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警基层防暴弹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申强 崔晓萍 高瑞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19期107-108,共2页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部队调研,对系统可行性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流分析进行了评估,为武警基层防暴弹管理系统设计实现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防暴弹药 管理系统 设计 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武警车辆管理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申强 崔晓萍 +1 位作者 高瑞 尉永信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20期89-91,共3页
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对某单位投送任务趋势进行预测,运用后验差检验,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模型的建立能够用于研究武警车辆行驶里程的预测,并为各级车管部门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 武警车辆管理 灰色预测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大数据应用与智能监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源钊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充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以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现状为基础,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监管模式研究,以... 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充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以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现状为基础,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监管模式研究,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智能监管模式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大数据 智能监管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源钊 《现代食品》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岩藻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降血糖以及抗肥胖等作用,这些特性使岩藻多糖在诸多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岩藻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以... 岩藻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降血糖以及抗肥胖等作用,这些特性使岩藻多糖在诸多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岩藻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食品工业的创新和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多糖 食品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水作用下非饱和土压缩过程的微观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强 李同录 +3 位作者 李华 沈伟 李萍 张常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3,共9页
研究非饱和土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对认识非饱和土宏观物理力学行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岩土学界对此尚不清楚。文章提出利用毛细水算法进行非饱和土压缩数值试验,研究其宏观变形过程中土水作用与孔隙的演变规律。首先参考黄土... 研究非饱和土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对认识非饱和土宏观物理力学行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岩土学界对此尚不清楚。文章提出利用毛细水算法进行非饱和土压缩数值试验,研究其宏观变形过程中土水作用与孔隙的演变规律。首先参考黄土骨架颗粒的形态和优势颗粒的大小,建立了540μm×400μm理想的非饱和土微观结构模型;其次利用毛细水模型计算某一含水率下水分分布及毛细力,并将此毛细力施加于土粒之间;然后施加外荷载,对含水率为5%、10%、18%的3个模型土样进行压缩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压缩曲线与同工况试验曲线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该模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宏观变形特征;在压缩过程中,随土体的变形,饱和度和基质吸力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且变化程度与含水率有关,表现为含水率越高,饱和度涨幅越大,而基质吸力却在土样干燥和近饱和时降幅较大;土体孔隙结构的演化形式与体积含水率有关,低含水率时孔隙以收缩变形为主,高含水率时以大孔隙压密为更小类型的孔隙为主。模拟结果可作为实验结果的有益补充,加深对土体宏观变形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微观结构 毛细作用 侧限压缩 非连续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解吸并固定甘氨酸钾富液中CO_(2)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卫风 邓兆雄 +2 位作者 王秋华 马伟春 邱雪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76-3682,共7页
针对CO_(2)吸收富液解吸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化学解吸这种新的解吸方案。通过向吸收富液中投加钙源达到同时进行解吸-固定的目的,可从总体上简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系统的复杂性,并降低... 针对CO_(2)吸收富液解吸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化学解吸这种新的解吸方案。通过向吸收富液中投加钙源达到同时进行解吸-固定的目的,可从总体上简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系统的复杂性,并降低解吸能耗。试验采用了甘氨酸钾(potassium glycinate,PG)吸收液,通过测定富液中CO_(2)负荷,确定Ca(OH)_(2)投加量,在负荷0.63mol/L和投加比Ca/C=1.1:1的条件下,反应后解吸率最理想能达到50%左右,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此后进一步研究了搅拌速率和解吸温度对此试验解吸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出,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加,解吸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搅拌速率为1200r/min时,静置30min后解吸率可达62.61%;随着温度的增加,解吸率逐渐递增,当温度为80℃时,解吸率最高可达79.61%。