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9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计算含能材料学团队在TKX-50等羟铵离子盐物化性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
作者 王敏敏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共1页
1.发现了TKX-50的一个热致新相(meta-TKX-50)和-个剪切产生的新相(γ-TKX-50).meta-TKX-50形成的温度在180℃附近,与TKX-50相比,NH3OH^+的N-O更趋向于平行于晶胞6轴.γ-TKX-50源于TKX-50沿(010)/[101]或(010)/[101]方向的剪切... 1.发现了TKX-50的一个热致新相(meta-TKX-50)和-个剪切产生的新相(γ-TKX-50).meta-TKX-50形成的温度在180℃附近,与TKX-50相比,NH3OH^+的N-O更趋向于平行于晶胞6轴.γ-TKX-50源于TKX-50沿(010)/[101]或(010)/[101]方向的剪切.这样,TKX-50在常压下可存在三个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QR ST 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工程201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2
作者 唐维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0-480,共1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机械工程会议是中物院科协主办的机械工程类年会,迄今已成功举办19届。本届学术年会由中物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承办,会议共收录论文108篇,其中涉及含能材料合成与表征、含能材料部件制造与检测的机械类论文11篇。
关键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术年会 机械工程 电子工程 材料合成 含能材料 研究所 机械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改进的热硫化有机硅/EPDM微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雷卫华 张倩 +3 位作者 余凤湄 曹君 陈立新 崔锦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研究了热硫化有机硅/三元乙丙橡胶(EPDM)微孔材料的过氧化物改性技术,并表征了改性泡沫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乙醇溶液,经过表面涂覆、渗透、高温反应,获得了改性的泡沫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剂用量的增加,泡沫表面明显粗糙... 研究了热硫化有机硅/三元乙丙橡胶(EPDM)微孔材料的过氧化物改性技术,并表征了改性泡沫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乙醇溶液,经过表面涂覆、渗透、高温反应,获得了改性的泡沫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剂用量的增加,泡沫表面明显粗糙化,与乙二醇的接触角逐渐增大,泡沫的定伸应力逐渐增大,压缩永久变形和伸长率逐渐减小,而拉伸强度在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泡沫的定伸应力逐渐上升、伸长率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则出现最大值、在处理剂大用量下波动较小。在改性处理后,有机硅/EPDM(70%)微孔泡沫的压缩应力在10%~40%出现明显抬升,泡沫压缩松弛和永久变形大幅减小,伸长率降低、扯断强度略有提高,泡沫具有良好的回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 改性 有机硅 三元乙丙橡胶 微孔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晶体材料撞击感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洪珍 焦方宝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I0004,共22页
为揭示含能晶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感度的关系,分别从晶体结构、晶体形态、多组分晶体的组成和复合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晶体形态特征、以及测试条件和试样状态对撞击感度的影响及规律,探究了其基本原因。指出含能晶体材料的晶... 为揭示含能晶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感度的关系,分别从晶体结构、晶体形态、多组分晶体的组成和复合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晶体形态特征、以及测试条件和试样状态对撞击感度的影响及规律,探究了其基本原因。指出含能晶体材料的晶形、粒度、缺陷和聚集态结构等特征形态对撞击感度影响规律的认识主要还是宏观的或定性的,影响的极限程度和定量关系不清楚;共晶、掺杂、复合等多组分复合晶体的构筑机理不清,没有建立组成和结构与感度的定性定量关系;不同晶体特征对撞击感度的作用机制还未得到统一认识。由此,提出了从晶体结构设计、晶体颗粒形态调控、复合晶体设计与构筑等方面以进一步降低撞击感度的策略,为继续开展高能低感含能晶体的研制和应用提供指导。附参考文献12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晶体材料 撞击感度 安全性 降感 共晶 起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等转化率的微、积分法及其在含能材料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Ⅱ.TNMA、BTNEDA和TNETB的热分解 被引量:7
5
作者 松全才 胡荣祖 +2 位作者 赵凤起 高红旭 董海山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采用高灵敏布鲁顿玻璃薄膜压力计研究了真空、高温低装填和低温高装填密度条件下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甲烷(TNMA)、二(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乙二胺(BTNEDA)、4,4,4-三硝基丁酸-2,2,2-三硝基乙酯(TNETB)的热分解过程。由热分解... 采用高灵敏布鲁顿玻璃薄膜压力计研究了真空、高温低装填和低温高装填密度条件下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甲烷(TNMA)、二(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乙二胺(BTNEDA)、4,4,4-三硝基丁酸-2,2,2-三硝基乙酯(TNETB)的热分解过程。由热分解气体的标准体积(VH)和分解速度(dVH/dt)对时间(t)的关系曲线,得到了TNMA、BTNEDA和TNETB在不同温度下热分解反应的诱导期(tin)、半分解期(t1/2)、初速(W0)、极大速度(WM)和极大速度到达时间(tM)。