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伟大时代的进程中造就艺术的辉煌——谈新中国60年的戏曲现代戏
1
作者 姚欣 《戏剧丛刊》 2009年第6期6-10,共5页
60年前,一个崭新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就此开始了。在这伟大历史的进程中,戏曲现代戏以崭新的形式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新的时代生活书写了新的篇章,并使戏曲现代戏自身获得了重... 60年前,一个崭新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就此开始了。在这伟大历史的进程中,戏曲现代戏以崭新的形式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新的时代生活书写了新的篇章,并使戏曲现代戏自身获得了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戏曲艺术 新中国 进程 时代生活 地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戏创作要发挥剧种优势
2
作者 安葵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在戏曲界,现代戏创作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但讨论的话题不断有新的变化。曾经有很长时间争论一个问题:戏曲能不能演现代戏?有些剧种是否不适于演现代戏?各剧种对不同的题材是否应有分工(剧种分工论)?这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似乎不需要... 在戏曲界,现代戏创作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但讨论的话题不断有新的变化。曾经有很长时间争论一个问题:戏曲能不能演现代戏?有些剧种是否不适于演现代戏?各剧种对不同的题材是否应有分工(剧种分工论)?这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似乎不需要再讨论了;现在要讨论各剧种如何能演好现代戏。但我们回顾一下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还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 分工论 剧种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台再现人民公仆--众家评说芗剧现代戏《谷文昌》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新斌 吴兹明 +16 位作者 姜志涛 杨凤一 万素 王馗 赓续华 谢振强 赵伟明 龚和德 季国平 姜彤林 景俊美 张静 王亚勋 谢柏梁 王文胜 杨凡 何慧 《福建艺术》 2018年第6期32-38,共7页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2018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此次会演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本次会演...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2018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此次会演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本次会演汇集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建设兵团和港澳地区的40台剧目,福建省漳州芗剧团的芗剧现代戏《谷文昌》入选。该剧于7月11日、12日在中国评剧院进行了精彩演出,得到高度好评,引发热烈反响。该剧曾参加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赢得一致好评,还在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赴京参加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并获"2018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该剧自创作以来得到省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福建省文化厅多次以"火花茶会"等形式予以推动。此次展演期间福建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新斌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二十九期福建省艺术精品创作"火花茶会",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围绕该剧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现将与会者发言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文昌 现代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公仆 芗剧 文化主管部门 戏曲艺术 评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从越剧《烟波迷月》谈起
4
作者 季国平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1期9-14,共6页
福建省三年一度的艺术节集中展演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剧目,我有幸观看了由郑怀兴编剧,福建芳华越剧院创排的越剧《烟波迷月》。这是一部十分耐人寻味的剧作,大家都应看过,今天我的讲座就从谈越剧《烟波迷月》的观感开始,继而谈谈当代戏... 福建省三年一度的艺术节集中展演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剧目,我有幸观看了由郑怀兴编剧,福建芳华越剧院创排的越剧《烟波迷月》。这是一部十分耐人寻味的剧作,大家都应看过,今天我的讲座就从谈越剧《烟波迷月》的观感开始,继而谈谈当代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谈谈《烟波迷月》,一部耐人寻味的越剧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曲 郑怀兴 越剧 传承与创新 耐人寻味 艺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之道 贵在为民 《天鹅宴——陈道贵剧作选》(第二部)出版有感
5
作者 季国平 《福建艺术》 2024年第3期21-23,共3页
