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9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国家点火项目第三方评价研究及对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启示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传珂 张光军 +1 位作者 徐隆波 赵彦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5-50,共6页
总结和分析美国国家点火项目执行过程中开展的系列第三方评价,分析讨论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和效益,研究对中国大科学工程科技评价的启示,提出"第三方评价与内部评价(第一方评价和第二方评价)相结合、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且第三方评... 总结和分析美国国家点火项目执行过程中开展的系列第三方评价,分析讨论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和效益,研究对中国大科学工程科技评价的启示,提出"第三方评价与内部评价(第一方评价和第二方评价)相结合、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且第三方评价与内部评价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大科学工程综合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工程 第三方评价 科技评价 国家点火项目 复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Z箍缩钨丝阵内爆物理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华欣生 彭先觉 +9 位作者 李正宏 徐荣昆 许泽平 杨建伦 郭存 蒋世伦 丁宁 宁成 刘德斌 顾元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75-1480,共6页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快Z箍缩电磁内爆动力学物理过程及其辐射特性,完成了1维和2维辐射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程序。利用阳加速器、强光一号脉冲功率装置、S-300装置和Angara-5-1装置,开展了实验研究,发展了一系列观察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快Z箍缩电磁内爆动力学物理过程及其辐射特性,完成了1维和2维辐射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程序。利用阳加速器、强光一号脉冲功率装置、S-300装置和Angara-5-1装置,开展了实验研究,发展了一系列观察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的诊断系统。研制了单层、双层钨丝阵及单层丝阵加聚氘乙烯芯等负载。重点研究了能量耦合和内爆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Z箍缩内爆 能量耦合 高能密度物理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锶极低放废物处置的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康厚军 张东 +1 位作者 李宽良 傅依备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30,共6页
为了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以提高岩土对锶的吸附能力,采用测定吸附比的方法,选择8种添加剂加入到4种基础物料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①号基础物料中,加入Na2S和Na2CO3两种添加剂后,Kd值从16.5分别增加到3.07×103和2.03×103;在②... 为了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以提高岩土对锶的吸附能力,采用测定吸附比的方法,选择8种添加剂加入到4种基础物料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①号基础物料中,加入Na2S和Na2CO3两种添加剂后,Kd值从16.5分别增加到3.07×103和2.03×103;在②号基础物料中,加入Na2S和Na2CO3后,Kd值从26.0分别增加到3.50×103和2.20×103,达到极低放废物填埋处置的屏障要求。对添加剂的屏障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产生SrCO3沉淀是提高吸附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放废物 地球化学 添加剂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樑 张雨涵 +3 位作者 李梦悦 蒋攀 曾静 范国滨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大科学工程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研发平台,研究工程运行和科技研发全过程创新要素及其创新体系建构,对充分发挥大科学工程的科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建构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提炼了国内外不同领域大科学工程... 大科学工程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研发平台,研究工程运行和科技研发全过程创新要素及其创新体系建构,对充分发挥大科学工程的科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建构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提炼了国内外不同领域大科学工程创新活动中的创新要素,构建出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选取我国神光-Ⅲ工程开展实证研究,为我国各领域大科学工程的创新体系建构提供了一般范式。研究认为,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是在创新环境的推动下,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和创新资源要素协同开展创新活动并实现创新目标的动态系统;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注重四大创新要素的横向协调及创新主体和资源的纵向协同。研究建议,大科学工程创新体系的管理实践需重视核心创新主体的主导作用、创新参与主体的跨界融合、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创新环境的动态变化,以此形成创新要素有效协同、创新活动高效开展的互动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工程 创新体系 创新要素 协同创新 创新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废物处置某场址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静 李明辉 +1 位作者 张东 康厚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0-433,共4页
