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位差对系统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飞 彭新建 +1 位作者 杨祖毛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高温高压热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加热段与换热器间三种位差(1.5m、2.0m、2.5m)条件下的单相稳态自然循环能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总阻力系数和加热段进出口温差确定的条件下,随着加热段和换热器间位差的增大,系统自然循环能力明... 在高温高压热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加热段与换热器间三种位差(1.5m、2.0m、2.5m)条件下的单相稳态自然循环能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总阻力系数和加热段进出口温差确定的条件下,随着加热段和换热器间位差的增大,系统自然循环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动力装置 位差 自然循环能力 热工水力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曾敏 彭波涛 +4 位作者 喻澎清 陈秋炀 王秋旺 黄彦平 肖泽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02-106,共5页
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性能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壳侧阻力和换热的关联式,并将其和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壳侧流速较大时,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优于弓型折... 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性能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壳侧阻力和换热的关联式,并将其和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壳侧流速较大时,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和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传热性能 阻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内热源多孔介质的局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昝元峰 王涛涛 +2 位作者 肖泽军 王飞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65,共5页
建立了含内热源的多孔介质模型。该模型以水作为流动介质,流道内填满金属颗粒球,金属颗粒球呈正三角形排列。作为内热源的金属球内镶嵌电阻丝。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流速、金属球壁面温度对含内热源多孔介质局部换热特性的... 建立了含内热源的多孔介质模型。该模型以水作为流动介质,流道内填满金属颗粒球,金属颗粒球呈正三角形排列。作为内热源的金属球内镶嵌电阻丝。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流速、金属球壁面温度对含内热源多孔介质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换热特性几乎没有影响;低热流密度下,表面热流密度对换热特性没有显著的影响;高热流密度时,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冷却剂进口温度与换热系数成反比;球层区有入口效应存在,但是影响区域明显小于管内流体的流动区域;获得了幂指数形式的无量纲换热准则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源 多孔介质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熊万玉 王飞 +1 位作者 肖泽军 卢冬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8,共5页
对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研究。轴向加热方式为光滑的截尾余弦型,流动工质为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证明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低于轴向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数据分析采用"F修正因子法",得到... 对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研究。轴向加热方式为光滑的截尾余弦型,流动工质为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证明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低于轴向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数据分析采用"F修正因子法",得到了轴向非均匀修正因子的半经验关系式。将该修正因子关系式同国际上已有的各种修正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本文得到的修正因子预测的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值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 轴向非均匀加热 临界热流密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窄缝通道流动不稳定起始现象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艳林 黄彦平 卢冬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46,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P=1-15MPa,G=500-2000kg/(m^2·s),△Tsub,in=20-100℃,q=40-1000kW/m^2的参数范围内,实验研究了1000×25×2mm矩形窄缝通道内工质向上流动时,重要热工水力参数对通道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FI...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P=1-15MPa,G=500-2000kg/(m^2·s),△Tsub,in=20-100℃,q=40-1000kW/m^2的参数范围内,实验研究了1000×25×2mm矩形窄缝通道内工质向上流动时,重要热工水力参数对通道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FI)的影响特征。得到了OFI点与系统参数(包括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和热流密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OFI点与出口热平衡含汽率之间的关系。用St数和Pe数建立了适合于本实验参数和相近条件下的流动不稳定起始点计算关系式:当热流密度低于400kW/m^2时,其预测偏差在±30%以内;热流密度高于400kW/m^2时,其预测偏差在±10%以内。用OFI点的热流密度与出口达到饱和时的热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经验关系式:当热流密度低于400kW/m^2时,其预测偏差在±15%以内;在热流密度高于400kW/m^2时,其预测偏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通道 流动不稳定性 流动不稳定起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换热器水力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盛 肖泽军 +2 位作者 胡俊 黄兆庆 李华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99-101,106,共4页
