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混凝土再生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稳定化利用研究
1
作者 郭汝涛 黄选银 +2 位作者 马彩霞 张国华 陈宗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为实现废旧混凝土的便捷、高效再利用,在分析不同粒径范围再生材料的宏、微观性质特征及其沥青混凝土主要工程性能的基础上,确定可克服再生粗骨料性质缺陷的再生材料适用粒径范围以及该粒径范围再生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利用方案。结果... 为实现废旧混凝土的便捷、高效再利用,在分析不同粒径范围再生材料的宏、微观性质特征及其沥青混凝土主要工程性能的基础上,确定可克服再生粗骨料性质缺陷的再生材料适用粒径范围以及该粒径范围再生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利用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材料粒径的减小,由砂浆-碎石界面间隙、裂缝以及砂浆层内部孔隙、裂纹引起的再生粗骨料材料性质不佳以及性质变异性大的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尤其当再生材料以粉状存在时,其材料性质非常均匀,因此建议将废旧混凝土以再生粉料的形式进行循环利用;引入高碱性水泥与再生粉料配合使用可消除再生粉料因SiO_(2)含量较高对沥青混凝土性能潜在的不利影响,再生粉料与水泥体积比为3∶1时可制备出水稳定性、高低温性能以及疲劳性能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的沥青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凝土 再生骨料 再生粉料 沥青混凝土 稳定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对建筑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峰 包亦望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建筑陶瓷板的强度对于提高装饰材料寿命和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离子交换法能通过有效增强陶瓷表层的面向挤压应力来提高陶瓷的断裂阻力和抗弯强度。影响陶瓷强化工艺的两个关键因素是离子交换温度和离子交换时间。本文采用KNO_(3)熔盐... 建筑陶瓷板的强度对于提高装饰材料寿命和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离子交换法能通过有效增强陶瓷表层的面向挤压应力来提高陶瓷的断裂阻力和抗弯强度。影响陶瓷强化工艺的两个关键因素是离子交换温度和离子交换时间。本文采用KNO_(3)熔盐对建筑陶瓷板作离子交换强化处理,分析离子交换温度和离子交换时间对陶瓷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强化机理。结果表明,离子强化处理后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表面硬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几乎不变。离子交换法通过KNO_(3)熔盐的K+与陶瓷表面的Na^(+)之间的置换反应在陶瓷表层形成预压应力抵消了部分破坏载荷。试验得出,在600℃下处理20h,样品的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216.10MPa,相比原始样品提升10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陶瓷 离子交换 化学钢化 压应力层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绿色装饰装修选材评价体系》国家标准在某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雄 张琎珺 +3 位作者 李仁林 陈继浩 王静 冀志江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8期107-111,共5页
国家标准GB/T 39126-2020《室内绿色装饰装修选材评价体系》提出了针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散发性能评价新方法,本文在某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了探索性应用,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中装饰装修材料的优选及使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室内环境 污染控制 装饰装修材料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T 2040-2022《负离子功能建筑室内装饰材料》新版标准解读
4
作者 王静 冀志江 +2 位作者 刘蕊蕊 赵春艳 郭春红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期182-186,共5页
本文对JC/T 2040-2022《负离子功能建筑室内装饰材料》新修订版标准进行了解读。从目前负离子功能装饰材料产业现状、标准修订意义、详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确定、试验验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让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认识新修订标... 本文对JC/T 2040-2022《负离子功能建筑室内装饰材料》新修订版标准进行了解读。从目前负离子功能装饰材料产业现状、标准修订意义、详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确定、试验验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让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认识新修订标准内容,更好地指导该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功能 空气离子量 建筑装饰材料 放射性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藓糖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超 王静 +4 位作者 冀志江 王永超 解帅 李衎 李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79-11186,11207,共9页