针对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址的天然屏障性能差,提出建造折叠式"之"字形地球化学工程屏障,将处置物释放出的核素垂向固定在场址范围内。屏障的机理是,核素铀、锶的迁移形式分别为:UO2(CO3)22-和Sr2+,而性能相反,且处置层为表生... 针对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址的天然屏障性能差,提出建造折叠式"之"字形地球化学工程屏障,将处置物释放出的核素垂向固定在场址范围内。屏障的机理是,核素铀、锶的迁移形式分别为:UO2(CO3)22-和Sr2+,而性能相反,且处置层为表生强氧化带,降水入渗强烈,不宜建还原性屏障;故对铀和锶依次建造:阴离子吸附屏障和阳离子吸附屏障,形成可连续渗流的双重屏障。屏障的砂土物料取自场址附近,成本极低。经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铀和锶等核素通过其屏障时的分配系数值都在103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处置 地球化学工程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理论下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经验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建强 杨正宜 李昊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42-55,共14页
为推进中国国家实验室的开放和协同创新,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基于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分析,结合中国当前面临被西方主要国家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探讨协同创新促进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路径。协同创新包含了多方创新... 为推进中国国家实验室的开放和协同创新,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基于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分析,结合中国当前面临被西方主要国家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探讨协同创新促进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路径。协同创新包含了多方创新主体、共同目标、优势互补和合理分工、复杂的相互作用和整体协同效应等五方面的核心要素,其结构从简单无序布局向高级有序组织变革转变为网络化创新结构,因此要确保协同创新成果实现,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和风险控制等因素。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与使命、充足的财政投入与多元化经费来源、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人员组成多元化的强大科研团队,其发展总体呈现开放化、网络化的对外合作趋势,在协同创新方面形成了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聚焦、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高效的协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及鼓励创新、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等经验举措。借鉴美国经验,深化国际合作和加强内部合作是应对挑战、促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两翼。因此,应对当前西方国家技术封锁,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开放共享与合作交流的理念,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实现多领域协同创新、引领学科交叉创新,并积极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探索的科研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实验室 协同创新 开放共享 网络化 多元化 国际科技合作 美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HMX混合体系热性能研究
7
作者 谢虓 于谦 +1 位作者 祝青 黄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2,共6页
为研究FOX-7及其与HMX混合体系的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常数分析仪等手段,对HMX与FOX-7等质量比共混物、以及具有不同HMX与FOX-7比例的炸药配方的热分解行为、导热性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OX-7/HMX混合体系中,HMX与... 为研究FOX-7及其与HMX混合体系的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常数分析仪等手段,对HMX与FOX-7等质量比共混物、以及具有不同HMX与FOX-7比例的炸药配方的热分解行为、导热性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OX-7/HMX混合体系中,HMX与FOX-7的分解放热以及晶型转变吸热过程可相互影响:HMX在247.3℃处已有部分分解,282.5℃出现的放热峰对应于HMX的分解放热峰和FOX-7的第2步分解峰的叠加;而FOX-7的β到γ晶型转变以及HMX的β到δ晶型转变吸热峰相较于单质颗粒,分别延迟了8.5℃、9.5℃。配方中HMX与FOX-7的相对含量决定了两者的分解峰温,这可能与两者热效应的相互影响及粘结剂对炸药颗粒包覆完整度有关:随着配方中HMX含量由25%增加至60%,其熔融吸热峰由276.6℃提前至252.5℃;随着配方中FOX-7含量由25%增加至60%,其第1步分解峰和HMX的熔融分解过程相互影响,导致只出现一个分解放热峰,FOX-7第1步分解反应放热将导致其更早发生熔融分解。FOX-7颗粒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都高于HMX。在总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OX-7含量的提高、HMX含量的降低,混合炸药配方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都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奥克托今(HMX) 热分解 晶型转变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工程高精密光学元器件研制的技术成熟度评价实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淡晶晶 莫磊 +4 位作者 徐隆波 贺少勃 王传珂 张光军 刘人境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96-201,共6页
