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评式”教学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思考——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为例
1
作者 王莹 彭文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课程教育和学习存在的本科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动力作用,利用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参与度,实现师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教与学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课程教育和学习存在的本科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动力作用,利用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参与度,实现师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教与学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双评式”教学通过搭建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形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培养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式”教学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潜涛 潘一坡 +8 位作者 谢梦菲 蒋笃运 辛世俊 王鑫 王东虓 魏晓璐 尹红领 杨峻岭 刘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17,共26页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了“金钥匙”。报告还首次专章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运用“两个结合”“金钥匙”指导支撑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新实践?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期待该专题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现代化建设人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拔尖创新人才 多维思考 科教兴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逻辑、意义与路径——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利平 彭文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96-99,共4页
校史既是高校随时代发展、师生随时代进步的历史,也是党创办发展高等教育和开展国家文教建设的历史。校史“育人、留史、资政”功能与思政课创新实践、表达模式、“五史”学习教育要求相得益彰,在新时代加强学生“五史”教育、推进党史... 校史既是高校随时代发展、师生随时代进步的历史,也是党创办发展高等教育和开展国家文教建设的历史。校史“育人、留史、资政”功能与思政课创新实践、表达模式、“五史”学习教育要求相得益彰,在新时代加强学生“五史”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校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显著优势不断显现。将校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精准施策设置教学内容,守正创新制订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以校史融入有效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学校师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思政课 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艺川 杨峻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63-68,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开创百年中国道路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彰显出巨大真理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开创百年中国道路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彰显出巨大真理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疫期间大学生参与线上教学的现状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5
作者 王舒琳 李旭超 +4 位作者 董洁 周梓欣 李君慧 何伊露 刘靖婧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4期16-20,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地冲击了国家教育事业的正常进行,线上教学成为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究大学生参与线上教学的情况。通过分析,指出了线上教学的利弊,并...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地冲击了国家教育事业的正常进行,线上教学成为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究大学生参与线上教学的情况。通过分析,指出了线上教学的利弊,并提出改善措施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大学生 线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00后”大学生就业力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调查研究
6
作者 张爱平 刘凯 吕菲菲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00后”大学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下一...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00后”大学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就业力结构的研究和新时代人才需求,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研究载体,面向用人单位、校友、“00后”大学生三个群体开展访谈、问卷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的就业力现状,提出新时代“00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就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艺川 杨峻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本观、人类命运观以及辩证法思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文化亲和性,这种亲和性为二者的紧密结...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本观、人类命运观以及辩证法思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文化亲和性,这种亲和性为二者的紧密结合创造了前提条件。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牢固树立正确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自觉的价值取向
8
作者 何海兵 《文化软实力》 2021年第4期40-48,共9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走向学术自觉是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共识。长期执政条件下人民主体意识的深度觉醒与提升,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催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和现代发展。马克思主...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走向学术自觉是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共识。长期执政条件下人民主体意识的深度觉醒与提升,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催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和现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开展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成为一个有待深度掘发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审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代转型,重建价值自信、树立人民主体意识,坚定学术自信是重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自觉,并非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为了关切人民的利益,坚定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自觉,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始走向自识与自我反思,从以人民为接受客体的解释方式走向一种以人民为思想主体、学术与政治的统一、情理并茂的阐释路向,并服务于人民的精神成长,促进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思想深度直接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度、深度和广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我飞跃和现代发展的学术前提和学术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价值重建 学术自觉 人民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马恩经典文本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9
作者 杨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5期363-364,共2页
阅读马恩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此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群体存在接触马恩经典文本时间较晚、接触途径狭窄、每周阅读时间少及阅读篇目不广泛的问题。研究表明,阅读态度、感知难易程度及外界压... 阅读马恩经典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此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群体存在接触马恩经典文本时间较晚、接触途径狭窄、每周阅读时间少及阅读篇目不广泛的问题。研究表明,阅读态度、感知难易程度及外界压力是影响马恩经典文本阅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恩经典文本阅读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文明批判思想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紫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马克思既是资本文明的批判者,又是现代文明崭新形态的建构者。从思想史角度看,他以私有财产即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为起点,深入思考资本文明的突出病症;在唯物史观哲学变革的基础上,明确资本文明建立的制度基础,指认资本文明的剥削属性;在... 马克思既是资本文明的批判者,又是现代文明崭新形态的建构者。从思想史角度看,他以私有财产即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为起点,深入思考资本文明的突出病症;在唯物史观哲学变革的基础上,明确资本文明建立的制度基础,指认资本文明的剥削属性;在现实考察文明国家与相对落后民族国家的不平等交往关系时,指认资本文明的野蛮本性。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化对资本文明运行机制的研究,科学展望超越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超越西方资本文明形态的崭新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文明批判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调研数据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峻岭 武淑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4期70-87,共18页