相变储热材料通过其相变潜热实现能量的吸收、储存与释放,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优化使用可再生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赤藓糖醇的相变温度约118℃,潜热约314 J/g,储能密度大、无腐蚀性,在中温储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被... 相变储热材料通过其相变潜热实现能量的吸收、储存与释放,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优化使用可再生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赤藓糖醇的相变温度约118℃,潜热约314 J/g,储能密度大、无腐蚀性,在中温储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蓄热、工业余废热回收、清洁供暖等领域。然而,赤藓糖醇过冷严重、导热性能相对较差,使得热能无法及时地释放,造成热能利用效率不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为改善赤藓糖醇的过冷与导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保留赤藓糖醇优异性能的同时,弥补了它的高过冷和低导热等缺陷。目前,制备赤藓糖醇复合相变材料已成为改善赤藓糖醇性能的主要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入成核剂可以降低体系的形核势垒,促进成核,从而抑制过冷。纳米金属及其氧化物、膨胀石墨、石墨泡沫等材料的合理引入明显降低了赤藓糖醇的过冷度,最高可降低93%。将赤藓糖醇长时间控制在过冷的亚稳态,是利用其高过冷特性进行跨季节储能应用的关键,但该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通过添加高导热材料来增加赤藓糖醇的当量热导率和增大相变蓄热器换热面积是赤藓糖醇热强化的主要措施,当量热导率可高达30 W/(m·K),且热利用率显著提高。相平衡理论为调节赤藓糖醇的相变温度提供了思路,选择合适的有机相变材料可以制备出相变温度在70~120℃范围内可调、潜热大于200 J/g的共晶相变材料。本文简述了赤藓糖醇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常用制备技术,分别对改善赤藓糖醇过冷性能和导热性能的手段以及如何利用赤藓糖醇的高过冷进行综述,归纳了调控赤藓糖醇相变温度的方法,分析了赤藓糖醇基复合相变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赤藓糖醇 过冷 热导率 相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Al_(2)O_(3)增强建筑陶瓷板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聂光临 刘一军 +6 位作者 汪庆刚 程科木 吴洋 黄玲艳 潘利敏 包亦望 饶平根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6-82,共7页
本研究采用片状Al_(2)O_(3)为二维增强体,实现了建筑陶瓷板材的力学强化。探究了片状Al_(2)O_(3)粒径与掺量对建筑陶瓷致密度、力学性能、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并阐释了片状Al_(2)O_(3)的强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片状Al_... 本研究采用片状Al_(2)O_(3)为二维增强体,实现了建筑陶瓷板材的力学强化。探究了片状Al_(2)O_(3)粒径与掺量对建筑陶瓷致密度、力学性能、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并阐释了片状Al_(2)O_(3)的强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片状Al_(2)O_(3)掺量的增加,建筑陶瓷的吸水率与显气孔率逐渐增加、致密度逐渐降低,但片状Al_(2)O_(3)粒径的减小有利于减弱其对建筑陶瓷致密化的抑制作用,使得片状Al_(2)O_(3)(粒径为5μm)的强韧化效果明显优于片状Al_(2)O_(3)(粒径为10μm);掺加5%(质量分数)片状Al_(2)O_(3)(5μm)制得的建筑陶瓷弯曲强度与断裂功可达(71.6±5.5)MPa和(296.2±45.3)J/m^(2),分别较空白试样(片状Al_(2)O_(3)掺量为0%)高25.2%和46.5%。建筑陶瓷的烧结过程不会改变片状Al_(2)O_(3)的晶相与片晶结构,且其与建筑陶瓷基体的界面结合良好,利用片状Al_(2)O_(3)的复合强化、裂纹钉扎、弥散强化与预应力强化机制,可实现建筑陶瓷力学性能的有效提升。所提出的片状Al_(2)O_(3)强韧化技术不仅可提升建筑陶瓷板材的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建筑陶瓷板材的薄型化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氧化铝 建筑陶瓷 弯曲强度 断裂功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与无碱速凝剂的相容性及协同机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瑞军 郭君华 +2 位作者 林泽坚 王宏霞 高春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90-12094,共5页
纳米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拓展纳米材料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了液体无碱速凝剂在固定掺量条件下,不同种类和维度的纳米材料对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及胶砂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纳米材料与无碱速凝... 纳米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拓展纳米材料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了液体无碱速凝剂在固定掺量条件下,不同种类和维度的纳米材料对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及胶砂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纳米材料与无碱速凝剂之间的协同促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程度不同,所有纳米材料均能够缩短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零维纳米SiO_(2)的影响程度最大,凝结时间由空白组的110 s降低到65 s。