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观台西磁州窑址1960年调查简报
1
作者 王晓琨 周翔 +3 位作者 陈剑韵 徐文英 张奇(绘图) 任晨琪(摄影) 《文物春秋》 2025年第1期50-69,F0002,F0003,共22页
1960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河北磁县的观台西磁州窑遗址区进行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采集并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及相关窑业遗存。自2022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对该批次器物进行系统... 1960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位于河北磁县的观台西磁州窑遗址区进行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采集并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及相关窑业遗存。自2022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对该批次器物进行系统整理。首次整理前期调查采集标本500余件,时代为北宋至元代,以日用瓷器为主,施化妆土的白瓷为大宗,黑釉瓷次之,器类器形丰富,装饰工艺多样,时代特色鲜明,为深入研究宋、金、元磁州窑的窑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台西磁州窑遗址 河北磁县 1960年调查简报 北宋至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类博物馆藏品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璐 王晓琨 赵丹萍 《博物馆研究》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园林类博物馆是新兴的专题博物馆,其藏品大多具有园林属性,因此在收藏、展示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与其园林属性相适应的分类体系。本文以中国园林博物馆的藏品为例,根据藏品的园林属性,提出了园林类博物馆藏品分类方案,以便于反映出... 园林类博物馆是新兴的专题博物馆,其藏品大多具有园林属性,因此在收藏、展示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与其园林属性相适应的分类体系。本文以中国园林博物馆的藏品为例,根据藏品的园林属性,提出了园林类博物馆藏品分类方案,以便于反映出藏品的园林特征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类博物馆 藏品分类 园林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考古材料分析新疆地区的骨镞 被引量:3
3
作者 阿热阿依.托列根 《草原文物》 2018年第1期77-84,共8页
一、前言镞,又称"箭"、"矢"、"镝"等。在我国,古人对箭镞的认识,最早可追溯至"后羿射日"的神化传说。《释名·释兵》载:"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1)《史记》、《晋书》... 一、前言镞,又称"箭"、"矢"、"镝"等。在我国,古人对箭镞的认识,最早可追溯至"后羿射日"的神化传说。《释名·释兵》载:"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1)《史记》、《晋书》等诸多不朽之作中均记载有北方游牧民族以带响声的铜制或骨制的"鸣镝"作为军事信号工具或指代战乱的历史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骨镞 类型 竖穴土坑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现状调查和发展思路
4
作者 任晨琪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近年来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初具,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博物馆未定级、空间布局不合理以及社会影响力弱等问题。本文立足于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现状调查,提出大同市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工业遗产资源的建设思路,并... 近年来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初具,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博物馆未定级、空间布局不合理以及社会影响力弱等问题。本文立足于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现状调查,提出大同市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和工业遗产资源的建设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同市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路径:在发展过程中明确定位,突出民族融合的主题;加强文化遗产和非遗的联动,兼顾区域平衡;发挥产业特色,推动生态转型,最终实现大同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之城 现状调查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脊头瓦到兽头——北朝至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脊端装饰瓦件的演变
5
作者 王子奇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用于中国古代建筑脊部端头的兼具构造功能和装饰意味的瓦件,自北朝隋唐到宋元,经历了从较为平面化的脊头瓦逐步向较为立体化的兽头的转变。随着这一转变过程,兽头的形象还出现了分化,可以用于古代建筑脊端的不同位置。通过对从兽面瓦到... 用于中国古代建筑脊部端头的兼具构造功能和装饰意味的瓦件,自北朝隋唐到宋元,经历了从较为平面化的脊头瓦逐步向较为立体化的兽头的转变。随着这一转变过程,兽头的形象还出现了分化,可以用于古代建筑脊端的不同位置。通过对从兽面瓦到兽头的分析,既初步总结了其时代演变规律,也初步梳理了其装饰意涵,并对考古遗址出土瓦件的分析和仿古建筑脊饰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头瓦 兽头 脊饰 瓦件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教材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统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琨 方晴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86,共5页