研究大科学工程巨型激光装置建设所需的高精密光学元器件研制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提出光学元件研制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评价等级、评价要素和评价流程。基于该体系对关键元件研制技术成熟度评价进行实证应用,评价结果对巨型激光装置... 研究大科学工程巨型激光装置建设所需的高精密光学元器件研制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提出光学元件研制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评价等级、评价要素和评价流程。基于该体系对关键元件研制技术成熟度评价进行实证应用,评价结果对巨型激光装置的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降低巨型激光装置研制风险及光学元件供货对巨型激光装置研制进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成熟度 项目管理 高精密光学元器件 大科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铀氢化腐蚀研究进展
9
作者 汪小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1-255,共15页
金属铀在核能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铀元素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极易与环境中的气体、液体甚至固体介质发生反应引起表面腐蚀。金属铀的氢化腐蚀既是关系铀材料长期贮存安全性的实际工程问题,同时也是核材料腐蚀科学研究领域当前最活跃... 金属铀在核能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铀元素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极易与环境中的气体、液体甚至固体介质发生反应引起表面腐蚀。金属铀的氢化腐蚀既是关系铀材料长期贮存安全性的实际工程问题,同时也是核材料腐蚀科学研究领域当前最活跃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铀-氢反应基础及氢化腐蚀的危害,围绕金属铀氢化腐蚀动力学及氢化物形核长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重点讨论环境因素、材料学因素对铀氢化腐蚀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腐蚀 氧化层 材料学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10
作者 贺潇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科技成果策源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本文通过梳理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中个人所得税的系列政策和要求,分析科研机构在实施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现金奖励实践中...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科技成果策源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本文通过梳理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中个人所得税的系列政策和要求,分析科研机构在实施成果转化股权奖励、现金奖励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类别、转化方式、享受主体和协调不同政策效果的建议,为促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股权奖励 现金奖励 个人所得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在Gd_2Zr_2O_7基质中的模拟固化:(Gd_(1–x)Ce_x)_2Zr_2O_(7+x)的热物理性能研究(英文)
11
作者 夏祥来 李林艳 +4 位作者 郭放 苏伟 刘艳 陈晓谋 潘社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0-181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aF作助熔剂,在1000°C的温度下合成了锕系元素Pu的模拟固化体(Gd1–xCex)2Zr2O7+x(0≤x≤0.7).研究了模拟固化体的物相、热膨胀系数(TEC)、热导率(TC)随温度及组成的变化规律.粉末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G...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aF作助熔剂,在1000°C的温度下合成了锕系元素Pu的模拟固化体(Gd1–xCex)2Zr2O7+x(0≤x≤0.7).研究了模拟固化体的物相、热膨胀系数(TEC)、热导率(TC)随温度及组成的变化规律.粉末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Gd2Zr2O7基质本身呈弱有序烧绿石结构,而用Ce4+取代Gd3+的模拟固化体都呈缺陷萤石结构.(Gd1–xCex)2Zr2O7+x的Ce(3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有六个峰,结合能分别位于881.7,888.1,897.8,900.4,907.1,916.1 e V处,与Ce O2的XPS图谱非常相似,说明Ce为四价.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在室温至750°C附近,大部分样品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之后热导率又呈小幅上升.在相同温度下,固化体(Gd1–xCex)2Zr2O7+x(0≤x≤0.7)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随组成变化呈相同趋势:在0≤x≤0.1范围内随x的增大而增大,随后在x=0.1–0.7时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废料固化 烧绿石结构 萤石结构 热膨胀系数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引入中子阱结构板式燃料研究堆堆芯物理分析
12
作者 吴高晨 王冠博 +1 位作者 王侃 余纲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81-87,共7页
