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mdm2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岚 张学颖 +4 位作者 郝明 王伟力 刘林林 吴镇凤 姜洪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与mdm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的mdm2基因型(GG,AG和AA),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及Wo...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与mdm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的mdm2基因型(GG,AG和AA),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及Woolf方法计算相对风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95%CI),验证mdm2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mdm2基因单核苷核多态性(SNP)(rs1196337:A/G碱基互换)的AA基因型与NSCLC的咳嗽症状呈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频数分布高于GG和AG基因型。结论:mdm2基因多态性与NSCLC的咳嗽症状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MDM2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多态性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铁柱 康志伟 +3 位作者 张晓光 车玉琴 陈雪 胡晓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55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5)、脑缺血再灌注组(n=25)、IGF-2治疗组(n=25),按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55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5)、脑缺血再灌注组(n=25)、IGF-2治疗组(n=25),按再灌注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6h组、12h组、1d组、3d组、7d组);脑缺血1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大脑皮层S100B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治疗组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IGF-2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增多,S100B蛋白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能是IGF-2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S100B BCL-2蛋白 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凋亡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和内脂素联合监测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琴 朱蕾 贾大林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内脂素联合监测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57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62)和未发生组(n=95),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内脂素联合监测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57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62)和未发生组(n=95),选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检查资料,所有患者于行PCI术后次日,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利用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清APN和内脂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大于未发生组和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小于未发生组和对照组(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发生组患者CK-MB、cTnI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内脂素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低于未发生组,而内脂素则高于未发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发生组患者后血清APN水平均与TC、LDL-C、CK-MB、cTnI、CRP和NE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内脂素水平均与TC、LDL-C、CK-MB、cTnI、NT-proBNP、NE和LVDs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当APN<13.67g/L,AMI患者PCI术后血清APN水平预测发生心力衰竭时,敏感度64.2%,特异度87.1%;当内脂素>6.29mg/L,血清内脂素水平预测发生心力衰竭时,敏感度90.3%,特异度77.9%。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血清APN水平降低,而内脂素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脂联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铁柱 王薇 +1 位作者 胡晓颖 陈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观察rhEPO对缺血性卒中脑海马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rh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66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6)、脑I/R组(n=30)、rhEPO治疗组... 目的观察rhEPO对缺血性卒中脑海马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rh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66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6)、脑I/R组(n=30)、rhEPO治疗组(n=30),按再灌注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6h组、12h组、1d组、3d组、7d组),缺血2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不同时间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S100B蛋白,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I/R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5),rhEPO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rhEPO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rhEPO可能通过减少S100B蛋白表达、抗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I/R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 脑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出血转化病例分析
5
作者 周铁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54-2355,共2页
以往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病因分析多局限于脑栓塞后大面积脑梗死,最近国外文献报导脑梗死后脑微出血应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2例脑梗死出血转化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脑出血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车玉琴 林巧 +1 位作者 刁尧 高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2-703,共2页
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增多是导致脑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内源性抗自由基系统包括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两大类,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的多少可反应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速率或强度;谷胱甘肽... 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增多是导致脑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内源性抗自由基系统包括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两大类,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的多少可反应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速率或强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是清除体内自由基,阻止脂质发生过氧化的重要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血清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作用 大鼠 抗自由基系统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