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堆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刚 简敏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贯春 刘晓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0-113,129,共5页
从我国对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需求出发,简述了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含硼不锈钢、B4C/Al、硼铝合金、含硼有机聚合物4种含硼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目... 从我国对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需求出发,简述了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含硼不锈钢、B4C/Al、硼铝合金、含硼有机聚合物4种含硼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目前我国使用的不锈钢包覆金属镉中子吸收材料和国外正在研究的含钆合金中子吸收材料进行了概述。提出了B4C/Al和硼钢两种中子吸收材料应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中子吸收材料 含硼中子吸收材料 含镉 钆中子吸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材料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党莹 温耀曾 +3 位作者 邱绍宇 陈勇 罗强 李川黔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88,共5页
采用手工惰性气体钨极保护焊(TIG焊)制备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面材料E308LMoT0-3、E309LMoT0-3及对比材料ER308 L的不锈钢堆焊层,对其进行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抗晶间腐蚀性能分析,以及点蚀点位测量和偏离水质条件下的局部腐蚀试验,研... 采用手工惰性气体钨极保护焊(TIG焊)制备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面材料E308LMoT0-3、E309LMoT0-3及对比材料ER308 L的不锈钢堆焊层,对其进行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抗晶间腐蚀性能分析,以及点蚀点位测量和偏离水质条件下的局部腐蚀试验,研究E308LMoT0-3、E309LMoT0-3堆焊材料的点腐蚀和缝隙腐蚀性能以及腐蚀机理。试验结果表明,E308LMoT0-3、E309LMoT0-3焊丝堆焊后的试样除了具有良好的硬度、耐晶间腐蚀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可以代替目前压水堆核电厂普遍使用的ER308L不锈钢堆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 密封面 堆焊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冷却器材料在化学去污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
3
作者 瞿小龙 杨盼星 +4 位作者 曾飞祥 刘小龙 康武 谢杨 赵宇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3-146,共4页
通过对反应堆冷却器材料Ti31合金进行三步化学去污(OC1-AP-OC2)实验,研究Ti31合金在不同温度(80~95℃)不同配方(CA配方和CA盐配方)去污液中的腐蚀性能。通过对试样质量变化测定,获得不同条件下的腐蚀量;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通过对反应堆冷却器材料Ti31合金进行三步化学去污(OC1-AP-OC2)实验,研究Ti31合金在不同温度(80~95℃)不同配方(CA配方和CA盐配方)去污液中的腐蚀性能。通过对试样质量变化测定,获得不同条件下的腐蚀量;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腐蚀前后试样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配方对试样形貌结构影响。结果表明,Ti31合金在CA配方中的腐蚀量远高于CA盐配方,且Ti31合金在CA配方中出现点蚀,而在CA盐中未出现。经均匀腐蚀证实,Ti31合金在CA盐配方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选用CA盐配方溶液作为Ti31合金的去污剂。通过研究Ti31合金材料在不同配方溶液中的腐蚀性能,为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器材料的去污液配方的选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冷却器材料 Ti31合金 化学去污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一回路结构材料与去污液的相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宇翔 康武 +2 位作者 吴昉赟 文杰 庞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0,共6页
在95℃下采用三步化学去污法对5种反应堆一回路结构材料进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结构材料在去污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以及二者的相容性,并在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上预制氧化膜,对该三步化学去污工艺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5种材料... 在95℃下采用三步化学去污法对5种反应堆一回路结构材料进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结构材料在去污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以及二者的相容性,并在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上预制氧化膜,对该三步化学去污工艺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5种材料在去污液中的腐蚀速率均符合要求,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的腐蚀质量损失与腐蚀速率明显高于06Cr18Ni11Ti、06Cr19Ni10N奥氏体不锈钢和00Cr30Ni59Fe10、00Cr25Ni35AlTi镍基合金的;材料的腐蚀主要由草酸柠檬酸盐溶液引起;浸泡试验后,5种试验材料均无点蚀及晶间腐蚀等现象;该三步化学去污工艺对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回路 结构材料 去污液 相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吊具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书华 黄新东 +2 位作者 谭文界 安彦波 李鑫 《科技视界》 2015年第25期252-253,共2页
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的吊装由于环境辐照剂量大、精度要求高等原因导致工作难度较大,本文根据某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一套专用的吊具,给出了结构简介,对其关键零件进行了强度核算,并提出了调试、安装和使用工艺等要求。