用非线性等转化率微、积分法所得的表观活化能Ea用于校验由lgx(x=tin、t1/2、W0、WM、tM)-1/T关系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a。结果表明,Ea与各特征值所得的对应Ea间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2 2 2-三硝基乙基-N-硝基-甲烷(TNMA) 二(2 2 2-三硝基乙基-N-硝基)乙二胺(BTNEDA) 4 4 4-三硝基丁酸-2 2 2-三硝基乙酯(TNETB) 热分解 Bourdon玻璃薄膜压力计 等转化率法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龙亮 刘炳刚 吴早明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晶粒细化可显著提高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的性能,介绍了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粉末冶金法和深度塑性变形法,粉末冶金法的烧结工艺主要包括热等静压烧结、超高压通电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微波烧结等;深度塑... 晶粒细化可显著提高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的性能,介绍了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粉末冶金法和深度塑性变形法,粉末冶金法的烧结工艺主要包括热等静压烧结、超高压通电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微波烧结等;深度塑性变形法包括高压扭转、等通道挤压、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和累积轧制等。由于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存在大量的晶界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辐照性能,因此有望解决纯钨材料作为核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存在的问题,对超细晶/纳米晶钨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材料 粉末冶金法 深度塑性变形法 制备技术 超细晶 纳米晶 核聚变能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精密实验的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煦 马云灿 +10 位作者 马骁 曹柱荣 喻寅 银颖 李晶 杨靖 孟立民 李军 陶天炯 杨昊 蒋均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具备极短脉冲宽度避免或缓解热效应、极高峰值功率密度适用于任意固体材料、极小焦斑尺寸实现微区精准去除或改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满足精密诊断/测量实验涉及的各类难加工及特种材料的安全精密加工需求。高稳定性...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具备极短脉冲宽度避免或缓解热效应、极高峰值功率密度适用于任意固体材料、极小焦斑尺寸实现微区精准去除或改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满足精密诊断/测量实验涉及的各类难加工及特种材料的安全精密加工需求。高稳定性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器的应用,弥补了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难以实现高速扫描的不足,这为精密实验所需各类精密样品/样件的高效精密加工提供了重要能量源。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各研究所精密实验对精密样品的安全高效精密加工需求为切入点,分别以激光X射线精密靶材及结构、炸药材料微结构、超硬材料复合折射透镜结构、微型探头光纤精密固定结构、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等典型应用场景为例,介绍了高重频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和特种材料安全高效精密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精密加工 金属材料 炸药材料 超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接界面增强材料儿茶酚预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陈鹏飞 李肖亭 +1 位作者 吴冶平 张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为了提高环氧胶黏剂对低表面能材料聚醚醚酮(PEEK)和聚丙烯(PP)的黏接性能,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儿茶酚的聚合物,对PEEK和PP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儿茶酚预聚物作为表面处理剂,显著改善了环氧胶黏剂对PEEK和PP的黏接性能,其拉伸剪切... 为了提高环氧胶黏剂对低表面能材料聚醚醚酮(PEEK)和聚丙烯(PP)的黏接性能,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儿茶酚的聚合物,对PEEK和PP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儿茶酚预聚物作为表面处理剂,显著改善了环氧胶黏剂对PEEK和PP的黏接性能,其拉伸剪切黏接强度较未进行表面处理样品分别提高了104%和46%,且显著高于传统的稀释环氧树脂预涂方法。儿茶酚聚合物作为新型表面处理剂可以有效提高环氧胶黏剂对低表面能材料的黏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预聚物 表面处理剂 低表面能材料 黏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胶囊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刘鹏辉 刘忠平 钟发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冲击会对实战条件下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因此必须使用抗冲击材料来提高武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武器装备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聚合物抗冲击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兼顾高效、轻质、智能、多次防护、多功能的抗冲击... 冲击会对实战条件下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因此必须使用抗冲击材料来提高武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武器装备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聚合物抗冲击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兼顾高效、轻质、智能、多次防护、多功能的抗冲击防护材料。将剪切增稠液(STF)胶囊分散在硅橡胶中制备了新型抗冲击复合材料,应用LS-DYNA程序ALE算法对落锤冲击STF/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并讨论了冲击速度、STF液滴分布结构以及吸能液体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硅橡胶 复合材料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柏宇 管登高 +1 位作者 彭燕 刘涛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312-319,共8页
