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的分子病理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春伟 张博 +7 位作者 魏建国 张立英 宋业颖 王怀涛 吴永芳 邵云 李晓兵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状态。结果: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5.22%(25/71),发现7种突变(Gly12Asp,Gly12Val,Gly1...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状态。结果: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5.22%(25/71),发现7种突变(Gly12Asp,Gly12Val,Gly12Cys,Gly12Ser,Gly12Ala,Gly12Arg和Gly13Asp),其中1例为Gly12Val和Gly12Arg双突变,其中56.00%(14/25)的突变发生在第十二密码子的第二位碱基,且最常见类型为Gly12Asp。K-ras基因突变率在男性组中低于女性组(χ2=7.904,P=0.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χ2=5.851,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K-ras基因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年龄、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或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多见,可作为筛查是否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直肠癌 K-RAS基因 突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霞 许春伟 张立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6期868-873,共6页
目的:探讨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淡染,部分... 目的:探讨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淡染,部分空泡状,成巢分布,呈多结节样生长,与周围卵巢组织有明显分界,局部区域有黏液样变性,血管丰富,部分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易见(5~7个/HPF),核沟不明显,未见Call-Exn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PR、Vimentin和α-inhibit阳性,Ki-67增殖指数25%~40%不等。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房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玉旺 魏建国 +1 位作者 许春伟 张立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6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右心房黏液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黏液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条索状或呈血管形成的指环样结构排列... 目的:探讨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右心房黏液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黏液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条索状或呈血管形成的指环样结构排列,黏液样基质在血管周围形成晕环;瘤细胞形成原始或分化的血管趋势,基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瘤细胞细长、梭形或星状,胞浆嗜酸性,胞核卵圆形、圆形或细长形;瘤细胞聚集呈球状,胞浆嗜酸性,胞核卵圆形或梭形。结论:右心房黏液瘤,非常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心房黏液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畅 许春伟 +1 位作者 王晶晶 张立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涎腺腺泡细胞癌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瘤细胞胞体宽大,胞浆嗜碱性呈细颗粒状,核圆形瘤细胞生...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涎腺腺泡细胞癌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瘤细胞胞体宽大,胞浆嗜碱性呈细颗粒状,核圆形瘤细胞生长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生长,部分区域呈乳头状改变,免疫组化显示AE1/AE3(+)、CK8/18(+)、CK7(+)、AAT(+)、S-100(+)。结论:涎腺腺泡细胞癌发病率低,但根据其常见的发病部位及特征性的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泡细胞癌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癌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和病理某些参数的关系
5
作者 丁华野 皋岚湘 +2 位作者 邓永江 田玉旺 吴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2基因(Bcl-2)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45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42.06%。阳性反应物...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2基因(Bcl-2)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45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42.06%。阳性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浆或核膜上,胞核中偶有表达。Bcl-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预后好的某些病理形态学特征关系密切。在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病理分级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核分裂>21>10HPF组中其表达率明显低于0~10/10HPF组;有肿瘤坏死者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肿瘤坏死者。结论Bcl-2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 表达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
6
作者 虞积耀 王鲁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400-1402,共3页
异型增生(dysplasia)在胃内镜活检中是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作者认为异型增生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变,是上皮明确的肿瘤性质改变.近年在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菌(Hp)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的大量的工作也支持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dysplasia)在胃内镜活检中是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作者认为异型增生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病变,是上皮明确的肿瘤性质改变.近年在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菌(Hp)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的大量的工作也支持异型增生具有肿瘤的性质.而其诊断主要是靠病理学医师对组织学变化的判断.异型增生的正确诊断及分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日本与欧美对异型增生的命名、分级、诊断标准有所不同,国内对异型增生的认识也较混乱.而且即便是有经验的胃肠道病理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胃镜检查 胃肿瘤 癌前状态 诊断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肉瘤:100例原发性心脏肉瘤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Neuville A Collin F +2 位作者 Bruneval P 许春伟 张立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6-1196,共1页