同时,掺加零维纳米SiO_(2)的水泥胶砂6 h和1 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22.8%和41.2%。XRD和SEM结果表明,纳米材料与速凝剂之间的良好相容性归因于纳米材料的化学反应活性和高需水量,并通过填充效应、晶核效应、化学反应活性和界面过渡区结构优化等作用,在降低了水泥净浆实际水灰比的同时促进钙矾石和氢氧化钙水化产物的增加,从而缩短了凝结时间及提升了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无碱速凝剂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锥结构炭黑/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彬 李仁林 +4 位作者 冀志江 解帅 王静 周剑波 朱连诚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8,共6页
采用拱型反射率测试系统,研究了具有周期性角锥结构的炭黑/水泥基复合材料在1.7~18.0 GHz频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讨论角锥尺度及材料基体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利用HFSS软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角锥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角锥高... 采用拱型反射率测试系统,研究了具有周期性角锥结构的炭黑/水泥基复合材料在1.7~18.0 GHz频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讨论角锥尺度及材料基体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利用HFSS软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角锥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角锥高度和炭黑掺量越大,吸波性能越好,且增大高度能使有效频带向低频段扩展,角锥高度40 mm,炭黑掺量1.5%时,实现99%吸收(<-20 dB)电磁波的频带(3.1~18.0 GHz)扩展到S波段(2~4 GHz)。角锥结构改善吸波性能的机理是角锥结构可形成与自由空间阻抗匹配和椎体间多重反射,从而增大干涉损耗和内部介电损耗,同时引入散射和衍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角锥 吸波性能 电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红外和雷达波隐身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9
作者 马超 解帅 +3 位作者 王永超 冀志江 吴子豪 王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红外和雷达波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和雷达回波信号来提高目标的隐蔽性。将相变材料与炭黑封装为相变单元,并将其与膨胀珍珠岩-磁粉/水泥复合材料结合,研制出一种兼具红外和雷达波隐身的双功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对其吸波... 红外和雷达波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和雷达回波信号来提高目标的隐蔽性。将相变材料与炭黑封装为相变单元,并将其与膨胀珍珠岩-磁粉/水泥复合材料结合,研制出一种兼具红外和雷达波隐身的双功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对其吸波性能和热性能进行试验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炭黑对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的影响较小,潜热仅降低了约1.9%;500次冷热循环后,相变材料的潜热留存率为78.3%,循环稳定性较好。相变单元和膨胀珍珠岩均可以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且反射损耗在-5~-15 dB可调。相变单元通过吸收大量热量来降低目标外表面温度,削弱红外辐射。相变材料的加入会增加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相变材料高储热密度和珍珠岩低热导率的共同作用使得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隔热效应更加显著,从而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仿真结果表明:磁损耗仅出现在水泥基体中,相变单元通过电阻损耗来影响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热量传递在相变单元处受阻,传导热通量在相变单元边缘处的传输过程出现弯曲。当相变材料相变完成后,热量趋于均匀分布。因此,水泥基复合材料可通过损耗电磁波来降低雷达回波信号,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目标的热量来降低红外辐射,从而实现不同复杂环境下建筑材料的红外和雷达波等多波段隐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红外隐身 雷达波隐身 相变材料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强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建超 程宇东 +2 位作者 钟彤 赖登甲 陈宗武 《环境卫生工程》 2022年第2期53-62,共10页