福建是戏曲大省,不仅历史久、剧种多、成就大,而且以剧作家优秀闻名全国,前有老一辈陈仁鉴等,后有郑怀兴、王仁杰、周长赋等人,陈道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在我的印象中,他是福建剧作家中风格非常独特、个性十分鲜明的一位,多年前观看... 福建是戏曲大省,不仅历史久、剧种多、成就大,而且以剧作家优秀闻名全国,前有老一辈陈仁鉴等,后有郑怀兴、王仁杰、周长赋等人,陈道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在我的印象中,他是福建剧作家中风格非常独特、个性十分鲜明的一位,多年前观看他的《天鹅宴》《凤凰蛋》等剧目,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读他的剧作时,我甚至还与风靡一时的刀郎新歌《罗刹海市》《颠倒歌》等产生了联想。在陈道贵的心中,始终装着戏曲最大的受众群体——百姓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刹海市 郑怀兴 周长赋 受众群体 陈道 王仁杰 陈仁鉴 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上,关于“戏曲化”的争论
6
作者 何孝充 《中国戏剧》 1985年第2期-,共1页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4年年会,于去年12月4日至15日在上海召开。与会同志就现代戏“戏曲化”的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有的同志认为,“戏曲化”的提法不确切,不科学。既然是戏曲,怎么又叫“戏曲化”呢。“戏曲化”这个口号,在现代戏...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4年年会,于去年12月4日至15日在上海召开。与会同志就现代戏“戏曲化”的问题,展开了热烈争论。有的同志认为,“戏曲化”的提法不确切,不科学。既然是戏曲,怎么又叫“戏曲化”呢。“戏曲化”这个口号,在现代戏草创时期,曾起过作用,因为那时有许多不熟悉戏曲传统的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到戏曲现代戏创作队伍中来。现在再提这个口号,就是自缚手脚,因为确有许多传统手段不适应现代戏的艺术创造。他们担心现代戏在“戏曲化”的口号下,不是“化”过来,而是“化”过去,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创造。他们提倡在综合艺术的原则下,使古今中外(包括传统戏曲)的一切艺术手段为我(现代戏)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化 口号 戏曲现代戏 剧种
原文传递
京剧老生行当早期唱腔艺术研究——以唱片与曲谱为视点
7
作者 孔培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55-61,共7页
京剧老生唱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京剧音乐的整体面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其他行当的唱腔发展。20世纪初期,唱片技术的传入普及和西方记谱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京剧唱腔具有了可听可唱的历史资料。因此,以唱片与曲谱... 京剧老生唱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京剧音乐的整体面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其他行当的唱腔发展。20世纪初期,唱片技术的传入普及和西方记谱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京剧唱腔具有了可听可唱的历史资料。因此,以唱片与曲谱为视点,围绕以程长庚、孙菊仙、谭鑫培、余叔岩等为代表的京剧老生唱腔展开研究,对于进一步还原京剧老生行当早期唱腔的声音面貌、梳理其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更加真实生动的学术视角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唱腔 老生行当 唱片与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瓶颈
8
作者 季国平 《艺术教育》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2023年的戏曲演出好戏连台,现代戏创作成就突出,展示新时代新风貌,演绎当代新形象,不仅让戏曲舞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新活力,而且直接推动了传统戏曲的新发展。当传统戏曲进入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为当代戏曲创... 2023年的戏曲演出好戏连台,现代戏创作成就突出,展示新时代新风貌,演绎当代新形象,不仅让戏曲舞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新活力,而且直接推动了传统戏曲的新发展。当传统戏曲进入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为当代戏曲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题材和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戏曲演出 戏曲舞台 当代戏曲 戏曲现代戏 创作成就 新风貌 新面貌
原文传递
戏曲作家应有的素养
9
作者 王安葵 《戏剧丛刊》 2012年第6期11-15,共5页
我以前讲戏曲文学课多是讲一些基本理论,今天我想换一个讲法,讲一讲《戏曲作家应有的素养》。因为在座的同学们有很多是"戏曲创作"方向的,我这一讲的目的是想激发你们创作的欲望,树立创作的信心。戏曲创作神秘吗?成为戏曲作家困难吗... 我以前讲戏曲文学课多是讲一些基本理论,今天我想换一个讲法,讲一讲《戏曲作家应有的素养》。因为在座的同学们有很多是"戏曲创作"方向的,我这一讲的目的是想激发你们创作的欲望,树立创作的信心。戏曲创作神秘吗?成为戏曲作家困难吗?我想,懂得了创作规律就不神秘,具备了必要的素养就不困难。戏曲作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简单地说,应该有慧眼、诗情、巧思、匠心、妙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作家 素养 戏曲创作 创作规律 文学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就与反思——从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看戏曲现代戏的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培培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作为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后的首次评奖,第十一届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评奖尤为引人关注。本次文华奖项由原来的200余个骤减至20个:10个文华大奖、10个文华表演奖。高度浓缩后的国家级重大奖项,不仅是中国当代戏剧最高水平... 作为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后的首次评奖,第十一届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评奖尤为引人关注。本次文华奖项由原来的200余个骤减至20个:10个文华大奖、10个文华表演奖。高度浓缩后的国家级重大奖项,不仅是中国当代戏剧最高水平的标尺,也具有戏剧发展风向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反思 成就 文艺评奖 戏剧发展 制度改革 中国当代 国家级
