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陆源碎屑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展布 被引量:52
1
作者 邓宏文 王洪亮 +1 位作者 翟爱军 徐长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断裂不同规模、不同级次的幕式活动控制了陆内裂谷盆地层序各级次旋回的发育,因此,盆地层序往往具有多级旋回的特征;大型坳陷盆地由于水体广阔,层序特征可与被动陆缘类比;山间坳陷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气候以及物源等因素的影响;山前断陷盆地的层序发育则主要受走滑拉分作用的控制。上述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盆地的生储盖类型及其配置关系有较大差别。就一般而言,各级次旋回中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是烃源岩发育的位置;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中形成的各类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碎屑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储集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不整合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邱以钢 程日辉 林畅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中发育一系列不整合面 ,分隔了不同级别的地层单元 ,地层记录出现了间断。虽然对间断历史的推测十分困难 ,但这些不同级别、样式与分布的不整合面组成的系列时空型式不仅为各地层单元形成限定了边界约束 ,而...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中发育一系列不整合面 ,分隔了不同级别的地层单元 ,地层记录出现了间断。虽然对间断历史的推测十分困难 ,但这些不同级别、样式与分布的不整合面组成的系列时空型式不仅为各地层单元形成限定了边界约束 ,而且为整个凹陷的盆地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时空框架和动力学信息。沾化凹陷的不整合成因类型包括基底不整合、裂陷幕不整合、破裂不整合和与构造活动、水位变化、沉积过程及气候变迁相联系的不整合或沉积间断。综合性的不整合研究不仅可以用于盆地动力学研究 ,也是石油勘探寻找油气圈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成因 盆地动力学 圈闭 下第三系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杜振川 金瞰昆 +1 位作者 孙玉壮 魏魁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分析了高分辨率地震、测井和岩相资料以识别和划分层序界面 .结果表明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 1个构造层序 ( TS1) ,发育的三个构造幕及二级气候旋回对应于 3个超层序 ( SS1-3 ) ,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 ,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 1 2... 分析了高分辨率地震、测井和岩相资料以识别和划分层序界面 .结果表明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 1个构造层序 ( TS1) ,发育的三个构造幕及二级气候旋回对应于 3个超层序 ( SS1-3 ) ,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 ,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 1 2个 级层序和 46个 级层序 .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基准面三级升降旋回 ;在过程的每一个演化阶段 ,其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结构和叠加样式不同 ,反映了由空间变化和物源供给决定的体系域构成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下第三系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盆地演化 叠加样式 沉积体系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朱毅秀 刘洛夫 林畅松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层、沉积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下第三系、上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泥灰岩,有四套含油气层系,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的滨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和碳酸盐岩... 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层、沉积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下第三系、上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泥灰岩,有四套含油气层系,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的滨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和碳酸盐岩,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目前油气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缘构造带的两个含油气区.全盆地最大的油气田--明布拉克油气田的发现,使盆地油气潜力评价价值更高,可为整个中亚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费尔干纳盆地 明布拉克油气田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9-469,共11页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 ,着重阐述 3点 :( 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 ,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 :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陷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 4种类型。 ( 2 )这 4类盆...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 ,着重阐述 3点 :( 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 ,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 :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陷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 4种类型。 ( 2 )这 4类盆地分布于不同的前侏罗纪构造背景之上。第Ⅰ类和第Ⅱ类伸展断陷盆地位于印支晚期造山带和印支晚期复活的古生代造山带 ,它们系造山带伸展垮塌作用的产物。第Ⅲ类克拉通内盆地分布于克拉通块体内部 ,它们具有冷的刚性岩石圈 ,其古地温梯度达不到使岩石圈弱化和产生伸展断陷盆地的临界值。第Ⅳ类克拉通周边盆地位于克拉通和造山褶皱带之间 ,这类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刚达到形成伸展断陷盆地临界值 ,在应变速率低的情况下造成不对称的宽阔凹陷。 ( 3)由于这 4类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和改造程度不同 ,它们的含油气远景差别很大 ,其中以克拉通周边盆地最有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原型 含油气盆地 分布 克拉通周边盆地 侏罗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被引量:42
6
作者 于兴河 王德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相盆地 三角洲相 构形要素 油气藏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约束的地质统计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谭学群 方赟 +2 位作者 吴卞生 马朋善 潘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42,46,共3页
