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冷眼看治道──读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 1
-
-
作者
何平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
-
关键词
思想史
中国政治
刘泽华
传统政治思想
传统文化
政治哲学
治道
君主专制主义
传统思想文化
社会思潮
-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性质及其评价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5-59,45,共6页
-
文摘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性质如何?史学界普遍认为:“继续北伐”与1926年7月9日的誓师北伐,“性质完全不同”,是一场“新军阀取代旧军阀的战争”,是一场“新旧军阀之间的混战”,是“强盗打强盗”的战争。这种论断,实质上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继续北伐”与以往的直奉、直皖战争以及以后的蒋、阎、冯、桂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同等看待,都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反革命内战。
-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
蒋介石
中国国民党
北洋政府
宁汉合流
国民党政府
奉系军阀
新军阀混战
南京政府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民族社会心理与近代中国改革、革命的失败
- 3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6-132,共7页
-
文摘
本文从民族社会心理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改革、革命失败的原因。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社会心理主要特征表现在崇权威、畏天命;讲传统、重经验、喜保守;主自强、行排外等方面。在近代中国,这些社会心理特征尽管在某些方面仍起着积极作用,但就其诸种社会心理特征所形成的“合力”而言,作用是消极的,它束缚和制约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和革命,成为巨大的阻滞力,因此,民族社会心理的消极作用是近代改革、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社会心理特征
近代中国
中国改革
中华民族
革命
失败
特征表现
阻滞力
-
分类号
C912.64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究不事同扶南、真腊、柬埔寨关系的否定与肯定
- 4
-
-
作者
陈显泗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东南亚纵横》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
文摘
在柬埔寨古代史研究中,有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古代柬埔寨人何时建立起国家从而标志着进入文明时代?由于人们差不多公认古代柬埔寨人建立的国家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因而该问题也关系着整个东南亚地区是在什么时候跨入文明时代。经过我国学者的努力,终于判明:公元1世纪在今柬埔寨地域开始出现早期的国家。
-
关键词
扶南
柬埔寨人
真腊
东南亚地区
政治实体
否定论
邑豪
《后汉书》
汉王朝
吉蔑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F114.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关于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论争的简介及几点思考
- 5
-
-
作者
刘涛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0-13,17,共5页
-
文摘
关于毛泽东研究中的民粹主义问题,是由国外学者提出而影响到中国理论界的,尤以胡绳于1998年在《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发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一文而引发了国内激烈论争。该文概述了这次论争的由来及过程,并提出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
关键词
民粹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生产力
农业
合作化改造
毛泽东思想
-
Keywords
Mao Zedong
the Populism
debate
thinking
-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军思想探讨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25-32,共8页
-
文摘
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军思想探讨季云飞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由于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大陆军史学界对其军事思想研究甚少。本文仅就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的治军思想作浅显探讨。抛砖引玉,祈求方家匡正。毛思诚所撰《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一书,...
-
关键词
蒋介石
治军思想
训练时期
三民主义
精神教育
革命军人
孙中山
军队
军校
军纪
-
分类号
E092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剖析
被引量:5
- 7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8-82,共5页
-
文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剖析季云飞“捷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五年间,处理日本对华侵略与国内矛盾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长期以来,国内历史教科书对这一政策的评价语焉不详,仅仅简单冠于“反动”两字。近年来,虽偶有论者对这一政策...
-
关键词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
剖析
-
分类号
K26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再论国民革命的领导者问题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57,共4页
-
文摘
再论国民革命的领导者问题季云飞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这场革命是谁领导的呢?传统的观点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笔者则在前几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领导”的观点①。因该文论述此观点仅千余字,深感未...
-
关键词
国民革命
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
农民运动讲习所
共产党员
领导者
北伐战争
蒋介石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
-
分类号
K2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孙中山反清统战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长白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3-77,共5页
-
文摘
孙中山反清统战思想与实践季云飞男,汉族,1946年2月生,江苏启东市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教授(师职文职教官)、硕士导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的教...
-
关键词
孙中山
思想与实践
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
袁世凯
反清斗争
统战思想
李鸿章
华侨
《孙中山全集》
-
分类号
D69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近五年来李大钊研究综述
- 10
-
-
作者
彭学涛
龙心刚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9年第4期61-66,共6页
-
文摘
自1994年李大钊诞辰105周年的近五年来,国内共发表研究李大钊的论文近120篇,这些论文除了承袭前人继续探讨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民主主义思想、哲学思想及李大钊与传统文化外,还深入拓展了李大钊的军事思想、社会学思想、史学观、统战理论等领域,同时对他的生平事迹也作了更为详尽的考证。为使研究李大钊的学者能便捷地了解关于李大钊的研究动态,本文就近五年来的李大钊研究作一个综合性的介绍,并以拙文纪念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研究
孙中山
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社会现代化
中国革命
近代史研究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曾纪泽使俄谈判与李鸿章使日谈判之比较研究
- 11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9-44,共6页
-
文摘
1880年,曾纪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俄国,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结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1895年,李鸿章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日本,就结束中日战争问题进行谈判,结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对于这两次谈判签约活动,史学界一般作这样评价:曾纪泽与沙俄谈判,“力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作出了贡献的”,这在“
-
关键词
李鸿章
曾纪泽
谈判者
马关条约
伊犁
沙俄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政府
清政府
评价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李鸿章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被引量:6
- 12
-
-
作者
邵建东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1998年第2期47-53,共7页
-
-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侵台事件
台湾的主权
清政府
兵费
中国政府
大久保利通
完整主权
中日交涉
总理衙门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左宗棠与台湾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张振文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
-
文摘
左宗棠在任职东南期间,充分认识到了台湾战略位置的重要,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卫和发展台湾,加速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
-
关键词
左宗棠
台湾
边防
海防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儒学:“语法”还是“词汇”
- 14
-
-
作者
何平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2-65,129,共5页
-
文摘
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确实充当过文化“语法”的角色,然而这种语法与其说是文化的自然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政治选择。而且,在佛、道文化的冲击下,儒学曾几度动摇过其一尊的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各种社会变量的活跃与改新,儒学业已失去了其“语法”地位,成为一种富有历史美学意义的“词汇”。因此,固守儒学“语法”意义的观点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当从文化生命的变易无常来看待儒学的当代命运。
-
关键词
儒学
语法
词汇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清代台湾少数民族政策之历史考察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季云飞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5-112,共8页
-
文摘
清政府对台湾少数民族施行的政策,大体以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台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基本上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所采取的政策:“恩威并用”,促进归化,实行羁縻政策;为海疆“安谧”,采取与汉人隔离的政策;设置理番同知等官员,加强番族管理。这些政策的实施,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它基本上维持了番族地区的安定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番族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后期,清政府对台湾少数民族政策有较大调整:着眼于巩固海防,大力推行“开山抚番”政策;着眼于香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开禁招垦”政策;着眼于番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广设“番塾”,实施“教化”政策。这些政策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它促进了番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番汉民族的融合和团结。
-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策
清政府
清实录
历史考察
清代台湾
日本侵台事件
刘铭传
统一台湾
军机大臣
台湾少数民族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