原文传递
闽剧《画网巾先生》众家谈
11
作者 季国平 吕育忠 +7 位作者 姜志涛 柳萍 康续华 王道诚 罗松 李春荣 孙桂林 于鹤咏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1期15-17,F0002,共4页
季国平(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闽剧《画网巾先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舞台艺术二度呈现非常精彩。综合了闽剧儒林、江湖、平讲三种风格,既是坚持戏曲本体,也是当下“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尾声的“一女婢,一妇人,... 季国平(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闽剧《画网巾先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舞台艺术二度呈现非常精彩。综合了闽剧儒林、江湖、平讲三种风格,既是坚持戏曲本体,也是当下“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尾声的“一女婢,一妇人,一僮子,一书生”,不只是点了题,而且点了这部作品本身,非常鲜明地艺术地呈现了这些小人物身上的中华民族气节、国和家的情怀,让我非常清晰地感受到闽剧的魅力。“画网巾”是这出戏的戏眼命脉,用到了极致。夫妻重逢死别的时候,严氏一段唱再画网巾意义不同于癫生自画网巾,“到那奈何桥,我定然一眼识得相公你”深化了夫妻的情感,把“画网巾”的内涵升华了,这是典型的家国情怀,从家到国,国将不国,从何有家?严氏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先他而去,这场戏两个人之间的对唱很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闽剧 戏曲本体 僮子 戏曲现代戏 思想文化内涵 家国情怀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力传唱 开拓闽剧发展新境界
12
作者 季国平 《福建艺术》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2023年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建院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七十年来,剧院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创作优秀剧目,培养杰出人才,打造闽剧品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拓闽剧当... 2023年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建院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七十年来,剧院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创作优秀剧目,培养杰出人才,打造闽剧品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拓闽剧当代发展新境界,成为福建省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剧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 喜庆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导向 杰出人才 杰出成就 剧院 中心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曼君守望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打造当代戏曲审美诗情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伟 季国平 +19 位作者 李春喜 郭汉城 郦子柏 崔伟 李庆成 黄维若 黄在敏 万镜明 安志强 姚欣 安葵 张四海 汪丽娅 徐棻 王蕴明 罗怀臻 查明哲 盛和煜 曲润海 张曼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4-35,共2页
七月流火,在这样一个盛夏的季节,我们为一位充满火热激情的张曼君导演举行这样一个隆重的研讨会,很有意义。今天的研讨会是一次浇水、施肥的过程,是一次催生、助长的会,它不是张曼君导演创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中国... 七月流火,在这样一个盛夏的季节,我们为一位充满火热激情的张曼君导演举行这样一个隆重的研讨会,很有意义。今天的研讨会是一次浇水、施肥的过程,是一次催生、助长的会,它不是张曼君导演创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中国戏剧》杂志社2005年创办的“新世纪杰出导演系列研讨活动”推出的第五位导演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位女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传统艺术精神 当代戏曲 开场白 导演创作 诗情 审美 守望
原文传递
贾文龙现代戏唱腔艺术成就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培培 《艺术评论》 2022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贾文龙是以专演戏曲现代戏闻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他在《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民公仆形象,也在现代戏唱腔艺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贾文龙现代戏唱腔注重挖掘唱腔表现与现代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贾文龙是以专演戏曲现代戏闻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他在《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民公仆形象,也在现代戏唱腔艺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贾文龙现代戏唱腔注重挖掘唱腔表现与现代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在技巧运用上,将多种行当唱腔与表演特征糅合于一体,通过对传统戏曲唱腔程式的不断挑战与出新,找到唱腔与人物的最佳契合点,成功实现了唱腔、人物、情感在现代戏音乐中的“三统一”。其唱腔中所不断追求与表达的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则成为他现代戏唱腔中最为突出的美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文龙 戏曲现代戏 唱腔艺术
原文传递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杨小青导演艺术的成就和贡献
