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学教学创新——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杨现民 |
杨毅恒
郭伟
王黎
杨现民
|
《大学》
|
2025 |
0 |
|
2
|
区域教育BYOD榜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淄博的故事 |
黎加厚
|
《现代教育》
|
2016 |
1
|
|
3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热烈祝贺《现代教育技术》出刊百期 |
刘雍潜
李龙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9 |
0 |
|
4
|
展望未来,让信息技术更顺畅融入教育教学 |
刘雍潜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23 |
0 |
|
5
|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 |
杨现民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4 |
0 |
|
6
|
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的思考 |
刘雍潜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3 |
1
|
|
7
|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
刘雍潜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23 |
0 |
|
8
|
迈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行动 |
黎加厚
牟艳娜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
2024 |
8
|
|
9
|
数字时代,教师如何助力学生智慧成长 |
杨现民
丁杰
|
《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
|
2024 |
0 |
|
10
|
将要发生变化的课堂 |
李晓明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1
|
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 |
黎加厚
王竹立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15 |
48
|
|
12
|
与时代发展同向而行 |
刘雍潜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19 |
0 |
|
13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四大支柱--写给下一代的信 |
黎加厚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4
|
基于项目设计的E-Learning支撑环境研究进展 |
程建钢
|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