以2017年对北京市12所高校230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概括分析了北京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剖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 以2017年对北京市12所高校230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概括分析了北京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剖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两方面探索了增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例
12
作者 李征 杨云青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2-117,共6页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体现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现的必要性、“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的可能性、风险社会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体现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现的必要性、“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的可能性、风险社会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紧迫性。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效果,更进一步探索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峻岭 武淑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在形成基础、实现路径、实现条件、价值追求四个维度上体现着自身的现实性。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不仅有助于回应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虚妄说的非难,如"渺茫论""理想论"等...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在形成基础、实现路径、实现条件、价值追求四个维度上体现着自身的现实性。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性,不仅有助于回应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虚妄说的非难,如"渺茫论""理想论"等,更有助于激发人们致力于共产主义奋斗事业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思想 基础 路径 条件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几点认识——访中国人民大学宋希仁教授
14
作者 宋希仁 李毅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5期5-15,共11页
访谈人: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此次访谈。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定道德体系的价值标准之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历经几千年发展,其规范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认... 访谈人: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此次访谈。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定道德体系的价值标准之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历经几千年发展,其规范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整理、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规范。因此有必要首先研究一下它的历史演变。那么您认为应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历史演化进行怎样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规范 道德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统道德 优秀传统道德 历史演化 规范体系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复兴话语的生成逻辑、演化特征与实践机理
15
作者 于海亮 李俊杰 杨润聪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2,共10页
复兴话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不是即成的,而是生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人的需要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共同创作生成的。这种多要素耦合的生成模式,赋予复兴话语多样性... 复兴话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不是即成的,而是生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人的需要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共同创作生成的。这种多要素耦合的生成模式,赋予复兴话语多样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征,使复兴话语能够清晰描述复兴实践的内涵、目标、方位、理论、道路和前景。因此,深入研究百年复兴进程中演化出独特的话语特征,把握复兴话语的实践机理,推动复兴话语与复兴实践的良性互动,对百年变局之下掌握话语主动权,砥砺中国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话语 生成逻辑 演化特征 实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23,共2页
马克思"全面科学技术观"既看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又看到了科学技术与价值判断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既要推进其向现代化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也要从人道主义观点出发,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马克思"全面科学技术观"既看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又看到了科学技术与价值判断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既要推进其向现代化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也要从人道主义观点出发,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全面发展 现代化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SWOT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紫燕 李朝秀 《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45-50,共6页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办学定位模糊、教学模式单一等制约其上升的"瓶颈"问题,当下教育部要引导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办学定位模糊、教学模式单一等制约其上升的"瓶颈"问题,当下教育部要引导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转型发展,因此,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大势所趋。基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应用管理学中SWOT分析法,剖析了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从而为其在转型过程中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供方向指导,同时为我国部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技术型大学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
作者 周文彰 郭潜深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八个明确"涵盖了中国特色...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八个明确"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依法治国总目标、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与时俱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事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杨月琦 李慧勤 李文慧 《科教文汇》 2016年第27期18-19,共2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对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高校应主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对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高校应主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史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志奇 朱权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即中华民族必然要在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中选择发展道路,在把握中华文明创新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深化道路认同,在把握中华文明包...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即中华民族必然要在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中选择发展道路,在把握中华文明创新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深化道路认同,在把握中华文明包容性中拓宽道路视野,在把握中华文明和平性中彰显道路文明。中华文明中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取向,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深刻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观、民本观、经济观、生态观和世界观。中国道路中蕴含的文明理念、文明实践和文明追求,凸显了其在“人本逻辑”“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等方面相较于西方道路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国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独特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