剪切增稠液(STF)作为新一代智能耗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抗刺扎、抗冲击和阻尼减振等领域。介绍STF的特性和剪切增稠机理,综述ST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式,包括浸渍或喷涂、夹层或填充、共混以及胶囊化;分析STF复合材料的抗刺扎性能、抗冲击性能... 剪切增稠液(STF)作为新一代智能耗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抗刺扎、抗冲击和阻尼减振等领域。介绍STF的特性和剪切增稠机理,综述ST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式,包括浸渍或喷涂、夹层或填充、共混以及胶囊化;分析STF复合材料的抗刺扎性能、抗冲击性能、阻尼减振性能与应用。建议进一步探索STF的剪切增稠机理,研发对环境不敏感、长使用寿命、可在高冲击速率下应用、磁流变性或电流变性的STF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复合材料 抗刺扎性能 抗冲击性能 阻尼减振性能 共混 胶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凝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鹏辉 刘忠平 +1 位作者 钟发春 宋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剪切增稠凝胶(STG)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的一种剪切增稠材料,表现出冲击硬化效应。将STG与环氧树脂材料进行复合,获得一种强度更高的STG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一方面解决剪切增稠材料在实际过程中的冷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 剪切增稠凝胶(STG)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的一种剪切增稠材料,表现出冲击硬化效应。将STG与环氧树脂材料进行复合,获得一种强度更高的STG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一方面解决剪切增稠材料在实际过程中的冷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合物与剪切增稠凝胶材料的耦合作用,进一步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以抗冲击防护性能。采用热分析表征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多重拉伸速率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胶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定位研究
12
作者 艾丽佳 张风华 +1 位作者 付涛 李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易成型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异性能,成为众多工程结构用材首选,然而其结构易产生多种形式损伤,降低了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故对复合材料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及损伤定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Acoustic emiss...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易成型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异性能,成为众多工程结构用材首选,然而其结构易产生多种形式损伤,降低了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故对复合材料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及损伤定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复合材料中的微小损伤,基于光纤光栅声发射监测系统不受电磁干扰,可在多点同时测量多个物理量,但实现高精度损伤定位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此,构建了一种四通道温度自适应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s,FBG)声发射监测系统,可以快速追踪、及时反馈、实时监测FBG的中心波长变化,提高定位精度,在变温域内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定位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平均损伤定位误差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声发射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损伤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的组装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丹 王浚儒 +1 位作者 赵煦 杨志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5-1241,共17页
含能材料的形貌及结构对其各项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改善现有含能材料的固有性能,含能材料的组装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工作,从单一组分含能材料通过组装直接影响结构从而调控其性能、多组分复合含能材料的组分及... 含能材料的形貌及结构对其各项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改善现有含能材料的固有性能,含能材料的组装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工作,从单一组分含能材料通过组装直接影响结构从而调控其性能、多组分复合含能材料的组分及复合结构协同调控性能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当前含能材料的组装方法及其对性能的调控效果,阐述了其它功能材料组装对含能材料的启示。当前,单一组分含能材料组装可以带来新的炸药形貌,多组分组装可以弥补现有性能调控的不足,实现能量及安全性能协同提升,但含能材料的组装发展还面临着组装方法单一、过程调控难、组装机制尚不明确、多组分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含能材料晶体组装理论完善、微介观表征技术发展及新组装技术探索三个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组装 晶体形貌 多组分协同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的先进分析表征技术发展与展望
