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共同疗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森和 邓良月 +1 位作者 葛林宝 陈汉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38,共8页
目的:现在世界各国的医疗界都希望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科学化、客观化以及西洋医学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相结合的结合医学得到发展。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对于预防和改善由于各种精神压力所致的身... 目的:现在世界各国的医疗界都希望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科学化、客观化以及西洋医学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相结合的结合医学得到发展。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对于预防和改善由于各种精神压力所致的身心过紧张症,各种不定愁诉,慢性疼痛和生活习惯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西洋医学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治疗手段的不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是以自然治愈力为基本点,确立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运用细致、柔和的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目地的一种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强调∶“治神”是针灸治疗的根本原则。这里所说的“治神”是指生命活动的总称,同时也意味着大脑的机能。“治神”是调节身心两个方面自愈力的中心-脑的功能。这在治疗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治神”是传统医学中的关键性概念。特别是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在施术时使患者得气的手法比较多,认为得气是促进“治神”的重要因素,在此,把“治神”作为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结合医疗的共同的疗效机理来考虑、以“治神”的古典概念客观化,科学化为目的,进行了研究。对象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关于治效原理的研究内容:①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②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治神”理论,并通过应用文献学,脑科学,核科学,身心医学,计量医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探讨。结果:①得气的脑波等电位分布图的能量的变化虽然涉及到全皮质领域,特别是从头顶叶到前头叶最为明显。分别分析症例可见α带域的输出势力明显增大、θ波带域的输出势力也有增大。②从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y)像上可以看到,针刺激时的“得气”可以使旧皮质到新皮质出现一过性激活、使广范围的脑细胞受到影响。通过针灸的通电刺激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平均为15-20ml/100g脑组织/min。X综合分析EEG和PET的结果、可以认为伴随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疗的施术而至的得气、对于包括A10神经在内的广范围的脑神经细胞产生了影响、解消了古皮质(情动脑)和新皮质之间的差异、调整了自律神经的机能、复活了包括视床下部在内的脑干部细胞(生命脑)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提高自然治愈力的效果。③把“治神”作为是复杂的因子相联系的多次元的现象类型来考虑,进行疼痛愁诉的多变量分析,确立了疼痛制御与“治神”具有共通性的理论模型。结论:包括西洋医学,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在内的所有医疗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治愈“身心如一”存在的全人的病人的疾病。对于病人来说“全愈”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在此方面西洋医学的治愈和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治愈没有任何区别。通过“治神”理论的模式不仅可以说明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治效原理,同时也能够解明疾病,宗教治愈的根本原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临床的实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因其具有多样性,才有临床的本质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首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再深入到多样性的根本当中去,寻找出普遍的要因,构成假说,站在全人医疗的观点上,通过进行“假说验证”,就将可能确立世界通用的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学问的体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医学 补充 替代医学 疗效机理 治神理论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共通疗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森和 邓良月 +1 位作者 葛林宝 陈汉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疗效共通机理。方法:以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为对象研究其治效原理。①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②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q... 目的:研究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疗效共通机理。方法:以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为对象研究其治效原理。①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②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治神"理论,并通过应用文献学,脑科学,核科学,身心医学,计量医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探讨。结果:①得气的脑波等电位分布图的能量的变化虽然涉及到全皮质领域,特别是从头顶叶到前头叶最为明显。②从PET像上可以看到,针刺激时的"得气"可以使旧皮质到新皮质出现一过性激活,对于包括A10神经在内的广范围的脑神经细胞产生了影响,解消了古皮质(情动脑)和新皮质之间的差异,调整了自律神经的机能,复活了包括视床下部在内的脑干部细胞(生命脑)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提高自然治愈力的效果。③把"治神"作为是复杂的因子相联系的多次元的现象类型来考虑,进行疼痛愁诉的多变量分析,确立了疼痛与"治神"具有共通性的理论模型。结论:包括西洋医学、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在内的所有医疗行为的最终目的在于治愈"身心如一"存在的全人的病人的疾病。站在全人医疗的观点上,通过进行"假说验证",就将可能确立世界通用的针灸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学问的体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医学 补充和替代医学 疗效机理 治神理论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干眼的蛋白标志物
3
作者 杨延婷 师雅君 +5 位作者 杨光 纪海洋 刘婕 洪珏 张丹 马晓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干眼(DE)发病机制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以期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从建库至2023-08-31发表在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干眼临床样本中蛋白质表达的文章,挑选出差异蛋白...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干眼(DE)发病机制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以期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从建库至2023-08-31发表在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干眼临床样本中蛋白质表达的文章,挑选出差异蛋白,并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枢纽基因筛选和模块分析,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确定7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频率最高的差异蛋白为钙粒蛋白A(calgranulin A,SA1008)、脂质运载蛋白1(LCN1)、溶菌酶(LYZ)、乳腺珠蛋白-B(SCGB2A1)、富脯氨酸蛋白4(PRR4)、转铁蛋白(TF)和钙粒蛋白B(S100A9)。前10个枢纽基因为血清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IL1β、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α-抗胰蛋白酶(SERPINA1)、IL10、补体C3(C3)和乳铁蛋白(LTF)。模块分析推测种子基因为MMP9和PRR4。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61.9%)。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DE的潜在分子靶点和途径,并证实了DE的发病机制与炎症之间的关联。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证实这些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蛋白质组学 质谱分析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干燥综合征干眼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卢云琼 郭潇聪 +7 位作者 杨延婷 刘婕 洪珏 杨光 张丹 孔谐和 赵越 马晓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94-1799,共6页
干眼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的多因素疾病,至今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尚无标准动物模型。非Sj9gren综合征干眼作为干眼的主要类型之一,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究。随着干眼机制研究的深入,干眼动物模型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本文... 干眼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的多因素疾病,至今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尚无标准动物模型。非Sj9gren综合征干眼作为干眼的主要类型之一,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究。随着干眼机制研究的深入,干眼动物模型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本文综述了包括药物、手术、外源性损害、行为模式、饮食结构改变等在内的非Sj9gren综合征干眼的动物造模方法,阐释不同模型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非干燥综合征干眼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大鼠有髓神经纤维短径和面积的影响
5
作者 郑蕙田 安田齋 +2 位作者 園部正信 寺田雅彦 繁田幸男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采用TFC-612治疗糖尿病大白鼠,通过对实验动物坐骨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的短径和面积以及大径纤维所占百分数研究结果,提示TFC-612对短期糖尿病动物有防止有髓神经的变细作用,但对长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缺血情况无显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有髓神经纤维 TFC 前列腺素E1 大鼠 治疗 缺血 面积 文采 百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和质谱检测技术在干眼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延婷 张丹 +4 位作者 洪珏 刘婕 董小庆 郭潇聪 马晓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1-1555,共5页
干眼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随着泪液的非侵入性取样方法的优化,使泪液蛋白分析逐渐成为干眼症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一个最佳选择。已经用于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芯片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泪液中的蛋白质及其浓度与不... 干眼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随着泪液的非侵入性取样方法的优化,使泪液蛋白分析逐渐成为干眼症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一个最佳选择。已经用于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芯片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泪液中的蛋白质及其浓度与不同病理状况之间的关系在干眼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以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期为干眼症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泪液 蛋白芯片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