观察100例原发性心脏肉瘤的分子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其中内膜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通过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1977~2013年初法国病理部门存档的年龄从18~82岁(平均年龄50岁)的65例... 观察100例原发性心脏肉瘤的分子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其中内膜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通过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1977~2013年初法国病理部门存档的年龄从18~82岁(平均年龄50岁)的65例女性和35例男性患者的原发性心脏肉瘤的资料分析后发现:右心和左心肉瘤分别为44例和56例,其中包括内膜肉瘤42例、血管肉瘤26例、未分化肉瘤22例、滑膜肉瘤7例、平滑肌肉瘤2例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仅1例肉瘤起源于右心,96%的血管肉瘤、83%的内膜肉瘤和72%的未分化肉瘤均起源于左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肉瘤 分子病理 内膜 临床病理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病理组织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7、PDGFRA蛋白单独及联合DOG1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8
作者 许春伟 韩鸿雁 +9 位作者 王晶晶 张博 邵云 张立英 王怀涛 王海艳 吴永芳 李晓兵 李瑞明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中CD117、PDGFRA两种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DOG1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对99例GIST和25例非GIST肿瘤标本进行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 目的:探讨组织中CD117、PDGFRA两种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DOG1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对99例GIST和25例非GIST肿瘤标本进行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IST组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3.94%(93/99)、53.54%(53/99)和90.91%(90/99),非GIST组分别为4.00%(1/25)、4.00%(1/25)和12.00%(3/2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危险度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与CD117、PDGFRA和DOG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17、PDGFRA、DOG1、CD117和DOG1联合、PDGFRA和DOG1联合及三者联合判断GIST的敏感性分别为0.989、0.981、0.968、0.960、0.933和0.961,特异性分别为0.800、0.343、0.710、0.840、0.947和0.95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5、0.748、0.895、0.895、0.840和0.975。结论:GIST中CD117、PDGFRA及DOG1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优势人群有待进一步研究;CD117、PDGFRA蛋白单独及联合DOG1检测可提高对GIST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D117 PDGFRA DOG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粪脱落细胞P53的表达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如英 李世荣 +5 位作者 吴霞 武子涛 晨智敏 邓永江 曹建彪 张红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814-815,共2页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 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 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 P53蛋白表达,为...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 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 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 P53蛋白表达,为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予后提供有益的检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粪脱落细胞 P53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dR对HT-29和LoVo结直肠癌细胞株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春伟 葛畅 +2 位作者 王鲁平 方园 张玉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3-1430,共8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CDX2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CDX2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应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Methylight)方法、SYBR Green PCR方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HT-29和LoVo细胞中CDX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Methylight检测HT-29和LoVo细胞中C D X2蛋白在药物作用异常甲基化未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0.5、1.0、1.5μmol/L 5'-Aza-CdR处理后C D X2基因m R N A和蛋白重新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在HT-29细胞株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0.973±0.024、1.014±0.019和1.094±0.020;在Lo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0.966±0.038、1.050±0.029和1.007±0.019.Western blot检测CDX2蛋白在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中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4±0.049、0.501±0.041、0.340±0.050和0.531±0.046;Lo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7±0.037、0.415±0.037、0.432±0.040和0.626±0.046.以上作用无时间、剂量依赖性,但CDX2基因mRNA在HT-29细胞株表达(F=25.146,P=0.000)和LoVo细胞株表达(F=5.470,P=0.024)具有统计学差异,C D X2蛋白表达在HT-29细胞株表达(F=9.700,P=0.005)和LoVo细胞株表达(F=17.701,P=0.001)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CDX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不受中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HT-29 LOVO CDX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状病变患者组织中CDX2基因启动子中上游区域的甲基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春伟 王鲁平 +2 位作者 葛畅 张玉萍 方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661-3669,共9页