对于研究堆,在堆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中子阱结构可大幅提高阱内热中子注量率峰值,同时这一结构的引入势必会对堆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需深入全面分析。本文参考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堆,建立新型带有中子阱结构的研究堆物理分析模型,... 对于研究堆,在堆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中子阱结构可大幅提高阱内热中子注量率峰值,同时这一结构的引入势必会对堆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需深入全面分析。本文参考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堆,建立新型带有中子阱结构的研究堆物理分析模型,使用自主开发的堆用蒙特卡罗程序RMC探讨Be阱内热中子注量率峰值随阱外径的变化关系,并在该最佳Be阱尺寸下,比较无阱(Al)结构与Be阱结构堆芯热中子注量率峰值以及功率峰值因子。在堆芯热功率不变的条件下,Be阱结构内的热中子注量率峰值是无阱堆芯的2.6倍,而相应的功率峰值因子只提高了11%,这充分说明了引入中子阱结构是提高研究堆热中子注量率峰值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C 中子阱结构 研究堆 热中子注量率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中子源开展^(238)U样品屏蔽积分实验研究
13
作者 丁琰琰 聂阳波 +8 位作者 胡志杰 赵齐 张环宇 徐阔之 张时宇 潘欣怡 兰长林 任杰 阮锡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0-981,共12页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中子学屏蔽积分实验装置,通过飞行时间法分别测量了D-D中子源与不同尺寸^(238)U样品作用后在60°和120°的泄漏中子谱,样品表面积为30 cm×30 cm的板状样品,厚度分别为3、6和9 cm。利用蒙特卡罗...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中子学屏蔽积分实验装置,通过飞行时间法分别测量了D-D中子源与不同尺寸^(238)U样品作用后在60°和120°的泄漏中子谱,样品表面积为30 cm×30 cm的板状样品,厚度分别为3、6和9 cm。利用蒙特卡罗程序对泄漏中子谱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238)U数据分别采用CENDL-3.2库、ENDF/B-Ⅷ.0库、JENDL-5.0库和JEFF-3.3库中的数据。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重点分析了CENDL-3.2库中^(238)U数据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结果表明:在裂变反应能区内,CENDL-3.2库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在弹性散射能区60°和120°均有较大的高估,尤其是120°,而在裂变反应和分立能级非弹性散射的混合能区1.5~2.5 MeV又有明显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中子谱 D-D中子源 飞行时间法 评价核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通孔的三维微系统互联结构总剂量效应损伤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昊 陈睿 +7 位作者 陈钱 韩建伟 于新 孟德超 杨驾鹏 薛玉雄 周泉丰 韩瑞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9-1796,共8页
垂直硅通孔(TSV)作为三维集成微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多个平面层器件的垂直堆叠有效降低互联延迟,提高集成密度,减少芯片功耗。利用^(60)Co γ射线实验装置,以自主设计的基于TSV的三维互联结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总剂量效应敏... 垂直硅通孔(TSV)作为三维集成微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多个平面层器件的垂直堆叠有效降低互联延迟,提高集成密度,减少芯片功耗。利用^(60)Co γ射线实验装置,以自主设计的基于TSV的三维互联结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总剂量效应敏感性分析。实验发现,随着累积辐照剂量的增加,TSV信号通道的插入损耗(S_(21))减小,回波损耗(S_(11))增大,信号传输效率不断降低。结果表明,总剂量效应诱发TSV内部寄生MOS结构产生氧化层陷阱电荷和界面态陷阱电荷导致了寄生MOS电容C-V曲线出现“负漂”现象,由此引起的信号通道特征阻抗不连续是TSV出现信号完整性问题的内在机制。基于RLGC等效电路模型,利用Keysight ADS仿真软件验证了TSV内部寄生MOS电容总剂量效应的辐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通孔 总剂量效应 寄生MOS电容 插入损耗 回波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文件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15
作者 李建朋 《建设监理》 2016年第12期38-39,45,共3页
监理文件资料是监理工作成果的体现,是对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和监理工作进行追溯、查证的最可靠的原始记录,也是评价监理工作、界定监理责任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项目监理文件资料存在归档不完整、编制不及时、深度与针对性不够、有... 监理文件资料是监理工作成果的体现,是对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和监理工作进行追溯、查证的最可靠的原始记录,也是评价监理工作、界定监理责任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项目监理文件资料存在归档不完整、编制不及时、深度与针对性不够、有效性欠缺、忽视声像资料的形成和归档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 监理文件 资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HMX炸药的热分解过程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学涌 王晓川 +4 位作者 黄奕刚 郑敏侠 王蔺 姜燕 罗毅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原位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新兴的动态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原位实时监控和红外光谱精确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优点,能够实时跟踪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变化,测定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温度的关系。文章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炸药1,3,5,7-四硝基-1,... 原位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新兴的动态研究方法。