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陈思远 秦玉慧 +4 位作者 杜志娟 李亚男 吕雅晖 杜翔宇 刘哲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或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时间和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比较PD-1抑制剂单药(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共收集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132例,其中PD-1抑制剂单药组42例,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90例。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的mPFS时间(20.3个月∶18.4个月,P=0.594)和mOS时间(33.9个月∶51.1个月,P=0.6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抑制剂单药组的ORR(47.6%∶68.9%,P=0.019)和DCR(90.5%∶98.9%,P=0.035)均显著低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结论PD-1抑制剂单药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长期疗效相当,但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短期疗效优于PD-1抑制剂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皮瓣在足踝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复州 王晓宇 +3 位作者 闫双宝 张树明 毕文志 王克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皮瓣在足踝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及微信回访的形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切取各类下肢皮瓣用于足踝部软组织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共21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ALT... 目的探讨下肢皮瓣在足踝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及微信回访的形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切取各类下肢皮瓣用于足踝部软组织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共21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ALTF)10例,面积9.0 cm×8.0 cm~12.0 cm×10.0 cm;近端腓动脉穿支皮瓣(PPAPF)6例,面积9.0 cm×6.0 cm~10.0 cm×8.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SNF)3例,面积15.0 cm×9.0 cm~17.0 cm×9.0 cm;足底内侧局部转移皮瓣(MPF)2例,面积6.0 cm×7.5 cm~10.0 cm×8.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1例皮瓣均成活,外观良好,张力适中,TPD为10~15 mm。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复发,4例有肺部小结节(4例均为术前出现,2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后结节消失,2例长期观察)。结论下肢皮瓣游离或局部转位移植可满足踝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需求,供区选择可根据肿瘤部位、缺损大小、功能需求及是否术后局部放疗等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踝部肿瘤 保肢治疗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