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流动人口卫生健康与计划生育动态调查数据:2009-2018年多波大规模全国性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胜发 罗葳 +6 位作者 王志理 陈晶 周芳 孙婧雯 王嘉阳 张敬晨 周伟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35-241,I0007,共8页
这篇数据论文介绍了2009~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Chinese Migrants Dynamic Survey,CMDS)的数据。CMDS是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流动人口的多年度大规模全国性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15岁以上的国内流动人口,样... 这篇数据论文介绍了2009~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Chinese Migrants Dynamic Survey,CMDS)的数据。CMDS是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流动人口的多年度大规模全国性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15岁以上的国内流动人口,样本取自中国流动人口信息系统,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和概率比例-大小(probability proportional-to-size,PPS)聚类抽样策略进行抽样。2009年至2018年,共有来自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的1,527,650名流动人口参与了该调查。调查工具是由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设计的一系列具有高度继承性和一致性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流动状况、医疗保健或健康行为、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社会保险情况、社会融合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该数据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提供了有关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医疗卫生和健康行为、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社会融合和计划生育的信息,对医疗卫生规划、卫生决策和卫生公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 计划生育 动态监测 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CM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志理 王如松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6,共8页
中国流动人口家庭由于空间分隔,家庭成员居住生活在不同地域,其家庭结构不同于通常家庭的结构。基于对流动人口家庭结构划分、迁移人员及其序次的分析,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界定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带眷系... 中国流动人口家庭由于空间分隔,家庭成员居住生活在不同地域,其家庭结构不同于通常家庭的结构。基于对流动人口家庭结构划分、迁移人员及其序次的分析,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界定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带眷系数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分析了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人口学因素、流动居住因素、在居住地的收入消费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带眷系数的影响,总结得出促进和阻碍流动人口合理流动的一些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移 带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最终需求及出口活动的就业拉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理 庄亚儿 姚亮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刺激消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提升出口是当前我国落实"稳增长、促就业"目标的主要调控手段。本文聚焦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就业问题,尝试定量研究这些最终需求对区域就业拉动作用的大小、空间分配和拉动效率。具体采用劳动... 刺激消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提升出口是当前我国落实"稳增长、促就业"目标的主要调控手段。本文聚焦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就业问题,尝试定量研究这些最终需求对区域就业拉动作用的大小、空间分配和拉动效率。具体采用劳动力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labor-extendedly MRIO)模型,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最终核算出2007年中国八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情况。结果表明:位列前三名的中部、西南和东部沿海区域的就业拉动量之和占全国就业总量的48.35%,说明该三区域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就业效果明显;对外出口的拉动效应占总量19.15%,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相比于消费和投资,对外出口就业拉动作用明显偏弱。各区域就业拉动效应的诱发和承接情况差异较大,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劳动力容纳密度相关。中部、西北、西南三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效率高于全国水平,而京津区域及外部出口就业拉动效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25%,表明我国的促进就业政策应适当向上述三区域倾斜并且应专注于扩大内需,以达到更强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 中国八大经济区域 就业人口 促进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家庭结构转变——来自居住方式与人口因素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胜慧 陈卫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共10页
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方法将家庭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和居住方式因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将人口因素分解为人口惯性、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四个层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人口变动相对稳定,较小... 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方法将家庭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和居住方式因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将人口因素分解为人口惯性、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四个层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人口变动相对稳定,较小的波动使其在家庭转变中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而居住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人口因素的进一步分解还发现,人口惯性及生育率水平的作用相对更大,生育率水平、结婚率水平带来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一致的,均提高了一人户、一代户、二代户的人口比重,降低了三代及以上户的人口比重。与之相反,死亡率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转变 SOCSIM微观模拟 人口因素 居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避孕模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志理 张婧文 庄亚儿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7,共13页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避孕方式的改变是长期趋势性因素影响的结果,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其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调整 流动人口 避孕模式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城市居住生态及其政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志理 王如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79-382,共4页
在流动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的历史阶段,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人类生态状况,不仅对流动人口家庭的结构及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在城市经济社会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家庭照... 在流动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的历史阶段,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人类生态状况,不仅对流动人口家庭的结构及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在城市经济社会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家庭照料、消费等不同形式的人类生态状况,对比户籍人口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提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监测调查数据 居住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选择 被引量:21
7
作者 田晓波 白符 +2 位作者 李伯华 覃民 齐嘉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避孕方法的选择。方法 2010年10月,在中国30个县采用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对6 753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在6 568名知道避孕套这种避孕方法的... 目的了解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避孕方法的选择。方法 2010年10月,在中国30个县采用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对6 753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在6 568名知道避孕套这种避孕方法的调查对象中,超过1/4的调查对象认为避孕套可以在阴茎疲软后再取下,超过30%的调查对象认为使用前吹气检查是否漏气或可以使用油质润滑剂;89.1%曾经使用过任何一种避孕方法,82.7%目前正在使用某种避孕方法;目前使用的避孕方法以宫内节育器(56.7%)、女性绝育(21.0%)和避孕套(18.5%)为主。结论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较高,但对宫内节育器、女性绝育和避孕套以外其他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均比较低,且在避孕套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避孕知识 避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