讼案件是否可以适用小额审判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批复中对此作出了肯定的答复。本文认为,该批复不仅忽视了海事诉讼案件的特殊性与小额审判机制适用范围的特定性,而且其推论基础明显存在谬误,更欠缺对海事诉讼案件适用小额审判机制有无实际需要之科学论证。鉴此,从司法解释层面明定海事诉讼案件可以适用小额审判机制乃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事诉讼案件 小额审判机制 适用范围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民事司法改革的变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卫平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5期113-132,共20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事司法改革一直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一条主线。民事司法改革与我国的社会改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发展过程反映了社会变化——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对民事司法的影响。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人们...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事司法改革一直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一条主线。民事司法改革与我国的社会改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发展过程反映了社会变化——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对民事司法的影响。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人们对纠纷解决效率、公正的追求,也受到人们对政治绩效追求的影响。改革还与人们对民事司法规律的认识程度有关。民事司法改革在总体上促进了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是探寻发展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实践活动。民事司法改革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也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一面。总结民事司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将有利于推进民事司法改革今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民事司法 司法改革 诉讼政策
原文传递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法理之维与程序建构
17
作者 熊跃敏 张润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5年第1期16-33,共18页
作为宪法规定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在性质上属公权力对公权力的刚性监督。以解决"执行乱"为目的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遵循法定、谦抑、有限监督原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尊重民事执行程序的规... 作为宪法规定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在性质上属公权力对公权力的刚性监督。以解决"执行乱"为目的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遵循法定、谦抑、有限监督原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尊重民事执行程序的规律与特点,以提出检察建议为主要方式,重点就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执行行为展开监督。同时,还应明确执行检察监督的管辖、受理以及审查等程序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监督范围 监督方式 监督程序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机制的探究及展望——以上海法院少年法庭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厦门大学法学院'行知广宇'课题组 齐树洁 +6 位作者 葛明瑜 韩如漪 陈锦生 吴泽华 郑涛 邱汐岩 蒋棒 《东南司法评论》 2013年第1期112-128,3,共18页
引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缩影,也是检验法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在中国大陆率先建立起'少年刑事合议庭'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然而,传统的... 引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缩影,也是检验法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在中国大陆率先建立起'少年刑事合议庭'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然而,传统的少年司法着重处理涉少刑事案件,大量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案件被分散于各个业务庭。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程序作出特别规定。这种重'刑'轻'民'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全面保护。上海法院作为'少年司法'领域的开拓者,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民事权益进行了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探索,引起了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关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辖的长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宁法院)、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闵行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等三个基层人民法院均已成立'少年综合审判庭',将未成年人案件的受理范围延伸至人格权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财产权纠纷等领域。为了解我国少年审判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动态,厦门大学法学院'行知广宇'课题组于2013年1月—2月前往上海长宁法院和闵行法院进行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 民事 长宁 长宁区 司法 权益 纠纷
原文传递
加快推进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程 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景汉朝 《人民检察》 2023年第21期7-8,共2页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公共利益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必须重点保护的人民利益,公益诉讼从法治层面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公共利益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必须重点保护的人民利益,公益诉讼从法治层面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法,一并考虑)”已被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加快立法进程,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公益诉讼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立法规划 立法进程 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保护 诉讼法
原文传递
关于“先行调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2
20
作者 赵钢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6,共8页
基于2012年修改后的《民诉法》第122条的规定,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予以"先行调解"具有合法性,但该条款在合理性和正当性上尚存在不足。就先行调解的适用而言,在时空范围上系指原告起诉后至法院立案之前所进行的调解;在调... 基于2012年修改后的《民诉法》第122条的规定,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予以"先行调解"具有合法性,但该条款在合理性和正当性上尚存在不足。就先行调解的适用而言,在时空范围上系指原告起诉后至法院立案之前所进行的调解;在调解主体上是指由人民法院所进行的调解;在调解结果之处理上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予以立案并制作调解书终结案件、予以立案并进行审理或不予立案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调解 正当性 适用空间 程序运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