14
作者 应梓剑 陈建波 +7 位作者 徐金江 于谦 何璇 赵雪燕 朱春华 黄石亮 杨希 李诗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101,共20页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息,进而为含能材料相关合成表征、质量控制、库存维护、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场景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极大推动了含能材料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分析表征技术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并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原位在线、多尺度贯通、高时空分辨等方向发展。为了更加清晰、全面地掌握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现状与趋势,研究系统综述了各主要分析手段的技术内涵、功能特点以及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相关分析表征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含能材料 分析表征技术 自动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钴贮氚材料的表面氧毒化机制研究
15
作者 魏纪源 兰越景 +5 位作者 叶荣兴 王劲川 张斌精 王国亮 周琳森 宋江锋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5-34,43,共11页
针对氢气中存在的含氧杂质气体使ZrCo合金贮氢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O_(2)在稳定ZrCo(110)表面的吸附作用,分析了O_(2)杂质气体对ZrCo表面的毒化作用。结果表明:O_(2)在ZrCo(110)表面自发解离吸附,产物氧原子占据... 针对氢气中存在的含氧杂质气体使ZrCo合金贮氢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O_(2)在稳定ZrCo(110)表面的吸附作用,分析了O_(2)杂质气体对ZrCo表面的毒化作用。结果表明:O_(2)在ZrCo(110)表面自发解离吸附,产物氧原子占据表面的活性位点后,减弱邻近位置H_(2)分子的吸附稳定性、提高其解离势垒;O_(2)在ZrCo(110)表面的吸附显著影响氢原子的吸附和扩散行为,降低了O邻近位置的氢吸附概率,促使氢原子向远离吸附氧的方向迁移扩散,也提高了氢从表面渗透到次表面的能垒;随着表面的吸附氧覆盖度提高,对氢的吸附作用逐渐减弱,最终导致ZrCo表面吸氢的性能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物理 毒化机制 第一性原理 ZrCo合金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音频信号的含能材料撞击感度机器学习识别
16
作者 张炳儒 李明 +8 位作者 文玉史 郭峰 于绍钧 纪春亮 林聪妹 郝利霄 韩勇 邓川 代晓淦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为了提高炸药撞击感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炸药撞击响应声信号的智能识别进行了研究。基于落锤式撞击感度测试装置针对混合炸药开展了试验,利用音频采集系统同步采集了撞击过程中的声信号,提取了最大值、带宽等一... 为了提高炸药撞击感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炸药撞击响应声信号的智能识别进行了研究。基于落锤式撞击感度测试装置针对混合炸药开展了试验,利用音频采集系统同步采集了撞击过程中的声信号,提取了最大值、带宽等一维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将音频数据转换为二维的频谱图,采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对一维数据进行数据增强,采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对二维频谱图进行数据增强,采用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k-means聚类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视觉Transformer(ViT)进行判爆分类。结果表明,RF、XGBoost、BPNN和SVM在原始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均超过99.5%,在cGAN增强数据上最终达到100%,而k-means聚类算法初始达到了98.5%的准确率,在增强数据上呈现准确率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NN和ViT在原始数据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8.1%和98.4%,在增强数据上达到98.4%和98.9%,在增强数据上的表现有所提升,但受限于小样本环境和轻微的过拟合问题,准确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炸药撞击感度智能识别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验证了其在爆炸声信号判爆任务中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人工判爆的主观性和效率低的问题,为炸药使用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感度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数据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声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事故核燃料UN抗氧化机制与性能增强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钰 赵旭文 +7 位作者 张玉娟 杨宇 吕文婷 刘晓光 褚明福 杨振亮 许靖堃 葛昌纯 《工程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2-696,共15页