建筑物的拆除、建设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将其加工为再生骨料循环用于工程建设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再生骨料存在表观密度低、吸水率和压碎值高等性能缺陷,严重阻碍了再生骨料的推广应用。砂浆... 建筑物的拆除、建设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将其加工为再生骨料循环用于工程建设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再生骨料存在表观密度低、吸水率和压碎值高等性能缺陷,严重阻碍了再生骨料的推广应用。砂浆分离和砂浆增强是目前最常用的再生骨料性能提升手段。为更好地理解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围绕砂浆分离和砂浆增强两方面分别介绍了常见的强化方法,并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相关结论将为今后再生骨料的强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强化 砂浆分离 砂浆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用淀粉基化学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彬 王玲 《建筑材料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8-865,共8页
淀粉是一种绿色可再生材料,近几年围绕建材行业需求,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得到的多种淀粉基化学功能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巨大的应用潜能.针对以淀粉基化学功能材料作为黏度改性剂、减水剂、水化温升抑制剂,以及高吸水性材... 淀粉是一种绿色可再生材料,近几年围绕建材行业需求,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得到的多种淀粉基化学功能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巨大的应用潜能.针对以淀粉基化学功能材料作为黏度改性剂、减水剂、水化温升抑制剂,以及高吸水性材料的相关工作,包括制备方法、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黏度改性剂 减水剂 水化温升抑制剂 高吸水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碱含量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孔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闫福璐 郭鑫 +2 位作者 罗凯 叶家元 张文生 《江西建材》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以NaOH为激发剂,借助压汞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外源Na_(2)O含量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孔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Menger海绵模型。结果表明,Menger海绵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基体分形维数与孔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随着外源Na_(2)O含量的增... 以NaOH为激发剂,借助压汞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外源Na_(2)O含量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孔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Menger海绵模型。结果表明,Menger海绵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基体分形维数与孔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随着外源Na_(2)O含量的增加,孔结构更加致密,孔隙分形维数从3.13338提升至3.27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 NAOH 孔隙结构 孔结构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istory外推法求解温度高于90℃相变材料的热物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超 冀志江 +4 位作者 王静 王永超 解帅 吴渝 赵聪慧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58,共7页
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对其筛选与应用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原始的T-history法可以求解相变温度低于90℃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且简单方便、测试样品体积大,接近于实际相变过程。为了求解相变温度高于90℃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对原始T-history... 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对其筛选与应用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原始的T-history法可以求解相变温度低于90℃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且简单方便、测试样品体积大,接近于实际相变过程。为了求解相变温度高于90℃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对原始T-history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命名为T-history外推法(THEM)。它以纯水为参考材料,将纯水的降温曲线拟合外推至相变材料的初始冷却温度,从而求解温度高于90℃的相变材料的热物性。选取熔点为118℃的赤藓糖醇,基于T-history外推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固体赤藓糖醇的导热系数与参考值吻合良好,潜热的计算值与DSC测试值的误差控制在5%以内。改进后的T-history外推法可以用于求解温度高于90℃相变材料的热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story外推法 热物性 赤藓糖醇 潜热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水泥基材料制品的强度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振地 王玲 +2 位作者 郭杰 庞立 鲍志江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1-3,共3页