所研究的新型换热器由5个单元组成。传热管为套管式结构,外管为钛管,外表面均布4条螺旋状肋;内管为呈螺旋状的钛管;传热管之间呈正三角形紧密排列。新型换热器水力实验采用单项实验与整体水力实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利用单项实验模拟各... 所研究的新型换热器由5个单元组成。传热管为套管式结构,外管为钛管,外表面均布4条螺旋状肋;内管为呈螺旋状的钛管;传热管之间呈正三角形紧密排列。新型换热器水力实验采用单项实验与整体水力实验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利用单项实验模拟各种通道,由标定得出流量与压降的关系。整体水力模拟体比例为1∶1,并对局部进行了简化:用不锈钢直管代替螺旋状的传热管内管;在典型位置传热管上布置了内管静压测管和外管外全压测管。第一阶段为带堵塞棒的实验,第二阶段为不带堵塞棒的实验。通过实验,确定了新型换热器一次侧的流量分配和各部分阻力系数,实验数据已用于新型换热器设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换热器 单项实验 整体水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内单相水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谢清清 阎昌琪 +3 位作者 曹夏昕 黄彦平 王广飞 刘晓钟 《原子能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文章对两个宽高比不同的窄矩形通道在竖直与倾斜条件下的单相水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窄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从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雷诺数为2 400左右。在层流区内,竖直和倾斜条件下试验段内单相水的阻力... 文章对两个宽高比不同的窄矩形通道在竖直与倾斜条件下的单相水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窄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从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雷诺数为2 400左右。在层流区内,竖直和倾斜条件下试验段内单相水的阻力系数实验值均大于圆管经验公式值,紊流区内阻力系数实验值与Blasius经验公式值符合良好。倾斜对试验段内单相水的阻力特性无影响,但宽高比越小,阻力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阻力特性 临界雷诺数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摆状态下窄通道内单相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清清 阎昌琪 +3 位作者 曹夏昕 黄彦平 马建 王广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在3种不同摇摆周期(8、12、16s)和3种不同摇摆角度(10°、15°、30°)下,对内壁光滑的窄矩形通道内的单相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摩擦阻力系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雷诺数越大,摩擦阻力系数的波动... 在3种不同摇摆周期(8、12、16s)和3种不同摇摆角度(10°、15°、30°)下,对内壁光滑的窄矩形通道内的单相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经实验研究发现,摩擦阻力系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雷诺数越大,摩擦阻力系数的波动幅值越小,平均值也越小。在任意时刻,摩擦阻力系数的波动幅值随摇摆角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阻力特性 摩擦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颗粒有序堆积多孔介质内强制对流换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剑 曾敏 +1 位作者 闫晓 王秋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3-108,共6页
采用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及比例缩放的壁面函数法对三维圆球颗粒有序堆积多孔介质孔隙内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研究了Re数变化及不同颗粒堆积方式对多孔介质强制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通过... 采用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及比例缩放的壁面函数法对三维圆球颗粒有序堆积多孔介质孔隙内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研究了Re数变化及不同颗粒堆积方式对多孔介质强制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通过对颗粒进行合理有序堆积,可以使相应多孔介质内的压降显著降低,其综合换热效率明显提高;传统经验公式用于颗粒有序堆积多孔介质须进行合理修正;在不同堆积方式中,简单立方体均匀堆积(SC)模型的综合换热效率最高;在相同堆积方式下,均匀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内的综合换热性能明显高于非均匀颗粒堆积多孔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有序堆积 多孔介质 强制对流换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彦平 马介亮 +2 位作者 肖泽军 张兴武 赵俭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针对由 7根双层套管单管组成的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试验段 ,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 ,结果表明 ,试验段的管间脉动主要表现为密度波脉动、不规则脉动和热力型脉动 3类 ,与单通道流动不稳定性、两管平行通道管间脉动 。
关键词 多管平行通道 试验研究 流动不稳定性 双面传热管 反应堆 热工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涡发生器传热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军 王令 +1 位作者 王秋旺 黄彦平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7,共7页
通过对纵向涡发生器研究进展的回顾,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纵向涡发生器对气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上,而对液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场协同原理对纵向涡的产生和传热强化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解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首先... 通过对纵向涡发生器研究进展的回顾,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纵向涡发生器对气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上,而对液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场协同原理对纵向涡的产生和传热强化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解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首先应对纵向涡发生器的几何尺寸进一步优化,其次针对矩形窄通道内液体的强化传热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以水为介质时,针对纵向涡发生器对窄间隙矩形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纵向涡发生器 传热强化 矩形窄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通道内单相流阻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震 刘学强 +1 位作者 闫晓 肖泽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采用Brinkman-Darcy-Forchheimer模型对各向同性、饱和均匀多孔介质通道内单相流体的绝热流动阻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中,对于单相流体压降,现有模型可以较好地进行预测。其中损失系数Kloss对流动阻力影响很大;高雷诺数... 采用Brinkman-Darcy-Forchheimer模型对各向同性、饱和均匀多孔介质通道内单相流体的绝热流动阻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中,对于单相流体压降,现有模型可以较好地进行预测。其中损失系数Kloss对流动阻力影响很大;高雷诺数(Re)下需考虑Re对Kloss的影响;随着无量纲直径D的增大,流动阻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单相流 流动阻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节流和不对称加热对平行双通道管间脉动特性影响实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2 位作者 王飞 卢冬华 李虹波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2,共5页
研究不对称工况的参数有助于理解和消除平行通道管间脉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热工实验回路上,采用两根平行的圆管进行了不对称节流与不对称加热对管间脉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节流不对称度增加,界限热功率增加,对... 研究不对称工况的参数有助于理解和消除平行通道管间脉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热工实验回路上,采用两根平行的圆管进行了不对称节流与不对称加热对管间脉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节流不对称度增加,界限热功率增加,对脉动周期影响不大,脉动振幅存在非单值性变化;随着加热不对称度增加,界限热功率降低,对脉动周期影响不大,脉动振幅增大。通过整理分析,得到了不对称工况参数下的管间脉动界限判定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加热 不对称节流 管间脉动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闫晓 肖泽军 +1 位作者 黄彦平 王飞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7-82,共6页