氮化铀具有高铀密度、高热导率和高熔点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耐事故核燃料之一.尽管氮化铀在核能安全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但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腐蚀性能不佳是其作为候选耐事故核燃料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氮化铀基核燃料在堆... 氮化铀具有高铀密度、高热导率和高熔点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耐事故核燃料之一.尽管氮化铀在核能安全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但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腐蚀性能不佳是其作为候选耐事故核燃料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氮化铀基核燃料在堆内服役条件下的低抗氧化性能,本文总结了氮化铀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过程和提升氮化铀核燃料抗氧化性能的方法,具体包括采用高耐腐蚀陶瓷烧结形成保护屏障、添加合适的金属元素合金化、表面涂层技术等方法.重点讨论了氮化铀与各种陶瓷抗氧化相包括二氧化铀,二硅化三铀和其他陶瓷抗氧化相烧结形成复合燃料的抗氧化性能.其中,氮化铀-二氧化铀型复合燃料相比于氮化铀在高温和高压蒸汽环境下具有更高的氧化起始温度,显示出较高的抗氧化性能.因此重点探索了氮化铀-二氧化铀型复合燃料成分和微观结构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以及改进措施.三氮化二铀相的生成在提高氮化铀-二氧化铀抗氧化性能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其高温稳定性仍存在争议.另外,本文还归纳了当前氮化铀基新型燃料在抗氧化性能提升研究方面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事故燃料 氮化铀 抗氧化性能 二氧化铀 三氮化二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动态和静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三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的自组装途径
18
作者 戴学志 沈金朋 +3 位作者 田强 梁华 朱杉 强晓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1,共7页
三嵌段共聚物(TTPs)在稀溶液中经分级自组装形成多隔室胶束(MCMs)的过程,通常包括TTPs分子链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星形胶束自组装形成MCMs两个主要步骤,其中前一步骤理论上存在单级自组装或分级自组装两种未被阐明的可能途径。选择非晶... 三嵌段共聚物(TTPs)在稀溶液中经分级自组装形成多隔室胶束(MCMs)的过程,通常包括TTPs分子链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星形胶束自组装形成MCMs两个主要步骤,其中前一步骤理论上存在单级自组装或分级自组装两种未被阐明的可能途径。选择非晶态TTPs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B-b-PMMA,SBM)为模型分子,通过溶剂交换的方法使SBM在稀溶液中自组装,采用动态及静态光散射技术对SBM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进一步自组装形成MCMs的过程进行实时、动态表征,并结合透射电镜(TEM)辅助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M在稀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的途径是直接由SBM链团/网经单级自组装途径形成星型胶束,而不是存在单链或多链胶束等过渡形态的分级自组装途径。SBM稀溶液浓度对该自组装途径无明显影响,该自组装过程在12 h内已达到动态平衡。研究结果可为多组分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自组装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光散射技术在高分子溶液表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自组装 胶束 途径 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芯材料可切换的同轴3D打印技术及应用研究
19
作者 曹艳兵 徐嘉文 +4 位作者 于江云 陈鹏 朱阿祥 张亚玲 刘禹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目前,主流的直书写3D打印多材料打印方法是通过设计多个入口挤入汇合到单个出口挤出的喷头,材料按照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不同性能的组合。但是,多材料增材制造需要各材料之间具有优异的黏合强度,同时需要材料参数满足高黏度和剪... 目前,主流的直书写3D打印多材料打印方法是通过设计多个入口挤入汇合到单个出口挤出的喷头,材料按照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不同性能的组合。但是,多材料增材制造需要各材料之间具有优异的黏合强度,同时需要材料参数满足高黏度和剪切变稀的特性以符合3D打印的各项要求。为了实现多材料的连续稳定性打印,通过设计一种轴芯材料具有快速切换功能的同轴挤出3D打印喷头及其打印系统,研究多材料同轴打印原理及打印实验。CCM3D喷头允许不同流变特性的轴芯材料稳定地选择性挤出,实现多材料同轴制造。通过生成多材料G代码进行打印,展示了轴芯两种不同黏性材料之间的快速切换以及2D图像的打印,利用同轴多材料的打印优势,将不同弹性模量的硅胶选择性嵌入同轴线条轴芯,展示了其打印3D模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材料增材制造 CCM3D喷头 流变特性 2D图案 3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邬张玉 赵雪燕 +1 位作者 雍怀松 何显儒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高分子材料由原子-链段-凝聚态多级结构组成,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与凝聚态结构及宏观黏弹性都密切相关。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以氢质子为探针,能够原位、无损高效地表征含氢链段的运动特性。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进一步量化不同运动... 高分子材料由原子-链段-凝聚态多级结构组成,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与凝聚态结构及宏观黏弹性都密切相关。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以氢质子为探针,能够原位、无损高效地表征含氢链段的运动特性。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进一步量化不同运动单元的占比及其弛豫时间。这项技术在高分子链段运动相关研究中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包括相结构、组分比例、表界面相互作用力、交联网络及动力学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测试原理,分类总结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定性与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链段运动 弛豫时间 凝聚态结构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