关键词 核反应堆 堆内构件 吊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装配技术在核动力设备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彪 何静 +1 位作者 李潮伟 李红军 《机电信息》 2014年第9期71-72,共2页
以某核动力设备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化装配技术应用于该设备复杂的总装工艺设计。制定了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流程及实施方法,在模拟现场生产条件的虚拟环境中完成了总装前产品和资源规划,各工序装配顺序、路径设计和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优化... 以某核动力设备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化装配技术应用于该设备复杂的总装工艺设计。制定了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流程及实施方法,在模拟现场生产条件的虚拟环境中完成了总装前产品和资源规划,各工序装配顺序、路径设计和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优化了核动力设备的总装工装和装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装配 核动力设备 工艺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小模块工程结构设计与研制工艺探讨
7
作者 王泽明 胡刚 +8 位作者 陈路 陶海燕 陈高詹 叶兴福 王平怀 俞德怀 王世忠 李勇 冯开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部分验证中国固态增殖剂TBM模块中原尺寸模块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研制工艺的可行性,针对性地开展了TBM小模块(仅高度为1/3)研制工作。在前期设计工作基础上,开展TBM小模块结构详细优化设计与分析,提出模块加工、连接及集成装配等工艺方... 为部分验证中国固态增殖剂TBM模块中原尺寸模块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研制工艺的可行性,针对性地开展了TBM小模块(仅高度为1/3)研制工作。在前期设计工作基础上,开展TBM小模块结构详细优化设计与分析,提出模块加工、连接及集成装配等工艺方案,为TBM小模块的工程化试制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包层模块 结构设计 研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核燃料用ZrC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刚 王辉 吴松岭 《核科学与技术》 2020年第1期42-51,共10页
先进高温/超高温反应堆对核燃料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ZrC涂层颗粒燃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一种适用于高温反应堆的先进燃料。从ZrC涂层燃料的制备技术、高温稳定性、氧化行为、辐照性能等方概述了核燃料用ZrC涂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 先进高温/超高温反应堆对核燃料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ZrC涂层颗粒燃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一种适用于高温反应堆的先进燃料。从ZrC涂层燃料的制备技术、高温稳定性、氧化行为、辐照性能等方概述了核燃料用ZrC涂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辐照环境下的ZrC涂层的氧化数据不全面,化学计量变化对辐照引起的膨胀、微观结构演变、辐照损伤以及与裂变产物的相容性等研究不系统,ZrC涂层在辐照及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和机械稳定性缺乏广泛的辐照实验验证,ZrC涂层燃料与裂变产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裂变产物在涂层中的分布、扩散规律缺乏充足认识等核燃料用ZrC材料的研究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涂层 ZrC-TRISO燃料 制备技术 高温稳定性 氧化行为 辐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瑞泽 王亚强 +3 位作者 张金钰 杨红艳 刘刚 孙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4,共12页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和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原理,并总结了其优点与局限性;其次对梯度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服役性能特点,包括强度、塑性、摩擦磨损性能、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调控梯度结构金属材料服役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 微观组织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控制方法综述
10
作者 张薇薇 何正熙 +4 位作者 万雪松 刘方圆 邓科 肖凯 罗懋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安全性高、运维成本低、适应性强、应用领域广等显著优势,广受世界各国关注,也是我国的战略性需求.发展具有自适应、强鲁棒、高可控和高可信特性的新型控制方法,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对控制人员值守的依...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安全性高、运维成本低、适应性强、应用领域广等显著优势,广受世界各国关注,也是我国的战略性需求.发展具有自适应、强鲁棒、高可控和高可信特性的新型控制方法,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对控制人员值守的依赖,是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的反应堆控制系统通过高效的控制动作来实时跟踪负荷需求,进而有效提高反应堆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对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本文首先回顾了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传统PID控制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然后总结了当前应用于反应堆控制系统的一些高精度、高效率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智能优化控制、复合控制方法等的主要特点.最后,针对当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和技术难点,本文对智能控制方法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反应堆控制 PID控制 智能控制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等温热时效的硬度研究
11
作者 洪晓峰 《一重技术》 2014年第4期18-21,共4页
