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刘宏
1
作者 刘宏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22,共1页
我的直觉是弱势群体的关怀当前新闻人最欠缺的是人文精神.是对社会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崛起越来越显著,中产阶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 刘宏 教授 电视 经济崛起 人文精神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 探索 整合 提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传播系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 张晓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传播学专业 本科专业建设 新闻系 中国传媒 新闻学专业 大学 高等教育司 新闻改革 传统新闻 新闻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艺术批评十年考察——以中国传媒大学三位中年学者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4,共7页
电视艺术批评作为媒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视媒介及其生产、传播活动紧密相关,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本研究以最近十年(2000—2009)为时间范围,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苗棣、徐舫州三位中年学者为样本,关注他们在媒... 电视艺术批评作为媒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视媒介及其生产、传播活动紧密相关,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本研究以最近十年(2000—2009)为时间范围,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苗棣、徐舫州三位中年学者为样本,关注他们在媒介改革、频道、节目、社会-文化以及中外比较五个层面展开的电视艺术批评活动,并分析其观念、视角、问题意识等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电视艺术批评领域产生的持续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传媒 艺术 电视艺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讲话”、“说话”到“对话”——中国电视新闻的范式转换与语态变迁 被引量:20
4
作者 崔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语态是传播范式的象征性要素。本文以传播语态的特点代表传播范式的整体特征,将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简要划分为"讲话"、"说话"与"对话"三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范式特征和整体脉络进行了观照与梳理。
关键词 范式 语态 讲话 说话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民调新闻的历史体察与发展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祥敏 陈丹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6,共7页
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与释放、二十一世纪初的民生新闻的激荡与喧嚣,在理念碰撞与技术发展的当下,必将面临一个新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从电视民调新闻的角度观察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媒体的新闻发展路径,探讨电视... 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与释放、二十一世纪初的民生新闻的激荡与喧嚣,在理念碰撞与技术发展的当下,必将面临一个新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从电视民调新闻的角度观察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媒体的新闻发展路径,探讨电视新闻引入民意调查对其新闻价值、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民意调查 新闻价值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企改制背景下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教育培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灿发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4,共3页
一、转企改制:传媒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与短缺 从2003年中国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全国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大部分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转企改制:传媒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与短缺 从2003年中国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全国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大部分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更加明确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职业经理人 转企改制 教育培训体系 中国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新闻出版总署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视新闻交换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杨凤娇 李运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在层级垄断和区域分割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下,新闻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电视新闻业充分竞争的障碍。建立统一、开放、高效的新闻交换体系有助于新闻资源共享、促进电视新闻领域的竞争和繁荣。从成本、收益、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来考... 在层级垄断和区域分割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下,新闻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电视新闻业充分竞争的障碍。建立统一、开放、高效的新闻交换体系有助于新闻资源共享、促进电视新闻领域的竞争和繁荣。从成本、收益、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来考虑,建立新闻交换体系可以减少重复生产,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有限的新闻产品可以得到较高程度的应用,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新闻交换系统作为新闻资源的储存和交易中心,需要数字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以具备信息管理系统、交易系统和传输控制系统的功能,满足用户近乎实时的查询、交易和传输;需要规范知识产权转让行为,保障各方的正当权益。新闻交换机构对不同渠道的新闻来源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核实机制,也可以设立来源可信度级别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层级供稿体系 协议供稿 新闻交换体系 信用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人才发展报告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灿发 王佳 侯欣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中国新闻人才发展遵循着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它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因素以及新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新闻从业人员即新闻实践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对中国新闻人才发展进行历史地回顾与梳理、探... 中国新闻人才发展遵循着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它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因素以及新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新闻从业人员即新闻实践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对中国新闻人才发展进行历史地回顾与梳理、探索其规律,并运用此规律着眼于目前中国新闻人才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人才 新闻从业者 新闻记者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哈艳秋 桂清萍 张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109,共5页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发端之年,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元年。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但是政策、体制、管理、人才和原创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成为...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发端之年,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元年。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但是政策、体制、管理、人才和原创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成为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策略在于民族的创新意识。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改革与发展应坚持鼓励创新、保护原创,鼓励竞争与融合,克服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倾向,同时通过改革制度和经营模式,探索如何把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广播电视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中国电视创新对话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春 徐舫州 +1 位作者 胡智锋 张国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电视 中央电视台 电视创新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中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郎劲松 任望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0,共4页
