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0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特色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杨国香 穆文平 陈剑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1期282-285,共4页
作为行业特色专业的地质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地质资源与环境及地质安全领域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对本领域的人才需求。地质安全是国家乃至世界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我国重大工程... 作为行业特色专业的地质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地质资源与环境及地质安全领域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对本领域的人才需求。地质安全是国家乃至世界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地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和复杂。通过调研国内典型行业特色高校,分析了国内地质工程领域本科生教育和培养现状,并结合专业特色,探索了双一流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发展格局,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安全保驾护航。As a specialty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aims to cultivate applied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fields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s well as geological safet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major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maj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geological field. Geological safety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geological safety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complex. By conducting research on universities with typical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wa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 Class” was explored, which provides a safeguard fo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geological safety in maj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专业发展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车伟 孙俊利 杨震铂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实习实践训练教学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点面结合、模块组合、螺旋递进、新技术强化、全方位渗透”的多层次平面螺旋实...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实习实践训练教学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点面结合、模块组合、螺旋递进、新技术强化、全方位渗透”的多层次平面螺旋实践训练教学体系框架,开发了土木工程校企协同实践信息平台APP,推行了本科生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等各种措施,为我校“新土木”实训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土木工程 实习体系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取向与职业规划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剑 张野 +1 位作者 王聪 张磊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日益增多,就业市场趋紧,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就业心理,帮助他们进行合适的职业定位,对于指导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日益增多,就业市场趋紧,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就业心理,帮助他们进行合适的职业定位,对于指导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新特点、职业规划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就业取向和职业目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就业取向 职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文献综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洲 王瑜 +2 位作者 徐良 李冰 张国彪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0期7-11,共5页
为培养硕士的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撰写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于2022年首次开设硕士文献综述课程。课前调查表明,新入学的硕士在英文的检索和阅读能力、文献管理能力及文献分析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教学... 为培养硕士的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撰写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于2022年首次开设硕士文献综述课程。课前调查表明,新入学的硕士在英文的检索和阅读能力、文献管理能力及文献分析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该文梳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学生学习欲望不强、专业性教材缺乏、实践训练偏少、课程思政内容不足、文献分析内容缺失、教学方法单一和考评方式不完善等。结合该专业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三个方面对该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硕士文献综述 文献检索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教学路径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永升 李冰 +1 位作者 胡远彪 王瑜 《科技风》 2022年第30期22-24,共3页
地质工程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地质工程专业开展教学分析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地质工程蕴含的有效教学资源,并对地质工程教学... 地质工程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地质工程专业开展教学分析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地质工程蕴含的有效教学资源,并对地质工程教学实施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对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有所启发,全面提升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优质资源 教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能雄 陈剑 +6 位作者 张彬 岳文 邱昆峰 裴晶晶 杨国香 刘海乐 毕嘉禾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4期26-29,共4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前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是高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前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是高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地质工程本科教育合作项目为例,围绕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提出了面向中外合作项目的“3+1”地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方案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校对外开放 地质工程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岳文 陈剑 +4 位作者 邱昆峰 王银宏 谢冰晶 刘海乐 毕嘉禾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4期21-25,共5页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当前国际化评价体系存在着设计目的不清、指标分类不恰当和评价方法模糊等问题。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框架方法构建了一...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当前国际化评价体系存在着设计目的不清、指标分类不恰当和评价方法模糊等问题。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框架方法构建了一套以自评为目的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涉及6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面。通过采用“积分系数-积分上限”的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能够起到有效引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抑制不均衡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指标体系 自评 积分系数-积分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8
