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初中共接管和改造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颖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7年第2期88-94,共7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改造 接管 中共 述评 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文革”一代
2
作者 白雪枫 《党史博采(下)》 2005年第10期7-9,共3页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心理学 “文革” “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中的戏剧宣传述析——以军队剧社为例
3
作者 余成苗 杨海亮 《福建党史月刊》 2014年第20期44-48,共5页
传统戏剧是华北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抗战初期,当八路军剧社将红军初期的艺术作品带到华北前线时,华北民众对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一时难以完全接纳。为了动员民众抗战,部队剧社以创作演出反映根据地军民斗争建设实际为主要原则,以... 传统戏剧是华北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抗战初期,当八路军剧社将红军初期的艺术作品带到华北前线时,华北民众对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一时难以完全接纳。为了动员民众抗战,部队剧社以创作演出反映根据地军民斗争建设实际为主要原则,以在新的作品中汲取乡村社会传统文艺因素为切入点,在吸收新的创作演出人才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深受敌后民众喜爱的戏剧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在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推动根据地各项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推进艺术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八路军剧社通过戏剧形式动员民众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戏剧 民众动员 军队剧社
原文传递
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对国共战略决策的影响
4
作者 高军峰 李跃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抗战胜利后 国际形势 决策 国共两党 雅尔塔体系 利益关系 “冷战” 势力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