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湿化过度患者序贯吸痰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丽萍 王晶 +1 位作者 沈延艳 范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3-467,共5页
探讨序贯吸痰模式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湿化过度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出现气道湿化过度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 探讨序贯吸痰模式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湿化过度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出现气道湿化过度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采用序贯吸痰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模式。比较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由Ⅰ度转为Ⅱ度时间和非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由<90%升至95%以上的时间;比较干预48 h、72 h和1周后2组痰液pH值、α-酸性糖蛋白、Ca2+含量变化;比较干预2周后2组吸痰次数、吸痰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痰液黏稠度由Ⅰ度转为Ⅱ度的时间、非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由<90%升至95%以上的时间均显著减少(均P<0.001)。干预48 h 2组患者p H值、α-酸性糖蛋白、Ca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72 h、1周后研究组pH值低于对照组;α-酸性糖蛋白、Ca2+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周后吸痰次数、吸痰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序贯吸痰模式有利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湿化过度患者气道环境的纠正,在改善气道通气的同时能够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湿化过度 序贯吸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CA循环法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0
2
作者 贾天姝 姚一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3-375,共3页
比较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方案前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率、院内感染率及术后满意度。实施PDCA循环法后,切口愈合率由84.7%提高至93.7%,院内感染率由14.7%下降至6.0%,患者术后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由76.3%上升至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比较实施PDCA循环法护理方案前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率、院内感染率及术后满意度。实施PDCA循环法后,切口愈合率由84.7%提高至93.7%,院内感染率由14.7%下降至6.0%,患者术后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由76.3%上升至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应用PDCA循环法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神经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武汉新冠肺炎防疫救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洪亮 张秀月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针对武汉地区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疫救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信息化的完善方法。方法充分分析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新冠肺炎防疫救治中所暴露出的各个医院信息化系统结构... 目的针对武汉地区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疫救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信息化的完善方法。方法充分分析医院信息化系统在新冠肺炎防疫救治中所暴露出的各个医院信息化系统结构不同、各个医院之间无法实施信息共享、门诊病房之间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等九大问题,并提出医院信息化基础布局的建立、区域链及大数据临床中的应用等多项措施。结果医院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安全。结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我国在未来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信息化将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信息化 大数据 区域链 信息共享 闭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伟 刘云会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1期4241-4244,共4页
儿童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可以将多余的脑脊液分流至腹腔,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脑积水病例,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可以解决梗阻性脑积水。分流管经过从1952年至今的发展,可调压分流管已经广泛应用... 儿童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可以将多余的脑脊液分流至腹腔,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脑积水病例,而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可以解决梗阻性脑积水。分流管经过从1952年至今的发展,可调压分流管已经广泛应用。但是VPS的并发症较多,主要的并发症有分流管梗阻及感染,如何减少并发症是VPS研究的重点。目前VPS与ETV的比较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21例护理体会
5
作者 路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2-573,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1例鞍上蛛网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后,14例症状消失,7例症状减轻;15例囊肿明显缩小或消失,脑室系统变小,囊肿-脑池之间脑脊液流通顺畅,6例囊肿略缩小。无出血及神经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1例鞍上蛛网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后,14例症状消失,7例症状减轻;15例囊肿明显缩小或消失,脑室系统变小,囊肿-脑池之间脑脊液流通顺畅,6例囊肿略缩小。无出血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做好专业领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神经内镜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蛛网膜囊肿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邱成天 于宏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8期42-42,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B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并记录患者一般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神经内镜的微创治疗,B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的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的评分。在治疗后的2个月,对手术预后进行评估,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在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不同的手术治疗,A组的失血量平均为(28.7±7.5)m L,B组的失血量平均为(437.8±239.5)m L(P<0.01);脑内血肿的清除率方面,A组的血肿清除率均值为(87.8±5.9)%,B组的平均值为(65.8±28.6)%(P<0.05);在GOS上,手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A组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有13例患者轻度残疾,8例患者重度残疾,5例患者恶化为植物人,2例患者死亡(放弃治疗导致死亡)。B组的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恶化为植物人,7例死亡(其中4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经神经微创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比开颅的患者效果更好(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神经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比开颅治疗更高效、迅速、失血量少,伤口更小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 开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科昏迷患者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贾天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1-953,共3页