作者 李绚 巩达 肖晨洁 《北京教育(德育)》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新时代新任务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内在成长的重要驱动。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大学生职业... 新时代新任务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内在成长的重要驱动。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体系,着力强化一线多维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构建一点多面的思政育人体系,打造一专多能的工作队伍,建设一核多元的校园文化,构建一站多用的服务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教育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道的主控因素及其衍生地质问题
10
作者 彭建兵 李永军 +1 位作者 王祚鹏 段丰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在黄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中,长久被轻视但极为重要的记录是河道的形态、产出位置及其与河岸地质体的依存关系。研究认为,黄河河道总体呈现长线型延伸、短折线拐弯、锯齿状摆动3种延伸样式,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断裂构造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 在黄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中,长久被轻视但极为重要的记录是河道的形态、产出位置及其与河岸地质体的依存关系。研究认为,黄河河道总体呈现长线型延伸、短折线拐弯、锯齿状摆动3种延伸样式,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断裂构造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是黄河河道形成与演化的主控因素,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和华北平原是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3个独特构造-地貌单元,流域的构造因素分别造就了反Z形、“几”字形和宽V形3种几何学形态迥异的河道组合样式,3种样式河段在形成与演化中,衍生出各自特有的地质、工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问题,据此提出了开发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延伸样式 控河因素 衍生工程地质问题 治理建议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安立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1
作者 张磊 《矿产勘查》 2006年第4期89-92,共4页
对北京市安立路改扩建工程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活动断裂、地震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三个方面。
关键词 安立路 地质灾害 活动断裂 地震砂土液化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技术在泥石流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以北京房山南安主沟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传浩 陈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6-1072,共7页
我国泥石流灾害广泛发育,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传统的泥石流调查是采用地面调查结合遥感、钻探、槽探等方法进行,依据探测要求采用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手段进行泥石流灾害调查,对查清泥石流种类、探索... 我国泥石流灾害广泛发育,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传统的泥石流调查是采用地面调查结合遥感、钻探、槽探等方法进行,依据探测要求采用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手段进行泥石流灾害调查,对查清泥石流种类、探索其成灾机理和地质灾害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地质雷达方法在泥石流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为泥石流灾害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通过地质雷达在北京市房山区南安主沟泥石流区域的应用实例分析,最终对比探槽结果进行验证,雷达分层与探槽分层深度基本一致,表明利用地质雷达这一探测手段能够有效地进行地层划分和深度解译,确定泥石流堆积物的厚度,为泥石流灾害调查提供较准确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泥石流 分层厚度 南安主沟 房山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主要不良地质与施工风险分析
13
作者 李志强 薛翊国 +3 位作者 曲立清 孙文昊 刘洪亮 赵世森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2-314,共13页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长的公路海底隧道,为了保障隧道安全建设,本文在文献调研和现场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中主要不良地质及其作用下的主要施工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地理环...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长的公路海底隧道,为了保障隧道安全建设,本文在文献调研和现场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中主要不良地质及其作用下的主要施工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地理环境特殊,主要不良地质为活动断裂带、软硬不均地层及富水断层破碎带。海底隧道采用钻爆法和盾构法穿越上述不良地质过程中存在突涌水、断层破碎带塌方、地面塌陷,盾构卡机、盾构与钻爆海中对接及接收、超大海底盾构接收洞室施工等工程风险及挑战。同时,隧道沿线地上建筑复杂,必须重视爆破施工/地表沉降对居民建筑、油港码头及输油管线的影响,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上述不良地质及其可能诱发的工程风险。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建议在海底隧道风险评估、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活动断裂带安全控制、海洋环境保护、海底隧道应急救援技术体系,超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控制等方面系统开展科研攻关。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进而填补我国深长海底隧道修建核心关键技术空白,为后续建设的超长海底隧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不良地质 活动断裂 施工风险 工程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学》教学探索
14
作者 杨国香 穆文平 张中俭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58-64,共7页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以及水文地质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关系的一门科学。大类通才教育背景下,如何讲授好这门系统、复杂、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以及水文地质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关系的一门科学。大类通才教育背景下,如何讲授好这门系统、复杂、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需要任课教师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等多方面进行改进,结合“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目标,探索了新形势下“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方法。Engineering ge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of many specialties includ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nd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etc. It is a subdiscipline of geology. It studies the mutual relation of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y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o under the liber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how to teach this systematic, complex and prac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 well needs the course teacher to improve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im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discussed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学 教学方法 实践 学科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程地质类比的角度看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深部裂缝的形成 被引量:39