目的:观察锯齿状病变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和CDX2蛋白表达,探讨临床病理意义和在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同时探讨CDX2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状况.方法: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方法检测实验组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增生性息... 目的:观察锯齿状病变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和CDX2蛋白表达,探讨临床病理意义和在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同时探讨CDX2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状况.方法: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方法检测实验组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61例广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和68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对照组54例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TA)、69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42例正常组织中CDX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序列,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116例锯齿状病变(包括52例HP、41例SSA/P、23例TSA)、对照组20例TA、24例CRC和24例正常组织中CD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对照组正常组织与实验组HP(P=0.019)、SSA/P(P=0.015)和TSA(P=0.002),对照组CRC与实验组HP(P=0.000)、SSA/P(P=0.000)和TSA(P=0.000),对照组TA与实验组TSA(P=0.027)均有显著性差异;CDX2蛋白阳性率在对照组CRC与实验组HP(P=0.001),对照组TA与实验组HP(P=0.005),实验组HP和TSA(P=0.038)均有显著性差异;C D 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和CDX2蛋白阳性率的相关性比较中,实验组HP、SSA/P和TSA中P=0.652,r=-0.064(极弱相关);P=0.238,r=-0.182(极弱相关);P=0.519,r=-0.142(极弱相关),但两者有负相关趋势;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和不同年龄层段相关性比较实验组HP、SSA/P和TSA中P=0.002,r=0.312(弱相关);P=0.000,r=0.473(中等程度相关);P=0.001,r=0.392(弱相关),对照组TA中P=0.001,r=0.440(中等程度相关).结论:组织中CDX2基因启动子中上游区域甲基化状态比较复杂,极少部分甲基化状态可能有诱导CDX2蛋白表达下调,在锯齿状通路的发生发展中影响作用也甚微;大部分甲基化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CDX2基因 qPCR DNA探针 锯齿状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抑制结肠癌细胞系DcR3的表达及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鲁平 杨善明 +3 位作者 徐学明 陈健 杨光之 张鲁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285-2288,共4页
目的:观察抑制DcR3基因表达的人SW480结肠癌细胞其恶性表型的改变.方法: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小双链DNA,克隆入表达载体,转染进入SW480结肠癌细胞系(DcR3高表达细胞),在细胞内形成小干扰双链RNA;识别并降解DcR3 mRNA.筛选DcR3低... 目的:观察抑制DcR3基因表达的人SW480结肠癌细胞其恶性表型的改变.方法: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小双链DNA,克隆入表达载体,转染进入SW480结肠癌细胞系(DcR3高表达细胞),在细胞内形成小干扰双链RNA;识别并降解DcR3 mRNA.筛选DcR3低表达转染癌细胞,观测其体外DcR3-SW480-RNAi转染细胞的增长率及凋亡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DcR3-RNAi(F1R1)的WS480细胞,DcR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各组相比,加入DcR3-RNAi(F1R1)组的SW480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仅加入DcR3及对照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01).与对照组相比,经DcR3-RNAi处理组凋亡抗体Caspase3及PARP产物表达增加.结论:经转染的DcR3-RNAi-SW480结肠癌细胞其DcR3 mRNA表达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数量减少,凋亡增加,有一定可探索性抗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R3 RNA干扰技术 SW480结肠癌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在锯齿状腺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小娟 王鲁平 +1 位作者 韩英 王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观察β-catenin在结直肠传统锯齿状腺瘤(TSA)、普通腺瘤及腺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外显子3基因突变,分析β-catenin与锯齿状腺瘤癌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TSA30例,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TA/VTA)20例,结直肠腺癌(CRC)21例,应... 目的:观察β-catenin在结直肠传统锯齿状腺瘤(TSA)、普通腺瘤及腺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外显子3基因突变,分析β-catenin与锯齿状腺瘤癌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TSA30例,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TA/VTA)20例,结直肠腺癌(CRC)2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细胞质/核表达阳性的TSA8例、TA6例、VA5例及CRC10例进行了β-catenin外显子3突变的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β-catenin在TSA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6%(23/30),TA/VTA中70.0%(14/20),CRC中为95.2%(20/21);β-catenin在3种病变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00),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β-catenin在TSA(23/30)中的表达与TA/VTA组(14/2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RC(20/2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TSA及普通腺瘤异型增生程度增加,β-catenin表达阳性率增高,异型增生程度与β-catenin阳性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P<0.01;TA/VTA:P<0.0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TSA、TA/VTA、CRC均未检测到外显子3的突变.结论:β-catenin在TSA的异常表达随异型增生程度增加而表达增加.β-catenin蛋白水平的异常表达与外显子3基因突变不同步.β-catenin在锯齿状腺瘤癌变的过程中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锯齿状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中Her-2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春伟 张立英 +6 位作者 吴永芳 方美玉 张玉萍 田玉旺 宋业颖 班怡 张博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癌组织Her-2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探讨检测外周血Her-2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癌组织标本Her-2基因突变情况,比较外周血和癌组织标本...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癌组织Her-2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探讨检测外周血Her-2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癌组织标本Her-2基因突变情况,比较外周血和癌组织标本Her-2基因突变一致性,分析Her-2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组织标本中检测出7例突变(3.78%),外周血中4例突变(2.16%),两种标本一致者占75.00%(Kappa=0.553,P<0.05)。外周血Her-2基因突变发生率与吸烟史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无关系(P>0.05)。癌组织Her-2基因突变发生率与性别、吸烟史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Her-2基因突变一致性一般,但在无法获得癌组织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Her-2基因状态,也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 癌组织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紫希夫液显示DNA染色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惠清 田玉旺 +2 位作者 丁华野 黄晓南 邓永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68,共1页