多次吸收试验结果表明,经化学解吸后的PG贫液依然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甘氨酸钾 化学解吸 矿化固定 氢氧化钙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EA混合胺CO2富液的膜解吸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卫风 邓兆雄 +3 位作者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0-756,共7页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解吸率比MDEA+PG富液的解吸率高;在相同吸收液质量分数下,MDEA+PG富液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温度升高和N2吹扫体积流量增大均有利于提高CO2解吸率,同时也会加速解吸进程;CO2富液体积流量增大会导致CO2解吸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MDEA+MEA为吸收剂,解吸温度为50℃,CO2富液体积流量为0.89×10-3 m3/s,N2吹扫体积流量为15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吸 富液 混合胺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钙法的燃煤烟气中CO2混合富液解吸及再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卫风 李娟 +1 位作者 王秋华 马伟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钙法是一种利用Ca(OH)2夺取MDEA/PG富液中CO2并以CaCO3的形式解吸富液、固定CO2的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一体化化学再生方法。针对其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并考察投加方式、投加量、CO2负荷、解吸温度、搅拌速率对CO2解吸率的影响... 钙法是一种利用Ca(OH)2夺取MDEA/PG富液中CO2并以CaCO3的形式解吸富液、固定CO2的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一体化化学再生方法。针对其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并考察投加方式、投加量、CO2负荷、解吸温度、搅拌速率对CO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解吸效果最佳工况为CO2负荷为0.8 mol/L、0.5 mol Ca(OH)2+0.5 mol Ca(OH)2、CO2与Ca(OH)2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 min、解吸温度为20℃及搅拌速率为8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胺溶液 矿化 解吸率 再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热灼枪准直镜头设计与非球面优化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晨阳 战仁军 崔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为了满足激光武器对光束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光学准直系统的设计思路及非球面镜优化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一款激光热灼枪的镜头设计,使该枪可以在更远范围内获得更高质量的准直光束。首先在战技参数分析和光路计算的基... 为了满足激光武器对光束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光学准直系统的设计思路及非球面镜优化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一款激光热灼枪的镜头设计,使该枪可以在更远范围内获得更高质量的准直光束。首先在战技参数分析和光路计算的基础上得到初始结构,而后对其进行非球面优化,并基于ZEMAX对两次仿真结果做出对比分析,数值结果显示优化结构具有显著优势,其非球系数和曲率半径分别为0.584 mm和115.37 mm,光能利用率在使用GB 1316-88减反射膜的情况下可达99.92%。经过公差分析后加工出镜头并与枪体组合进行了木板烧蚀实验,实验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良好,镜头性能的优越性证明了所提出设计及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也为其他领域的类似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激光武器 非球面 准直系统 公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浓缩乳清蛋白起泡性的影响及其在咖啡奶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欣瑶 赵晓 +3 位作者 倪艳 杨语燊 任萌 王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0,共6页
乳清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补充剂,因其优良的泡沫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咖啡奶盖等泡沫食品。通过热处理对乳清蛋白进行改性,测定溶解度、浊度、巯基含量、粒径、电泳、泡沫微观结构来研究乳清蛋白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理化性质和起泡性。结... 乳清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补充剂,因其优良的泡沫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咖啡奶盖等泡沫食品。通过热处理对乳清蛋白进行改性,测定溶解度、浊度、巯基含量、粒径、电泳、泡沫微观结构来研究乳清蛋白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理化性质和起泡性。结果表明在50~90℃条件下,热处理对乳清蛋白溶液的溶解性、巯基含量、浊度等产生显著影响(P<0.05)。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70℃时,乳球蛋白的条带明显的变浅,在电泳凝胶的上层形成大分子的聚集物。随着温度的升高,起泡性逐渐增加,在60℃时起泡能力达到最大值为102.13%,在70℃时泡沫稳定性达到最大值为61.36%。与对照组相比,70℃热处理后咖啡上的乳清蛋白奶盖泡沫更加细密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热处理提升乳清蛋白起泡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热处理 起泡性 泡沫稳定性 咖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生物组织光热效应模型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晨阳 战仁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理,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来描述组织内的光热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能够准确表征生物组织光学和热物学性质的实体模型进行实验。因此,首先对实体模型的常用材料做出了总结,...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理,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来描述组织内的光热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能够准确表征生物组织光学和热物学性质的实体模型进行实验。因此,首先对实体模型的常用材料做出了总结,同时对人体几个主要部位的实体及有限元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做出了归纳,而后对该领域研究中最常用的几种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并对其在不同问题中的前沿运用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中的几点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效应 组织模型 有限元 MATLAB ANSYS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织光热模型的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晨阳 战仁军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共12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激光辐照下生物组织内部热传导的机理,为医疗、军事等诸多需要定量分析激光生物剂量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就需要依靠恰当的求解方法来实现对生物传热数学模型的准确求解。首先回顾了目前用于描述生物传热问题的几种最为主... 为了进一步研究激光辐照下生物组织内部热传导的机理,为医疗、军事等诸多需要定量分析激光生物剂量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就需要依靠恰当的求解方法来实现对生物传热数学模型的准确求解。首先回顾了目前用于描述生物传热问题的几种最为主要的数学模型,而后从数值方法和解析方法两个方面系统性的综述了目前国内用于外求解生物传热模型的主流方法,总结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将相关方法的优势与缺陷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回顾了对该领域研究较为深入的几位学者的主要成果,同时对国内外的最新理论突破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便于读者在全面了解问题的同时可以快速追踪前沿。最后简要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热 有限元 拉普拉斯变换 有限积分变换 分离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混合胺吸收剂脱除烟气中CO2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伟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4,69,共5页