15
作者 安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4-15,共2页
戏曲导演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容易看见的——剧本文学是剧作家创作的,唱做念打都要靠演员,音乐有作曲,舞美有舞美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功劳可以单独归于导演。所以有的论者认为戏曲可以没有导演,甚至认为戏曲不应该有导演。也有的导演可能为... 戏曲导演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容易看见的——剧本文学是剧作家创作的,唱做念打都要靠演员,音乐有作曲,舞美有舞美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功劳可以单独归于导演。所以有的论者认为戏曲可以没有导演,甚至认为戏曲不应该有导演。也有的导演可能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吧,便拼命在舞台样式上下功夫,以致搞"大制作",让观众时时处处看到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艺术 成就 杨小青 戏曲导演 舞美设计 作家创作 剧本文学 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剧《烛光在前》:为天下妻儿谋永远幸福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国平 《福建艺术》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锡剧《烛光在前》结尾处,引用了革命先烈张太雷给妻子陆静华家书中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们离开是暂时的,是想要谋将来永远幸福。你也可享真正幸福,母亲与孩子也享真正幸福。但现时不能不尝一点离别的苦,去换那种幸福。所以你我不必忧虑... 锡剧《烛光在前》结尾处,引用了革命先烈张太雷给妻子陆静华家书中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们离开是暂时的,是想要谋将来永远幸福。你也可享真正幸福,母亲与孩子也享真正幸福。但现时不能不尝一点离别的苦,去换那种幸福。所以你我不必忧虑,大家该在这时期中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何等快乐的事啊!”家书本是很私密的,但张太雷家书所言,却是为天下妻儿谋将来永远幸福,突显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张太雷 家书 离别 革命先烈 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仔戏《侨批》:心灵的慰藉 精神的赞歌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国平 《福建艺术》 2021年第7期33-35,共3页
歌仔戏《侨批》,是一出题材独特、内涵深厚、情节曲折、形象感人、剧种味浓的优秀剧目。从2018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首次将该剧搬上舞台,到2020年10月作为全国戏曲"百戏盛典"的开幕大戏,再到今年经过重要修改后的重新亮相,每... 歌仔戏《侨批》,是一出题材独特、内涵深厚、情节曲折、形象感人、剧种味浓的优秀剧目。从2018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首次将该剧搬上舞台,到2020年10月作为全国戏曲"百戏盛典"的开幕大戏,再到今年经过重要修改后的重新亮相,每一次的观看都令我为该剧的独特和精彩所感动。四年来,该剧已两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种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同样令我敬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戏 心灵的慰藉 侨批 精益求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先勇对昆曲复兴的贡献
18
作者 季国平 《福建艺术》 2023年第7期8-11,共4页
我与白先勇先生因昆曲结缘近二十年了。他自称昆曲义工,为了当代昆曲复兴,四处奔波,不遗余力,甚至透支人情,耽误写作(包括为他父亲立传),但锲而不舍,乐此不疲,成果辉煌,令我十分感动。十五年前的2007年,中国香港大学在北京举办过“面对... 我与白先勇先生因昆曲结缘近二十年了。他自称昆曲义工,为了当代昆曲复兴,四处奔波,不遗余力,甚至透支人情,耽误写作(包括为他父亲立传),但锲而不舍,乐此不疲,成果辉煌,令我十分感动。十五年前的2007年,中国香港大学在北京举办过“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近二十年 中国香港大学 昆曲 国际学术研讨会 锲而不舍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着自己的理想——看柳琴戏《窑湾往事》
19
作者 季国平 《剧影月报》 2023年第2期3-4,共2页
柳琴戏《窑湾往事》由华春兰编剧、石小梅导演、江苏省柳琴剧院演出,是一出别出心裁、别具风韵的好戏。首演那天的徐州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无不为剧情、人物和“勾人魂魄”的柳琴声腔所感动。首演那天我在看戏后写下了一段笔记,虽然只... 柳琴戏《窑湾往事》由华春兰编剧、石小梅导演、江苏省柳琴剧院演出,是一出别出心裁、别具风韵的好戏。首演那天的徐州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无不为剧情、人物和“勾人魂魄”的柳琴声腔所感动。首演那天我在看戏后写下了一段笔记,虽然只是点滴和片段,却是最直接的艺术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琴戏 石小梅 窑湾 音乐厅 首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中国评剧院新时代艺术创作的美学实践
20
作者 马艳会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48,共2页
戏曲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技艺。从击石拊石的鸿蒙之音,到黄金四目的庄重肃穆;从社火里的热闹舞歌,到俳优中的谐语解颐;从永嘉桥畔的低吟浅唱,到临川梦里的婉转郁结。戏曲从历史深处翩然而来,一舞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时间的凝结、历史的... 戏曲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技艺。从击石拊石的鸿蒙之音,到黄金四目的庄重肃穆;从社火里的热闹舞歌,到俳优中的谐语解颐;从永嘉桥畔的低吟浅唱,到临川梦里的婉转郁结。戏曲从历史深处翩然而来,一舞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时间的凝结、历史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评剧院 黄金四目 低吟浅唱 美学实践 一颦一笑 艺术创作 临川梦 百舸争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