以砂岩储层为例 ,介绍将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应用到建立地质统计油藏模型中的方法。该方法可用来定量预测砂岩分布 ,评价砂岩分布图的质量并估算钻探成功率。地震反射振幅转化成波阻抗可作为用地质统计的方法对砂体进行预测的补充。通过对... 以砂岩储层为例 ,介绍将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应用到建立地质统计油藏模型中的方法。该方法可用来定量预测砂岩分布 ,评价砂岩分布图的质量并估算钻探成功率。地震反射振幅转化成波阻抗可作为用地质统计的方法对砂体进行预测的补充。通过对比使用和不使用地震数据评价地质统计模型的结果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约束 地质统计模型 三维地震数据 储层预测 新场构造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联用计算分类井地质储量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者琴 吴晓慧 +1 位作者 张永梅 赵丽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为了解决动态法计算分类井动用地质储量存在的储量互相动用的问题,研究了喇萨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地质储量对水驱特征曲线的影响,通过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和由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的信息,得出反求地质储量的动态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油... 为了解决动态法计算分类井动用地质储量存在的储量互相动用的问题,研究了喇萨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地质储量对水驱特征曲线的影响,通过水驱特征曲线斜率和由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的信息,得出反求地质储量的动态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油田动态,还考虑了油田的油层渗流特性,是利用动态资料推算动用地质储量方法的发展。同时,从油藏工程原理出发,应用全区指标对动态法计算的分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校正,更为准确地确定了分类井控制地质储量,为分类井开发分析和指标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储量 水驱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 分类井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大忠 蔚远江 +1 位作者 杨涛 李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24,共7页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有效烃源岩下限新认识...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有效烃源岩下限新认识,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理论,岩性地层油气成藏理论,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油气富集成藏理论,前陆盆地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技术,低渗透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储层反演与预测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还为拓展油气勘探领域、实现油气资源向储量的快速转化和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促进了对我国陆上几大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理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进步 油气资源潜力 含油气盆地 油气资源评价 地震勘探技术 高分辨率地震 油气勘探领域 油气富集 前陆盆地 成藏理论 有效烃源岩 低渗透储层 研究结果 岩性地层 叠合盆地 复杂构造 改造技术 酸化压裂 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段的识别标志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玲 樊太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依据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及古生物标志可以鉴定和识别密集段。密集段因其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生物种类众多,有机质丰富,因此可作为地层对比的钥匙。密集段多为重要的油气源岩和区域盖层。吉尔嘎朗图凹陷依据上述标志可划分出5个不同... 依据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及古生物标志可以鉴定和识别密集段。密集段因其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生物种类众多,有机质丰富,因此可作为地层对比的钥匙。密集段多为重要的油气源岩和区域盖层。吉尔嘎朗图凹陷依据上述标志可划分出5个不同的密集段,皆具一定的生油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段 识别标志 地质意义 凹陷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在中国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凤兰 王晓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7-600,共4页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近年来在研究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指导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利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进展...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近年来在研究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指导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利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进展,其中包括大庆油田和西北部油田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胜利油田16SrDNA的荧光标记末端多形态限制性片断分析技术(T-RFLP),以及吉林油田应用的DNA基因跟踪检测技术,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采油 油藏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 被引量:109
12
作者 赵继尧 唐修义 黄文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5-13,17,共10页
根据现有的资料,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值。由于分析样品分布不均和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本文的数据还不能准确地代表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层煤中微量... 根据现有的资料,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值。由于分析样品分布不均和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本文的数据还不能准确地代表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层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差异很大,必须从元素的资源化利用及其环境效应方面来分析元素的丰度。含量异常的元素要特别加强研究。进一步的测试和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地质成因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微量元素 环境效应 丰度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九种金属元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唐修义 赵继尧 黄文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43-54,共12页