为研究水泥基材料3D打印制品的强度各向异性,制备了具有不同材料组成的3D打印试件。通过测试打印试件在垂直和平行于打印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发现水泥基材料3D打印试件存在强度各向异性,提出了定量表征强度各向异性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抗... 为研究水泥基材料3D打印制品的强度各向异性,制备了具有不同材料组成的3D打印试件。通过测试打印试件在垂直和平行于打印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发现水泥基材料3D打印试件存在强度各向异性,提出了定量表征强度各向异性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抗压强度各向异性的规律。养护龄期对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相比材料组成的影响更明显。抗折强度各向异性的绝对值在20%左右,并未发现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水泥基材料 各向异性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界面特性双层水泥基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彬 贾治勇 +4 位作者 陈春晖 殷京玉 冀志江 王静 解帅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1期1-4,93,共5页
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三维界面结构的双层水泥基吸波材料,利用弓形反射法研究了其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了覆盖三维结构界面的透波层性质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界面结构设计能够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吸波性... 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三维界面结构的双层水泥基吸波材料,利用弓形反射法研究了其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了覆盖三维结构界面的透波层性质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界面结构设计能够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吸波性能、拓宽有效吸波带宽,具有尖劈界面结构的双层水泥基材料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电磁波反射率均低于-10 dB。三维界面结构双层水泥基材料的透波层中掺入0.5%炭黑即可导致在整个2~18 GHz频率范围内吸波性能的降低,减小透波层厚度可提高吸波性能,尤其对11~18 GHz高频波段吸波性能的提升更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界面 层结构 水泥基吸波材料 反射率 宽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建筑涂层抗病毒测试方法研究
16
作者 朱常才 刘蕊蕊 +4 位作者 冀志江 赵春艳 王静 解帅 郭春红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8期1-6,10,共7页
多孔建筑涂层由于多孔性的特点对病毒具有吸附作用,从而赋予涂层抗病毒活性,而多孔涂层的抗病毒活性可能受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选用多孔硅藻土制备多孔建筑涂层,以噬菌体MS2和φA039作为非包膜病毒模型测试多孔涂层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多孔建筑涂层由于多孔性的特点对病毒具有吸附作用,从而赋予涂层抗病毒活性,而多孔涂层的抗病毒活性可能受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选用多孔硅藻土制备多孔建筑涂层,以噬菌体MS2和φA039作为非包膜病毒模型测试多孔涂层的抗病毒活性,研究抗病毒测试中病毒储备液种类、病毒悬液滴加量及其浓度对抗病毒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尽可能选择与稀释液有机组成相同的储备液;涂层表面悬液滴加量应视样品大小而定;涂层表面滴加病毒悬液浓度以1×10^(7) PFU/mL为宜。分析了多孔建筑涂层抗病毒测试中最佳测试条件,提出测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多孔涂层抗病毒测试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建筑涂层 抗病毒 储备液 病毒浓度 滴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砂比对低钙固碳胶凝材料砂浆碳化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畅祥祥 刘松辉 +4 位作者 张程 房晶瑞 刘姚君 赵松海 管学茂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2-4149,共8页
为了降低生产高性能预制建材制品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用工业原料石灰石和砂岩在1275℃煅烧制备了一种低钙固碳胶凝材料,研究了胶砂比(1∶0、1∶1、1∶2、1∶3)对低钙固碳胶凝材料碳化程度及砂浆早期碳化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 为了降低生产高性能预制建材制品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用工业原料石灰石和砂岩在1275℃煅烧制备了一种低钙固碳胶凝材料,研究了胶砂比(1∶0、1∶1、1∶2、1∶3)对低钙固碳胶凝材料碳化程度及砂浆早期碳化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TG-DTA、FT-IR、SEM、纳米压痕、压汞仪等研究了碳化低钙固碳胶凝材料浆体与硅质河砂骨料的界面矿物组成、孔隙率及微观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胶砂比的降低,固碳胶凝材料的碳化程度显著提高;而胶砂比为1∶1时砂浆的抗压强度最高,碳化养护24 h抗压强度达到46.9 MPa;继续降低胶砂比,砂浆的碳化硬化性能下降,可能与碳酸钙晶体在界面过渡区的富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 胶砂比 孔隙率 界面过渡区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活化法制备高强韧高柔性建筑陶瓷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光临 刘一军 +5 位作者 汪庆刚 黄玲艳 吴洋 潘利敏 包亦望 饶平根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7-135,共9页