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与传热涉及许多工程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工程热物理学科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多孔介质流动与传热研究领域的现状,总结了多孔介质中流型转变的判别标准、阻力预测模型、多孔结构强化传热机理以... 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与传热涉及许多工程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工程热物理学科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多孔介质流动与传热研究领域的现状,总结了多孔介质中流型转变的判别标准、阻力预测模型、多孔结构强化传热机理以及考虑固定相与流动相存在热交换时的局部非热平衡理论,提出了以我国反应堆热工水力为工程背景的多孔介质流动换热基础研究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彦平 卓文彬 +2 位作者 杨祖毛 肖泽军 陈炳德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总结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年来开展的先进压水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技术试验研究和专用程序开发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相关工程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先进压水堆 非能动余热排出 自然循环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2 位作者 赖举 王飞 卢冬华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问题是影响各种大型电站锅炉和反应堆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弄清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机理,有必要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上游可压缩容积、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入口节流、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出口含汽... 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问题是影响各种大型电站锅炉和反应堆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弄清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机理,有必要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上游可压缩容积、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入口节流、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出口含汽率、出口过热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进一步的机理试验研究提供可行的思路。文中综合了一些典型的研究结果,并针对动态测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流动不稳定性 平行通道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面加热矩形窄缝通道流型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俊峰 黄彦平 王艳林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4,92,共6页
针对截面为40 mm×3 mm的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在低压以及入口温度过冷的条件下,对水流动沸腾的流型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观察。观察到弥散泡状流、合并汽泡流、搅拌流和环状流4种流型;获得了矩形窄缝通道内流型的二维可视化图像,为流... 针对截面为40 mm×3 mm的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在低压以及入口温度过冷的条件下,对水流动沸腾的流型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观察。观察到弥散泡状流、合并汽泡流、搅拌流和环状流4种流型;获得了矩形窄缝通道内流型的二维可视化图像,为流型的确认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绘制了单面加热矩形窄缝通道内水流动沸腾的流型图。将本实验数据与现有的典型流型图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热蒸汽-水的流型及其转变规律与绝热空气-水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加热 矩形窄缝通道 可视化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仪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1 位作者 马建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5-667,共3页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 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 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像仪可以较好地应用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窄间隙矩形通道 红外热像仪 传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窄缝过冷沸腾汽泡滑移起始点可视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军山 陈军 +1 位作者 蒋序伦 赵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1-64,共4页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矩形窄缝汽泡滑移起始点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初步研究。实验发现,在1.3mm的矩形窄缝中,汽泡滑移起始点在壁面上的分布呈抛物线形状,质量流密度、热流密度和系统压力对汽泡滑移起始点位置影响较大;表面粗糙度和流体波动对...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矩形窄缝汽泡滑移起始点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初步研究。实验发现,在1.3mm的矩形窄缝中,汽泡滑移起始点在壁面上的分布呈抛物线形状,质量流密度、热流密度和系统压力对汽泡滑移起始点位置影响较大;表面粗糙度和流体波动对汽泡滑移起始点位置和滑移起始点汽泡尺寸大小有较为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 过冷沸腾 汽泡滑移起始点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淡化装置中水平管降膜蒸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昝元峰 蒋淑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1,共6页
本文对水平管降膜蒸发管的传热特性和流型分布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同时,对液膜负荷、液体进口温度、分配器结构及换热面强化等对水平降膜蒸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海水淡化装置中采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优越性,及需进行的相... 本文对水平管降膜蒸发管的传热特性和流型分布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同时,对液膜负荷、液体进口温度、分配器结构及换热面强化等对水平降膜蒸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海水淡化装置中采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优越性,及需进行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降膜 蒸发 海水淡化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