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金发光 钱桂生 +4 位作者 刘同刚 楚东岭 傅恩清 谢永宏 刘春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2 86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口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 ,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持续麻醉和辅助 /控制 (A...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2 86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口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 ,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持续麻醉和辅助 /控制 (A/C)通气模式 ,待病情稳定后再改为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最后单用SIMV脱机。结果 成功救治 2 34例 ( 81 8% ) ,死亡 5 2例 ( 18 2 % ) ,并发症 72例 ( 2 6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危重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发光 钱桂生 +4 位作者 刘伟 刘同刚 谢永宏 傅恩清 楚东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危重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6例危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纤支镜组)和喉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喉镜组),每组233例,分别在纤支镜和喉镜引导下按常规进行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危重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6例危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纤支镜组)和喉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喉镜组),每组233例,分别在纤支镜和喉镜引导下按常规进行气管插管术。结果纤支镜组和喉镜组一次获得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6.6%和83.7%(P<0.01),平均插管时间分别为6.74±4.52 min和10.56±5.16 min(P<0.01)。纤支镜组有4例患者出现咽喉部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喉镜组共有19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5%(P<0.01),其中齿、舌、咽或喉部损伤8例,反射性呕吐3例,单侧肺通气3例,插入食管2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因并发症死亡2例,死亡率为0.86%。结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支镜 气管插管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机械通气在急性致死性肺水肿抢救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金发光 谢永宏 +4 位作者 钱桂生 刘同刚 傅恩清 楚东岭 穆德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急性重症肺水肿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人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呼吸机经鼻、口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H...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急性重症肺水肿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人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呼吸机经鼻、口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中pH、PaO2 、PaCO2 、SaO2 的变化以及患者心率 (HR)、呼吸频率 (RR)、血压 (BP)和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 ,3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pH、PaO2 、PaCO2 、SaO2 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顺利脱机。抢救成功率为 92 .1 % ,死亡 3例 ,死亡率 7.9%。结论 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肺水肿 ,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人工机械通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4
作者 金发光 钱桂生 +2 位作者 傅恩清 刘同刚 吴国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 12~2 0 0 4 - 12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2 36 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 2 36 82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5例,死...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 12~2 0 0 4 - 12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2 36 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结果 2 36 82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5例,死亡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 .39‰,死亡率为0 . 13‰。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喉、气管、支气管痉挛6 8例(2 . 87‰)、大出血37例(1 .5 6‰)、心律失常2 4例(1. 0 1‰) ,其他依次为继发性肺部感染16例(0 . 6 7‰)、气道梗阻8例(0 . 34‰)、食管-气管瘘5例(0 . 2 1‰)、气胸4例(0 .17‰)、肿瘤气管内种植转移4例(0. 17‰) ,结核播散、气管穿孔和死亡各3例(0 . 13‰)。结论 随着支气管镜在诊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趋势,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操作技术是减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并发症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检查在老年咯血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金发光 钱桂生 +4 位作者 刘同刚 傅恩清 谢永宏 楚东岭 吴国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老年咯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12~2004-12本院562例60岁以上老年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镜下所见、镜下活检并刷检的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 562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共诊断514例,阳性率...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老年咯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12~2004-12本院562例60岁以上老年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镜下所见、镜下活检并刷检的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 562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共诊断514例,阳性率为91.5%.其中肺癌249例(44.3%)、肺结核138例(24.6%)、炎症93例(16.5%)、支气管息肉21例(3.7%)、支气管异物7例(1.3%)和支气管结石6例(1.1%).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临床最后诊断不符46例,漏诊、误诊率为8.2%.结论肺癌是老年咯血的首要原因,其他依次是肺结核、炎症、支气管息肉等,支气管镜检查在老年咯血患者病因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支气管镜检查结合临床其他检查才能真正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老年 咯血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支镜介入微创治疗在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金发光 刘同刚 +3 位作者 傅恩清 谢永宏 楚东岭 刘春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介入微创治疗在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286例确诊的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的患者,根据病因和病情轻重不同,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经纤支镜引导进行微波、电刀、激光、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局部注射药...