为实现建筑陶瓷力学性能的大幅度提升,采用机械活化法(MA)对建筑陶瓷粉体进行预处理,探究了MA处理时间对建筑陶瓷粉体、生坯、烧结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陶瓷试样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分析,阐释了MA的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MA可降低陶... 为实现建筑陶瓷力学性能的大幅度提升,采用机械活化法(MA)对建筑陶瓷粉体进行预处理,探究了MA处理时间对建筑陶瓷粉体、生坯、烧结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陶瓷试样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分析,阐释了MA的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MA可降低陶瓷粉体粒径、增强烧结活性,并提升陶瓷生坯的致密化进程,而且有利于提升建筑陶瓷的致密度,降低陶瓷中气孔缺陷数量与尺寸,继而实现了陶瓷的致密化强化;此外,MA还可以细化与均匀化刚玉和石英相颗粒,促进石英在液相中的熔解,提升玻璃相基体中SiO_(2)含量,增大莫来石相的结晶度与长径比及陶瓷断面的粗糙度与裂纹扩展路径,继而可提升弥散增强、基体强化、莫来石强化效果与裂纹偏转增韧效果,有利于实现建筑陶瓷的强韧化。随着MA处理时间的延长,建筑陶瓷的力学强度、韧性与柔性均逐渐增强,MA处理40 min制得的陶瓷试样的弯曲强度((88.2±6.3)MPa)、断裂功((390.5±44.2)J/m^(2))与极限应变((10.24±0.48)×10^(-4))分别较未经MA处理制得的试样提升了52.8%、112.6%、39.1%,表明MA是一种有效的建筑陶瓷强韧化和柔化方法。此外,该方法操作简单,在高强韧建筑陶瓷板材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法 建筑陶瓷 弯曲强度 断裂功 强韧化 物相组成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掺机制砂石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瑞军 吴浩 +1 位作者 王玲 姚燕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0-1085,共6页
针对机制砂混凝土流变性能敏感性难以调控的问题,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基材料流变行为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利用XRD表征了机制砂中石粉的物相组成,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扭矩参数探索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和砂浆流变性能... 针对机制砂混凝土流变性能敏感性难以调控的问题,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基材料流变行为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利用XRD表征了机制砂中石粉的物相组成,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扭矩参数探索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和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砂浆需水量以及石粉对外加剂的吸附性能测试研究了石粉对流变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扭矩随着机制砂石粉掺量的增大分别降低和增大,且石粉掺量超过10%后影响程度增加更明显。含石粉砂浆的需水量比为93%,表明水泥净浆流动度的降低并不是由于石粉消耗自由水导致的。总有机碳(TOC)测试结果表明,石粉和水泥对外加剂存在竞争吸附,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能力更强,聚羧酸减水剂会优先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上,石粉外掺时宏观上表现出水泥净浆流动度会下降,内掺时水泥净浆流动度会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石粉 水泥基材料 流变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薄基板材料裂纹预制与断裂韧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德隆 包亦望 +3 位作者 万德田 邱岩 郑德志 付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3-737,共5页
预制长度可控的裂纹以及原位观察裂纹扩展是研究陶瓷薄基板抗断裂行为的两大重点。本研究提出应变诱导法,通过将基板与黄铜梁粘结形成复合体,利用黄铜梁弯曲变形带动侧面陶瓷薄板受拉侧拉伸变形产生可控裂纹。在工具显微镜下对复合体进... 预制长度可控的裂纹以及原位观察裂纹扩展是研究陶瓷薄基板抗断裂行为的两大重点。本研究提出应变诱导法,通过将基板与黄铜梁粘结形成复合体,利用黄铜梁弯曲变形带动侧面陶瓷薄板受拉侧拉伸变形产生可控裂纹。在工具显微镜下对复合体进行四点弯曲,原位观察样品的裂纹扩展情况,通过调节黄铜梁宽度来控制初始裂纹长度,在初始裂纹萌发后继续加载,使裂纹达到测试断裂韧性的标准长度。将这种测试方法与块体材料断裂韧性的测试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制裂纹后测试断裂韧性具有简易性和可靠性。应变诱导法预制裂纹成功率高,裂纹萌发位置及长度可控,且操作方便,可推广应用于超薄玻璃等其他超薄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评价和分析裂纹扩展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薄基板 预制裂纹 原位观察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