比较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案实施前(2015年7月至12月)与实施后(2016年1月至6月)脑外科昏迷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治疗恢复状况。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后,并发症发生率由60.94%降低至42.53%,并发症经治疗恢复状况的平均得分由4.24上升至4.... 比较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案实施前(2015年7月至12月)与实施后(2016年1月至6月)脑外科昏迷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治疗恢复状况。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后,并发症发生率由60.94%降低至42.53%,并发症经治疗恢复状况的平均得分由4.24上升至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管理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脑外科 昏迷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静 笪祖科 +4 位作者 李振 薛一雪 刘丽波 王萍 刘云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干性维持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对分离提取的细胞球进行干细胞表面标志性分子CD133和nestin的检测;紫草素(2μmol·L-1)处理GSCs 12、24和48 h后,光镜下观察紫草素对GSC...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干性维持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对分离提取的细胞球进行干细胞表面标志性分子CD133和nestin的检测;紫草素(2μmol·L-1)处理GSCs 12、24和48 h后,光镜下观察紫草素对GSCs悬浮细胞球形态的影响;采用亚球形成实验评估紫草素对GSCs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紫草素作用下GSCs干细胞标志分子CD133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紫草素作用下,GSCs中PI3K、p-PI3K、Akt和p-Akt的表达变化;联合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后检测紫草素作用下,GSCs干性维持的改变。结果分离提取的细胞球表面CD133和nestin呈阳性表达;紫草素能够明显抑制GSCs悬浮细胞球的形态和二代细胞球的形成,同时能够降低CD13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紫草素作用下,GSCs中PI3K和Akt的表达无变化,pPI3K和p-Akt的表达呈现药物时间依赖性明显下降;此外,IGF-1能够明显改善紫草素对GSCs干性维持的抑制作用。结论紫草素能够明显抑制GSCs的干性维持,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胶质瘤干细胞 干性维持 PI3K/AKT信号通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自我更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体会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超群 杨旸 +1 位作者 袁玉会 于宏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回顾性分析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这类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治疗脑积水,具有操作简便、创面小、恢复快、美容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 回顾性分析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这类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治疗脑积水,具有操作简便、创面小、恢复快、美容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级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电刺激治疗老年糖尿病足中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付玉 沈延艳 +1 位作者 贾天姝 鲍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485-4487,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级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电刺激治疗老年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分层级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情况、疼痛情况、不... 目的探讨分层级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电刺激治疗老年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分层级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情况、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和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环氧化酶-2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级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电刺激治疗老年糖尿病足中效果显著,对患者创面和疼痛的改善效果明显,对炎症改善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糖尿病足 脊髓电刺激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明军 于诗嘉 +2 位作者 李钢 关俊宏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2-475,共4页
分析我院采用5种入路手术治疗的65例儿童颅咽管瘤手术患者的资料。随访患者52例,其中长期生存患者47例,正常学习生活者4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62例(95.4%),以神经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损害,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为主。认为完善术前准... 分析我院采用5种入路手术治疗的65例儿童颅咽管瘤手术患者的资料。随访患者52例,其中长期生存患者47例,正常学习生活者4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62例(95.4%),以神经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损害,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为主。认为完善术前准备、精心选择和设计手术入路,监测及治疗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及激素水平低下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路阳 荆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1-573,共3页
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严密的观察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重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BAG3对紫草素杀伤人U87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静 薛一雪 +4 位作者 李振 曲成斌 王萍 冯天达 刘云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研究shB AG3对紫草素杀伤人U87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紫草素(2μmol/L)对人U87细胞分别处理0h、4h、8h、12h和24h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紫草素作用下U87细胞中BAG3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shB AG3对紫草素杀伤人U87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紫草素(2μmol/L)对人U87细胞分别处理0h、4h、8h、12h和24h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紫草素作用下U87细胞中BAG3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紫草素作用下BAG3在细胞内的表达分布;CCK-8法检测shB AG3对紫草素降低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shB AG3联合紫草素作用下U87细胞中Cytosolic cyto C、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紫草素作用24h内BAG3在mRNA和蛋白表达上均显著升高。与单独应用紫草素组相比,联合shB AG3可显著增强紫草素对U87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紫草素作用24h内BAG3的表达分布逐渐从U87细胞的胞浆中转移至线粒体。此外,联合shB AG3可导致U87细胞浆中Cytosolic cyto C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紫草素杀伤U87细胞过程中产生的BAG3高表达可能是紫草素抗胶质瘤过程中的促存活机制之一;联合shB AG3能够显著增强紫草素对胶质瘤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AG3参与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BAG3 胶质瘤细胞 线粒体凋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old-Chiari畸形143例显微手术治疗经验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红宇 马良 +1 位作者 李帅 车东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143例患者均行枕下减压术,其中95例行轻划硬膜减压,48例行自体筋膜扩大重建。全部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其中132例伴发脊...