在煤的加工利用过程中,煤中金属元素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以致污染环境,这是人们关心的事。本文将介绍镉、钴、铬、铜、锰、钼、镍、铅、锌等九种元素在我国煤中的分布和赋存情况。
关键词 中国 金属元素 分布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铀、钍和放射性核素 被引量:55
14
作者 黄文辉 唐修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55-63,共9页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加强监控,以避免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放射性核素 环境污染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锗和镓 被引量:36
15
作者 黄文辉 赵继尧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64-69,共6页
煤中的锗和镓是可利用伴生元素。我国多数煤中锗的含量处于0.5~10mg/kg之间,平均4mg/kg;煤中镓的含量处于1~20mg/kg之间,平均9mg/kg。我国云南临沧盆地发现有特大型锗矿床,锗赋存在第三纪褐煤中,含量达3000mg/kg以上,呈有机质吸附态... 煤中的锗和镓是可利用伴生元素。我国多数煤中锗的含量处于0.5~10mg/kg之间,平均4mg/kg;煤中镓的含量处于1~20mg/kg之间,平均9mg/kg。我国云南临沧盆地发现有特大型锗矿床,锗赋存在第三纪褐煤中,含量达3000mg/kg以上,呈有机质吸附态和粘土矿物吸附态为主要赋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综合利用 赋存方式 有机质吸附表 粘土矿物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汞 被引量:34
16
作者 黄文辉 杨宜春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37-40,共4页
煤中的汞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有害元素之一。由于汞具有强挥发性,燃烧时容易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对大气产生污染。我国多数煤中含汞处于0.01-1mg/kg之间,平均0.15mg/kg。煤中黄铁矿是汞的主要载体。其它硫化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也可... 煤中的汞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有害元素之一。由于汞具有强挥发性,燃烧时容易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对大气产生污染。我国多数煤中含汞处于0.01-1mg/kg之间,平均0.15mg/kg。煤中黄铁矿是汞的主要载体。其它硫化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也可能含汞。燃煤向大气排放汞的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赋存状态 环境污染问题 燃烧 大气污染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硼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文辉 杨宜春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41-42,共2页
对中国煤中硼仍缺乏系统研究,有限的数据显示,我国多数煤中含硼介于100-200mg/kg之间,最大达500mg/kg。煤中的硼主要与有机质缔合,其次是与粘土矿物结合,含硼太高将影响植物生长。硼也是反映成煤环境的良好元素。
关键词 中国 赋存状态 环境标志 成煤环境 有机质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地质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若干热点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建新 《中国煤田地质》 1998年第4期24-28,共5页
与石油地质学领域比起来,煤地质学领域近十多年来显得有点"冷清"。燃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煤作为油气源岩新认识的出现,又使相对"冷清"的煤地质学领域闪烁着一些"热点"。这些现在和今后可能成... 与石油地质学领域比起来,煤地质学领域近十多年来显得有点"冷清"。燃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煤作为油气源岩新认识的出现,又使相对"冷清"的煤地质学领域闪烁着一些"热点"。这些现在和今后可能成为持续的热点问题包括:隆重煤模式、煤系层序地层学、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煤中有毒有害元素赋存和扩散规律、与煤成烃有关的富氢镜质体、树皮煤以及煤层气的成因和分布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在,基本上都有优先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地质学 煤矿床 含煤岩系 物质演化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形丘构造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及油气藏预测
19
作者 陶宗普 侯泽生 +1 位作者 谭万金 周苏平 《青海石油》 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
通过对船形丘构造的地层沉积、生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构造发育史等石油地质特征的讨论,揭示了它们在形成油气藏中的作用,并应用地震反射资料所包含的气显示信息,提出船形丘构造具备形成规模生物气藏的结论。
关键词 油气藏预测 船形 石油地质特征 地震反射资料 生储盖组合 构造发育史 地层沉积 圈闭条件 显示信息 生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特征与评价及其在中国海域的勘探前(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继平 李思田 许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72,共10页
从勘探技术和资源评价的角度综述了甲烷水合物生成和聚集的重要特征 ,如地震反射剖面、测井曲线资料、地球化学特点等以及对未知区的地质勘探和选区评价。甲烷水合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BSR(似海底反射 )、振幅变形 (空白反射 )、速... 从勘探技术和资源评价的角度综述了甲烷水合物生成和聚集的重要特征 ,如地震反射剖面、测井曲线资料、地球化学特点等以及对未知区的地质勘探和选区评价。甲烷水合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BSR(似海底反射 )、振幅变形 (空白反射 )、速度倒置、速度—振幅结构 ( VAMPS)等 ,大规模的甲烷水合物聚集可以通过高电阻率 ( >1 0 0欧姆·米 )声波速度、低体积密度等号数进行直接判读。此项研究实例表明 ,沉积物中典型甲烷水合物具有低渗透性和高毛细管孔隙压力特点 ,地层孔隙水矿化度也呈异常值 ,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地质特征。现场计算巨型甲烷水合物储层中甲烷资源量的方法可分为 :测井资料计算法公式为 :SW=( ab Rw/m· Rt) 1/ n;地震资料计算法公式为 :ρp=( 1 - ) ρm+ ( 1 - s) ρw+ sρh、VH=λ··S。对全球甲烷水合物总资源量预测的统计达 2 0× 1 0 15m3 以上。甲烷水合物形成需满足高压、低温条件 ,要求海水深度 >30 0 m。因此 ,甲烷水合物的分布严格地局限于两极地区和陆坡以下的深水地区 ,并具有 3种聚集类型 :1 .永久性冻土带 ;2 .浅水环境 ;3.深水环境。深海钻探计划 ( 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 ( ODP)已在下述 1 0个地区发现大规模的甲烷水合物聚集 ,他们是 :秘鲁、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特征 评价 世界 中国海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