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好的教材要与时俱进,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对现有教材的统计和评述,通过对1989—2017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5 000余篇及Web of Science中705篇主题为"文化遗产"文章的文献计量分析,... 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好的教材要与时俱进,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对现有教材的统计和评述,通过对1989—2017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5 000余篇及Web of Science中705篇主题为"文化遗产"文章的文献计量分析,以探讨文化遗产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将来的教材编写和研究提供前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教材 数据统计 研究热点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生计方式初探——以生产工具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常璐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28-35,共8页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期人类的生计为以农业和饲养家畜为主,辅以渔猎、采集等生计手段。仰韶晚期的生计方式与早期相比并无根本性改变,只是个别经济方式比重有所变化。但是到了龙山时期,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筑、制陶等手工业...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期人类的生计为以农业和饲养家畜为主,辅以渔猎、采集等生计手段。仰韶晚期的生计方式与早期相比并无根本性改变,只是个别经济方式比重有所变化。但是到了龙山时期,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筑、制陶等手工业发展成为了与农业、狩猎并重的一种新的经济方式。这种变化既源于该地区古环境由湿暖变干冷的现象,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由以氏族为核心的较为平等的原始社会,发展成为以个体家庭为核心的复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生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数字档案的语义标注与跨机构共享
8
作者 祁朝丽 张志剑 任晨琪 《山西档案》 2025年第5期130-132,共3页
在档案学、知识组织、语义网等理论的指导下,聚焦考古数字档案领域,系统阐述考古数字档案的语义标注及关联数据构建路径,提出融合语义标注与关联共享的考古数字档案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同时,基于所构建的考古数字档案关联数据平台,探索... 在档案学、知识组织、语义网等理论的指导下,聚焦考古数字档案领域,系统阐述考古数字档案的语义标注及关联数据构建路径,提出融合语义标注与关联共享的考古数字档案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同时,基于所构建的考古数字档案关联数据平台,探索异构考古档案资源的整合、知识挖掘及智能化服务,以期为我国考古档案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人文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数字档案 语义标注 关联数据 数字人文 跨机构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虎山类型生业模式初探
9
作者 冯宝 魏坚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22-29,共8页
石虎山类型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中期阶段的文化遗存,在岱海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定居聚落。通过对该类遗址采集到的动植物遗存样品的分析来看,该类遗存的基本生业模式以种植农业为主,但采集仍然是获取食物的一项重要手段,肉类食物... 石虎山类型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早中期阶段的文化遗存,在岱海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定居聚落。通过对该类遗址采集到的动植物遗存样品的分析来看,该类遗存的基本生业模式以种植农业为主,但采集仍然是获取食物的一项重要手段,肉类食物的获得多依靠狩猎活动,且狩猎水平相对较高,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渔猎活动作为补充,此时尽管已经出现了家畜驯养,但规模小,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虎山类型 孢粉 狩猎 生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方员补泻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静 唐邦城 +1 位作者 王晓琨 侯文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为探究《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与《灵枢·官能》中“泻必用员,补必用方”,本文根据《黄帝内经》针刺补泻理论和历代各家观点,认为两者文字看似矛盾,但理论正确,共同参与组成《黄帝内经》针刺补泻体系。... 为探究《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与《灵枢·官能》中“泻必用员,补必用方”,本文根据《黄帝内经》针刺补泻理论和历代各家观点,认为两者文字看似矛盾,但理论正确,共同参与组成《黄帝内经》针刺补泻体系。两者相同之处在于皆符合“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但所指的具体补泻内容不同——“泻方补员”重在补泻时机,“泻员补方”重在补泻手法。两文中的“方”“员”涵义不同,应当灵活理解运用。同时,结合历史考古资料和相关记载,进一步挖掘“泻员补方”中“方”“员”的内涵。总而言之,方员补泻指出在临床上行针刺补泻手法时,应同时重视医者对气机的把握和对手法的操作,并进一步引发对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研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灵枢 针刺 方员 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容鲜卑生业形态再探讨--以喇嘛洞墓地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翀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24-30,共7页