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输出是中国大众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政府应启动影视文化产业战略转型,为电视剧海外传播打好政策基础。同时,针对以往电视剧输出遇到的瓶颈,拓宽电视剧文化视域、提升电视剧传播策略,才能够保证电视剧海外传播之路... 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输出是中国大众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政府应启动影视文化产业战略转型,为电视剧海外传播打好政策基础。同时,针对以往电视剧输出遇到的瓶颈,拓宽电视剧文化视域、提升电视剧传播策略,才能够保证电视剧海外传播之路走得更加长远与坚实。拓宽电视剧文化视域主要有三种途径:民族文化的普世化处理、历史故事的现当代演绎、主流文化的后现代传递。提升电视剧的传播策略主要有:以网络为平台开展针对性营销、开发衍生产品、拓宽并延伸电视剧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海外传播 发展战略 文化视域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分会2009年会暨媒介融合与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瑜明 舒权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学科体系建设 广播电视 中国传媒 学术研讨会 媒介融合 电视学 研讨会综述 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馈的变奏:“数字受众”vs“意见受众”--中国电视台观众反馈现状调研报告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燕南 商建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文基于对全国11家中央和省级电视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描述和分析了目前各电视台观众反馈的现状,认为目前"定性"观众反馈方式兼具传统(来信、电话)和现代(手机短信、网络留言)双重特征,观众意见反馈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受重视... 本文基于对全国11家中央和省级电视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描述和分析了目前各电视台观众反馈的现状,认为目前"定性"观众反馈方式兼具传统(来信、电话)和现代(手机短信、网络留言)双重特征,观众意见反馈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应用的广泛性和在决策中的影响力两方面,均不及"量化"的收视率数据反馈。本文认为,电视业需要开辟更多适应观众需求的互动渠道,建立一种新的机制来平衡"数字受众"与"意见受众"这两种反馈模式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融合、交互、多元共生的传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 观众意见 收视率 数字受众 意见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道路探析——2004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哈艳秋 张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3,共6页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2004年为“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在原数字电视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一年就数字电视发展问题召开了几次相关会议,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中,数字电视的主要实践与改革为:大力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2004年为“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在原数字电视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一年就数字电视发展问题召开了几次相关会议,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中,数字电视的主要实践与改革为: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终端接收产业竞争激烈,数字电视产业如火如荼,生产方式变革。电视数字化探讨的理论学术问题主要为:整体转换,突破内容瓶颈,可持续发展,数字电视经营战略,行业标准在探索中前行。本文就2004年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及上述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回顾、与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电视 变革 发展 数字电视产业 广播影视 中国 发展道路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有线电视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阐释 叙事立言——管窥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两种表意方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舫州 张伟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本文对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形态进行探讨。在各类电视新闻评论中,笔者抽出以“话语阐释”进行论述的“言论式”新闻评论性节目和以“影像叙事”方式进行论述的“述评式”新闻评论性节目这“两极”形态,对比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评... 本文对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形态进行探讨。在各类电视新闻评论中,笔者抽出以“话语阐释”进行论述的“言论式”新闻评论性节目和以“影像叙事”方式进行论述的“述评式”新闻评论性节目这“两极”形态,对比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评论方式各自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评论 言论式 述评式 叙议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岛电视台阿语新闻频道的成功策略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宫承波 王维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从外部环境、报道方式、制作理念、新闻框架和传播定位五个方面,对半岛电视台阿拉伯语新闻频道的成功策略进行分析,并从立足本土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国际接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两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电视新闻频道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半岛阿拉伯语新闻频道 成功策略 立足本土 接轨国际 新闻专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互动:意义诠释与形式探析——由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素琴 李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网络电视台 中国 意义诠释 媒介素养 技术更新 信息传播方式 电视传媒 电视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中国电视热点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智锋 李昆 +2 位作者 陈鹏 李群 盛捷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本文从十个热点研究对象入手,对收集到的2006年度中国电视研究领域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具体分为十个部分:“真人秀”与选秀节目、《百家讲坛》与科教节目、“热播剧”与电视剧、栏目剧、独播剧、人文纪录片与纪录片创作分析研究... 本文从十个热点研究对象入手,对收集到的2006年度中国电视研究领域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具体分为十个部分:“真人秀”与选秀节目、《百家讲坛》与科教节目、“热播剧”与电视剧、栏目剧、独播剧、人文纪录片与纪录片创作分析研究、绿色收视率、省级卫视、品牌化、新媒体与电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6年 电视研究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7-51,共5页
本文从新闻传媒制度之惑、舆论监督之弱、传播市场之散三个方面,分析了困扰我国电视新闻求发展、谋变革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除却理念及技术等因素,当前上述三方面问题对我国电视新闻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影响与制约不容忽视。
关键词 电视新闻发展困境 传媒制度 舆论监督 传播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视率调研的中国景观:技术、市场与意识形态——对电视从业者四次调查结果的纵向梳理与思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燕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6,共6页
本文梳理和比较作者从1999年到2008年间的四次调查结果,认为我国电视从业者在对收视率及相关问题的"认知"、"应用"和"态度"方面,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其一,对收视率的关注重心从数据质量问题向行业监... 本文梳理和比较作者从1999年到2008年间的四次调查结果,认为我国电视从业者在对收视率及相关问题的"认知"、"应用"和"态度"方面,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其一,对收视率的关注重心从数据质量问题向行业监督问题转移,从纯粹技术性问题向市场规范问题转移;其二,对收视率的分析和应用从简单的指标描述、多变量分析,向综合性评估体系的建构迈进;第三,对收视率的态度从热情推崇向客观专业转变,态度趋于理性。只有科学地认识收视率的价值与功能,建立客观中立的监督稽核机构,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和创新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专业理性的推进力量,才能促进我国收视率调研业健康成长,有效提升收视率分析应用的水平,进而推动电视业市场转型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视率调研 技术、市场与意识形态 梳理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