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Cu含量大于0.25%wt)的等温热时效强化行为。模拟钢900℃固溶处理后水淬保留的过饱和Cu原子在时效过程中析出长大,使得材料出现强化。试验选取3个平行试样用30 kg载荷进行维氏硬度测量,每个样品测量五次,取平... 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Cu含量大于0.25%wt)的等温热时效强化行为。模拟钢900℃固溶处理后水淬保留的过饱和Cu原子在时效过程中析出长大,使得材料出现强化。试验选取3个平行试样用30 kg载荷进行维氏硬度测量,每个样品测量五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试样硬度随时效时间增加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时效强化曲线并得到了合金元素Ni对时效硬化峰时间及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模拟钢 等温热时效 维氏硬度 Cu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韧性评价及韧脆转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饶德林 莫家豪 +2 位作者 高建波 李军 张书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共5页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的力学性能评价是核电厂延寿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辐照损伤引起的韧脆转变温度上升是影响运行安全和寿命的主要因素。RPV钢的韧脆转变评价通过抽取监督试样进行,但监督试样的短缺迫使材料工作者采用小试样和试样重...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的力学性能评价是核电厂延寿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辐照损伤引起的韧脆转变温度上升是影响运行安全和寿命的主要因素。RPV钢的韧脆转变评价通过抽取监督试样进行,但监督试样的短缺迫使材料工作者采用小试样和试样重组等技术研究韧性评价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RPV钢的韧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在RPV钢力学性能检测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近3 a来国内外在RPV钢辐照脆化机理,尤其是强辐照下组织结构演化机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RPV钢韧性评价和相关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 韧脆转变 析出相 辐照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事故燃料包壳用FeCrAl不锈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军 邱绍宇 +2 位作者 杜沛南 孙永铎 王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7-51,共5页
3.11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围绕提高核燃料元件的事故包容能力和固有安全性课题开展了大量的耐事故燃料(ATF)的研发工作,其中性能更先进的包壳材料是ATF研究的前沿和难点。Fe Cr Al合金优良的高温性能结合管材制备工艺的技术成熟度和... 3.11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围绕提高核燃料元件的事故包容能力和固有安全性课题开展了大量的耐事故燃料(ATF)的研发工作,其中性能更先进的包壳材料是ATF研究的前沿和难点。Fe Cr Al合金优良的高温性能结合管材制备工艺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促使该合金包壳成为近期ATF包壳研发的首选目标。简介了国外在ATF包壳候选材料的筛选和Fe Cr Al不锈钢上的研究进展,综述了ATF包壳用Fe Cr Al不锈钢高温蒸汽氧化性能、力学性能、中子辐照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Fe Cr Al包壳研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其中成分优化控制及制备工艺、中子辐照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等工程应用的评价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事故燃料 FECRAL 高温蒸汽氧化性能 力学性能 中子辐照性能 应力腐蚀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寿命实验曲线拟合方法选择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军 邱绍宇 +1 位作者 陈勇 熊茹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疲劳寿命的分散性影响其实验曲线拟合方法的选择,通过引入极差离散系数CR,根据实验所取的不同应变水平或者应力水平下对应的CR最大值的大小,确定曲线拟合采用的最优拟合方式,并采用该原则对疲劳寿命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拟合结果表明... 疲劳寿命的分散性影响其实验曲线拟合方法的选择,通过引入极差离散系数CR,根据实验所取的不同应变水平或者应力水平下对应的CR最大值的大小,确定曲线拟合采用的最优拟合方式,并采用该原则对疲劳寿命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拟合结果表明,拟合方法选取原则有利于优化疲劳寿命实验曲线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分散性 极差离散系数CR 疲劳寿命实验曲线拟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Ni76CrP粉末钎料的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真空钎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敬凯 王飞 +4 位作者 罗绪珍 李潮伟 田文 杨军 刘晓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0-213,共4页
采用BNi76CrP粉末钎料开展了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的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下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和T2紫铜的润湿性能和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在960~980℃范围内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与T2... 采用BNi76CrP粉末钎料开展了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的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下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和T2紫铜的润湿性能和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在960~980℃范围内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与T2紫铜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且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润湿性呈逐渐增强趋势。