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143例患者均行枕下减压术,其中95例行轻划硬膜减压,48例行自体筋膜扩大重建。全部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其中132例伴发脊髓空洞,24例伴有寰枢椎脱位、半脱位,颅底陷入、扁平颅底等寰枕畸形。结果 3例术后死亡,8例脑脊液漏,近期治疗无效5例。117例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6年,平均随访2.5年,痊愈67例,好转33例,远期治疗无效17例,一期行经口齿状突切除-枕颈内固定者7例,行单纯枢枕植骨融合者4例。结论枕下减压自体筋膜修补扩大重建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显微手术 治疗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一龙 冯天达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继发颅内感染6例,腹腔感染继发颅内感染4例,皮肤破溃以致分流装置外露继发颅内感染2例,重度鼻窦炎继发颅内感染...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继发颅内感染6例,腹腔感染继发颅内感染4例,皮肤破溃以致分流装置外露继发颅内感染2例,重度鼻窦炎继发颅内感染1例。呼吸系统感染继发颅内感染患儿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脑室-腹腔分流管保留。其他患儿部分保留脑室-腹腔分流管。1例皮肤破溃继发颅内感染患儿死亡,其他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再次手术后痊愈。因此,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患儿根据继发性感染的病因有效对症治疗,可减轻痛苦,最大程度保证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颅脑手术用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奚卓 杨旸 +2 位作者 李新星 刘静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柔性扩张大脑皮层的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脑深部组织病变开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管状牵开器,对照组使用金属脑压板。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柔性扩张大脑皮层的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脑深部组织病变开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管状牵开器,对照组使用金属脑压板。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度、皮层切口面积、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去骨瓣、GO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皮层切口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度、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去骨瓣、GOS评分等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新型颅脑手术用管状牵开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脑皮层损伤,有利于保留皮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扩张 管状牵开器 脑深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管内肿瘤术后阶段性体位管理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丽萍 王晶 范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体位护理,研究组给予阶段性体位管理。比较2组术后72 h舒适度...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体位护理,研究组给予阶段性体位管理。比较2组术后72 h舒适度评分;手术当天,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72 h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随时间延长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认为阶段性体位管理能够提升颈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舒适度,有效减轻疼痛,减少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及止痛药使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体位管理 颈椎管内肿瘤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对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马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1期3683-3685,共3页
脑出血是由脑实质微血管破裂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其中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是急性脑出血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1]。临床通常采用颅脑手术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吞咽障碍是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65%... 脑出血是由脑实质微血管破裂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其中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是急性脑出血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1]。临床通常采用颅脑手术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吞咽障碍是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65%,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后还会诱发吸入性肺炎、脱水、误吸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窒息[2]。因此,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重要意义。吞咽障碍锻炼是临床改善吞咽功能的常用护理手段,动作训练能改善吞咽机制的控制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吸入性肺炎 脑出血术后 颅脑手术 临床改善 针对性护理干预 动作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数据为导向的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洪亮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266-2268,2272,共4页
目的 探讨以大数据为导向的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查阅23145例患者的分诊记录,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就医时间、生命体征、症状、不适特点、分诊去向、疾病初步诊断,将所有信息进行归类后制作电脑判别规则及分诊规则... 目的 探讨以大数据为导向的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查阅23145例患者的分诊记录,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就医时间、生命体征、症状、不适特点、分诊去向、疾病初步诊断,将所有信息进行归类后制作电脑判别规则及分诊规则,并进行编程,制作成患者病情判别系统,并与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分诊叫号系统相关联,建立急诊分诊系统。选取300例急诊科就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运用急诊分诊系统分诊,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人工进行分诊。比较两组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及患者就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患者就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诊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大数据为导向的急诊分诊系统可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分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急诊 分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9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路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6-468,共3页
总结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2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要点及经验。所有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随访3~36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GOSⅣ~Ⅴ级) 26例,恢复不良(GOSⅠ~Ⅲ) 3例。纵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治... 总结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2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要点及经验。所有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随访3~36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GOSⅣ~Ⅴ级) 26例,恢复不良(GOSⅠ~Ⅲ) 3例。纵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做好专业的围术期护理,注重护理要点,可减少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