在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试验平台上,利用MDEA-PG、MDEA-PZ和MDEA-MEA三种混合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脱碳处理,结果表明,三种混合胺吸收剂的CO2膜吸收性能高低依次为:MDEA-MEA>MDEA-PG>MDEA-PZ。相比质量浓度为35%,混合胺... 在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试验平台上,利用MDEA-PG、MDEA-PZ和MDEA-MEA三种混合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脱碳处理,结果表明,三种混合胺吸收剂的CO2膜吸收性能高低依次为:MDEA-MEA>MDEA-PG>MDEA-PZ。相比质量浓度为35%,混合胺吸收剂在质量浓度为20%时的CO2吸收性能增速更为显著,混合胺吸收液的合理质量浓度范围为20%~35%;同一浓度下,MDEA-MEA、MDEA-PG和MDEA-PZ在溶质配比为1∶0.8时的CO2脱除率最高,依次为45.05%,38.84%和32.95%;MDEA-MEA、MDEA-PG和MDEA-PZ混合胺吸收剂在质量浓度为30%(溶质配比1∶0.8)时最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混合胺吸收剂 中空纤维膜 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GI大米发酵乳的研制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晓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64,共7页
将大米浆进行预糊化处理,提升RS3抗性淀粉含量,与牛奶混合发酵进行制备低GI大米发酵乳;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质构、流变、感官评分和体外模拟消化为指标,测定大米发酵乳的理化性质以及血糖生成指数。结果表明,低GI大米发酵... 将大米浆进行预糊化处理,提升RS3抗性淀粉含量,与牛奶混合发酵进行制备低GI大米发酵乳;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质构、流变、感官评分和体外模拟消化为指标,测定大米发酵乳的理化性质以及血糖生成指数。结果表明,低GI大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浆添加量50%,发酵剂添加量为0.03%,43℃下恒温发酵时间6 h。大米发酵乳滴定酸度为108.7°T,持水力为97.54%,感官评分为92.6分,pH值为4.25,发酵乳风味独特,组织均匀,GI值为33.4,达到国家标准并符合低GI产品要求。本研究对开发低GI值谷物发酵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升成指数 发酵乳 米浆 响应面 持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荷载法对某结构承载能力的检测分析
15
作者 褚桂勋 《工程建设》 2021年第3期74-78,共5页
本文以某社会福利院2^(#)楼为例,采用静载模拟实际分布活荷载+无损检测的综合性现场试验方法对其结构承载力进行检测。该方法以挠度变化指标为主,承重结构材料剩余承载力为辅,综合考虑结构承载力损失、损伤变形以及结构核查情况,最后对... 本文以某社会福利院2^(#)楼为例,采用静载模拟实际分布活荷载+无损检测的综合性现场试验方法对其结构承载力进行检测。该方法以挠度变化指标为主,承重结构材料剩余承载力为辅,综合考虑结构承载力损失、损伤变形以及结构核查情况,最后对结构剩余承载力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该楼剩余承载能力能够保证结构安全性;该方法对于具有潜在加强作用的服役年限较强的结构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养老建筑 实际分布荷载 承载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下生物组织内光分布理论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晨阳 战仁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2,共17页
光热、光化及光机械等多种激光-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都是对激光辐照下生物组织内部光分布的准确描述,而准确描述组织内部光分布的有效手段是采用各类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主要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描述组织内部光分布的主要理论、研... 光热、光化及光机械等多种激光-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都是对激光辐照下生物组织内部光分布的准确描述,而准确描述组织内部光分布的有效手段是采用各类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主要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描述组织内部光分布的主要理论、研究模型及定量分析方法,对各方法模型的适用范围、优势及局限等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同时对大多数仿真及实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纵向回顾,并将重点聚焦于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理论上的最新突破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方便读者快速、全面地追踪前沿。最后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生物组织 光分布 一阶散射 蒙特卡罗 漫射近似 KUBELKA-MUNK
原文传递
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晨阳 战仁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8,共19页
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激光对生物组织的物理剂量问题,为医疗、军事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需要对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为此,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测定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主流技术和方法,总结了各个方法的适... 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激光对生物组织的物理剂量问题,为医疗、军事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需要对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为此,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测定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主流技术和方法,总结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将相关方法的优势与缺点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回顾了大多数仿真及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进行了总结,便于研究者快速准确地追踪前沿。最后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组织光学 参数测量 积分球 (非)迭代法 逆蒙特卡罗模型 逆加倍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