在钎焊温度960~980℃下保温5 min时,得到良好的1Cr18Ni9Ti不锈钢与T2紫铜钎焊接头组织,接头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和气密性能,未见裂纹、气孔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紫铜 异种材料 真空钎焊 BNi76CrP粉末钎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气泡对燃料颗粒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毅 王晓敏 龙冲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UO2弥散型燃料颗粒受内部多个气泡内压作用的模型,计算得到了燃料颗粒内部存在多个气泡时的应力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当气泡沿x轴均匀排列时,y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数量的增多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气泡... 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UO2弥散型燃料颗粒受内部多个气泡内压作用的模型,计算得到了燃料颗粒内部存在多个气泡时的应力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当气泡沿x轴均匀排列时,y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数量的增多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气泡对燃料颗粒内部最大正应力的影响存在极限;当存在多行气泡时,燃料颗粒内部x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行数的增加而增大,y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行数的增加而减小;气泡造成的燃料颗粒内部的应力集中效应随距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型燃料 UO2 燃料颗粒 多气泡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烧结制备SiC/Zr耐事故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岳慧芳 冯可芹 +5 位作者 庞华 张瑞谦 李垣明 吕亮亮 赵艳丽 袁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21-325,共5页
以SiC粉和ZrH2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耐事故SiC/Zr复合材料。通过对SiC-Zr烧结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对SiC和ZrH2混合粉末的加热过程进行TGA和DSC分析,制定了较合理的烧结工艺,并对SiC与Zr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对SiC/Zr复... 以SiC粉和ZrH2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耐事故SiC/Zr复合材料。通过对SiC-Zr烧结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对SiC和ZrH2混合粉末的加热过程进行TGA和DSC分析,制定了较合理的烧结工艺,并对SiC与Zr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对SiC/Zr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可以制备出致密度为96%的SiC/Zr复合材料,烧结温度为1100℃,烧结时间为90min。SiC与Zr在界面处发生了界面反应,产物为ZrC和Zr2Si,且界面呈多层结构,从SiC到Zr基体,界面层的相分布次序为ZrC/ZrC+Zr2Si/ZrC。与锆合金相比,SiC/Zr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Zr复合材料 烧结工艺 界面反应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堆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荣先 解怀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7-851,共5页
在过去33年中,国际降低研究和试验堆铀浓度计划已成功开发和应用了U3Si2-Al弥散型燃料。但由于U3Si2的抗辐照性能限制了它可能承受的运行温度与裂变密度,所以该燃料只适用于低功率密度的研究堆。U7Mo-Al弥散型燃料中的UMo颗粒与Al基体... 在过去33年中,国际降低研究和试验堆铀浓度计划已成功开发和应用了U3Si2-Al弥散型燃料。但由于U3Si2的抗辐照性能限制了它可能承受的运行温度与裂变密度,所以该燃料只适用于低功率密度的研究堆。U7Mo-Al弥散型燃料中的UMo颗粒与Al基体发生广泛的化学反应,将引起严重的肿胀与起泡问题。近年来,给U7Mo颗粒表面涂敷ZrN隔离层,获得防止反应的显著效果,使U7Mo-Al弥散型燃料有望应用于实践。U10Mo单片型燃料的芯体铀密度可达16g/cm3,辐照性能良好,但制造方法需进一步完善;应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进的框架结构与轧制方法,能够控制UMo芯体与Al包壳具有相近的延伸率,从而可成功地轧制出合格的U10Mo合金单片型燃料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堆 燃料元件 U3Si2 UMo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铀钼合金燃料中选择性分离铀、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萌 李佳 +1 位作者 朱常桂 刘锦洪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39,251,共4页
研究了以硝酸溶液为沉淀剂,从U-10%Mo合金中选择性沉淀分离铀和钼,考察了硝酸浓度、硝酸过量系数对铀、钼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HNO3)/n(Mo)一定条件下,硝酸浓度对铀溶解率影响较小;随n(HNO3)/n(Mo)增大,铀溶解率增大至95.2%,... 研究了以硝酸溶液为沉淀剂,从U-10%Mo合金中选择性沉淀分离铀和钼,考察了硝酸浓度、硝酸过量系数对铀、钼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HNO3)/n(Mo)一定条件下,硝酸浓度对铀溶解率影响较小;随n(HNO3)/n(Mo)增大,铀溶解率增大至95.2%,钼沉淀率先降低后升高,铀钼分离系数(β)先减小后增大;[HNO3]≥12 mol/L时,n(HNO3)/n(Mo)≥94有利于铀钼分离,且工艺上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钼合金 水合MoO3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o合金与Al扩散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云明 尹昌耕 +2 位作者 孙长龙 陈建刚 孙旭东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3,共5页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了U-Mo合金与Al扩散反应特征。扩散偶以热压方式实现持续贴合。实验在真空热压炉中完成,热压温度550~570℃,时间5~21 h。结果表明:U-Mo/Al扩散层界面形貌和成分与扩散层厚度有关;在扩散层界面处U、Mo和Al的含量突变;...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了U-Mo合金与Al扩散反应特征。扩散偶以热压方式实现持续贴合。实验在真空热压炉中完成,热压温度550~570℃,时间5~21 h。结果表明:U-Mo/Al扩散层界面形貌和成分与扩散层厚度有关;在扩散层界面处U、Mo和Al的含量突变;U-Mo侧扩散层产物主要为(U,Mo)Al3,Al侧产物为(U,Mo)Al4和UMo2Al20。U-Mo/Al扩散反应是Al越过U-Mo/Al原始界面向U-Mo侧扩散并发生固体反应和扩散层向Al层生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O合金 AL 扩散层 扩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