辽宁北票喇嘛洞是一处非常重要的三燕时期考古遗存,很多观点认为这批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铁制农具以及相关材料,反映了慕容鲜卑的农业生产水平。然而随着对该墓地居民族属的深入探讨,可以肯定其并不是一处鲜卑人的墓葬遗存,因此有必要重新... 辽宁北票喇嘛洞是一处非常重要的三燕时期考古遗存,很多观点认为这批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铁制农具以及相关材料,反映了慕容鲜卑的农业生产水平。然而随着对该墓地居民族属的深入探讨,可以肯定其并不是一处鲜卑人的墓葬遗存,因此有必要重新讨论慕容鲜卑的生业形态。本文结合喇嘛洞墓地、辽西地区典型鲜卑墓葬的考古资料,以及文献中对于慕容鲜卑和夫余的相关记载,分析慕容鲜卑与喇嘛洞居民的生业形态,明确指出慕容鲜卑继承了早期鲜卑"狩猎—畜牧"的生业形态,入主辽西后,将安置俘迁部族从事农业生产作为物资来源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质上并没有实现从草原向农耕的转变。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喇嘛洞墓地的夫余部族与慕容鲜卑政权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喇嘛洞墓地 鲜卑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巴嘎旗阿拉坦嘎达苏嘎查白音呼舒岩画调查简报
12
作者 刘洪元 柏嘎力 +7 位作者 呼和 王春燕 艾军 敖特根巴雅尔 陈海峰 陈少楠 康晓慧 杨学彪 《草原文物》 2017年第1期17-22,共6页
2016年7—10月,由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对锡林郭勒盟境内的岩画点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等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岩画遗存,收获了一批重要的岩画... 2016年7—10月,由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对锡林郭勒盟境内的岩画点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等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岩画遗存,收获了一批重要的岩画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呼舒岩画 题材 制作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藏石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肖霞 《草原文物》 2018年第2期62-69,共8页
石函,“石”为石质,“函”为舍利函,是舍利的容纳供奉之具;也可称作“石匣”,即石制的匣子。舍利,梵语为sarira,音译为师利罗、设利罗和实利,即骨身、遗身,是指人体火化焚烧后遗留下的颗粒状遗骨等,后来泛指佛教高僧尊者火化后的遗骨。... 石函,“石”为石质,“函”为舍利函,是舍利的容纳供奉之具;也可称作“石匣”,即石制的匣子。舍利,梵语为sarira,音译为师利罗、设利罗和实利,即骨身、遗身,是指人体火化焚烧后遗留下的颗粒状遗骨等,后来泛指佛教高僧尊者火化后的遗骨。舍利是印度佛教流行的供养物,瘗埋舍利随之兴起,成为佛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视为供养佛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瘗埋舍利的容器形制多样,有函、瓶、罐、棺椁、灵帐等①;且材质丰富,其中舍利函就有石质、陶质、砖质、金银质等多种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函 形制 伎乐 忍冬纹 北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与火之歌 唐朝墩古城浴场遗址发掘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思佳 《大众考古》 2022年第5期48-55,共8页
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的绿色廊道上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城——唐朝墩。曾为往来东西的咽喉要塞、丝绸之路的北道重镇,如今风沙四起,细密紧实的黄土掩埋了大部分文化痕迹,只留下北侧高约4米的夯土城墙。城址东侧陡然直下... 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的绿色廊道上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城——唐朝墩。曾为往来东西的咽喉要塞、丝绸之路的北道重镇,如今风沙四起,细密紧实的黄土掩埋了大部分文化痕迹,只留下北侧高约4米的夯土城墙。城址东侧陡然直下断崖下是发源于博格达山的水磨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 博格达山 绿色廊道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丝绸之路 火之歌 浴场 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前三千纪马家窑文化东向传播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坚 常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100,共15页
公元前三千纪的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在此产生和发展,并显示出向周边扩张的强盛态势。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东达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南临四川北部,北接宁夏南部。本文以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 公元前三千纪的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在此产生和发展,并显示出向周边扩张的强盛态势。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东达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南临四川北部,北接宁夏南部。本文以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期研究,并就陶器器形、彩陶纹饰以及遗迹特征等文化内涵的来源与交流现象做一分析,阐释马家窑文化在公元前三千纪期间东向传播的动态路径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公元前三千纪 东向传播 庙子沟文化