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介入微创治疗在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286例确诊的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的患者,根据病因和病情轻重不同,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经纤支镜引导进行微波、电刀、激光、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局部注射药物和灌洗综合治疗。结果:显效131例(45·8%)、有效126例(44·1%),总有效率为89·9%。pH值由术前的7·290±0·045上升至7·365±0·073(P<0·01),PaO2(mmHg)由术前61·46±0·09上升至82·38±0·24(P<0·01),PaCO2(mmHg)由术前的54·16±0·84下降至38·18±0·64(P<0·01),SaO2(%)由术前的88·4±2·1上升至94·5±3·4(P<0·01)。结论:对于中心气道器质性狭窄的患者及时进行纤支镜下介入微创治疗,有利于迅速解除气道梗阻,改善呼吸。纤支镜介入微创治疗技术是较为安全、有效、先进、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气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介入在长期顽固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金发光 钱桂生 +3 位作者 谢永宏 刘同刚 傅恩清 楚东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在长期顽固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内科药物止血、血管介入栓塞无效,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106例长期顽固性咯血患者,经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定位局部联合应用冷生理盐水(4℃左右)、110 000肾上腺素、凝血酶...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介入在长期顽固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内科药物止血、血管介入栓塞无效,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106例长期顽固性咯血患者,经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定位局部联合应用冷生理盐水(4℃左右)、110 000肾上腺素、凝血酶及Olympus PSD电刀电凝术等方法进行止血治疗。结果106例患者治愈58例(54.7%),有效41例(38.7%),无效7例(6.6%),总有效率达93.4%。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定位联合应用冷盐水、肾上腺素、凝血酶及电刀电凝术治疗长期顽固性咯血疗效快、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镜 肾上腺素 凝血酶 电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V经胎盘的垂直传播 被引量:4
8
作者 傅恩清 陈立珍 +5 位作者 白雪帆 王平忠 潘蕾 李光玉 杨为松 周永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97-98,共2页
近来国内外对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研究较多[1-8],对TTV传播途径研究中粪口传播及输血传播途径已较为肯定[9-14],但是否可经母亲垂直传播尚不清楚.现对TTV垂直传播进行一定的研究,报道如下.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垂直传播 母体胎儿间交换 胎血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锤头结构核酶的细胞内免疫 被引量:3
9
作者 贾战生 陈琳 +5 位作者 郝春秋 冯志华 李谨革 王九平 曹义战 周永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预先转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酶(Rz213)的人肝癌细胞对HCV再转染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从前构建的HCV锤头结构Rz(Rz213),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HHCC),经G418筛选转染Rz213的基因克隆,应用luc报告基因的... 目的:探讨预先转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酶(Rz213)的人肝癌细胞对HCV再转染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从前构建的HCV锤头结构Rz(Rz213),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HHCC),经G418筛选转染Rz213的基因克隆,应用luc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观察该细胞克隆对靶基因(pCMVNCRluc)转染的抑制作用.结果:G418筛选能使Rz213在转染细胞内有效表达RzRNA,转染Rz的多克隆细胞能有效地阻断靶基因的再转染.结论:我们构建的Rz213真核表达载体能在HHCC细胞内有效表达,预先转染发挥细胞内免疫作用,可防止HC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锤头结构 核酶 细胞内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自发性气胸26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党永进 袁灿亮 孙亚妮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双腔气囊导尿管 引流术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TTV毒株结构呈环形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恩清 白雪帆 +4 位作者 王平忠 潘蕾 李光玉 杨为松 周永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95-97,共3页
自TTV1997年被发现后[1],我国各地已在不同人群中发现TTV感染[2-11];国外学者[12-18]对TTV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TTV存在线性与环形两种基因组结构形式,目前Genebank中可检索到大于3000nt以上的较为完整的TTV毒株共有7株,其中,3株为环状,... 自TTV1997年被发现后[1],我国各地已在不同人群中发现TTV感染[2-11];国外学者[12-18]对TTV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TTV存在线性与环形两种基因组结构形式,目前Genebank中可检索到大于3000nt以上的较为完整的TTV毒株共有7株,其中,3株为环状,4株为线状;我国上海地区有同样的TTV环形结构研究报告[19],但其他地区包括西北地区至今未见报道.也未见报道任何关于西安地区TTV毒株特征性基因序列,包括全序列或部分序列,我们就西安地区TTV基因组结构是否环形,做了初步研究,以期了解西安地区TTV毒株部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环状结构 基因表达 基因组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人肺癌H52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玉江 马李杰 +1 位作者 杨水清 冯经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H5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对H520细胞作用24、48及72小时后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7μmol/L番茄红素对H520细胞侵袭...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H5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对H520细胞作用24、48及72小时后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7μmol/L番茄红素对H52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7μmol/L番茄红素对H52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番茄红素作用于H520细胞24小时后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和-9的表达变化。结果:番茄红素能够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520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番茄红素减少侵入Transwell系统下室的细胞数目(P<0.05)并抑制H520细胞向划痕区域的迁移距离(P<0.05)。番茄红素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P<0.05)。结论:番茄红素能够抑制H520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抑制MMP-2和-9的表达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非小细胞肺癌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