龙胆紫希夫液显示DNA染色新方法邢惠清,田玉旺,丁华野,黄晓南,邓永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100700)我们应用龙胆紫配制希夫试剂(Schiff'sreasent),在微波辐射下进行富尔根(Feuls... 龙胆紫希夫液显示DNA染色新方法邢惠清,田玉旺,丁华野,黄晓南,邓永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100700)我们应用龙胆紫配制希夫试剂(Schiff'sreasent),在微波辐射下进行富尔根(Feulsen)染色,使正常及良、恶性肿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脱氧核糖核酸 染料和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春伟 张立英 +4 位作者 吴永芳 方美玉 张玉萍 田玉旺 张博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18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85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18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85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K-ras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K-ras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37例突变(11.64%),组织标本中29例突变(11.28%),两种标本一致性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71,P=0.0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K-ras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RAS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杂-2’-脱氧胞苷对HT-29和LoVo结直肠癌细胞株中Runx3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春伟 王鲁平 +3 位作者 王琳 葛畅 方园 张玉萍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Runx3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应用Taq...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Runx3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应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Methylight)方法、SYBR Green PCR方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HT-29和LoVo细胞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T-29和LoVo细胞中Runx3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0.5,1.0,1.5μM 5’-Aza-CdR处理后Runx3基因mRNA和蛋白均重新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Runx3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CdR能够较成功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能恢复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HT-29细胞 LOVO细胞 RUNX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杂-2'-脱氧胞苷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畅 许春伟 +2 位作者 王鲁平 方园 张玉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应用Taq 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Methylight)方法、SYBR Green PCR方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HT-29和Lo Vo细胞中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Methylight检测HT-29细胞株中MLH-1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0.5、1.0、1.5μmol/L 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后MLH-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在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171±0.126、1.356±0.085和1.422±0.090;在Lo 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117±0.094、1.273±0.062和1.285±0.070。Western blot检测MLH-1蛋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实验组在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4±0.033、0.365±0.040、0.831±0.041和0.849±0.051;Lo 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2±0.020、0.621±0.028、0.934±0.029和1.057±0.045。以上作用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MLH-1基因mRNA在HT-29细胞株表达(F=8.918,P=0.010)和Lo Vo细胞株表达(F=8.351,P=0.011)具有统计学意义。MLH-1蛋白表达在HT-29细胞株表达(F=226.825,P=0.000)和Lo Vo细胞株表达(F=153.642,P=0.000)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氮杂-2'-脱氧胞苷能够较成功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 Vo中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能恢复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HT-29 LOVO MLH-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Her-2/neu荧光原位杂交与c-erbB-2蛋白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皋岚湘 丁华野 +2 位作者 邓永江 吴霞 田玉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Her-2/neu基因DNA杂交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对18例有c-erbB-2蛋白表达的乳腺癌组织进行Her-2/neuDNA探针检测。结果Her-2/ne...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Her-2/neu基因DNA杂交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对18例有c-erbB-2蛋白表达的乳腺癌组织进行Her-2/neuDNA探针检测。结果Her-2/neu阳性者16例(88.89%),其中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6/7例,浸润性导管癌8/8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2例Her-2/neu阴性者c-erbB-2免疫组织化学均为中度表达,8/12例Her-2/neu轻度阳性者c-erbB-2免疫组织化学为强度表达。结论neu基因DNA分子杂交与它的蛋白产物表达有很大的相关性,蛋白表达比DNA杂交更敏感和更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表达 杂交 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ALK融合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琳 亓岽东 +10 位作者 许春伟 李丽 张俊萍 吴永芳 邰艳红 张博 邵云 方美玉 高文斌 张立英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2145-2150,共6页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融合基因的一致性、ALK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11.46%(44/38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10.98%(27/246),配对转移灶为7.32%(18/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2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11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08,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683,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59.26%(16/27),特异性为99.09%(217/21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ALK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ALK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LK融合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