该方法具有原位实时监控和红外光谱精确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优点,能够实时跟踪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变化,测定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温度的关系。文章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炸药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在5℃.min-1升温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MX在205℃发生C—N键和N—N键的断裂,随着温度的升高,C—N键的断裂速率远高于N—N键的断裂速率,表明C—N键的断裂是HMX的主要断键方式,在C—N键的断裂中伴随着N—N键的断裂。同时环的张力增大,表明断键的HMX产生分子内重新结合。检测到HMX的分解所释放出的CO2,N2O,CO,NO,HCHO,HONO,NO2和HCN等八种气体。根据HMX分解中凝聚相结构的变化和气相产物,推出HMX的分解机理:HMX产生C—N键的断裂,会释放出HCHO和N2O以及HONO和HCN;N—N键的断裂会释放出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 红外光谱 HMX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极高分辨力雷达成像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蔡英武 杨陈 +8 位作者 曾耿华 黄祥 王成 江舸 李如忠 陶荣辉 张健 周传明 姚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给出了一种载频0.14 THz、带宽5 GHz的极高分辨力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样机。系统采用Ka波段毫米波信号二倍频后作为样机收发链路的谐波混频本振,以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作为发射信号,接收时采用去斜接收。利用该太赫兹雷达进行了成像试验... 给出了一种载频0.14 THz、带宽5 GHz的极高分辨力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样机。系统采用Ka波段毫米波信号二倍频后作为样机收发链路的谐波混频本振,以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作为发射信号,接收时采用去斜接收。利用该太赫兹雷达进行了成像试验并得到了1维距离像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结果。结果表明,THz雷达样机实现了3 cm的高分辨力,其ISAR像清晰,反映了目标的细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宽带雷达 极高分辨力 I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表面脉冲电镀纳米镍镀层的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庆富 张鹏程 +3 位作者 王晓红 任大鹏 郎定木 张延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技术对铀表面脉冲电镀镍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镀层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具有高(200)面择优取向,其相对取向密度为3.44;晶粒大小约45.5nm;镀层细致、具有多晶特性,...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技术对铀表面脉冲电镀镍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镀层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具有高(200)面择优取向,其相对取向密度为3.44;晶粒大小约45.5nm;镀层细致、具有多晶特性,存在位错、层错、孪晶等缺陷;利用脉冲电镀在铀表面制备纳米镍镀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镀层 脉冲电镀 组织结构 晶体结构 取向密度 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叶想平 李英雷 +2 位作者 翁继东 蔡灵仓 刘仓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7,共10页
本文总结了较低颗粒体积分数(≤14%)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的Orowan强化应力、位错强化应力、颗粒承载强化应力和其他强化应力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各项强化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降低颗粒尺寸、提高颗粒体... 本文总结了较低颗粒体积分数(≤14%)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的Orowan强化应力、位错强化应力、颗粒承载强化应力和其他强化应力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各项强化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降低颗粒尺寸、提高颗粒体积分数和提高颗粒分布均匀性能够同时提高Orowan强化应力和位错强化应力,提高颗粒体积分数还能够提高颗粒承载强化应力;(2)采用微观非均匀分布的颗粒包围金属基体的材料设计方法,通过提高颗粒承载强化应力和提供塑性形变区,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和延展性;(3)晶界强化效应和晶格摩擦应力对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也有贡献,但较少通过增强这两项强化效应提高复合材料屈服强度,通常可忽略复合材料中的固溶强化效应;(4)各项强化应力的耦合关系存在线性叠加、乘积叠加和均方根叠加3种形式。线性叠加和乘积叠加适用于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中乘积叠加关系应用效果更好;均方根叠加主要应用于微米级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强化机理 Orowan强化 位错强化 颗粒承载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充氚后的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任大鹏 邹觉生 +2 位作者 陈锡瑶 倪然夫 向士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7,共3页
用高温气相充氚技术 ,对抗氢脆不锈钢充氚后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发现氚 (氢 )可使透射样品晶界产生腐蚀行为 ,氚 (氢 )使晶内位错密度增加。利用氚自射线照相法 ,研究了氚在抗氢脆不锈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氚在晶界、位错处聚集。
关键词 抗氢脆不锈钢 高温气相充氚 氚自射线照相 氚陷阱 TEM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