15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1 位作者 丁振明 刘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0-1384,共5页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陡边坡内部水平向很大深度上发育了大量裂缝。合理解释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成为工程地质学的新课题。从工程地质类比的角度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4个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比较,指出了区域的地壳活动水平和...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陡边坡内部水平向很大深度上发育了大量裂缝。合理解释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成为工程地质学的新课题。从工程地质类比的角度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4个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比较,指出了区域的地壳活动水平和构造应力场强度是普斯罗沟左岸边坡深部裂缝形成的本质原因和前提条件,但是仅仅具备这个条件并不一定在边坡内部出现深部拉裂,普斯罗沟左岸边坡的边坡坡体结构以及岩性组合是深部裂缝形成的物质基础。从力学机制上来讲,它与三滩左岸边坡的变形力学机制应该相同,只是岩性和岸坡结构导致的变形破坏形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锦屏一级水电站 工程地质类比 裂缝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底水原位探测技术与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春岩 赵浩 +5 位作者 贺会策 张志冰 竺玮煌 孙逊 尹文斌 凌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5-241,共17页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海洋底水原位探测技术的前提下,详细阐述了自主研发的"海水溶解气甲烷原位探测技术成果"的研发思路、关键技术和与国外技术的区别;结合该技术在我国南海北部水合物赋存区获得海洋底水原位甲烷测试数据以及现...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海洋底水原位探测技术的前提下,详细阐述了自主研发的"海水溶解气甲烷原位探测技术成果"的研发思路、关键技术和与国外技术的区别;结合该技术在我国南海北部水合物赋存区获得海洋底水原位甲烷测试数据以及现有分层海水技术在南海北部表层海水和台西南盆地底层海水中甲烷测试数据,进行了水合物勘探中分层海水甲烷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和不同海水测量方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指示作用的研究和评价,旨在为天然气水合物中海水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表层海水溶解气甲烷异常在区域水合物远景区中具有10~50nmol·L^(-1)的绝对甲烷浓度和面积较大(上千km^2)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2)底层海水甲烷异常背景值一般具有100nmol·L^(-1)以上的绝对甲烷浓度和面积较确定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3)海洋底水原位甲烷地球化学异常数据在水合物赋存区上的异常具有300~800nmol·L^(-1)的绝对甲烷浓度并具有高衬度异常特征。勘探技术成果显示:(1)常规技术和CTD技术获取的表层海水异常能够筛选水合物勘探远景区;(2)底水原位技术和台湾的岩心钻探技术(core top water)获取的底水地球化学异常与地下烃类聚集体渗漏相关,并有以生物成因气为主的同位素特征,因此该异常能够显示与水合物相关的甲烷渗漏地,为水合物赋存区段的识别提供依据。海水原位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水合物海水地球化学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水原位探测 甲烷传感器 METS 分层海水 孔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地质灾害中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浅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俊峰 张小趁 +3 位作者 刘红岩 倪天翔 褚宏亮 陈红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7,共9页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 以滑坡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数值模拟在常规状态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滑坡机制分析和滑动过程推演中的应用状况,总结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的基础,比较常规状态和应急情境下数值模拟技术条件的区别,明确应急数值模拟过程特点,提出应急数值模拟技术关键问题。最后,以峨眉山九里镇王山—抓口寺滑坡灾情为例,结合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大变形和真实时间模拟的优势,进一步研究了数值模拟在灾情应急过程中启动原因和滑动过程反演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滑体滑动过程中最大水平位移约87m,峰值速度7m·s-1,滑距约38m,前缘堆积厚度53m,滑坡滑动过程持续时间70s左右,与应急调查结果相符。模拟结果有助于理解滑坡发生机制,有助于确立滑坡应急防治重点,辅助应急决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数值模拟 应急响应 滑坡 D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Ms7.1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区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祁生文 刘春玲 +1 位作者 常中华 翟文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4-228,241,共6页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 研究玉树地震灾区4县27乡镇的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震烈度4个因素作为评价分区指标,构建了单因素指标评价准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分别给出了基于自然单元、乡镇以及各乡镇工程建设用地、特别是极重灾区结古镇镇址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除奔达乡、真达乡、洛须镇、正科乡、尕多乡等5乡镇所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和极差区,不具备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外,其余各乡镇所在地均处于工程地质较好和良好区,具备重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古镇原镇址85%的建筑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只有零星的建筑用地分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和极差区,活动断裂穿越,距离地质灾害易发地较近,重建时要注意避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区划 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皱岩体三维可视化构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能雄 何满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8-421,共4页
为解决由于褶皱岩体的边界面可能是非单值曲面给三维构模带来的困难,根据褶皱岩体的几何特征,提出了适合于褶皱岩体构模的数据模型,建造了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开发了断面构模技术与三维可视化构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建立了抚顺西露天矿... 为解决由于褶皱岩体的边界面可能是非单值曲面给三维构模带来的困难,根据褶皱岩体的几何特征,提出了适合于褶皱岩体构模的数据模型,建造了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开发了断面构模技术与三维可视化构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建立了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岩体三维可视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三维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模型 构模技术 空间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贾苍琴 王贵和 +3 位作者 吕建国 郭溥海 李国民 周辉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08年第4期141-144,共4页
通过对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分析,发现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对专业特色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培养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可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在进一步提高其... 通过对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分析,发现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对专业特色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培养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可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在进一步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产学研教的良性循环,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技术与工程 教学改革 工程师素质培养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