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乌蒙山区岩溶景观特征及其旅游扶贫潜力分析和模式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罗书文
潘晓东
李成展
罗劬侃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6,共17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22、DD20190672和DD20190326)
-
文摘
在对乌蒙山区社会经济、扶贫现状、自然环境及区域地质背景和岩溶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系统探讨了其岩溶景观的类型、发育和分布特征,然后从资源潜力、开发适宜性、区位特性、开发条件、市场潜力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其岩溶景观旅游扶贫潜力的大小及其与岩溶特征间的关系,认为:1)乌蒙山区拥有118处不同级别优势(78处省级、32处国家级、8处世界级)的岩溶景观单体或景观区,是全球高原岩溶景观的典型集中发育区和杰出范例,形成并表现出明显的类型、区域优势和特色;2)总体上,随着岩溶景观分布密度的依次降低,以及可溶性特征的减弱和景观区级别的降低,贵州、云南、四川三大岩溶片区以及各县域岩溶区、各类岩溶景观单体或景观区资源的优势性、聚集性、规模性及知名性依次降低,旅游扶贫潜力依次下降;3)观光体验和休闲度假,是乌蒙山区各岩溶区最适宜,且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旅游产品;4)乌蒙山区的区位特性、开发条件和市场潜力等则明显逊色于其他相似的岩溶地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观光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科学旅游、文化旅游、探险科考等5种乌蒙山区岩溶旅游扶贫模式,并从政府、基础设施、区域旅游发展、区域协作、发展理念等方面探讨了岩溶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
-
关键词
岩溶景观
扶贫潜力分析
扶贫模式
扶贫保障机制
乌蒙山区
-
Keywords
Karst landscape
potential analysi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poverty allevi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Wumeng Mountains
-
分类号
P94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岩溶景观旅游开发方式演变及主题融合式开发的探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韦跃龙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3-1095,共2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507500)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20161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2287)。
-
文摘
基于景观资源特色、区域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知名度和管理水平等,将中国近千处岩溶景观区分为四大类,即岩溶旅游胜地、岩溶旅游经典目的地、岩溶旅游新目的地、岩溶旅游新开发区。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深入分析中国岩溶景观近70年以来的旅游开发方式。结果表明:1)1950年以来实施并分别取得不同实施效果的主要旅游开发方式有9类38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条件要求,与不同类型岩溶景观的特征/特色相匹配。2)不同或同一岩溶景观资源共同体/景观区往往具有多种在重要程度、开发效益、发展趋势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旅游开发方式;反之,同一旅游开发方式则可能在不同岩溶景观资源共同体/景观区的开发中具有不同的实施效果、开发效益和发展趋势。3)总结出特征-利益驱动型无主题分离式开发、特色-科学驱动型主题融合式开发两大开发模式,认为它们均是岩溶旅游在特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前者对促进岩溶旅游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则融“资源共同体及其特色、科学研究、开发、保护、管理、反馈”等多位一体的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岩溶旅游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主题融合式开发的基本流程:资源共同体及其特色与科学研究分别是“内、外发动机”,以主题为灵魂“发动”衍生出开发、保护、管理、研究(后期)、反馈等运行体系。
-
关键词
岩溶景观
岩溶旅游
资源共同体
开发方式
特征-利益驱动型无主题分离式开发
特色-科学驱动型主题融合式开发
-
Keywords
karst landscape
karst tourism
resource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e
characteristic and benefitdriven themeless-separat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science-driven themed-converge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