原文传递
开创运河考古研究的新局面——代“运河考古”专栏主持辞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坚 《运河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中国考古学有着传统的研究对象,比如遗址、墓葬、宗教和手工业遗存等,作为历史时期水利工程遗存的大运河却很少为考古学界所关注。尽管如此,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以'辨其形,识其所'为主要内容的考古学研究,还是在阐明大运河历史... 中国考古学有着传统的研究对象,比如遗址、墓葬、宗教和手工业遗存等,作为历史时期水利工程遗存的大运河却很少为考古学界所关注。尽管如此,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以'辨其形,识其所'为主要内容的考古学研究,还是在阐明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以及遗产构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展示大运河风貌完整性的同时,也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核心价值,从而为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大运河申遗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京杭大运河这样一个特殊遗迹的研究,尤其是大运河本体的研究,考古学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在'后申遗时代'的运河研究中,考古学应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专门进行运河研究的'运河考古'应该成为考古学研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之所以这样说,我认为主要基于如下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 考古学研究 考古发掘 回洛仓 京杭大运河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州墩那高速尼勒克段考古收获及初步认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汉兴 特尔巴依尔 +2 位作者 王晓丹 关巴 刘慧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39,共7页
2017年5~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墩那高速(伊宁墩麻扎至新源县那拉提镇)尼勒克县境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 2017年5~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墩那高速(伊宁墩麻扎至新源县那拉提镇)尼勒克县境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112座,其中尤以M5的发现最为重要,出土两件阿凡纳谢沃文化类型的陶罐,这是伊犁河谷首次发现此类型的文物,为我们研究伊犁河谷地区铜石并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积累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犁州 铜石并用时代 考古发掘 尼勒克县 大学历史 中国人民
原文传递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2015~2018年考古收获及初步认识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永强 袁晓 阮秋荣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东,地处喀什河中游沟口处,北邻依连哈比尔尕山,南与阿吾拉勒山隔喀什河相望,海拔约1200米。遗址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两部分组成(见彩版五,图1)。该遗址在2015年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被...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东,地处喀什河中游沟口处,北邻依连哈比尔尕山,南与阿吾拉勒山隔喀什河相望,海拔约1200米。遗址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两部分组成(见彩版五,图1)。该遗址在2015年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被发现,(2)并于当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仁台 青铜时代 尼勒克县
原文传递
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冠 戎天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45,共4页
2018年7~10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摸清了城址的总体布局、始建年代、沿用情况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唐代天山北麓军政体系的建置沿革,... 2018年7~10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摸清了城址的总体布局、始建年代、沿用情况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唐代天山北麓军政体系的建置沿革,探讨唐代至元代当地的经济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墩古城 地层堆积 骨角器 奇台县
原文传递
安徽桐城魏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琨 张辉 +8 位作者 刘爽 孙静怡 张文静 张锐 张文治 赵前(摄影) 张文治(绘图) 王登良(绘图) 张之航(绘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1,共22页
魏庄遗址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晴岚村魏庄组西南部,西临孔城河,东距乡村道路约360米,南距228省道约740米,西南距薛家岗遗址约72公里,东北距凌家滩遗址约102公里(图一)。遗址位于一平坦岗地上,岗地高于周边3~4米。
关键词 薛家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遗址 乡村道路 发掘简报 安徽桐城 安徽省桐城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